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半月谈半月评论第1-10期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901532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半月谈半月评论第1-10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0年半月谈半月评论第1-10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0年半月谈半月评论第1-10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0年半月谈半月评论第1-10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0年半月谈半月评论第1-10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半月谈半月评论第1-10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半月谈半月评论第1-10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半月半月谈谈 2010 年第年第 1 期期【 【半月半月评论评论】 】:拒:拒绝绝“城市二元化城市二元化”城市化,在当下中国人的脑海中,有着特别丰富的想象。 它是引领现代化巨轮远航的飘扬的旗帜,它是撬动全球化大国崛起的神奇的支点,它是普通中国人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个璀璨的梦想。 在中国应对后危机时代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之际,城市化又被赋予特殊的使命。 可是,当我们激情澎湃地去鼓呼、去追赶、去推进的时候,有没有思索过、诘问过:城市化的真谛、城市化 的意义是什么?我们需要的究竟是怎样的城市化、为谁的城市化? 聆听各级政府宏大叙事中的城市化构想,投身今日中国呼啸前进的城市化浪潮,我们首先应当

2、关注、应当 警惕的,不是城市化的速度和指数,而是城市化的内质和价值。 许多地方正铺开改天换地的“新造城运动”。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县城城区化,由此引发了紧锣密鼓 的“圈地运动”,更有暗潮汹涌的“圈县运动”。可是,如果脱离制造业服务业的支撑,仅仅靠爆炒房市股市做大 资产泡沫就能举托新城崛起?在城市空心化的格局中,新市民生存发展、就业谋生的机会在哪里? 许多地方正热衷经济增长的“新城市拉动”。意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进城打工农民和失地农民的消费升 级,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创新。可是,在城市 GDP 化的偏向中,百姓消费的基础是什么?城市化并非仅仅 是建制的扩大、土地的圈占和人口的膨胀,城市功

3、能的开发,公共空间的拓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福利的 普及与提高,如何及时跟进? 许多地方正推进城市经营的“新地标活动”。政府一味追求“现代城市形象”:更高的楼房,更豪华的商务区, 更宏大的花园广场,更具动感的都是韵律令人目眩的种种商业地标、产业地标、文化地标,往往变成造价 惊人的工程,变成财富和技术的炫耀。可是,在城市化泡沫化的幻象中,普通人的地位和尊严如何提升? 在人类历史的演进中,城市化意味着什么?是一种新的发展,人的创造力量的解放和财富源泉的涌流;是一 种新的生活,人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一种新的文明,人的道德精神的进步和人文价值的升 华。 城市化的灵魂应是以人为本。践

4、行以人为本的重心在哪里?在于坚守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于维护公民的合 法权益,在于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我们的城市化除了要努力开掘“管理者的财源”、打造 “投资者的乐园”,更当努力建设“劳动者的家园”。 看一看身边的城市化浪潮,我们应当警惕:不少城市借助于区区一纸户口登记的户籍改革,借助于统筹城 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便拥有了更多的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同时也产生了众多的从乡村涌向城市的失地农 民。当城市化难以为其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足够的就业机会和有效的福利保障时, “失地”和“变市民”更可能 换来的仅仅是无业市民的身份。 还有亿万进城谋生的打工农民,承受着危机冲击和产业转型的巨大压

5、力,甘冒着减薪欠薪和随时失业的现 实风险,支付者种种职业病患的侵害和留守子女的成长的人生代价,托举起城市的高楼大厦,召唤出城市的昌 盛繁荣。可是,至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被拒绝于城市的发展之外、社会之外、体制之外。读一读媒体关于南 京农民工冻死街头桥洞的新闻吧,我们如何卸下心头这不能承受之重? 看一看眼前的城市化景象,我们亦当清醒:交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集,然而,与之伴随的是机动车对 路道资源的一再扩张,是自行车道、步行者道的一再被挤占、被压缩,有的地段甚至已被断然取缔。中国是一 个自行车大国,是一个恰逢低碳社会到来、无法重复美国消费故事的国情,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仍是我国城市居 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6、,占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还难以进入“有车一族”,他们日常的出路又在哪里?他们行走的 路权如何保障? 房地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火热,然而,与之伴随的是房价对普通百姓的重压和裹挟。有业内人士表示, 房改十年最大的遗憾就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问题。当时希望通过经济适用房既解决百姓住房,又拉动经济 增长,却出现了有钱人买了多套经济适用房,有的城市还没有廉租房的政策。后来,国家下达保障性住房建设 计划,结果也基本踩空,从而造成民生住房体系的严重缺位。于是,我们在一些大都市中,随处可见这样的场 景:马路一边的高档社区里居住的是拥有一套或多套房产的“有钱人”,而仅一墙或一路之隔的“棚户区”里则挤 满了城市低收

7、入人群和外来流动人口。社区围墙,成了贫富的“楚河汉界”。 还有,城市普通教育发展中门槛不断抬高的择校和地产与名校牟利的“勾兑”,文化设施建设中竞相攀比的 豪华和风格样式的崇洋,道路环境整治中对马路摊点的清理和对“美丽城市”的追求,等等,日益加剧城市平民2生活的窘迫和艰辛。 当我们还在问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艰难求解之时,一个新的城市二元结构图像又已隐约浮现。 这里,有城市的财力问题,有发展的阶段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政府的执政理念,是发展的价值取向, 是城市化得路径选择。 人民城市,应当人民做主,人民创建,人民共享。 半月半月谈谈 2010 年第年第 2 期期【 【半月半月评论评论】 】坚坚持在

8、干部持在干部选选拔任用拔任用过过程中程中扩扩大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党中央前不久大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党中央前不久颁颁布的布的 20102020 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规划划纲纲要要 , ,专门专门就就扩扩大干部提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大干部提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问问题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民主程序是干部工作的生命,缺失民主程序的干部选拔工作不仅是没有群众基础,而且 贻害无穷。任何事物在发展进程中,都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近年来我们在干部 选拔任用过程中扩大民主,随之却出现了一些“拉票”现象。 “拉票”

9、行为破坏了干部选拔工作的正常秩序和民主 的真实性,影响极坏。因此,必须从根子上铲除“拉票”这个毒瘤,这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干部工作的重点。所谓“拉票”就是在干部推荐过程中,打招呼或者暗示具有推荐资格的一些同志投票推荐自己,从而使自己 达到升迁的目的。这种靠“拉”,不靠“干”的行为,不符合党的干部任用工作原则。如果纵容这种行为,就会形成 一种误导:“干得好”不如“拉得好”。有些人平时不是把心思用在干好工作上,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关系上。 整天吃吃喝喝,工作上马马虎虎,关系方面却是左右逢源。随着打击和查处“拉票”行为力度的加大, “拉票”行为 从原来的的赤裸裸地进行,转变成了悄悄地进行。拉票者

10、把工夫用在了“诗外”,用在了平时。 变换花样的“拉票”行为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特点。 一是在日常工作中送人情。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公权私用,该坚持的原则不坚持,做老好人,搭顺水人 情。甚至,明明是正常的工作,也要暗示对方对自己心存感激,让对方背上人情债。这种人对上如此,对同级、 下级也是如此。可以想象,以这样的态度和工作出发点,能不耽误工作和事业!当然,在这种人看来,耽误工 作和事业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的选票不能丢!他们认为,坚持原则,不光得罪人,还丢了选票,没有群众基 础,你干得再好也是白搭。更何况,评价有些工作好与不好没有硬性指标,对这种人来说,上下拥护,大家“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二是

11、依靠手下亲信帮忙。手下培植几个信得过的人,平时在有意无意间帮自己鼓与呼,往自己脸上烫金。 这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有一条共同的“利益链”。这些“抬轿子”的人,一般都是领导干部的亲信, 都是靠依附某位领导受提拔重用的,平时领导信任,关键时刻为领导挺身而出。这些亲信们时时处处维护领导 权威,利用手中的职权,与方方面面搞好关系。这种行为看起来是无可厚非,实际上在拿组织原则做交易,他 们是在用公权为上司争取“票仓”。 三是在亲朋好友中搞感情投资。民主是个好东西,好就好在它对权力起到了约束和反制作用。以前,在人 们的印象中,有些人为了职务升迁,总往领导家里跑。如今,情况有点变化,他们的亲朋好友

12、们平时也会主动 “出访”,走家串户送出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事实上,对于这种感情投资,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们去的人家,一 定是对他们有用的,是手中有选举权的人,那些没有选举权的人自然不会享受到如此待遇。 四是“大款朋友们”出面保驾护航。这些年,领导干部傍大款现象屡禁不止。在查处的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中, 往往是领导干部的大款朋友出了事,自己也被牵扯出来。领导干部的大款朋友往往神通广大,凭借手头阔绰, 他们结交了方方面面的“朋友”,结成了一张张的关系网。到了关键时刻,没有这些大款摆不平的事。领导干部 平时结交大款朋友,认真经营关系,关键时刻大款们会异常活跃,到处游说,为他们的领导朋友卖力地争取每 一张

13、选票。上述种种行为,比干部自己直接“拉票”危害更大,这些手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必须加大力度 予以根治。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防止简单的以票取人。首先,要认真分析、比对,把干部平时的表现和考核获 得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科学论证,防止工作简单化、公式化和理想化。其次,要早预防,要建立起防止和3杜绝“拉票”行为的相关工作机制,让那些“拉票”者无可乘之机,无可钻之空,无生存的土壤。第三,要加大查处 力度,要有钢性的措施,对“拉票”行为决不手软。 铲除毒瘤要下猛药。要从舆论上形成声势,在举措上形成机制,让“拉票”行为无处藏身,没有市场,没有机 会。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让被查实的“拉票”者受到严肃

14、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子上铲除“拉票”行为。 半月半月谈谈 2010 年第年第 3 期期【 【半月半月评论评论】 】:迎接一:迎接一亿亿新生代新生代农农民工的到来民工的到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 1980 年、1990 年后出生, 现在外面打工的青年。他们占到全国 1.5 亿农民工的 6 成,大约有一亿人。对一号文件的这一新提法,社会给予了高度关注。 正如人们所议论的,拖着“拉杆箱”进城的他们和“扛着蛇皮袋”进城的父辈们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可工 可农,可进城可返乡,而前者当中很多是“五谷”不识、从没下过田土的“农盲”,他们的人生目标是圆“城市梦

15、”。 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有人把这一群体描述为“三高一低”。改革开放 30 多年,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正如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等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称, 中国“社会结构滞后经济 15 年”。以这一亿新生代农民工为例,他们身处城市,城市却拒绝接纳,根在乡村,乡 村已无法回归。在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很多方面没有被城市所充分容纳。他们,正是“社会结构滞后”的代表性群体。 当这一亿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国的舞台上走来,我们首要的姿态应是拥抱、欢呼。 他们,是中国产业发展可依赖的人才大军。一切资源之中,人的资源最宝贵。相比父辈而言,他们的文化 水平大幅提高,见识

16、大为丰富,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新生活方式的能力大大加强。事实上,他们大部 分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服务业等的主要劳动力来源。当中国步入老龄化时代,他们将是中国发展最活跃的生 产力群体。 他们,是中国城市化最有潜力的群体。今年的一号文件,侧重支持城乡统筹以及城镇化发展。国际金融危 机使中国更深刻地意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可靠支柱与巨大潜力在农村的消费与农民的城镇化。这一亿人的 父辈,或许半辈子在城里寻找生存发展的机会,但灵魂深处还是顽强维系着“叶落归根”、还乡定居的乡土情结。 而梦想城市生活、积累一定资本的他们,无疑将是城镇化的热烈响应者。 但我们确实不能回避,这一亿新生代农民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新课题。蓦然回首,他们来得如此快,如此 庞大,以至于我们必须承认,政府与社会还缺乏足够的准备。迎接他们,须总结借鉴近 30 年对待农民工的经 验与教训,政府的治理要创新,民间的力量要参与。 迎接他们,就不应使之成为被城市冷漠对待的一群。他们虽然摆脱了收容遣送等旧规定的束缚,养老、医 疗等社会保障也开始得以分享,然而在就业机会的获得、同工同酬、劳动维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