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状况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695588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人就业状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残疾人就业状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残疾人就业状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残疾人就业状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残疾人就业状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残疾人就业状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人就业状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残疾人就业现状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报道:广东省东莞市处于就业年龄的残疾人共13518人,但实际就业的却不到一半。去年全市只有15720家企业参加了残疾人就业年审,只占应年审企业数的23%。记者从市残联日前公布的关于我市残疾人就业状况的调研报告中获悉,七成企业拒绝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可见,阻碍残疾人就业的根本因素之一是社会歧视。许多单位深受旧残疾人观的影响,顽固地认为残疾人素质低,能力差,在招聘过程中设置歧视条款,提高残疾人的准入门槛,把残疾人拒于门外,人为增加残疾人就业的难度。摘自:残疾人就业认知误区面面观曹胜华)然而,李自桥是来自河南省濮阳县梨园乡的一名普通残疾人。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几年

2、前他到上海江南造船厂打工,现在已经升为车间主任,月工资2000元以上,还把全家人都搬到了上海。可见,通过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建设先进的道德文化,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力度,严格贯彻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残疾人保障法以及其他相应的政府规章等,可以进一步改善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使残疾人士也能有适合自己的一份工作,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回报社会。文献综述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 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 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所谓残疾具体包括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方面的残疾和多重残疾以

3、及其他残疾。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以下简称残疾人保障法 )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 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其中:残疾人劳动就业,是指具备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一种活动。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则是指残疾人依法享有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以及特别的扶持、优惠和保护的权利。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给合的方针, 促进残疾人就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并制定优惠政策和具

4、体扶持保护措施,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对残疾人就业权的保护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据2006 年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 千多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在全国城镇残疾人口中,在业的残疾人为297 万人,不在业的残疾人为470 万人,总体而言, 残疾人就业与就业的总体水平有较大差距, 整体就业质量不高。整体上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残疾人新增劳动力以每年30 万的速度增长,2010年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为8.6%,比全国残疾人登记失业率4.2%高出一倍,而实际失业率远高于此;劳动年龄

5、阶段生活能够自理的城镇残疾人就业率仅为34%,农村为49.2%,有劳动能力而未就业、生活来源主要靠家庭供养的在农村有70%,城镇占37.6%。整体而言,不同地区、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类型残疾人之间的就业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残疾人就业服务现状仍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持续关注与支持。同时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残疾人择业范围过窄,在业残疾人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占96.6%,从事文化技术等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仅占3.4%。同全国在业人口的总体相比,残疾人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于体力劳动, 从事脑力劳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机关人员寥寥无几。尽管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 “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 。现行的具体政策是,各单位应

6、该按不低于职工总数的1.5% 安排残疾人就业,如果达不到比例,则须履行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义务。但是,其实施效果不容乐观。很多单位宁愿缴保障金也不愿安排残疾人就业,而收取保障金并非国家立法的初衷;此外相当一部分地区并没有严格执行上述法规,既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也不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法规形同虚设;同时残疾人保障金的使用范围似乎并没有严格规定,而按法理和情理,这笔资金应该用于安排残疾人就业以及失业保障,现在的缺陷是用得太泛。综上可见,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同时残疾人就业意味着它们的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然而其现实就业形势却非常严峻。因此,解

7、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如何保障更多的残疾人顺利就业?首先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及在社会歧视、成长环境等因素因素造成了他(她)们就业困境和心理障碍。要使残疾人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 缓解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 则需要政府将残疾人纳入到就业政策中,并制定优惠政策和特别扶助,使残疾人可以寻求社会心理依靠, 增加就业自信心。同时形成的残疾人职业指导机构及渐趋成熟的职业指导市场, 为残疾人提供科学、合理的就业能力评估、职业定位指导、就业心理辅导等服务, 帮助残疾人消除就业过程中的盲目、焦虑、自卑、逃避心理。此外残疾人自身也需要从自我实际出发, 积极调适自己的就业心理, 主动适应

8、环境, 保持稳定、积极的心态,达到合理择业、顺利就业的目的。其次,残疾人自身素质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缺乏竞争意识和能力,是导致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单位片面认为残疾人素质低,能力差,并以残疾人素质低来拒绝接纳残疾人,因此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完善残疾人教育和职业培训体制。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残疾人劳动素质和技能水平,改变“文化水平低,技能水平低”的现状,使他们有了一技之长,可以更好地实现自主择业、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再次,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残疾人就业相关政策,但仍有很多单位将其形同虚设,所以应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依法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政府部门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立足

9、于现有基础,以经济、法律的手段为主,辅之以少量的行政措施,在就业政策制定,资金援助、岗位提供等就业环节给予扶持。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对不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又拒不足额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单位,由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接着,需要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处理好促进就业与提高保障水平的关系,发挥社会保障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促进劳动力流动、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中的作用。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此外,在中国, 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 主要有三条途径,分别是集中就业,、分散就业和自主就业。然而从上文可

10、见,还是有许多的企业违反了国家的规定,不招收残疾人。因而,加强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和落实的同时也要扶持多渠道就业协调发展,积极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政府对吸收残疾人员的企业给予有关政策优惠,以鼓励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对不按限额比例招用残疾人的企业处以罚款,用罚金管制那些雇佣残疾人较多的企业,或用以鼓励残疾人创业的奖励金。残联可以通过协会的形式开展互助活动,以激励残疾人创业。总而言之,要改善残疾人就业的现状,需要的我们的残疾人士能够正视自身的缺陷,跨过自己心中的那道障碍,建立自尊心、自信心,积极投身社会生活中,开始新的人生旅途。我们的政府要担当起残疾人就业的主要责任,建立并落实保护

11、残疾人就业权利的政策,加强能力建设, 建立教育和培训制度。我们的社会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接纳他们,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摒弃社会排斥,歧视,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建设先进的道德文化及营造残疾人就业的支持环境,树立残疾人优先就业的理念等。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07.05.012张 杨 ,袁 茵.试析我国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模式N,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10(第三期)3陈颐.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思路探讨J.理资研讨,2012 (第1 期)4梁国栋.残疾人就业:期待更多法律阳光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残疾人保障法修订草案N.立法经纬,2008.03,105姜城.残疾人就

12、业权的法制保障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 (第6 期):65-676曹胜华.残疾人就业认知误区面面观J.就业扶贫,2008.03:67-687王 赫.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政策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第23卷第6期)8潘光莉.从社会排斥视角看残疾人的就业状况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第2期)9范海珍.对弱势群体的政策支持刍议以武汉市A 区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为例J.江海横河(民生关注) ,36-3810黄少洪.关于残疾人平等就业权保护的思考J.传承,2010 (第11期):138-13911严少军.两万人他乡就业河南省残疾人劳务输出记略J.教育就业行动(中国残疾人) ,2009.3:5612孙先德.论健全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J.科学社会主义 ,2006 (第3 期):97-10013陈菲菲.浅议促进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研究,2011.11 .04:94-9514李金玉,宋新邵.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研究J.学理论,2012.02.515杜昕澎.我国残疾人就业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10(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