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海尔集团成功经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809324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海尔集团成功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海尔集团成功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海尔集团成功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海尔集团成功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海尔集团成功经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海尔集体的成功经验谈海尔集体的成功经验观观首席执行官首席执行官有感有感海尔集团是青岛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等于一体的国家特大型企业。10 几年前,海尔的前身还是一个亏空 147 万元,资不抵债,工人拿不到工资,管理极为混乱集体企业,到 1998 年,海尔实现工业销售收入 162 亿元,利税10 个多亿,产品出口到 87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 7665 万美元。海尔的发展受到哈佛大学、财富杂志、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的关注。海尔发展之快到底是什么因素在作用? 其中有三件必不可少的步骤和法宝。一、高品质生产,造就海尔冰箱名牌自 1984 年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成立至 1991 年的

2、7 年时间里,海尔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坚持技术进步,通过狠抓产品质量,创立了海尔冰箱名牌。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1984 年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是轻工业部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厂家,当时市场上国产冰箱已有 100 多个牌号,竞争非常激烈,但是没有“名牌”冰箱。因此,在海尔刚开始生产冰箱时,就提出了“名牌战略”的口号。“名牌战略”的核心就是产品的高质量。1985 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出我国乃至亚洲第一代四星级冰箱,领先一步在国内市场形成了质量可靠和技术先进的优势。很快海尔便以高新技术、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3、然而,光有产品的高品质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全员质量意识,强化产品质量管理。要创名牌冰箱,就要从抓质量入手。海尔认为:人是质量中最关键的因素,第一流的产品是第一流的人干出来的,质量实质上是职工整体素质的体现,抓质量应该首先从人抓起。 1985 年,集团总裁张瑞敏毅然决定,将 76 台存在一定质量问题的冰箱,由责任者亲自用大锤砸毁。这次事件在职工中造成极大的震动,职工的质量意识从此有了质的提高。而海尔经过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 OEC 管理模式,即日清日高管理方法,更是将提高人的素质提出和实施出来,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去,促使企业、企业的每个员工以及各项工作都步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上

4、。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实现了基础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目标化和效率化。这一模式的实施在给海尔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海尔集团实现了经营规模、外向型企业、市场地位三大飞跃。二、不断壮大,立足市场需求,从单一的冰箱名牌到多元的海尔品牌海尔对多元化与国际化关系的认知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要靠国际化,而国际化必须要多元化。1992 年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海尔抓住时机先后兼并青岛电冰柜总厂、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 18 个企业,并投资兴建海尔园开始二次创业,现在海尔产品涉及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和彩电、计算机、手机等领域,形成 46 个系列

5、,8600 多个品种规格的多元化产品群。海尔在二次创业、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立足市场来发展名牌,通过强化管理来巩固名牌,通过联合舰队来延伸名牌,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确立海尔品牌地位。立足市场,发展名牌。以市场规律为依据,在质和量的矛盾面前,海尔总是首先确保产品质量、管理,然后再扩大产量、规模,以质取胜,以名牌取胜。新产品开发以市场需求为坐标,新产品从设计、试制到投产过程中都按名牌产品的要求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每一代新产品投入市场都能成为占领市场的新式武器。每当一个新产品问世后,我们就不断寻找其不足之处,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心理,以此设计新的产品,开拓新的消费需求领域。 除了在产品和品牌上的多

6、元化之外,海尔还与时俱进的实施管理手段和管理标准的多元化。在引进先进的工装设备同时,全面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标准,积极推行质量否决权制,把一切质量过失否决在生产过程中。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创新,以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为重点,把 IE、6S 活动、网络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工程和价值工程等引入企业管理,使名牌产品处于先进的全方位优化管理之中。三、海外建厂,创国际化的海尔,争创国际名牌。1998 年以来,海尔集团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创国际化的海尔。海尔提出的“国门之内无名牌”的思想,实质是在国内市场取得稳固的地位后,要到国际市场上竞争,逐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良好的品脾形象。争创国际化的海尔是海尔

7、集团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海尔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海尔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国际化的目标,2003 年,海尔到美国设厂。对海尔到美国设厂的做法,外界一直有很多非议,认为风险较大。张瑞敏认为,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创造世界名牌过程中的风险,是寻求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绕过这个风险可以成功,可以获得新的经验,但是不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必死无疑的风险,是你可能永远走不出去,永远长不大。美国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来设厂是为了寻求它在全球名牌战略布局的完善性,但是海尔到美国设厂是为了开创自身的名牌体系,海尔北美工厂雇用了 200 名美国工人,生产和销售情况良好,鼓舞人心。构建海外专营网络,实现

8、全球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营销网络是保证产品大批量出口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关键。立全球化的营销网络是海尔营销的战略目标。海尔除了在国外建厂,更是实现生产、销售一条龙系统。生产、销售,是海尔创国际名牌,把自身建设成为国际化的海尔的非重要一步。在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前两步成功迈出之后,海尔在外建厂、生产、销售上也迈出了前进的脚步。海尔先后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等国输出技术并设厂生产,产品实现了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全面进军国际市场,实现全球竞争。而且在此同时海尔在销售中努力过质量、售后服务等树立海尔品牌的国际形象。海尔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上面三个法宝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海尔是中国企业的榜样和国人的骄傲,我们在认真研究总结它的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更要从中学习吸取到有用的东西,让成功的经验能作用到更多的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真诚期望海尔的发展永不停步,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