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试题3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521481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试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试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试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试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试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试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试题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七年七年级级下学期下学期语语文文单单元元测试题测试题 期中测试(三)期中测试(三)班级 姓名 评价_一、综合学习一、综合学习 1.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目曛(xn) 祈祷(q) 延绵(min) 潜心贯注(qin)B.含蓄(x) 鞠躬(j) 亘古(gn) 义愤填膺(yng)C.嗥鸣(h) 赫然(h) 哽咽(gng) 惹人注目(zh)D.郝叟(su) 瞬息(shn) 嫉妒(j) 历尽心血(xu)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菜畦 渲闹 臃肿 人声鼎沸 B.懊诲 书塾 嫉妒 来势凶凶C.斑斓 崎岖 屏嶂 九曲连环 D.澎湃 深邃 彷徨 慷慨淋漓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左拉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高高翘起的上唇,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B.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C.莫泊桑总是听取福楼拜的积极地讲解。 D.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万人努力的结果。 4.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B.命运即使让你错过了夕阳,也必将让你看到满天的彩霞;命运即使让你错过了月亮, 也必将让你看到满天的星星。 C.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好像是周杰伦。D.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 着一艘艘的舰船。

3、5.拟写标语。 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语文综合性学习。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本义:2【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 “90 后”孝顺观 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 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

4、是有科学一句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 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特点一: 特点二:【说“孝”理】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 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引用以下论 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 (60 字左右)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 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 B事父母几谏。 (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又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 )二、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甲乙两语段,完成711题。【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

5、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

6、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解释加点词。 未尝( )识书具 指物作诗立就( ) 蒙辞( )以军中多务 及( )鲁肃过寻阳3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余闻之也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于舅家见之 见往事耳 C.即书诗四句 孤常读书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蒙辞以军中多务 9.翻译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0.孙权劝学中有两个成语分别是 和 。1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不同变化和结局,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216题。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

7、业证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 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 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 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 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

8、我忽然急起来,大声喊道: “你说什么?老高。 ”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最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 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4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到: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了。 12.选文的开头为什么反复地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13.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4.“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 ;一方面象征

9、15.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16.读完这段文字,能勾起你的共鸣吗?请将你的感受写下来。(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721题。点燃一个冬天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 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 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瘟天,又是下雨。 ”女人没好气地骂着, “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谋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 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 女人望天,叹气。 “瘟天!”

10、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 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 “瘟天,还下雨, 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 ”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 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 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 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5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 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 【A】学生们就如一群

11、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 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 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 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 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 ”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

12、家还不是在路 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 ”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 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 ”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 女人说:“你看你。唉。 ”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

13、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 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 ”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吸。 ”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 【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 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 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14、。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 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 ”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 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6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汽燃一个冬天了。 ”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17.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 。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