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逢源》中医古籍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12232 上传时间:2017-02-21 格式:TXT 页数:32 大小:8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热逢源》中医古籍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温热逢源》中医古籍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温热逢源》中医古籍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温热逢源》中医古籍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温热逢源》中医古籍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热逢源》中医古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热逢源》中医古籍(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热逢源书名:温热逢源作者:柳宝诒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卷上详注灵枢素问伏气化温诸条属性:灵枢论疾诊尺篇曰冬伤于寒,春生瘅热。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金匮真言论曰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诒按冬令受寒随时而发者为伤寒,郁久而发者为温病。就温病言,亦有两证有随时感受之温邪,如叶 香岩、吴鞠通所论是也;有伏气内发之温邪,即内经所论者是也。是则冬伤于寒,正春月病温之由;而冬不藏精,又冬时受寒之由也。 又按喻西昌尚论后篇,专论伏气发温之病,分为三例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一例,谓寒邪之伏于肌 肤者,以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为一例,谓寒邪之伏于骨髓者;以冬不藏精,冬伤于寒为一例,谓内外均受

2、邪,如伤寒两感之证。以此三例,鼎立三纲,分途施治,恰 伤寒论之 病之 伤 、寒伤 、 寒两伤 之三例, 后 。此喻 之 也。 喻 天 , 清 , 有 论, 不 而有 为 ,立 , 论以 。作 则为,而则必“。即如伏气发温之病,冬伤于寒病温,冬不藏精受寒。不伏于 伏于肌肤之。 者, 邪外,则由 ,病而”。 不邪,则伏于而不 外 ,病即而 。此邪,此病,证有” ,而一, 三纲之 分也。喻 论病, ,而 作感 ,而。 所之,不 。 分 之。 又按 伤寒论 例 而即病者,名伤寒。不即病者,寒 藏于肌肤,春为温病, 为 病。 病者,热 于温也。按 此论, 。喻 之, 。寒 藏于肌肤一 ,于 。冬寒是时令

3、之邪, 不, 所谓 。于寒 一 , 属 。寒邪之内伏者,必气之 而,肤有 气 之 , 容外邪久伏。况果肤,则病发亦”,何腑,而有险恶之证耶? 素问热论篇曰今夫热病者,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 日者为病温,后 日者 为病 。 汗勿止。 诒按伏气发温,随时而。热之”者曰温,热之 者曰 。 后曰小 、 ,冬后曰小寒、寒 。寒 二, 为对待。内经所称 热,本 分 。 篇首 热病者,。仲景始以 月暴感之热邪名曰 病,正以 于伏气外发之热病也。况伏气随时外发,亦必兼挟时令之邪。如春令兼 , 令兼 ,所必。是不第乎热之微也。 又按经言凡病伤寒,是伤寒不必专于冬时,即三时感寒,亦郁化为温也。后为病 ,则 即温之

4、名,尤不指为另是一邪。而此独分 言之者,伏气发于 以后,不。 温病忌汗,恐时交长 ,则汗 必多,而邪气亦随汗而 ,又以汗多而遽止之也。 灵枢邪气腑病形篇岐伯曰 邪之身也,洒淅动形。正邪之 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有 ,亡存;有形 形,莫知素问八正神明论岐伯曰正邪者,身形用 ,汗 腠开,逢 ,微,莫知见 诒按此两节,言冬时寒邪,所以久伏不 之。凡 从时令 方来者为正邪,从冲后来者为 邪。冬 以寒为正邪,于 也令 不 。近 有疑邪正不并立,不久伏不发者。曷不取此两节经 ,细 绎之。灵枢论疾诊尺篇岐伯曰尺肤热,脉躁者,病温也。且 也。 素问平 气象论岐伯曰 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

5、。 诒按尺肤发热,热 也。尺热而脉数且躁,有温邪也。更兼盛滑,则热邪 动,有外 之象。此 言伏温而发之脉证也。 灵枢热病篇曰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收,口干, 热, 颇有寒者,热髓,死不治。又曰 热病 汗,而脉尚躁盛,此 脉之 也,死。而脉静者生。热病者脉尚躁盛而不 汗者,此 脉之也,死。脉盛躁, 汗静者生。 诒按此节不知所痛二句,形容伏温初发,神情呆钝,热者,也。 颇有寒者,尚外透也。此者,骨髓,不治。 又按 汗而脉尚躁,是热而郁于 也。脉尚躁而不 汗,是热而郁于 也。邪郁不解, 之气 不主持,死。 素问热论篇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愈死,日之间,上者何也?不知闻岐伯对曰巨 者,诸 之属也。,为诸

6、 主气也。 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不死;不 于死。帝曰愿闻伯曰伤寒一日,巨 受之,头项痛, ;二日 明受之, 明主 ,于目,身热、目痛而 干,不 也;三日之, , 于耳, 痛而耳聋。三 经 于者,汗而 。 日 受之, 脉 , 于 , 痛而 干; 日之, 于 , 本,口 干而 ;六日 受之, 脉 而 于 , 而 。三 三 六腑 不 , 不通则死。日巨 病 ,头痛日 明病 ,身热日 ,耳聋微闻;十日 病 , 如,则 ;十一日 , 止不 , 干 而;十二日病 , , ,气病日 。帝曰治之何?岐伯曰治之通,病日 。三日者,汗而 ;日者,而 。又帝曰热病 愈,时有所也?岐伯曰诸而 之,有所此者,而热

7、有所藏, “,两热 ,有所曰治?岐伯曰,必 。帝曰病热 何之?岐伯曰病热则,多则。又帝曰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 病,则头痛、口干而 ;二日则 明 病,则 ,身热,不,言;三日则 病,则耳聋、 而 。”不,不知 ,六日死。帝曰 伤,六腑不通, 不 ,如是之后,三日死,何也?岐伯曰 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盛,不知 ;三日,死。 又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 日者为病温;后 日者为病 , 汗勿止。 诒按热论谓 受寒邪,随时而发者为 伤寒,而内;久伏而发者为温病,而外。此论篇 伤寒成温一节论温病外,论,属伤寒。所六经形证,伤寒 温病,初 二,录之,以为证时分经病之则。 又按凡伤寒化热, 。初之日,三 经者

8、汗后三日,三 经者。不于死。感者,一一腑一 一 时病,来 ,不,必 交, 不通,而不 于死。热篇所论, 之脉 脉见者,死不 三日一 ,即温病之两感, 此节以 证。 又按 则一节,论病后,温病亦 伤寒 。 又按经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指冬邪春发者而言。此言凡病伤寒,则 论冬 ,凡有伏邪,均发 为温病也。 后,异温曰 ,温 病邪 ,而随时异名。冬邪春发者,邪郁化热,由 外,邪随汗,多汗则伤 ,汗多者 止之。 令,天时 热,先 有汗,更有伏邪内动,汗愈多。 ,邪 动,而汗即 。见汗多而遽止之,则邪 亦之而。 分 言之,而热篇曰 热病者,小 先黄, 痛多 ,身热。热则 言 , 痛, 躁,不 。 ,

9、汗,气则 死。 、头痛,脉 冲头也。 诒按 脉 , 病不 ,则热郁而小 黄也。 痛多 , 病 也。热者,为热而 正 气 也。 言 ,也。 痛, 脉所 也。 躁,不 ,热生 , , 不 也。 之日,病。 之日,汗 而愈。气者,谓病气,而不 之也,更逢 之日,死。 ,病,必 也。则头痛,病气上之。 吴鞠通 以之,此 热病者,先不 ,数日热。热则 痛, ,头痛 , 汗。 , 汗,气则 死。 。 诒按膻为喜 所 , 病先不 而发热。 正则 痛, 主火 , 气不舒。属 病 , 火气;且邪上,多也。头痛,火也。 ,火 也。汗为 液,热则液干, 汗也。 章 曰 身生 之气,根于而发于 。 生火,火生土,土生

10、金,金生,又生 。生气 传, 所以生生不息也。邪伏气之,亦随生 之气而动,动则病发, 。难经言温病之脉, 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仲景所论发于 经,发于 经,正难经之 。今 内经按生气之序,首 , 以 、 、 、,见邪随生气而动,不定是有一定之, 以印证难经,仲景之言,而轩岐、 、仲景之一脉 承,更见。 热病者,先头 ,颊痛, ,颜青,身热。热则 痛不用俯仰, ,两颔痛。 ,戊己汗,气则 死。 、 明。 诒按湿之 也,首如裹, 病头先 也。颊为所属,土 为胜负,土病则 病亦见也。颜青、颔痛,也。 脉注 。 痛不用俯仰,是 病 ,不束筋骨利关节也。 , 经本病也。 热病者,先淅然 ,毫毛,恶 寒,

11、 上黄,身热。热则喘咳,痛走膺背,不 息,头痛不堪 ,汗 而寒。 , 汗,气则 死。 、 明, 如豆,立 。 诒按 主毛,先恶 寒。 气不化,则湿热 郁, 苔黄。喘咳,热邪伤 也。热郁 部,膺 背走痛而不 息也。头痛者,天气 郁,而热上冲脑也。热 于内,则腠开汗 ,热暂而生寒也。 热病者,先 痛 酸,苦 数 ,身热。热则项痛而 , 寒且酸, 热,不言,澹澹然。戊己, 汗,气则戊己死。 。 诒按 为之府,又脉 ,会于督脉之长 穴。又脉跟以上 内, 之脉亦 内。 ,即 也。酸者,热烁液也。主 液而恶 ,病热则液伤而 ,苦 而 救也。又 之脉,从巅 脑,还 项,病而移之腑,项痛而 也。 寒,热 为寒

12、也。脉从小指之 斜趋 ,病 热也。不言,有不明言之苦也。澹澹者,一身不主,难以形容之状。 又按内经叙 热病, 、两节,多层,他 之。见热病伤 , 、为最要也。 热病者,左颊先; 热病者,颜先; 热病者, 先; 热病者,右颊先;热病者,颐先 。病虽发,见色者之、名曰治病。 章 曰此更详 热邪发,而必先见于色之辨也。左颊、颜、 ,右颊、颐,是 、 、 、 、 之气, 于 之部位也。病虽发,见邪本伏于气之,随气 而不 。良工望而知乘而之,邪杀而病”。即难经所 随取之者,是为上工治病也。而用药之法,以类推。 治诸热病,以 之寒,之;必寒衣之,居之寒 ,身寒而止。 章 曰以从内发,必先 寒,从 逐热,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