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论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339198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论 【张茂珍】“松活弹抖”是陈式太极拳近代拳家提出的一个专用术语,有时被人片面用来形容太 极拳的发劲功夫。其实细究起来,松、活与弹、抖是既对立统一,又有着不同层次与涵义 的两个概念。 陈照奎老师曾经强调:“松、活、弹、抖是陈式太极拳的综合功力,松、活是柔化之本, 弹抖即发劲之根。四者必须细心揣摩,否则,太极拳功夫终难问津。 ”由此可见,松与活是 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与前提功夫,弹与抖则是体内气劲升华后崩发于外的形体表现。 在陈式太极拳的训练过程中,松与活是指放松和灵活两个阶段的入柔程序,及其在推手较 技中引进落空的柔化和触处成圆的变化体现。弹与抖则是指太极拳柔过气、刚落点时,劲

2、力发放的情景之说。不但能做到“以刚克柔” 、 “以刚克硬” 、 “以刚克懈” ,而且能做到“以 刚克刚”的效果。 由此可见,松活是弹抖的基本条件,弹抖是松活的功夫升华。为此,注重松活训练,是陈 式太极拳由松入柔、由柔显活的必经途径,也是陈式太极拳有意练柔、无心成刚的最佳举 措。 陈式太极拳的松、活与弹、抖功夫,是四种功夫凝聚而成,必须经过长时期不同阶段的盘 架训练。此间虽无捷径可途,却有一定程序可循,可分为:“放松” 、 “灵活” 、 “蓄法” 、 “弹抖”四个训练阶段。 一、 放松阶段 陈式太极拳的一个优秀之处,就是能在运动中,使肌体得到充分和完善的休息与调整。松 柔圆活的运动形式,正是实现

3、这一特色的奥秘所在。 大家都知道,紧张物体都存在一个趋向,即放松态势,尤其对生物体系来说,放松、柔顺 是充满活力的体现和要求。可以说松柔轻顺的性能越好,身体的生命活力越强。能达到出 生婴儿状态,为养生之大成(道) 。 陈式太极拳所要求的放松,其中包括意识放松和躯体放松两个内容。意识放松是前提和关 键。用陈鑫的话来说:“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平心静气,以待其动” 。躯体放 松是形式和反映,动作似风摆杨柳,浑身不显一丝拙力,便是肢体放松的原则。思想意识 能放松到什么境界,躯体形态的动作也能放松到相应的程度。反之,动作松柔圆活的熟练 协调程度,同样能促进思想意识的进一步放松。 同时,我们还应该清

4、楚地看到,放松和紧张是一对相应的感念,思想意识放松并不是指大 脑意识一片空白的呆滞状态,而是指抛却生活中的一切杂念和烦恼,全神贯注于拳艺的情 景只中。躯体放松并不是动作上的松懈和轻浮,而是除了完成规范的动作所必须的肌肉收 缩力外,其余各部尽可能放松。可见,意识上的放松和肢体上的放松是相辅相成的。 其实,放松是人体的一种先天自然状态,初生婴儿和玩童时代,周身骨节柔韧,血脉和经 络畅通,肌肉还没有构成横气,也未形成不应有的条件反射和收缩态势,属于放松状态。 随着成长过程和外界环境的必然接触,尤其是受重力因素的影响,手臂的屈伸抬举,手的 抓拿提放自然形成都需要肌肉收缩产生力量。为此,较力、标劲等横气

5、(肌肉用力时 的膨胀力)表现,自然存在与生活实践中,陈式太极拳训练则要“返先天” 、 “返统体” ,无 异于对多年生活经验、阅历和拙力方式的彻底革命。 初练太极拳者,大都是思想紧张,身体僵硬,动作不能圆活柔顺。所以练拳势时必须先从 思想松静入手,排除杂念,意静神安,并由意念引导身体各部位拔长后放松,身心坦然, 意念又静入松是陈式太极拳放松的关键所在。在意念放松的前提下,引导躯体各部严格按 照太极拳规范动作,循规蹈矩地练习。初学拳时对每个动作与手足的方向、角度、位置及 其运行路线等都要一丝不苟,并且严格按照身桩端正、虚领顶劲、松肩垂肘、涵胸塌腰、束肋合腹、松胯圆裆、开膝合膑,心气和横隔膜同时沉降

6、,气沉丹田等要求,认真领悟每 招每式的动作要领,力求准确无误。 陈式太极拳讲究:贵用意(各节段有各节段的意) ,尚行气,戒用力。思想松静无为,意念 专注于拳术之中,动作由慢入手,熟练后能快,快而复慢,快慢相间。动似风摆杨柳,轻 似高空行云,浑身不显一丝一毫拙力僵劲,肢体松而不懈、不空。所用力量仅能抬起手臂 即可,使两臂象挂在肩上一样,肩同时要有脱掉之感,正如拳论云:“出手脱肩里合肘, 两手扶助似水流” 。 初学者在盘架训练中,要注意架子不要放的太低。因为架子太低会导致腿部承受负荷增大, 上肢容易不由自主地增加僵硬之劲,来减轻腿部的负重能力,不利于周身放松;架子太低 还会导致腰腿转换不灵,也很难

7、调整裆劲的到位程度,易犯荡裆之弊病,腰劲很难向下松 串,更不能使劲力注入脚底。另外,架子太低,套路动作很难做到平整(功力深厚者才能 做到) ,动作忽高忽低,易犯钻顶之弊病,是陈式太极拳练习之大忌。上述之忌,周身不能 放松,尤其是上肢用力过大,则会导致气机留滞于胸、肩之内,形成横气填胸,气劲堵塞 不能顺达,更不能气沉丹田和腰劲松串脚底。为此,要求盘架训练过程中,在放松的原则 下,架子高低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体力情况和现有的功夫层次而决定。尤其是初学者, 架子必须在适当高度的前提下进行练习。同时,在不失松肩垂肘的原则下,手臂尽量开展, 步伐能大则大,虚实比例必须在大开大合中转换,以利于加强裆劲的

8、调整,促使全身各部 位在对拉拔长中得以放松。 二、 灵活阶段 陈式太极拳的灵活阶段是指由松入柔的训练过程中,注重加强缠丝劲的练习,促使肢体在 缠绕中得以放松灵活地锻炼。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独特的训练方式,能使内气潜转收放同 肢体螺旋屈伸进退有机结合起来。一般学者在这一阶段,体内气息尚未充盈,所以,要在 腰劲的统领下,重视双肩和双胯部位的划弧转圈和螺旋运动,驱使四肢屈伸往来的缠丝旋 转。 动于静之内,静于动之中。陈式太极拳要求身虽动,意贵静,神敛则气顺,心静则体松, 松则容易入柔,柔才能够灵活。 一般来讲,往往我们感受到的我们不一定能深刻理解,而理解了的东西我们则可以更深刻 地感受。能在练拳盘架中

9、理解和掌握放松状态,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陈式太极拳“松活” 运动的无限妙处。 对初学者来说,在明师的引导熏陶下,再经本人细心揣摩,通过思想意识和拳势动作反复 不断的强化松活训练,基本上了解和掌握了太极拳松活的方式和方法,才算得上入门功夫, 而后循规蹈矩,刻苦训练,才有望登堂入室。 通过内缠外缠的训练,将太极拳的松柔与轻灵积于一身,化掉了一切由后天所养的拙力和 僵劲习惯,化生出一种返先天的柔韧性与灵活性极强的旋转能力。尤其是通过身体的内旋 外转,五脏六腑同时得以摩荡,辅助肾气出入有序互相旋转传递,使身体内部气息得到转 机,引导周身上下呈现出一片轻灵而沉稳景象。与此同时,注重内三合(筋与骨合、气与

10、劲合、劲与神合)的锻炼,以加强身体内部气机的团聚力和潜转能力,逐步达到上虚、下 实、中间灵及外柔内刚的懂劲阶段。 由于松活训练,基本上可以掌握内气潜转、劲由内换的法则,注重松沉灵活地练习,则是 陈式太极拳培养体内气机团聚力的主要手段,以便细心体会和揣摩太极中分一气旋的理与 法。 在完整的太极拳圆圈之中,辗转虚实须留意,使每个动作在承上启下之处,要轻、柔、缓、 匀。讨得圆活无阻,做到轻而不浮,沉而不僵,使体中内气和内劲活泼而自然、腾然而有 序。其劲隐藏与体内,皆发于心神,内入骨缝循经走脉,外达肌肤螺旋运行,带动关节、网膜传递旋转,肌肉、韧带折叠贯串与缠绕。 松于活之内,活于松之中。松活而沉稳,既

11、是陈式太极拳内气潜转与肢体外形缠绕的有机 结合,又是有心练柔、无心成刚的最佳措施。此外,松活有层次的划分,每个层次对松活 的要求也不同。总的来说,要在“懂劲”的基础上,松而不懈、不空,沉而不滞不僵,轻 而不浮不飘,即是陈式太极拳松的要义所在。 三、 蓄发阶段 欲练弹抖,先练蓄发。所谓蓄发,是指陈式太极拳运动在训练柔过气刚落点的过程中,练 气而化劲,聚柔而刚发,但内气是催动外形的主要动力,所以,加强内气充盈练习,则是 初学蓄发的必修之路。 拳论曰:“蓄而后发,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为此,在蓄劲的练习过程中,首先 要讲究使劲蓄得足,蓄得住。要求肢体具备五弓之能,蓄而后发。但是,必须做到以腰弓

12、 为主体,其余四弓(四肢)做为辅助,而且,还需要五弓之劲合为一体,开合有序,松紧 得当,同时蓄发相变。 太极拳在蓄劲时,通过拳势中的“虚领顶劲、松肩垂肘、涵胸塌腰、束肋合腹、松胯圆裆、 开膝合膑” ,使周身构成“负阴抱阳”之态势,犹如开弓满盈,促使肢体做功距离加大,加 强其弹性的储备能力。同时,要求周身之气聚集于丹田之中,只待勃发之机,其劲具有一 触即发之势。此外,劲力除了虚领顶劲外,全身之劲全部向下松串,注入脚底,以助脚底 之劲上翻传导。身体的重心在蓄劲时偏于后腿,以便转换调整。蓄劲总的要求是:上肢虚 拢,下盘稳固,中间松沉而灵活。 陈式太极拳发劲时,要求在劲力蓄住的前提下,能使体内之劲集中

13、在一点迸发体外,如满 盈弓之箭脱离弦扣,有“中的”入内之能效。其关键在于拧腰、扣裆、松胯、泛臀、双腿 里缠、双足内旋、前脚把、后脚蹬,一气呵成。与此同时,以腰旋转为主要动力,双肩窝 (云门穴)内气机潜转,互相传递(通背劲) 。同时还要求腰松而活,肩顺(松)而脱,劲 力一吐即收,形体一抖即松,重心发至左(右)松至右(左)四六分成。尤其在放劲的一 瞬间,要有劲力从肢体某一部位松抖出来的感觉,决不可产生丝毫的努劲用力现象。其气 与劲在体内会产生滞呆之意,憋在体内得不到完全地运用与发挥,导致发劲时头和身体出 现一种不应有的震动之状态,这是劲没发出去在体内努憋所致,轻者头晕目眩、桩根不稳, 重者鼻口窜血

14、,学练者必须细心揣摩,方能领悟。 若要打对称劲,要求双手臂之劲相连而传递,出入而有序,双肩松开似脱,同时相吸相系, 并相对传递,其身法要求旋转而灵活,主宾得当,阴阳扶承,虚实兼备。特别注意的是, 不可蹲得太低,一旦发劲身体反而站高起来,易犯钻顶弊病,还会导致气机上浮,横气填 胸,劲散而不能聚合和桩根不稳等缺点,学练者不可不知。为此,要求蓄与发之势必须保 持平整,同时要求在形体外观上,注后不注前,注催不注领;在内劲方面,注阴不注阳, 注入不注出。尤其是在劲发刚落点的一瞬间,要求双腿如钉在地面上一样,后脚根决不能 离地和挪位,否则,劲散而不聚,练习者必须谨记。 此外,劲力发放出体外后,身体有一种自

15、然还原之能量,犹如弓箭分离后弓弦得以还原之 状。所以在发劲练习过程中,要细心体会,以求蓄发连续,不可中断。同时要渐悟劲断意 不断,意断神可接的情景。犹如枪膛内放出了第一颗子弹后,第二颗子弹则可自动上膛的 感觉。可见,发劲落点后还得需要蓄劲还原,如不及时还原,劲散而不聚,气散而不敛, 不能做到连蓄连发的效果。为此,必须明其聚(蓄) 、神其用、贵其连、适其发、尚其速, 方能得窍。发劲刚落点的要求是:“疾、快、猛、准、狠” 。运动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 动作象出手如点炮,回手似火烧。它的总表现为:“动短、意远、力促、劲长、气足、疾 速、刚猛” 。正如拳谚所云:“远打一丈不为远,劲发贵在一瞬间” 。

16、四、 弹抖阶段既明“蓄发” ,再论“弹抖” 。所谓“弹抖”功夫,是指陈式太极拳训练发劲过程中的高级 爆发力而言。它是太极拳内功的结晶及其化发功夫的升华。 拳谱中讲:“气未动兮心先动,心既动兮气即冲。心动一如炮加火,气动好似弩离弓。学 者若会浑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 ”为此,在盘架和蓄发的训练过程中,犹如炮卷硝磺,卷 得愈实愈紧,爆发的力量就会愈强,威力就会更大。所以,培养浑元一气,用于心意一动, 促使全身之劲力集中在肢体的某一点迸发而出,即是陈式太极拳“弹抖劲”之奥妙所在。 即明道理,再论法则。细心体会弹抖劲可分为弹劲和抖劲。 “弹劲”是指身体内部所团聚的 浑元之气,随着心意一动,驱使形体在一松一紧的阴阳开合中,生出一种韧性极佳、弹性 极强的棚劲来,犹如弹簧的回弹之力,又象充足了气的轮胎,利用自身的弹力,在有形不 见形的条件下,产生自身的反作用力,在重力越重,反作用力越强的基础上,展示蓄劲不 动声色,惊乍之劲难查征兆,具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河南方言称此为“绷劲” ,即“弹劲” 也。 “弹劲” ,河南方言又称为“圪颤劲” ,犹如人在受到冷和惊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