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美学看古诗歌中叠字的英译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29343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翻译美学看古诗歌中叠字的英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翻译美学看古诗歌中叠字的英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翻译美学看古诗歌中叠字的英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从翻译美学看古诗歌中叠字的英译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从翻译美学看古诗歌中叠字的英译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翻译美学看古诗歌中叠字的英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翻译美学看古诗歌中叠字的英译(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翻译美学看古诗歌中叠字的英译从翻译美学看古诗歌中叠字的英译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 2009-4-8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 教创新2009 年第 3 期供稿文/应茜茜 导读笔者尝试从翻译美学的角度,通过例译分析探讨诗歌叠字的翻译技巧。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摘要: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 术表现力。本文从翻译美学角度入手,在翻译美学理论尤其是许渊冲教授的“三 美”理论的指导下,对一些古诗词叠字的翻译译本进行评析,尝试从中获取一些 叠字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翻译美学;“三美”论;叠字翻译技巧 叠字是把同一字重复相叠起来使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在古诗词中

2、,叠字的使用 主要有两重作用:一为描述性,它能传神的摹声绘形,表情达意;二为音乐性, 它的音调和谐,平仄协调,节奏鲜明。这种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表现手法是我 国古代诗词形象思维和创作风格的优良传统。然而正因为叠字凝聚了音韵、形 式和意境的三重的美感,在翻译中,这种美的传递往往难以兼顾,成为译者翻 译诗歌之旅的一块绊脚石。本文中,笔者尝试从翻译美学的角度,通过例译分 析探讨诗歌叠字的翻译技巧。 一、诗歌翻译美学理论 对于译诗,各位翻译家各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许钧教授提出文学翻译的三个层 次:基础层次、语气层次和审美层次。他认为审美层次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层次, 译诗应达到三个层次的和谐统一,在真的基础上

3、求美。在诗歌翻译美学理论中, 影响较大的就是许渊冲教授总结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他指出, “译唐诗要尽量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译文即使百分百的传达了原诗的 意美,但若缺少了音美也不可能保存原诗的风格和情趣。”他在论唐诗的英译 一文中强调,三美并不是鼎足三分,其中意美是最重要的。在三美不可兼得时, 首先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其次是音美,如果可能再做到形美。 二、翻译美学理论和叠字翻译 从翻译美学理论来看,译诗皆以译文是否传达原诗的美作为检验诗歌译文质量 的最高标准。“音美”“形美”和“意美”是古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三者相辅相成。 在翻译时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体现诗词的整

4、体美,在三者不能兼顾的情 况下,许教授总是“从心所欲,不逾规”,通过变通和补偿的途径,最大限度的 发挥译语的优势,从而使译诗与原诗达到神似的境界和功能上的对等,展现原 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如木兰诗篇首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译文: Alack, alas! Alack, alas!She weaves and sees the shuttle pass “Alack” 和“alas”既是叠字照应原文中的“唧唧”,又正好表达悲哀,惆怅心情的 意思。同时叠字的发音犹如汉语的象声词,展示了主人公织机的场景,声音和 动作,如原诗一样含蓄的隐藏了人物的情感。 再如杜甫登高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5、长江滚滚来 这句诗,作者在写景的同时,深沉的抒发了自己的情怀。看着这两句诗使人如 闻落叶挲挲之声,如见长江奔腾之势。 译文: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by hour. 其中 “萧萧” 对 “shower by shower”, “ roll ” (滚) 未用叠词,而用 “ hour by hour ” 与“shower by shower” 相照应。译文句式结构对仗,体现原诗的气势 磅礴。在意似,意美的基础上,也做到音似、形似,音

6、美和形美,达到三美的 结合。 以上两例都是发挥了译本语言的优势,以直译的方式,重叠译重叠,既忠实原 文的意义,保存了意叠、字叠、声叠和大致的形叠,再现了原作的意义美,形 式美,和音乐美。从中,我们看出叠字是可以直译的,在诗歌叠字翻译中,只 要直译不影响诗歌的整体意义和形式,应尽量采取这种方式。然而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直译的。在无法做到以叠词译叠词的情况下, 译者应该怎么办呢?再看诗经 小雅 出车中一例 赫赫炎炎,云我无所 这句中的“赫赫”意为“盛大”,“炎炎”意为“炙热”。此双音重叠的使用产生了强烈 的听觉和视觉冲击,但是传译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且看译文如何处理 The air more fi

7、erce and fiery glows. Where can I fly? Where seek repose? 原诗中的“赫赫”“炎炎”如果用叠词直译的话,难免造成译文拖沓并且对读者来说 也比较难以理解。所以译本放弃以重叠的形式体现原文。作者采用了变通之法, 用了押头韵即 “fierce and fiery”构建出新的音美与形美的结合。这样,叠词的美学价值以一种 新的形式传递过来。再有一例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首诗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其中“安安”表示“安定安逸”,“碌碌”表“劳碌奔波”。显然,此处若采用直译难以 表示原文多重的含义而且英文中也无对应之词。但是译者高明,采用了同义词 反复

8、的方法,译出原文的效果。 For the winners, peace and comfort For the losers, tiring toil 两个形容词近义词的并列,在原诗结构中做到了近似,读起来也有原诗的风格。 基本上做到了诗歌美的传递。可见,同义词并列不失为一个好的叠词翻译的技 巧。 但是有时候,有的诗歌中的叠词不仅不能直译,也无法从英文中找到对应词或 者同义词代替。此时该如何做到翻译美的传递呢?笔者从以下的例子中得到一 点启示。 残灯无焰影憧憧,此夕闻君谪九江 (元稹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此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诗人在失意的情景之下,把一切事物都看的灰暗凄 凉。“憧憧”表达的就

9、是“昏暗摇摆不定的样子”。翻译时,译者得把这种情景交融 的意境表达出来。 译文 Grim shadows flicker in the light of a failing lamp When I hear of your banishment to Jiujiang tonight 虽则 “憧憧”二字未得直译,但是译文中 “grim shadow flicker” 对 “影憧憧”,不得不说在意境上的传递是成功的。以意补形,将原诗的凄凉之美也颇有展现。 三、结语 纵观上文,笔者认为虽然诗歌叠字的翻译困难重重,但是译者们可采取直译, 对等词翻译,近义词反复,意译,以意补形等方法不同程度的再现原诗

10、的意美, 形美和音美。在能直译时,应采取直译的方式,当直译无法保持诗味时,可采 用同义词反复,押韵等方式达到重叠的效果,当形式美实在无法展现,应在意 美上挽回,不拘形式,以意动人。当然由于不同国家的语言存在差异,要两者 达到完全的相同是不实际的。但是,只要译者在翻译中,认真推敲,吃透叠字 的含义,始终把翻译美学标准牢记心中,那么古诗歌叠字翻译这块绊脚石也能 被踢开,而诗歌翻译也将向无限的完美接近。参考文献: 1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理论探索,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毛荣贵, 翻译美学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3许钧,文学翻译批评研究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1、 2003 4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许渊冲, 知之 好之 乐之 三之论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without tarry”表现了江水不断东流,与上句 carry 构成押韵,十分有力,使人感到“愁”在诗人身上压得多重。这方面最有力的例子莫过于寥世美好事近的结尾两句:“(短棹弄长笛)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Surprised,a pair of birds fly away flappingAs I listen to the waves my canoe lapping16(P11))这里押韵的 flapping 和 lapping,一个形容

12、飞鸟振翅,一个形容河水轻拍船头,两个都是拟声词,把当时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几乎听到了鸟飞和轻浪拍打小舟的声音。 2、叠字的处理除了押韵之外,叠字或叠音词也是诗词音韵之美的重要体现。汉语叠字就是用重叠词素或音节来构成的词,绘声绘色,琅琅上口。我国古典诗词常用叠字来摹声、状物、抒情,叠字在增强诗词乐感上的作用不可忽视。而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叠字佳作之一当属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三行。相信此词已经被不少学者译过,笔者经过对比挑选,选出两篇最令笔者欣赏的不同翻译大师所译的声声慢,现将原文和译文呈现如下:许渊冲译:寻寻觅觅, I look for what I miss,冷冷清清, I know

13、 not what it is,凄凄惨惨戚戚。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17(P95). 这三行一连用了七对叠字,写出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I look for what I miss”开始“寻寻觅觅”,可见她从一起床就开始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结果是一无所获,于是 “ I know not what it is”,不但如此,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一句“凄凄惨惨戚戚”,凄厉之情一层更似一层。译文“so

14、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亦以反复的形式出现,同原文一样,在此处增加了凄婉的基调。更妙的是,译文中的 miss 与“觅”,cheer 与“戚”不但元音相似,连前面的辅音也相同18(P95),完美地传达了原文愁惨凄厉的基调。而且,从节奏感来看,译文前两行的 miss 与 is,及后两行的drear 与 cheer 的押韵都起到了很好的修辞效果。许渊冲先生对声声慢的译文称得上巧夺天工,除此之外,笔者还十分欣赏林语堂先生同样对声声慢的这七对叠字别出心裁的译文:林语堂译:寻寻觅觅, So dim, so dark,冷冷清清, So dense, s

15、o dull,凄凄惨惨戚戚。 So damp, so dank, so dead19(P54).林语堂先生的此译文运用头韵,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原文是十四个音节,译文正好也是十四个音节,均匀和谐,在音韵上达到了与原文的高度一致,在意境上也与原文旗鼓相当。同样是一篇风格独特的再现原文韵律美的精彩译文。中国古诗词讲究平仄,富有节奏,英文没有平声,仄声之分,但有重读轻读音节之分,其节奏是通过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表现出来的。因此在翻译叠字时,有时可以不受韵律局限,而由节奏控制。如许渊冲对柳永的雨霖铃其中两句的英译:念去去/千里烟波 译文:Youll go your way/Far, far away/On

16、 miles and miles way of misty waves where sail the ships20(P66)译诗在选词上也可考虑词汇的音乐性。如原文中“念去去”中的叠字“去去”译成“Far, far away”,前文在分析李白菩萨蛮的英译时已经提到过,f是唇齿音,可以拖得很长,所以 far 读起来尾音较长,把送别者那种恋恋不舍,伤感难言的心情体现得相当充分,使得整个气氛得以烘托。这种译法在词义上忠于原文,在形式上是一种创新。(三)、形美:形式的把握诗词的形美,即诗句、词句在对仗和格律上都长短一致、工整对称。既易于体现音韵之美,又有助于传达意境之美。工整的对仗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也大量运用,因此译文也应该尽可能,至少要从整体上保留原文在结构和形式上的特点。1、对仗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