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提问-韦媛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187928 上传时间:2017-08-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韦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韦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韦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韦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韦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英语课堂提问-韦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投石激浪,不尽源头活水来小议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设计与策略华师大附属周浦中学 韦媛摘要 二期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尤其是教师提问对于组织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中英语学科特点出发,结合观摩的优质课展示活动的实际案例,探讨了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和策略。关键词 提问设计,提问策略,反馈“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主要组织手段的教师提问恰恰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的关键。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普及,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不再

2、是传统的为“ 教” 而“ 教”,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为“ 学”而“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探索知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教师教学越来越关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作为课堂上教师话语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的恰当设计和有效策略对于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互动的教学活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在现实高中英语教学中,班级大、程度差别较悬殊的现象加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把握的难度。同时快节奏和高容量的高中英语教学对于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教师往往在课堂上的提问漏洞百出。比如提问缺乏逻辑性和层次感,提问趋于平淡和肤浅,提问类型单一,涉及过多信息性问题,

3、以及反馈单调、缺乏实质性内容等等。笔者在参加浦东新区中学英语工作室的过程中,有幸观摩了上海市新教材展评近几年来的优秀课例的录像和数次浦东新区高中英语公开课,亲睹了这些优秀老师在组织课堂方面非凡的才能和别具匠心的创意,尤其在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设计与策略方面感悟颇深。一、精心设计,胸有成竹1. 难易适中,层层推进 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在课前应明确提问的中心,备课时应围绕中心问题拟定提问的提纲,尤其要巧选角度,掌握难度,设置坡度。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作多角度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角度。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

4、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设计的问题不宜过难,也不宜过易,而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回答。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也便于将新知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变为已知区,最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将比较有效。浦东新区高中英语教研活动中川沙中学贾老师教授的一节阅读篇章的公开课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公开课的内容是新世纪英语教材高中第一册 Unit2 Success stories 中主课文 Michelangelo 的第一课时教学。贾老师事先通过对文本的精雕细琢

5、,预设了如下问题:1) What have you learnt about Michelangelo? 2) 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ichelangelo? 3)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4) Can you find the key words which match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Michelangelos career? 5) Which expressions are related to success? 6) Can you tell

6、the story briefly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ime and the key words? 7) How did Michelangelo achieve his success? 8) What are the secrets for success? 8) Do you think only those who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re successful? What is your definition of success? 由上述问题可见,老师的设计遵循了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聚合到发

7、散的认知规律。即先从激发学生对Michelangelo 的认知入手,再引领学生统揽大意和雕琢细节,最后鼓励学生升华拓展对成- 2 -功人士品质和成功内涵的思考。这样的问题设计即考虑了问题的逻辑性和递进性,又兼顾了学生的层次性,从而避免出现学生因为认知能力的不同而无法参与学习的现象,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2. 形式多样,兼顾比例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时往往使用参考性问题或者开放性问题太少,大都是展示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目的是考查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旧知识的掌握。对于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训练不够。展示性提问一般属于操练性的提问,学生在课本中能找到现成的答案。但展示

8、性提问很少在日常交际中使用,因此不利于学生进行实际的语言交际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候应充分考虑学情,合理安排各种类型问题的比例,尤其是加大参考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的比例,发展学生各个层面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浦东新区高中英语教研活动中浦东外国语学校张老师执教的一节公开课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公开课的内容是牛津英语教材高中第一册 Unit 4 Entertainment 的主课文 Surprises at the studio 的第一课时教学。张老师在读前任务的问题设置方面兼顾了封闭性和开放性问题。首先老师先提出 What kind of TV programme do yo

9、u watch most?,即在上课伊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诱发出他们对电视节目最本真的认知。而接下来设置的一系列配有生动图片的封闭性问题,如 What kind of TV programme is this?/Where are those people?/ Who else can be involved in the filming at the studio?帮助学生预习了阅读材料中所涉及到的 quiz show 的各种相关词汇。而占课堂时间主导地位的读中活动更是体现了各类问题兼顾的原则。张老师根据文本特点,抓住小说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性格等,先提出事

10、实性问题: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Where are they?/ What surprising thing happened at the studio?, 以帮助学生再现文中关键信息。在其后的细读中,老师问到:Can you summarize the elements of the novel?/ Do you know a novel must contain the main characters? What else?/Do you know how the plot develops in a story?。这样一组

11、理解性问题有效地引领学生对已阅读的文本进行解释阐释。在初步了解故事梗概,把握小说文本特征以及明确故事情节发展规律后,老师的下一步问题设置更趋向于推断性和分析性。如:What is the atmosphere at the studio? Find out the verbs and adverbs of the staff at the studio to support./ What are the personalities of Mandy and Angela? Us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personalities of each characte

12、r. 一方面,老师通过让学生找出烘托故事发生场景的动词和副词,推断出未在文本中明确指出的结论。另一方面,老师指导学生找出刻画人物的具体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并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归纳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类文本隐性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文本进行推理,从而读出字里行间的含义,进而品味到英语小说中语言的无穷魅力,从“仅仅读懂”成功地升华为“ 细细鉴赏 ”。二、灵活提问,随机应变1. 频率适当,耐心待答适当的提问频率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疏密有间地安排设置问题。过多的问题会造成大脑皮层兴奋过度,产生负向迁移,影响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张有弛地进行提问,并且针对不同问题留

13、有足够时间让学生去梳理和思考,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恰当的待答时间。等待时间指的是当教师的问题提出以后和继续追问或者叫另一个学生回答以前,教师停顿的时间的总量。在现实教学中,当教师在指定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等待的时间往往还不足两秒钟,如果 3 秒钟后学生还不能回答,教师就按捺不住开始干预了。而事实上,当教师将等待的时间延伸到 3 5 秒或更长时,更多的学生便会对课堂进行更多的参与活动,在回答问题时会增加自己理性的思考与推测,能恰当回答问题的比例会明显提高,从而真正达到师生间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目的。2009 年上海市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中华师大一附中- 3 -的姜振骅

14、老师执教的一节公开课正是在这方面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的内容是牛津英语教材高中三年级课文 Growing up 第一课时的教学。姜老师在读前活动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如下:Can you guess the word according to the clues? (Hormone)/ Can you find a word to replace stage?(phase)/When people are in phase 1, we call them children. When they are in phase 3, we call them adults. What about

15、people in phase 2?(adolescents/teenagers)/ Can you make a definition of puberty? 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提问频率比较密集,在上课初始阶段为学生有效地进入文本搭建了词汇平台。老师通过循循善诱的提问引领学生顺利进入了文本的话题“成长 ”。在接下来的文本阅读中,姜老师设置了如下问题:What will happen when somebody is in puberty?/ Can you use your own way to describe pimples?/What is the meaning of seesaw?

16、/Why is growing up painful? Give one or two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own story./ What can we do about troubles in growing up?。这些问题首先类型多样,兼顾了信息性、封闭性问题和分析性、开放性问题的比例,其次层次分明,既有针对文本浅层理解的显性问题,又有鼓励学生应用文本知识到自身实际的文本超越问题。学生在回答难度较高的问题,例如学生被提问到如何应对成长的烦恼时,需要回忆、猜想、联系和组织语言等,老师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待答时间,提高了回答的质量。而学生在回答事实性问题时,如人们进入青春期会有何变化,答案在文本中即可直接找出,老师则缩短了待答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过长等待和浪费。另外当学生遇到理解有困难的生词,如 seesaw, 老师明显增加了提问频率,要求学生用该词造句,并要求回答 What may seesaw?/Why do our emotions seesaw?,有效巩固了学生对该生词的理解。姜老师根据问题的难度及层次,再针对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