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_nationalism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641712 上传时间:2018-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_nationalism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_nationalism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_nationalism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_nationalism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_nationalism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_nationalism》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_nationalism(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 zt 由 blizzard_allen 发表在虎扑体育新开放区 http:/ 什么德性大陆网民 基本很清楚,总之从小看霓虹动漫长大,自认为自己是皇民。但是这名 台湾人不同。这名台湾人的政治倾向估计在宝岛上超不过三个,属于珍禽一类,大家可以简 单 看看,看看为什么日本可以如此发达,而大陆为何能开始发力崛起。第二篇我们来探讨令世界关注的“中国威胁论”生成原因及中国大陆富强的秘密。台湾人非常反感中国大陆的*河蟹*和共产主义,觉得台 湾的自由市场经济优越无比,是 正义的一方。比起中国大陆,台湾人还是比较喜欢日本,觉得日本既进步又有礼貌,一切都 是那么美好,连钓鱼台都考虑当成礼物送

2、 给日本。那么我们就从自由市场经济的角度回顾 一下近代中日两国的历史,顺便看看后来的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而这一切和 现在的中国经济又有什么关系?“中国威胁论”从何而来?中国大陆为什么富强?今天的台日关系和钓鱼台问题是甲午战争所留下的直接遗产,战争的结果使近代中国国 运 急转直下。这场战争对中日两国意义非比寻常,因为这是两国在开展各自工业革命后的 第一次冲突,等于是两国工业革命成果的一次总验收。日本胜利的结果,使日 本跻身为东 亚列强。没有甲午战争的胜利作为基础,日本不可能有信心发动日俄战争,更不可能成为东 亚霸主,发动后来的“大东亚战争”。失败的中国在战后加速 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半

3、殖民 地化的命运,更猛烈的内部矛盾随后爆发出来,“庚子拳乱”可以看成是中国民间一次寻求 自强的尝试,但错误的开始和错误的方法,使 中国必须偿付有史以来最大的赔款,间接导 致了清朝的覆亡。从 1930 年代开始连续 15 年的日本大规模侵略战争中,中国遭受无比惨烈 和骇人听闻的*河蟹*抢掠, 直到抗战胜利为止。这期间死于非命和家破人亡的中国人又何 止数千万?首篇文章我们知道工业革命时代就是铁的时代,钢铁工业的强大程度决定了战争潜能。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日两国工业革命成果的不同?我们必须回顾中日两国的大炼钢运 动同时做个比较,才能找到答案。台湾人喜欢日本,所以我们先看日本。当日本的佐贺藩从长

4、崎的荷兰人那里听到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消息后,给当地武士 的心底产生了巨大震撼,中国这个巨人竟然被西欧打败了!他们的反应是必须扩 张军备, 因为下一个可能是日本!1842 年,佐贺藩按照荷兰文的Liege 炮兵工厂的大炮铸造法 的日文译本建设了铸炮用的熔铁炉反射炉。受佐贺的影响,首先是同在九州岛岛的萨摩, 接着是水户 也建设反射炉,然后扩及到长州、冈山等藩,最后全日本各藩国都投入大炮铸 造运动,这是日本的第一次大炼钢。这场大炼钢运动的本质原因是出于备战考虑:邻藩 有 大炮,如果自己还只顾赚钱,哪天要是彼此间发生矛盾争执,钱只会是属于有大炮的,所以 你造我造大家造。武士们对建造巨大建筑所需的基

5、础 和强度知识一无所知,反正按图施工就是了。武士们 组织日本社会的各类传统工匠强行土法炼铁,直接建设熔铁反射炉,然后按书上一字不差的 操作反射炉,目的只 是熔铁铸炮。武士们违背科学规律强行推动炼铁的结果:萨摩藩的反 射炉基础不牢,炉体逐渐倾斜后解体;水户藩的反射炉烟囱则被台风吹倒;只有佐贺藩稍有 突 破,开始正规实验,但为期 3 年 7 个月的 16 次试运行全部以失败告终。即使如此,武士们还是不后退更不信邪,抱持着“如果做就能成”的态度继续干下去。在武士们开展铸炮运动的同时,日本的兰学家们也正密切关注各藩的铸炮进展。对佐贺 藩遇到的困难,他们认为使用传统反射炉制造的铁溶解困难,就算成功溶解铁

6、矿 石也无法 制造优质大炮,用高炉从矿石炼铁是更好的选择。另一方面,面对出现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 ,佐贺藩认为必须深入和系统的研究铸炮业,于 1852 年成立“精炼方”,负责研究冶金、 铸造、蒸汽机、蒸汽船,并聘请大量外藩人员,它相当于日本近代最早的工业技术研究所。 这些研究和事业需要的资金庞大,即使富裕的藩国筹集资金也非常困难,各藩国在铸炮运动 中开始意识到破除行政疆界隔阂及整合全国资源的必要性,从而为将来推翻德川幕府,建立 中央集权政府的行 动迈出第一步。任何角落总有贫富差异。看着富裕藩国的大举炼铁,贫困藩国除了如热锅蚂蚁般干着急 外,只能另想办法。钱少只好勤动脑,毕竟 天道酬勤。日本东北的

7、南部藩总算找到了商人 出资,聘请大岛高任担任技术指导建设制铁高炉。这个根据荷兰书示意图,炉高 20 英尺, 按照日本土法建造的“大岛型”高炉,于 1858 年 12 月制铁成功。大岛型高炉对日本来说是 革命性的技术突破,用水车送风,木炭消耗为传统反射炉制铁 的 1/3,而且是半永久的制 铁炉,不像传统反射炉需要废弃。但大岛型高炉仍然有缺点,它的风箱送的是冷风,炼铁单 位消耗燃料多,炉温低,不容易维持铁的熔融 状态,只能连续运行 4-5 天。大岛型高炉的 意义是为后来明治维新建设的国营釜石制铁所提供技术和人才准备。1880 年,占日本全国 预算庞大比例的国营釜石 制铁所竣工,采用全套进口设备,此

8、厂原是为兵工厂预备的,可 惜当时日本负担不起焦炭炼铁,又因为当地木炭短缺,进口设备水土不服,与当地铁矿石不 能良好配 合,很快便关厂。当时的日本非常贫穷,因此关厂是个财政灾难,日本的第二次 大炼钢以经济倒退 10 年作收场,但武士们不气馁,打算继续干下去大岛型高炉生产出的是白口铁,而兵工厂需要灰口铁。灰口铁中的碳是以游离态的石墨 微结晶形态出现,在切削加工时,石墨可以作为润滑剂,可以作为机械加工的 铁。白口铁 则质地坚硬不易生锈,适合传统锅具和刀具市场。在给大岛型高炉加装热风炉以提高炉温后 ,大岛型高炉也开始能生产灰口铁,被称为釜石铁,但釜石铁 还是过于坚硬不适合机械加 工。从成本角度看,等重

9、量釜石铁的价格是进口铁的 2.3 倍,兵工厂却依然是釜石铁的忠实 客户,为什么?因为釜石铁的老板有极强的政治背景。这种交易无视自由市场经济而且浪费 税金,可制铁所因为有这个铁饭碗才能稳定发展。第三次大炼钢算成功一半,武士们继续干 下去。从 技术角度看,焦炭比木炭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可以做 高炉燃料,可惜日本还是负担不起。技术的改良持续进行。经过科学计算,大高 炉焦炭消 耗率低,焦炭的火力足,总成本还是划算。为了适应解决铁矿中的高硫问题,在炼制过程中 多添加石灰石就能解决。更重要的是,原先国营釜石制铁所的进 口大高炉还很完好,改造 一下就能用焦炭炼铁。武士们用双手应验了

10、“如果做就能成”这句话。日本不但“能够”, 还“知道”如何生产全套制铁设备,第四次大炼钢完全成功!这里有个大问题。研究炼钢吃力不讨好,从西方买钢铁就好,何必自己费心制铁炼 钢? 用比较优势拿丝绸去换西方钢铁不好吗?买进口设备炼钢不也可以?1874 年日本借牡丹社 事件出兵台湾,租列强的船运输部队,这时列强为自个儿的利益拒 绝日本,日本连军队都 出不了海。在透视“列强行为准则”的真面目后,日本下定决心要自立自强的把工业革命干 到底。从制铁的土产高炉开始,最后全面使用先进 的焦炭炼铁技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技术人才,武士们明白这个道理能应用到所有产业,于是“殖产兴业”带动了日本 全面发展,

11、造船厂、兵工厂、铁 路、纺织,它们都得到大量政府补贴,根本没有自由市场 经济。中国讲求有效率的自由市场经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速度至上,阿斯本舰队就这 么从英国开到中国,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没得到。日本是武士当家,中国当家的文 士们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叛乱中明白列强的实力非比寻常,心动 不如马上行动:1861 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65 年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66 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 局,67 年崇厚创办军火机器总局(天津机 器制造局),数年间现代兵工厂在中国可算遍地 开花,这些官办工厂在违反自由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隆重成立,按理强兵富国指日可待,怎么 到后来连蕞尔小国

12、的日本 都打不赢?中国史书追究原因说中国封建制度腐败是最大原因。在日本上下大建铁路的当下,中国 第一条铁路因为官民反对而拆除,问题是最后拍 板定案的皇室正是极权的典型,怎么这时 会从善如流的照章办理?原来中国要尊重自由市场经济规律。当年清朝官办的兵工厂造船厂 进口材料和机器,为累积技术储 备还愿意提高工资吸引人才,甚至海关的税银都投入了, 决心可谓无比坚定。但尊重市场机制的大臣们上书“糜费过重”、“与民争利”、“性能不 如洋货”,“极 权的清朝”体恤民意而且从善如流,反正节省银子的事情办起来大家都满 意,官员还有机会中饱私囊。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除非有利可图,谁肯去研究制铁?就算某 人成立制铁厂

13、,没有政治背景的铁饭碗合约也根本不可能活下去,这就是汉阳铁厂迟至 189 0 年才竣工的经济背景。“御外侮”是场面话,“挽利权”是真心话, 只因为“进口铁” 导致“庞大的贸易逆差”。日本武士们知道铁矿石和制铁设备相互配套的重要性,透过牡丹社事件明白“列强的定义”,无视自由市场经济坚定贯 彻独立自主,并用坚持 补贴建立了配套的造船厂兵工厂;中国文士们认为有进口设备就能大炼钢铁,阿斯本舰队事 件纯粹是独立事件,坚定自由市场经济的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造船厂兵工厂要和舶来品公 开竞争,政府补贴绝对不合理。清朝祖训是“永不加赋”。英国国王要白纸黑字的大宪章才能自律,清朝皇 室有先祖训 示的家规就能贯彻,

14、中国人凭什么觉得英国政治体制月亮比较圆?所以就算高高在上的慈禧 太后盖颐和园也只能“挪用海军预算”,不能加税。颐和园好 比今天的豪宅,可以被视为 房地产行业。颐和园的雕梁画栋好处是非常多的,不但能提升中国工匠的技术水平,促进产 业升级,彻底发挥清朝的贸易比较优势,还能 多赚点西洋白银。至于费钱的军工产业要耐 心等待资本累积,扰乱社会秩序的铁路更要仔细评估。反正 GDP 看起来都差不多,拼经济也 确实看到成效,皇室完全有 本钱信心充足的去开创光明前途。从这里我们能确定清朝是开 明科学的,以民为主,当然也是民主的。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1894 年甲午 战争开始,海战方面,威震亚洲的北洋海军在

15、“镇远”、“定远”的带领下实际上跟日本舰队打个平手,但龟缩在港中的北洋海军最后被 海陆夹攻毁灭。陆战方面, 清军初期大量杀伤日军,但租来的运兵船在海上被击沉后,加 上缺乏海军切断日军后续兵力,清军一直溃退到鸭绿江,最后战败。马关条约除了失去琉球 台湾外,相 当于日本 10 年全国预算的两亿两白银就这么丢了,而且埋下今日台湾问题的种 子,接着发生在清朝的骨牌效应人尽皆知。清朝为什么失败?信奉 自由市场经济的文士们自作自受。遵行“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就没必要建立制铁厂,用“比较优势”换取舶来品即可,所以也无法解决造船厂兵工厂原料昂 贵的问 题,然后发现耗费太重,又不愿意政府补贴,只能想办法减产关厂。

16、等到 1890 年必 须赶忙建立汉阳铁厂的时候,发生铁矿石和进口制铁设备不配套的问题,生产 停顿,还是 不愿意政府补贴,大规模的建设铁路短时间内就更没可能。在没法降低陆运成本的前提下, 整合国内区域市场和降低原料运输成本纯粹是空谈,工业循环 体系当然从缺,工业技术当 然是零,整个国家还是大刀和弓箭的农业时代,而且还是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1894 年的清朝就是用这种真实的社会经济体 制,去面对影响今后五十年中华民族命运的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的北洋海军呈现训练不足 是合理的,没有制铁厂生产原料,兵工厂成本太高,弹药储备当 然只能靠舶来品,扣除备 战弹药,平时自然无法进行高强度海战炮击训练,一旦碰上高强度的黄海海战就会越打越弱 ,因为北洋海军无法修复所属舰队。剩下的战术 选择只能用“舰队存在”伺机打击日军的 补给舰队,期望降低日本陆军在朝鲜的战力,减缓入朝的清朝陆军的正面压力,所以李鸿章下令“保船制敌”在战场指挥上 是完全明智的,中国史书还说他迂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