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放血疗法治疗48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评价2013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362222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医放血疗法治疗48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评价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藏医放血疗法治疗48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评价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藏医放血疗法治疗48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评价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藏医放血疗法治疗48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评价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医放血疗法治疗48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评价20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来自:课题来自:国家中医(民族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重点病种研究,负责人:巴桑卓玛藏医放血疗法治疗查培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藏医放血疗法治疗查培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4848 例临床疗效评价例临床疗效评价作者姓名作者姓名:次仁央宗 格曲 德玉 达瓦次仁 玉珍通讯作者通讯作者:次仁央宗,西医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藏西医治疗脑溢血临床疗效和技术评价研究,Tel:18989088252 E-mail:工作单位工作单位:西藏自治区藏医医院住院部心脑血管科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娘热路 26 号藏医医院住院部心脑血管科邮政编码邮政编码:850000关键词关键词: 查陪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2、 放血疗法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藏医放血疗法对查陪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治的48例查陪病患者放血前后的血象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4种血液指标比较,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数据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1) ,血小板指数降低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05) 。白细胞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藏医放血疗法对此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48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 2009年11月在我科住院和门诊的查陪病患者。患者均为藏族,长期居住在拉萨为主的高原缺氧高海拔地区,最低海拔3700米,最高

3、海拔5100米,平均4250 米。根据项目内容对48例患者进行放血前后的血象检测,其中年龄1950岁,平均46.27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5年。12 诊断标准: 血象:血红蛋白一般达190240g/L,红细胞计数为6101012 /L。约有半数病例白细胞计数12.0109/L,和( 或)血小板计数400109/L。1.3 纳入标准: 符合查陪病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者。年龄在2050 岁之间。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已接受其它有关治疗并有可能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的患者。混合型查陪病的患者。妊娠期患者。身体虚弱者和年龄15岁以下至65 岁以上患者。不同意参加观察的患者,不

4、放出动静脉密集、尤其动脉及肌腱容易损伤的部位周围的静脉血。合并有高血压病、痛风、中风、脂肪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2 技术标准21 前期准备: 每个患者放血之前3天服用“三果汤”,每天服用1 次,连续服用510天。放血部位: 头部为“扎杂”穴,每次放血量50 80 毫升; “入同”穴,每次放血量100200毫升。2. 2 实施技术过程: 接受放血疗法的患者放血前服用“三味果子汤”放血前血液检验放血; 固定静脉部位消毒进刀放血量包扎放血后血液检验统计。23 统计学处理: 用PEMS3.1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数u 检验。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疗效

5、评价在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四种血液指标比较,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数据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1) ,血小板指数降低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05) 。白细胞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意义。见表1表1 自治区藏医院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 g /L) 红细胞( 1012 /L 白细胞 109 /L 血小板 109 /L治疗前 48 210.27 25 6.67 0.92 725 6 94 170.61 69.77治疗后 48 189.59 25.10 6.11 1.06 694 201 160.20 61.75

6、注: 与治疗前比较P 001,P 0054 讨论查陪病是高原地区一种特殊的生理改变,是高原最常见和最突出的疾病,对高原人群的健康危害极大,随着海拔的增高,患病率不断的增高。查陪病发生可能是高原低氧时红细胞谷胱甘肽含量降低、红细胞增生活跃,高铁血红蛋白和叶酸含量增加,从而降低了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组织缺氧加重; 肾脏因缺氧加重分泌的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导致血液黏滞度增高,血流减慢,循环阻力增加,氧气结合量减少,而诱发查陪病的发生,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机体的一系列改变。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有,肺动脉高压、肺含血增多症、慢性高原性心脏病等,藏医学基础理论认为,血液属火源,血液疾病大多数有三因学说中“赤巴

7、”的紊乱引起的,也就是说体内的热量产生于“赤巴”和血液当中。使火热内扰,可致查陪病等多种病症,由于“梅年隆”的机能衰退不能很好地分解精华与糟粕,致使部分糟粕进入精华运行之脉,脉中的血液逐渐变质。(梅年隆主要功能是消化,分解吸收)。临床上常表现为口唇、牙龈、指甲、面颊部陆续青紫,头痛、头晕、乏力,眼角膜充血,部分病人肢体麻木、胸闷、气短等。舌头苔厚,时而见淡红而无光泽,脉突或洪大而紧,尿液呈黄红色,泡沫大而多易散。藏医认为放血疗法具有退热或泻火的作用。因为火热的旺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除恶血、调血气、改变血脉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也可以直接是火热至邪随血而泻,降低红细胞的浓度和黏度

8、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从患者的症状来看,放血后常见的头痛、眩晕、眼结膜充血、面色深红和易疲倦等症状有所缓解,可在短时间内血容量接近正常,症状减少,减少血栓形成机会。因此本研究认为虽然中医学、现代医学的静脉放血疗法和藏医放血疗法有一定的差异,但均认为放血疗法是治疗红细胞增多症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藏医放血疗法对此病治疗效果优于现代医学药物和静脉血液置换疗法。从藏医放血疗法治疗48 例查陪病的疗效评价认为,放血疗法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整“隆、赤巴、培根”、调和气血、疏通血脉而实现的,治疗效果可以归纳为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主要有退热、止痛、降低血黏度、活血等作用。经藏医放血疗法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研究表明,有着确切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但是,有必要在操作规范化和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也需要在治疗措施,发病机理,机制研究方面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