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耕地质量已迫在眉睫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674426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耕地质量已迫在眉睫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提高耕地质量已迫在眉睫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耕地质量已迫在眉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耕地质量已迫在眉睫(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耕地质量已迫在眉睫提高耕地质量已迫在眉睫因为缺少适合农民使用的科学施肥技术,全国 99以上农区化肥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合理。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张维理最近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提高耕地质量是增收的必然选择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少,而且,由于人口多,许多不宜农用的土壤被垦为农田,耕地土壤整体质量偏低,中低产耕地土壤占 65%。近年来,一方面随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城市和村镇周边排灌条件好,经过多年培育的优质耕地被大量占用,中低产田比例大幅度上升,耕地总体质量持续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各地对耕地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农村耕地管理方式与技术措施不合理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主要农区耕地土壤

2、基础地力大幅度下降。维持高产,主要靠增加农用化学品和能源的投入量。目前全国耕地氮素化肥施用量不仅是美国的 3 倍,也较人均耕地资源紧缺的德国等欧洲国家高出近6 成。造成尽管我国农村劳动力成本低廉,但农田氮化肥消耗的能源高于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成本仍然很高。每公顷耕地平均多用 520 度电,折合 208 元人民币,农民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弱。由于目前我国化肥用量水平已很高,受报酬递减率作用,靠增加化肥投入量,尤其是氮素化肥能够引起的产量增长已近极限。对于继续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仅靠增加农用化学品和能源投入量的模式将是一条死胡同,而提高耕地基础地力,藏粮于土,才是建立我国未来粮

3、食安全长效机制,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的必然选择。土壤质量核心问题是“低、费、污”如果说,在上世纪 80 年代之前,限制我国耕地土壤生产能力的问题是土壤氮磷养分不足,那么随着 20 多年来化肥投入量和作物产量的持续增长,耕地土壤氮磷养分供应状况的较大改进,“低、费、污”的问题已经逐步成为耕地土壤质量新一轮的核心问题。这里“低”主要是指基础地力低。基础地力是指不施肥时农田靠本身肥力可获取的产量。我们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近年来在全国的田间定位试验与调查显示,因为缺少适合农民使用的科学施肥技术,全国 99%以上农区化肥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合理。在约占全国农田面积 15%的集约化种植农区,氮磷肥料严重超

4、高量使用,但氮肥利用率仅 10%左右,因养分供应极度失衡,作物病害严重,农田农药用量大幅度增加,导致部分耕地土壤盐害严重、结构破坏、农药残留、土壤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由于耕地基础地力下降,保水保肥性能、耐水耐肥性能差、对干旱、养分不均衡更敏感,对农田管理技术水平更渴求,导致“费”,即:土壤更加“吃肥、吃工”,增加产量或维持高产,主要靠化肥、农药、农膜的大量使用。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粮食总产提高了 41%,单产水平提高了 56%,每公顷增长到 4399 公斤,而化肥投入量增长了 225%。目前,我国氮素化肥平均施用量已达到每公顷 191 公斤(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计算),分别是法国、德国、

5、美国的151%、159%和 329%,而耕地粮食单产水平仍然较这些国家低 13 成,按播种面积计算则低 24 成。我国耕地土壤质量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污”,即耕地土壤污染。主要污染源来自(1)工业和城市排污。(2)农田农药、农膜等化学品的超高量和不合理使用。(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高环境激素含量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缺少适合的科学施肥和耕作技术造成我国耕地质量下降技术层面最大的问题是缺少适合我国农村和农民使用的耕地质量管理技术。一方面,我国农民经营规模小,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平均仅 4.16 亩地,并且文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低,许多在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农田施肥和耕作技术,在我国农村难以推广。

6、另一方面,我国不同地区土壤、气候、农田轮作方式、农作技术等自然和生产条件相差很大,再好的技术也不可能适合所有地区,需要通过当地田间试验摸清其使用条件和应用效果,建立分区规范与技术标准。实际上,即使对于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程度很高的欧美发达国家而言,通过大田试验,了解各项措施在不同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下的效率,明确的告知农民,在当地条件下的各项技术规范也仍然是提高农民整体技术水平最重要的方式。由于目前我国科研计划实施期限较短,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片面追求高新技术,导致弄清各项技术使用条件和应用效果所必须的长期大田试验研究很难进行,农民主要靠自己摸索,造成施肥、耕作措施不合理的现象十分普遍,同一个村子,在作物、土壤肥力相差不大条件下,不同农户肥料用量相差可超过 10 倍。为此,在重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研究、应用的同时,重视并加强各地区的大田定位试验,弄清各主要农区各类作物在不同土壤、轮作条件下的需肥规律和适合的栽培技术措施,为农民提供科学而具体的技术规范,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民施肥与农田管理技术水平落后,实现农民增收的前提。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