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底顶部特征研判概述

上传人:lcm****20 文档编号:41702961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盘底顶部特征研判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盘底顶部特征研判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盘底顶部特征研判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盘底顶部特征研判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盘底顶部特征研判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盘底顶部特征研判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盘底顶部特征研判概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盘底顶部特征研判概述大盘底顶部特征研判概述低吸高抛是股市盈利的基本法则,但低点、高点很难界定和把握。散户能否 正确地研判大盘的顶部和底部,即把握一个上升或下跌趋势的转折和形成,及 时抄底逃顶,低吸高抛,十分重要。一、底部特征研判概述1、从 K 线形态上研判基本有 V、U、W、L、头肩底等形态。底部一般是双底居多,双底持久,单 底凶猛。K 线组合两阳夹一阴、两连阳、并列红、阳包阴、巨量长阳线、长下影线 或早晨之星、十字星或连续十字星、阴线越来越小的缩量小阴线,或越来越长 的放量恐怖大阴线。底部有市场底和政策底,市场底往往是市场自发探明形成的,经过长期的 考验,有强烈的技术意义。虽然自发形成了

2、技术型的底部区域,并不意味着行情马上开始转折,但肯 定会在这一区域间展开。政策底是某项重大政策的实施,在技术面配合下,突然形成旱地拔葱式的 底部。市场底是圆的,政策底是尖的。2、从盘面上研判多数底是砸出来的,不是横出来的。大盘经过单边下跌,复杂阴跌再到单 边暴跌这样完整的三段过程,单边暴跌常常是最后一跌。跌势末期,会有多次无力的反弹,但都以失败告终。在没有做空动能的情 况下,会出现数根长阴线,或收出近乎光头光脚的大阴线,加速破位下跌,连 续大幅度跳水,并出现衰竭性的缺口,加速赶底。真正见底是通过蓝筹股群体的破位补跌来完成的,尤其是投资性股票也出 现跌停板,呈现非理性的暴跌。市场无法从基本面和技

3、术面得到解释,普遍感 到无所适从和看不懂。连续下跌,多数股票都已经跌幅较深,有的连续跌停,指数跌得不敢言底, 低位振幅加大。底部暴跌,是毫无支撑的下跌,打破心理支撑位,信心彻底崩溃。引发散 户的心理恐慌,使最后的获利盘和止损杀跌恐慌盘涌出,在低位盲目割肉,慌 忙逃跑,底部是割肉割出来的。做空动能和个股风险得到彻底释放,多方放弃 抵抗。此时正是新主力建仓的阶段,会有意识打压股价,连创新低,看似固若金 汤的底部被无情地彻底击穿。散户卖,机构买,破位后放量,承接力强,主力 乘机收集到大量廉价筹码。连续跌停的庄股结束跳水,打开跌停上升,有的个股已拒绝下跌,开始活 跃,蓝筹股止跌企稳。短期均线由向下移动

4、改为横向运动,30 日均线慢慢改变下滑趋势。日线 实体较小,经常有多个或连续性的小阴小阳,或经常出现十字星。股指在某一狭小区域内保持横盘振荡整理走势,上下两难,涨跌空间均有 限。大部分个股的股价波澜不兴,缺乏大幅度盈利的波动空间。盘整时均线重 合,中阴中阳交替。根据有关专家分析,底部往往产生在前一个交易日跌幅 2%以上,前 5 个交 易日累计跌幅在 4.5%以上。当击破一个重要的整数关口时,如 2005 年 6 月 6 日击破千点的整数大关, 2008 年 4 月 22 日击破 3000 点的整数大关时,也就是形成底部或阶段性底部的 时候。大盘经过连续下跌,在收出一个长阴加一个十字星后,大幅低

5、开,急跌创 出新低,又放量收出长阳,形成经典的早晨之星底部形态,998 点的底部就是 这样的形态。如果反转,必先存在某种明显的趋势行情,即对下降趋势的改变。重要的 下降趋势线被有效突破,突破时成交量放大,均线由重合到多头排列。大盘股指突破 5 日、10 日、20 日的均线压力,拉出中阳。若某天股价连续 3 天站稳在 30 日均线上,就是大盘底部上升的开始。如果是拉升后又打回原处, 周 KDJ 二次形成金叉,则更能证明底部的形成。由盘面热点平淡,既没有强悍的领涨板块,也没有聚拢人气的龙头个股, 到大盘成功培育出领涨的热点板块,牛股出现,已连续有涨停的个股,龙头品 种横空出世,多以新上市的新股为领

6、涨股。领涨板块持续强势,激活整个市场 交投意愿。如 2008 年 1664 点的底部,中铁二局先于大盘一个月启动,39 个交易日涨 二倍多。太行水泥晚于大盘 6 天见底,21 个交易日涨二倍多。如果仅有冷门股补涨或超跌股反弹,并没有主流热点,不能彻底改变弱市 或变盘向上。底部的跨度和波动幅度及形态规模越大,反转的可能性越大,形成行情的 波动幅度也就越大。3、从技术指标上研判股价始终在低位运行,受 5 日、10 日均线压制。短期、中期和长期均线都 在低位弱势区域,呈现空头排列。跌破年线,跌破布林线下轨。大盘日、周、月各项技术指标,均在低位运行。有些指标在低位会出现超 卖又超卖,钝化又钝化,背离又

7、背离的现象。虽然股价连续收阴,但 MACD 的绿柱线却开始走平或缩短,DIF 从底部上升, 有形成金叉之势。再结合时间之窗,波浪理论等分析,研判底部就会更加准确 一些。4、从时间上研判中长期底部需要有相当长时间的弱市调整。有时与上升时间相等或超过上 升时间,并大致符合神奇数字。指数下跌由终点又回到上升的起点,或略超过上升的指数,或没有回到起 点就上升。见底日期尾数多带 7、9、3,点数尾数多带 7、9、1,多在半百以下。按周计算在周一、周二居多。见底农历多在初一前后。见底月份多在单数月份,如 1、11、5、9 月奇数概率大,当月上中旬居多。大底年份多在双数年,多半产生在年末年初。短期或中期低点

8、多在农历“两分、两至、四立”附近产生。每年短期底部会产生 35 次,中期底部会产生 12 次。长期大底部从顶部起 4 年左右才会产生一次。反转或反弹的低点多数产生在开盘下跌的 135 浪时,上午 10 点11 点左右,或在下午 2 点左右居多。5、从浪型上研判从周线或月线看,股指运行是大上升浪的第 2、第 4 调整浪的底,或是调 整 A 浪、C 浪的底。回调幅度是升幅的 1/32/3,或阶段跌幅符合黄金分割率。如从 6124 点 回调到 2990 点,是升幅的 61.1,基本符合 0.618 的黄金分割率。6、从成交量上研判入市增量资金犹豫,成交量不断萎缩,时而出现地量。量缩到极点,只占 顶部

9、量的 20%。反转前 5 日平均成交额基本占流通市值的 1%,日均换手率 1%左 右。量缩才能止跌,地量之后见地价,地价之后方能见方向。如继续下行,会 出现价量背离。地量,也就是场内的不想卖,场外的不想买。牛市不言天量,熊市不测地 量,只有成交量放大后,才能真正知道地量在哪。成交量先是形成散兵坑,后 又逐步放大,使股价逐渐上升,转机即将出现。反转当日成交额是地量的 1 倍,以后日均成交额是反转前的 45 倍,为当 时流通市值的 2%以上,日均换手接近或超过 2%。7、从基本面上研判从根本上看,行情的最终反转需要整个宏观面的支持。当国际和国内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景气度开始上升,步入上行周期,

10、 发展速度加快,对经济复苏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积极预期上升。物价稳定, 出口增加。M1 有明显增速,给经济实体大量注入资金,带动 GDP 增长,促进消费回升。 M1 与 M2 剪刀差加大,这是经济周期波动将要引发股市波动走出底部的重要标 志,股市先于基本面见底一般半年左右。8、从政策面上研判绝对低点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政策面的变化。整个筑底区域和底部的构成, 是由市场技术面自发形成的。财政和货币等政策面开始发生细微的变化,有隐约的利好消息传闻。如加 大货币投放,放宽信贷,降税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少提或不提加大监管 及违规资金的查处,舆论有支持和发展股市的报道等。一年期央票发行暂停后,商业银行

11、的流动性将有所增加,大量资金将回到 银行体系。大小非减持放缓,增发和配股数量减少。基金跌破面值,市场融资功能受到严重挑战。股市要进行重大的制度改革,公布重大的救市利好等。但政策底离市场底还有一定的距离,效应往往滞后。有时虽然有政策救市 或一些重要领导讲话,也不能真正确认底部。9、从消息面上研判正规渠道消息面相对真空,但传言却满天飞,利空传闻众人皆知,利好麻 木,利空放大,对利空甚至中性消息都过于敏感,无形中将利空因素放大,某 些神奇的传言常引发暴涨暴跌。只有在利空打击下才能加速赶底,有重大利空或利空不断,股评看空的多, 看到的点位吓人,使人不敢相信。都看不到底,可能底就在眼前。当股评一致看多少

12、点是底时,可能不是底;当股评一致看要跌到多少点时, 可能离底就不远了。10、从人气上研判散户普遍亏损,稍有反弹便下决心割肉出局,有的深套则铁心不打算割肉。 看空的人越来越多,空头思维明显占上风。散户信心绝望,人气极度涣散,恐惧弥漫,观望气氛浓厚。大厅人极少, 有人也是在打扑克,怨声骂声四起。场内的几乎一致看空,都想杀出去;场外的已开始倾向一致看好,都想冲 进来。开户数大幅减少,甚至有的地方出现零开户现象。证券公司员工薪水下降,求职的大学生不愿意进证券业。根据股市相反理论,往往是多数人极度悲观,坚持不住,看不清底部,抛 售股票,与机构大量交换筹码时,离底部就近了。最后一个多头倒下之时,就是 底部

13、到来之日。11、从机构经营和仓位上研判机构投资者普遍亏损,有关券商经营出问题的增多,有的券商或破产或被 托管。基金折价普遍,亏损严重,惊现三毛多的基金。机构建仓前夕,市场舆论一片看跌声。机构仓位少,开放式基金只有 30%的仓位,封闭式基金只有 40%的仓位。机 构手里现金多,股市就快见底了。从缩量下跌到放量上升,说明主力机构已经基本完成建仓,否则会推迟底 部形成的时间。12、从市盈率上研判底部市盈率,1996 年2001 年在 3035 倍左右,2001 年到股改前 2530 倍左右,2005 年底部 1520 倍左右。大底部区域,也就是 2005 年 7 月 11 日的千点附近,市场平均市盈

14、率是 15 倍,平均股价是 4.09 元,这一期间的沪深 300 成份股的平均市盈率是 10 倍。 2008 年底部市盈率 13 倍。底部平均股价,1996 年2001 年在 9 元左右。2001 年到股改前 79 元左 右,2005 年 6 月 4 元左右。2008 年 10 月不足 6 元,股价严重超跌。市净率在 1.5 倍左右,破净股占 520左右。13、从发行新股上研判放慢新股发行和上市速度,降低价格定位,甚至停发新股。从新股上市后 跌至发行价,或跌破发行价、开盘价,或跌到净资产值附近,到低开高走或高 开高走。老股跌破配股价、增发价。新股的首日涨幅高低往往预示着一个阶段股指的趋势。如果

15、新股首日涨幅非常大,定位非常有规律时,股指往往面临着一个阶段性高潮的结束。新股首日涨幅非常低,开盘价很杂乱,毫无规律可循时,表明股指阶段性 的低迷期即将过去。1993、1997、2000、2001 年的新股,只要年度溢价收益大于 140%以上,这 一年必然是头部构造年,相继产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高点,如 1558、1510、2136、2245 点。如收益低于 110%,就要构造历史的大底年,如 1996 和 1999 年。而 1994 和 1995 两年平均溢价收益是 83%,2003 年溢价收益是 79%左右。14、从年线上研判弱势市场底部区域一般不会偏离年线超过 10%,在年线位置以下 10%

16、的幅度 内,可为以后的上涨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实际偏离超过 10%或更多,说明离底 部为期不远了。每年的年线开盘点位,一般不是全年的最低点位,年线要有下影线。指数 在向下突破一个整数后,有时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和空间,很少有在突破整数位 后马上见底的。大部分底部指数后两位数总是小于 50 点,历史上重要的底部都是“半百之 上不成底”。大底部的形成是一个区域,不是一个点。15、从其他方面研判债市见顶也等于股市见底,债市出现阶段性脉冲行情后,逐渐显现顶部形 态,债市资金开始转向股市。PPI 见顶,大盘见底。资金从权证市场流向 A 股市场,权证开始盘整或下跌。B 股市场率先走强,某天多数股票涨停。房地产市场逐渐见顶回落。香港股市提前 12 月见底。外资投行及外国著名经济专家开始唱多中国股市。“巴菲特指标”认为,美国股市市值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比率若处于 70%至 80%的区间之内,这时买进股票会有不错的收益。但如果在这个比例偏高 时买进股票,就等于在“玩火”。二、顶部特征研判概述1、从 K 线基本形态上研判有倒 V 形、圆弧顶、M 形、头肩顶、三尊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