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354277 上传时间:2018-06-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科尔伯格继皮亚杰之后对儿童品德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 系统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改进,应用道德两难论的方法研究道德的发展问 题。这种方法也称两难故事法。故事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被试 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进行评论,从而了解被试进行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原则及其 道德发展水平。代表性的道德两难故事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欧 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 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该药价钱十分昂贵,要卖到成本

2、价的十倍。海因茨 四处求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万般无奈之下,海因茨只得请求药剂 师便宜一点儿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 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 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被试参加讨论,如:海因茨该不该偷药? 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海因茨犯了法,从道义上看,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通过大 量的研究,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 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3、1)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0909 岁):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 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 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 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 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对海因茨偷药的 故事可能会作出这样两种不同的反应:赞成者认为,他可以偷药,因为他先提出请求,又 不偷大的东西,不该受罚;反对者则会说,

4、偷药会受到惩罚。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 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如他们对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可能会有这样的说法:赞成者会说,他的妻子需要这种药,他 需要同他的妻子共同生活;反对者则会说,他的妻子在他出狱前可能会死,因而对他没有 好处。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 9 9 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都处于前习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都处于前习 俗水平。俗水平。(2)习俗水平(习俗水平(915915 岁):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能

5、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 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 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习 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好孩子”定向阶段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 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 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 赞成者会说,他做的是好丈夫应做的事;反

6、对者则说,他这样做会给家庭带来苦恼和丧失 名誉。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 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 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该阶段 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赞成者会说,不这么做 ,他要为妻子的死负责;反对者会 说,他要救妻子的命是应该的,但偷东西犯法。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515 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

7、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 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 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 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 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 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对于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赞成者 认为,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反对者认为,不论情况多么危险,总不

8、能采用偷的手段。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 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 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 切。对于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赞成者认为,尊重生命、保存生命的原则高于一切;反对者 认为,别人说不定也像他妻子一样急需这药,要考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值。什么是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什么是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柯尔伯格将品德发展划分成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前习俗水平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 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在于符合别人的期待和保持传统的秩序。它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三 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走向。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定 向。 后习俗水平,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被认为具有道德价值。这也有两 个阶段:第五阶段:遵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柯尔伯格断言,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这些阶段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