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和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224843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改革和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改革和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改革和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改革和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改革和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改革和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改革和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改革和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关于改革和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摘要: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整和农村金融组织的功能不健全正日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改革和创新我国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已是关键所在。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着眼,重新对农业金融机构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以建立一个更完善、更有活力的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为目标,全面推行农村金融改革。关键词: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体系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整和农村金融组织的功能不健全正日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由于农村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体制安排缺陷,造成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长期性项目资金

2、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这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改革和创新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并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成为了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农村金融体系的概念与特点农村金融体系是一国宏观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农村金融体系是在一定制度背景下,农村金融交易主体、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多方面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历经多次变迁,金融机构已初具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农村融资已逐渐形成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格局,但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上远远落后于城市,其金融体系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低层

3、次性,具体特点如下:一是具有较高的政策依赖性。当前,三农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提供必要财政支持,同时通过周密的政策设计和妥善的制度安排,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依靠各类金融机构进行运作,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政府应当向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大部分资木金及必要的起始运营资金,并为其发行债券融资提供支持,然后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向支持“三农”发展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组织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政府还要对合作性金融组织和部分支农的商业性金融机构提供政策优惠(如减提存款准备金、减免税收等)以及必要的财政扶持(如债务担保、损失补贴等) 。二是农村金

4、融二元结构格局明显。农村经济二元结构决定农村金融二元格局,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体系中,一般地,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居支配地位,政策性金融作为补充,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其并存。非正规金融是以高利贷等组成的民间金融。目前农村非正规金融发育层次还很低,运作极不规范,它们的正面、反面效果都很突出,这使其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三是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手段落后。我国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仍沿用传统的金融服务手段,经营业务种类单一,品种缺乏创新,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综合配套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是农村金融市场尚不成熟。农村地区相对于发达的城市而言,商品货币经济欠发达,

5、缺乏金融市场发展的基础,不完善的金融结构体系,造成市场的参与者缺乏、交易的品种单一、市场监管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农村金融市场从发育到成熟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问题经过近 30 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这一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可分为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两类,其中正规金融机构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和农业保险机构等,而非正规金融机构主要由农村合作基金会、当铺和私人钱庄组成。目前,这一体系存在的问题如下:(一)

6、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单一,金融服务难以深入农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 1994 年成立的一家政策性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相分离的重大措施。农发行的业务不直接涉及农业农户,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1998 年 3 月,国务院决定将农发行承办的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粮棉企业附营业务等项贷款业务,划转到有关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农业银行) ,以便农发行能集中主要精力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封闭管理。但是随着粮棉油收购市场的逐步放开,农发行开始面临业务萎缩、无事可做的尴尬局面。不但如此,粮棉油企业的巨额政策性亏损也成为了农发行的一个难

7、以承受之重。在这种情况下,农发行试图拓展业务范围,但这一愿望未能实现。此外,农发行的机构设置也比较少,在全国仅有 2273 家分支机构,主要分布在各省粮棉大县,并未深入到农村,这也直接阻碍了农发行向广大农村提供金融服务。(二)商业性金融机构定位模糊,支农力度不够1、从国有商业银行来看,1979 年农业银行重建时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自 1998 年以来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日渐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业务重心逐渐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目前,农业银行的业务基本上与农业、农户无直接关系,其贷款的绝大部分都投入了国有农业经营机构和乡镇工业企业。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一样,随着股份制改

8、革的不断深入,农行的经营也日益强调以利润为核心,放款对象也将大量集中在大中城市、大行业、大企业和优质客户上,支农力度会大大削弱。2、从邮政储蓄银行来看,2007 年 3 月改制的邮政储蓄银行利用邮政机构点多面广,遍布城乡的优势,在广大农村拥有众多网点。邮政储蓄银行名义上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从事存贷款的活动,但事实上,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邮政储蓄银行在广大农村吸收的存款很难通过贷款反哺农村市场,造成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3、从农村商业银行来看。在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改制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大突破。农村商业银行组建试点工作开局良好,发展非常快,但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9、:农村商业银行股权设置不尽合理,法人治理尚待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转换经营机制任重道远;高素质人才缺乏,劳动人事制度滞后;主要经营指标距监管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等。4、从新兴的村镇银行来看,尚处于发展阶段,在经营上比较谨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信贷的资金,但是大多贷给了那些盈利较好的村镇企业,而对于广大农户来说是不能通过村镇银行进行融资的。5、从农业保险来看。近 20 年来,我国以商业性保险办法经营农业保险,在没有国家投入资本金的情况下,仅仅凭借保险公司的机构、人员、单立一个账户开办了单独立账的农业保险。结果因风险金不足、没有保费补贴以及保费筹措保护性政策而形成了政府组织难、保险公司

10、经营难、农民交费难的“三难”现象。据了解,目前国内开办农业保险并有一定规模的,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新疆兵团财产保险公司两家国有保险公司,其他股份制保险公司基本未予涉足。(三)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进程困难重重,金融服务不适应农村需要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遍及几乎所有的乡镇甚至农村,也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从 2003 年底开始,农村信用社进行了新一轮改革,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并不顺利。突出表现在:第一,农村信用社运行是在政府隐形担保

11、下的运作,仍然依靠的是国家信用;第二,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干预仍然难以摆脱;第三,所谓民主管理形同虚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第四,农村信用社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不适应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对多种金融服务的需求;第五,出于自身财务上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商业化倾向严重,使资金大量流向相对收益率较高的城市或非农部门,真正需要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农户和其他经营主体常常难以得到贷款。同时,农村信用社每年通过缴纳存款准备金、转存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等方式,也引起大量资金流出农村。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农村信用社平均每年转移资金2

12、000 亿元左右。(四)非正规金融机构没有合法地位,在广大农村几乎绝迹农村合作基金会是 80 年代中期兴起的准正规金融组织,其经营资本主要依赖于农户的资金注入,其经营活动归农业部而不是中国人民银行管辖。到 1996 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存款规模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 1/9。农村合作基金会对农村经济的融资需求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一项全国性的调查表明农村合作基金会 45%的贷款提供给了农户,24%的贷款提供给了乡镇企业。这不仅大大超过了农业银行的相应贷款比例,而且超过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中投入农村经济的比例。由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不受货币当局的利率管制,因此其贷款利率较农村信用合作社更为灵活,贷款的平均收

13、益也更高为了消除来自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竞争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所造成的冲击,1997 年,当局做出了清理整顿、关闭合并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决定。随后的 19981999 年,包括村级基金会在内的整个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彻底解散并进行了清算。除农村合作基金会外,非正规金融形式主要由亲友之间的个人借贷行为、个人和企业团体间的直接借款行为、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高利贷、各种合会、私人钱庄等组成。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也是类似于信用合作组织,根据国务院 1998 年 7 月颁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 ,这些金融组织或者活动均属于非法,基本上均被取缔。三、改革和创新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评价农村金

14、融体系层次高低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自身的自立度和可持续性。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来看,其整体功能已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鉴于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中的突出问题,现阶段必须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选择切实可行的思路,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作用,辅之以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培育,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建立一个更完善、更有活力的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为目标,使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功能农业发展银行是国家实现

15、宏观调控的金融机构之一。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把执行国家政策摆在首位,通过政策性信贷杠杆作用,体现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实现政府的意图和政策目标。支持粮棉油收购是农业发展银行的基本职责,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随着粮棉购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经营风险明显增加。为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农业发展银行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办法加强库存监管,严防收购贷款流失,另一方面要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做好粮棉企业贷款资格认定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促进企业搞活经营,从根本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与此同时,农发行要积极扩大资金来源,除了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外,可将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资金吸

16、纳为农发行的资金来源,并通过开办财政性资金存款业务、拓展国际筹资渠道、增加债券发行和直接吸收农村储蓄等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小额信贷作为一项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保障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的有效金融制度创新,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外的事实证明,小额信贷方式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积极的开展小额信贷是我国政策性金融支农的发展方向,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发展银行基层机构到农业大县,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有一定困难,向乡村一级延伸机构网点,扩大服务覆盖面,是真正落实小额信贷业务的重要保证。(二)将支持县域经济作为农业银行的经营重点近年来,农业银行按照商业化经营的要求,撤并了部分乡镇低效网点,适当引导信贷资金向城区集中,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农业银行要脱农,农业银行应根据本行的业务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重点,在涉农贷款占比高的地(市)分行、县支行设立农业信贷管理机构,强化农业信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