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032904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 王留天更留 7 位粉丝 1 楼一、练崩拳时,后脚尖是否一定要碰前脚? 答:打崩拳是一气之伸缩,要行如槐虫,但并不一要后脚尖碰前脚。其步法之要领在于 前脚趟,后脚蹬;前脚进,后脚跟。后脚跟到哪里为宜,根据个人功夫与习惯用法有所不同。 郭云深老先生,跟到后脚距离前脚三厖五寸处;尚云祥先生跟到后脚内窝挨着前脚跟(指打 半步崩拳时) ;而刘维祥先生则是后脚只跟很少一点,基本还保持三体式的步法。练习时, 后脚跟步远近关系不大,只要掌握 1、后脚不超过前脚 2、尽量做到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 全凭后脚蹬这两点就可以了。 二、站三体式时,后手气感很少,然后却要坠入地下,且有热感

2、,是否正常? 答:站桩时,前后手掌都应该有气感。一般地说,由于注意力多放在前手劳宫,故前手 气感比后手要大些。气感是内气的派生作用,意之所至,气必从之。意念到何处,则何处使 生气感。站桩时,意念要兼顾后手,后掌向前下方塌劲,肩向下松,虚腋,开极泉穴,小臂 向前搓劲,则后掌自有气感。脚如踏入地里之感是正常现象,只要腰以上放松,气向下沉, 脚便自然有入地之感。不过气时不要用力下贯,要顺其自然,才不至出偏。 三、如何打横劲竖劲? 左、右谓之横,上下谓之竖。以自身为标准而言,前后谓之直劲,如打崩拳便是。上下 劲如锦鸡报晓,进退虎扑中的打人如挂画,钻拳的闪都是竖劲。横拳鼍形都是横劲。十二形 中凡有开合裹

3、横之劲都是横劲。打拳时,一身之中,直劲、竖劲、横劲俱在其中,既矛盾、 又统一,并在一定能互相转化。要什么劲,出什么劲。故内功经上说:曰横劲,曰竖劲,变 之分明。横以济竖,竖以横用。劲路是比较复杂的,也是比较抽象的,要自己悉心体会,才 能摸得到。 四、何为五气朝元法? 答:五气朝元是行气的路线。指气分五路,同时运行。一运丹田之气,由裆下,顺两腿 至于足底,再自腿外侧上升复归于丹田,二运真气,自会阴转过尾闾沿督脉上升至顶,复自 顶降至印堂、鼻、人中、至喉,喉至脊背,再透过前心,下入丹田。三运真气自背骨肘里出 至于手,复自肘外侧而回,过六腑入于丹田。共分五路,同时运行。 五、练形意拳练到炼气化神时如

4、何练? 答:先站好三体式,用逆腹式呼吸。即吸气时,提气,收小腹,提肛缩肾,呼气时,放 松,小腹外凸。初练者,一吸,两手收于肋下,内气悉凝于丹田,一呼,两手用斜虎形推出, 气自丹田下达于涌泉,上出于劳宫。用柔劲不用刚劲,徐徐行之。功夫渐进之后,即可按五 气朝元的路线行气。一吸时,两手收于肋下,真气悉凝于丹田;一呼时,气分五路;两路自丹田下于涌泉;两路自会阴上过尾闾,由夹脊分左右腋下而出于劳宫;一路上过百会下明堂 而复归于丹田。以上方法即形意拳之大周天运义也。练时用意不用力,用暗(柔)劲而不可 用明(刚)劲。呼气时,两足要向一踏,有入地之意;肩、肘要同时向前松(不可伸) ,掌 要向前塌(此名曰筋)

5、 ,头要顶、神要出。 六、劈拳时,当中有无停顿? 答:形意拳重在意,打明劲时,形虽有断续,而其意不断;练暗劲时,形、意均绵绵不 断。练劈拳,是一气之起落,外形是钻翻,吸气尽而将呼时,即气已起到极处而将转为下降 之时,外形是钻毕而将为落之时。此时,从外形上看,似乎有停顿,但其意绝不可断。练之 久者,亦可钻与翻连续作,中间无任何停顿,唯是劈拳打完,劲已放出之时(呼尽时) ,则 稍有停顿(即稍定一下) ,再打第二次起钻为宜。初学者一定要慢,起落钻翻要分明。打完 一个劈,要定一定,才能长功夫。 气沉丹田-尚济 2009 年 03 月 11 日 星期三 20:56“气沉丹田”为拳家术语。在近世出版 的武

6、术刊物和古代流传下来的拳经、拳论上,经常可见。老拳师们教拳时,也常把“沉气” 二字挂在口边。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中写道:“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 。 。 ” ,形意拳内 功经中有“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近代名家郝少如、杨振铎等也都 把气沉丹田列入其练功要领的首要地位,可见“气沉丹田”之重要。然而对于一般习拳者尤 其是初学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具体做法。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个明确而深 刻的理解,应该首先弄清:什么叫气沉丹田?为什么要气沉丹田?怎样做到气沉丹田等。 一、 什么叫气沉丹田? 郝少如先生说过:“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丹田。 ”形意拳家马礼堂

7、 先生说:“清升浊降,气归脐下。吸气时会阴轻轻用意上提,气升于顶,呼气时放松,气沉 脐下丹田之内。 ”太极拳名家郝家俊说:“胸中空洞洞,肚里沉甸甸。 ”以笔者愚见,气沉丹 田不是别的,乃是采用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并使之与拳式之蓄、发、开、合相结 合。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向下膨胀,两肋微微外开而肋骨则不要上提,下边再 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胁则向内向下合,腹内脏器自然下垂,胸 中真气沿任脉下行入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的形势。胸、背、肩和腰胯始终放松, 腹部则沉甸甸甚为充实。呼吸深长匀缓,作到“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的要求。形 意拳大师孙禄堂先

8、生教“鹰熊斗智”的架子时,要求把“小腹放到大腿上” ,郝家俊先生教 太极拳的”单鞭”时,也要求”正身塌腰,把小腹放到大褪上” ,这些都是气沉丹田的具体 体现。这里有两点应该说明:气沉丹田不同于练硬功时的气贯丹田和入力丹田。 “贯”和 “入”是努力向下压气使其进入丹田, “沉”则是顺其自然而因势利导。好象东西在静水中 随着地心吸力徐徐下降,松静自然,无一毫勉强之意。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练拳是动功, 其势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入有出,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有紧有松,不 能总是聚于丹田,僵死不动,要有鼓荡开合,纵横飞腾。这就是神运经上所说的“纵横 者胁中开合之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的意

9、思。 二、为什么要气沉丹田? 练拳之目的,一是为了强身祛病,延年养生;二是为了克敌制胜、抑强御侮。在格斗中 如何能发出大力且使此力产生最大效果?如何能使对方失去平衡而倾跌,自己则稳如泰山? 欲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按照拳经的规定,进行各个方面的练习而综合运用之, “气沉丹田” 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从健身角度来说,练丹田乃是祛病防病的关键。丹田二字,笼统地说是指从脐下到耻骨这一范围,前列腺、睾丸、女子卵巢、肾脏亦在其附近,它们统统包 括于中医所说的“肾”这一概念之内。人的生长、发育、壮大、衰老等过程,是和肾息息相 关的,即是和生殖、泌尿。内分泌的功能紧密相关的。通过腹式呼吸、膈肌上下运动和提肛

10、缩肾的练习,可明显增强这部分脏器的功能,延迟衰老(中医叫补肾) 。产生肾上腺皮质激 素的功能增强后,人就可能变得精力充沛,抵抗外来风寒湿热的能力增强。对运动员来说, 还可提高竞赛成绩。这一点笔者在多年教学和为人进行气功医疗中,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 从练内气来说,丹田是生气之源,先从丹田结成气丘,然后即沿经络运行,形成人体经络场。 所以练丹田者,可起“补肾”之功,肾气足而后武艺乃得以精进。气沉丹田时的腹式呼吸, 使膈肌与腹肌力量增强,加大腹压变化,改善腹腔血液循环,减少体内淤血,可大大改善心 脏的工作。从技击角度来看,膈肌大幅度向下运动,肺体大幅度向下膨胀,腹胃等脏器垂注 于腹内,以及肩之下沉,

11、胸肌、腹肌、腰、胯之放松、全身肌松肉坠,腹部充实而沉重,可 使人体重心降低,在力学上体现了稳定作用,在运动中易于作到中正安舒,桩步稳健,灵活 而具有弹性,既便于随对方进攻之势纵横缠绕、引进落空,得势时又便于腰为弓把的使用, 发出丹田命门之力。这就是前辈形意拳家刘殿琛先生常说的“活泼于腰,涵蓄在胸,运丹田 之力,发肾气以击人。 ” 三、怎样作到气沉丹田? 前边已经提到过,练拳过程中的气沉丹田是随着拳势的变化,让气在丹田(气海)与中 脘之间,有提有下,起伏鼓荡。对于具有一定功夫的人来说,只要在走架时注意作到:头正 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圆而正,塌腰松胯,开吸合呼,蓄吸放呼。吸为提,气到中 脘

12、,呼为下,气到丹田,自然而然就作到了气沉丹田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时不易掌 握,可分三步去做:1、先练松静站立,即自然桩是也。无论采取形意拳的三体式,八卦掌 的定劲桩,太极拳的混元桩,或少林拳的马步桩,都是一样。按要求将姿势站好,即将全身 放松,要松而不懈,精神贯注,气势腾挪。采取自然腹式呼吸,不加勉强,多着意于放松。 每天早晚各站半个小时,练上两个月左右,以达到能够彻底松静为佳。2、仍按第一步所采 取的桩法松静站立,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两胁微向外张(不可向 上提,胸部放松,勿有起伏) ,将气提到中脘。与吸气同时,两手向回收,但要沉肩坠肘。 呼气时,小腹放松,外凸,会

13、阴仍要微微提住,两胁向内向下合,同时两手向外推,以意引 气,达于指梢,双脚则五趾抓地。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呼吸时两手向回去收和向外推的幅 度也越来越小,最后变为以意领气向回收,以气催力向外推,从外形上看不出手的动作。如 此练上半年多(多练更好) ,即可进行第三步。3、选几个动作简单而蓄发、开合、节奏分明 的拳式,如用形意拳的劈、钻、炮,八卦掌的双撞掌、马上开弓、黑熊反背,太极拳的双峰 灌耳、掩手肱捶、搂膝拗步,少林拳的挂月撞掌、十方戒、双崩拳均可。将动作与呼吸紧密 结合,一定要作到开吸合呼,蓄吸放呼,闪跳为吸,发力为呼。吸为提,呼为下。练时要慢, 要自然,不须练多久,就可达到气沉丹田了。这时自

14、己会明显地感觉到:两腿前节有力,腿 肚子很沉,双脚有入地之感,每一动作力之源都在脚跟,经踝骨沿腿而上,两膝有力。但大 腿与腰胯则松快自如,自腰以上,各处都轻松而灵活,动作幅度增大而灵敏迅速,整个身子 好像一根鞭子,鞭把在脚踝处,鞭杆在腰脊,两臂两手如同鞭梢。此后,无论练什么拳套, 不论走架快慢,都可保持气沉而不浮,步稳而不乱。动作发劲,整而不散,如同风吹大树, 百枝摇曳,妖娆自然,妙趣横生矣! 分享 | 打印 | 我要评论 形意拳大师尚济的不老传说 日期:2010-3-28 12:58:40 来源:易功夫综合 提起中华武术形意拳,尚济老先生的名头可谓是响当当。作为形意拳一代宗师马礼堂的高徒,尚

15、老先生不但继承了形 意拳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多端的风格特点,还在西安创办了形意 八卦散手研究,让形意拳有了新的风格、新的发展。3 月 20 日是尚济老先生的九十大寿, 来自全国各地尚老先生的门徒齐聚一堂为尚老贺寿,记者也有幸见到了这位武术奇人。形意拳大师尚济初见尚老记者大为震惊,已经 90 岁高龄的尚老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在与 尚老握手时,记者甚至能感觉到尚老通过握手传递的力道。尚老的大徒弟陈宝安告诉记者, 师父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一直很好,一年四季不感冒、不发烧,没有任何老年病,90 岁 还能与 82 岁的师母比划比划拳脚,邻居都说这是武术界一个“不老的传说” 。

16、都说习武之人 不善言语,但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尚老却是文武双全,说起武术就像讲课一样条理清楚。 “武 术是中国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群众有需要就要发展,不能墨守成规,要继续发扬光大” 。人们习武一是为了防身自卫,二是为了健康长寿。而在那逝去的武林岁月里,腥风 血雨的残酷搏斗场面,适者生存的理念,显得犹为突出。因此,各门派武术大师们在不断追 求武功的同时,也不忘研究如何养生的道理。尚济老先生就很注重格斗与健身的结合,尚老 告诉记者“练武之人切勿不能偏激,过度的追求格斗只会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尚老看来, 自己能够活到 90 岁跟自己正确的习武态度分不开。当然作为中国武术大家,尚老与所有武术人一样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中国武术能够 进入奥运, “在民间武术可以作为个人爱好,在国际上武术可以与西方的拳击并列,我希望 在下一代武术人的努力下,武术能够进入奥运的大家庭中” 。 (参考来源:三秦都市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