从大西洋同盟到太平洋世纪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410850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大西洋同盟到太平洋世纪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大西洋同盟到太平洋世纪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大西洋同盟到太平洋世纪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从大西洋同盟到太平洋世纪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从大西洋同盟到太平洋世纪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大西洋同盟到太平洋世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大西洋同盟到太平洋世纪(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大西洋同盟到太平洋世纪从大西洋同盟到太平洋世纪全球力量重心转移的历史趋势全球力量重心转移的历史趋势王湘穗 2012-7-16 15:44:02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京)2012 年 1 期【英文标题】From Atlantic Alliance to the Pacific Era: A Historical Trend of Global Power Shifting【作者简介】王湘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家航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航空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国际战略问题【内容提要】大西洋同盟的裂变与太平洋世纪的凸显,是目前全球格局变化的主要特征。欧洲正在成为欧元

2、区的欧洲,在欧洲被边缘化了的美国高调重返亚太,意在缔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然而,太平洋地区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新的太平洋世纪容不得任何国家对区域利益的独占,共创发展、共同治理、共享成果才是亚太地区发展的大道。【关 键 词】大西洋同盟/太平洋世纪/亚太战略在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人们尚难判断世界将如何变化,所能知道的是我们将处于“变化多于传承”的转型之中。在经历了 2011 年的西亚北非冲突、欧债危机和英美国内社会抗议活动后,人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现在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正在发生的全球变局,这就是大西洋同盟的裂变与太平洋世纪的凸显。然而,这还是一个关于权力转移的

3、故事的开端。我们还无法知道它的确切轨迹和具体情节。但重要的是,它已经开始了。就像保罗肯尼迪所说的那样,世界正“跨越新的分水岭”。欧元区的欧洲欧元区的欧洲欧洲的辉煌应该从 1500 年算起。从那时起,欧洲国家利用“地理大发现”带来的美洲白银资本,全面推进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获得了比亚洲和其他地区更高的生产率和更多的财富,开启了近代世界的全球体系。在 400 年间,支配世界的主导权像接力棒那样,在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的手中传递,欧洲成了控制世界的枢纽地区。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原本是欧洲殖民地的美国后来居上。1917 年 4月美国对德国宣战,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使美国成为欧洲大国均势的最终平

4、衡者和债权人,欧美间形成了跨大西洋同盟关系。战后建立起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欧美共同支配世界的大西洋轴心的开端,而美国获得了在欧洲主导下的全球体系中的重要席位。那时的欧美,既是主要伙伴,也是主要对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重操故伎再次“远征欧陆”,运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未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能力,建立了美苏共治世界的雅尔塔体系,成了欧洲的保护伞和救济人。表面看起来,全球力量重心依然在大西洋,只是美国成为了大西洋轴心的真正核心。在美强欧弱的格局下,美国不断利用强大的美元体系侵蚀欧洲国家的利益,这引起了戴高乐等欧洲政治家各种方式的抗争。1971 年 8 月,在欧洲美元持续兑换黄金的压力下,尼克松单方面

5、关闭了美元兑换黄金的窗口。面对欧洲人的质疑,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说出了最能体现美元霸权的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欧洲有赖于美国的保护,不可能去解决美欧间的货币利益问题。但美国“货币帝国主义”的做派,却播下了欧洲决心要摆脱美元体系控制的种子。(11)同样重要的是,从“舒曼计划”开始的欧洲产业和经济基础一体化在稳步推进,(12)而这打下了欧元的根基。冷战结束后,维系大西洋同盟的共识与目标纽带渐趋松懈,欧洲国家谋求摆脱美国主导的活动却日趋活跃。有过领导全球经验的欧洲人知道,分散的欧洲在与美国和其他大经济体的竞争中断无获胜的可能。因此,欧洲在政治上组建欧盟、在经济上推

6、出欧元、在军事上尝试独立的欧洲防务,力图通过欧洲国家“抱团”的方式,形成在全球格局中够分量的力量板块。随着欧元问世、欧盟扩张,美欧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越来越低,全球治理的分歧越来越多,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力明显减弱,欧美出现渐行渐远之势。卡根曾抱怨说,美国人来自“火星”,欧洲人来自“金星”,“我们不能再假装认为欧洲和美国对这个世界拥有共同看法,甚至也不能再假装认为他们拥有同一个世界”。(13)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美国经济和美国模式遭受重创,而这却为解决欧元区制度中的缺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欧元区核心国家决定推进“危机边缘”政策利用危机造成的强大压力迫使欧洲国家让渡财政主权。法国和德国的领导

7、人多次提出,欧洲必须要有统一的财政政策,欧洲要建立财政联盟。2011 年 12 月,欧洲峰会提出制订欧洲国家间新的财政协议,获得了 17 个欧元区国家和除英国以外的其他欧盟国家的首肯。看来法德采取的“危机整合”战略已经奏效,就像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德国议会上所说的那样,如果在几个月前有人说欧洲会在 2011 年底前建立一个欧洲财政联盟,会被当作疯子,(14)而现在欧元区已走上“通向财政联盟的不可逆转的轨道”。(15)这不仅是欧洲度过当前危机的需要,也是推广“莱茵模式”,为将来的“欧罗巴合众国”铺平道路。不甘心被法德主导、又担心利益被欧陆国家侵蚀的英国,再次选择了“孤立”于欧洲的立场。而欧陆国家在法

8、国式激情和德国人精细的配合下,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踏上了新台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大西洋同盟的瓦解,蒙代尔等人就提出了“欧美元”的设想。(16)但问题在于,美国会接受一个欧洲重新占据主导地位的布鲁塞尔华盛顿体系吗?对美国来说,一个保有弱欧元的弱欧洲才符合其全球利益。然而,在危机中更加“抱团”的欧洲已不再愿意继续充当美国的附庸了。对欧洲人来说,构建能够在全球化时代保持影响力的“欧洲合众国”,“让欧洲站起来”,是一个值得为之长期奋斗的目标。(17)在全球金融化的时代,货币金融利益是国家利益的主要形态。维持并发展欧元区是欧洲最优先也是最关切的政治目标,而奥巴马政府一次次否定欧洲要加强金融监管的意见,美

9、国的评估机构对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降级威胁,都使得美元体系越来越成为欧元区摆脱危机、重获发展的障碍。欧元体系与美元体系的竞争,正在成为撕裂跨大西洋轴心的主要矛盾。在交织着地缘政治和币缘政治的复杂博弈中,美国在欧洲一步步被边缘化了。今天的欧洲正在成为“欧洲人的欧洲”,更准确地说是“欧元区的欧洲”。作为世界最大的单一经济体,欧元区的欧洲自然会生成与其经济地位相应的政治意识以及与美国不同的全球治理模式。回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及冷战后大西洋同盟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导致欧美难以相向而行的更深层原因,是大西洋同盟指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政治制度设计,以及美欧金融资本集团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这是大西

10、洋轴心瓦解的制度性根源。人们已经发现并将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近百年的大西洋同盟在制度缺陷和危机的锯切下,已经被割裂在大洋两岸,美欧两个车轮在各自轨道上分道扬镳。非美国的非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太平洋世纪”被欧洲边缘化和被排斥的美国不愿意“调头回家”成为“美洲的美国”,只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部分背景。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希拉里在其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对美国重返亚洲的原因有清晰的表述。在她看来,亚太地区从印度次大陆一直延伸到美洲西海岸,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大洋,并由于交通运输和战略因素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亚太地区的人口几乎占到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拥有很多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有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

11、国,有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重要的新兴强国。她提出,“今后 10 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将是把大幅增加的投入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锁定于亚太地区。”(18)看来,美国的政治精英已经作出了未来全球政治和经济将决定于亚太的判断,而正是作出这一判断所依托的现实与趋势,成为吸引美国“重返亚洲”的另一重要战略背景。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应该是发端于 1898 年。那一年的 5 月 31日,美国兼并了夏威夷;两个月后的 7 月 31 日,美国开始准备占领菲律宾。(19)指挥了这两大事件的美国总统麦金莱回忆道,我们做过的最棒的事情之一就是坚持占领菲律宾群岛,这使美国在短短几个月里变成

12、了一个世界大国。(20)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夫伯指出,麦金莱总统的“目标并不是建立一个殖民帝国,而是占有少量的土地用以实现征服世界市场的目标,同时占领为确保征服的实现所必需的战略要点”。(21)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资源而人口相对稀少、已经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国家,显然更渴求市场而不是土地。坚持“门户开放”的原则,以市场为目标的要点控制这是具有鲜明美国特色的亚太战略。所谓“门户开放”,就是要求美国与其他列强的同等地位,这体现了这位强国俱乐部的迟到者参与瓜分的强烈愿望;而以要点控制市场则体现了美式霸权目标明、成本低、效益大的特点。其后由美日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和美苏共治的雅尔塔体系,实质上都是与强国一道瓜分

13、亚太利益。然而,历史进程无法设计,瓜分也会导致冲突与战争。对日战争、对苏冷战、朝战、越战等,都是美国试图以战争“大棒”主导亚太局势。除了对日作战是对日本过度扩张的反击外,其他发生在亚洲地区与美国相关的战争均具有“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与错误对象打一场错误的战争”的特征。战争不仅是历史的清道夫,也是历史的魔术师这些战争的副产品是,亚洲的“去殖民化运动”和积贫积弱的中国复兴,以及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的诞生。鉴于越战的教训,美国在十几年时间里避开亚太的是是非非,专心对付苏联和进行新经济试验。直到苏东集团瓦解、“911 事件”爆发,美国的战略重点都放在欧洲和中东。对亚太地区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是 1

14、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那是对冲基金对美元圈边缘地带一次劫掠引发的危机,由于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帮助东盟国家渡过了可能的灭顶之灾。这使东亚国家萌生了经济一体化的意愿。在当年召开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确定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两年后的 1999 年,中国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10+1)的建议,得到了东盟国家的积极响应。在美国沉浸于科索沃和“反恐战争”的 10 年中,东亚地区展开了经济一体化的整合。从东盟中国“10+1”发展为东盟中、日、韩的“10+3”,形成了涵盖 20 亿人口、14.5 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数万亿美元贸易量的东亚合作带。从 2010 年 1 月开始,中国与东盟自贸

15、区开始运行,双方 93%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并尝试在货币领域进行深入合作;中日韩三国也在积极磋商自贸区和货币合作。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促使日本政治家萌生了“脱美入亚”的念头,韩国也向美提出减少驻韩美军和交出作战指挥权的要求。东亚合作带从经济开始向政治和安全领域扩展,出现了类似欧元区的前兆,让美国产生了可能会再被亚太地区边缘化的担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占全球的一半,是全球制造产业链的龙头老大。但自 1971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开始,美国经济开始向金融化方向快速转变,金融活动中与实业有关的比例越来越低。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里根革命”后,美国制造业转移和金融创新达到了登峰造

16、极的程度。如今美国的制造业只占 GDP 的 12%,而金融服务业却超过 25%,美国企业收入中金融服务所占的比例超过 40%,美国经济的真正支柱已经是以金融为主的服务类产业了。长期以来,亚太地区的贸易、外汇储备主要使用美元,其中外汇储备占世界总储备的 70%,而在亚太外汇储备中,有 70%为美元资产。不难判断,亚太地区一直是美元体系的主要支撑,环太平洋地区是围绕美元体系进行资源配置和组织生产的“美元湖”。对已经多年处于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中的美国来说,维持全球金融货币收益这道底线,是生死之地、存亡之道。这才是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战略的真正出发点。美国经略亚太的重要目标是为了维护“太平洋美元湖”的稳定,而这是美国与欧元体系争夺全球金融利益的根基。至于是打压中国还是与中国合作,关键要看中国对美元霸权的态度,以及中国发展是危及还是有利于美国的全球霸权。然而,外交是内政的延伸。“美国如今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赫然出现一个大国对手,而是债台高筑、基础设施破损和经济不景气这三重打击。”(22)在支撑美国霸权的金融、科技和军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