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进修 钱伟长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112341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进修 钱伟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进修 钱伟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进修 钱伟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进修 钱伟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进修 钱伟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进修 钱伟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进修 钱伟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进修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进修 钱伟长钱伟长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进修 钱伟长.txt 假如有一天你想哭打电话给我不能保证逗你笑但我能陪着你一起哭。坚强的基本,就是微笑。 面具戴久了丶就成了皮肤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进修-钱伟长 大自然探索,1984 年第四期;钱伟长文选;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 1984 -查看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一个所谓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知识的发展是飞速的,日新月异的。我们在工作中不断遇到新问题,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处理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我们时常发现过去学习得不够,时常发现新的问题来了。这样就提出一个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进修的问题。有些人对知识不重视,对科学的发

2、展更是茫然,好像一个人上了大学,他的知识就够了,五花八门的事情他样样都该懂,所以向上级要人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求:“我要个大学生” 。而恰恰我们的教育是专业化教育,学轧钢的不一定懂炼钢,学栽桑的不一定懂养蚕。使用的时候,把大学毕业生随便放在一个什么地方,该做的事不知道给他做,不该做的工作却派他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地宣传,另一方面要把工作与进修紧密地结合起来。社会上有一股风,认为进修就是听课。其实,听课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安排。荒废得太多了,去听听课。我们的讲课往往是照本宣科,照课本、讲义念,让学生死记硬背,因此听课往往没有多少实际效果。下面,我从 3 个方面谈谈科技人员的工作与进

3、修。一、进修的必要性有人认为大学毕业就不需要学习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容易讲清楚。1982 年有人做过调查,人类的知识现在每 4 年增加 1 倍,即使你在大学把所有的东西学通学懂了,4 年以后还会有一半的东西不懂。许多新的知识,许多新的工艺过程,甚至许多新的思想,你都不懂。何况我们大学、中学的东西没有那么活,那么好。我们大学中的许多专业课是手册上的东西,不是活的,是死的。不知道新的发展,不知道历史过程,而是平铺直叙,只了解一条线、一个平面的东西。在大学中,我们在这上面花的时间太多了,如果以为以后再不要学习了,这就是和自己过不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边工作、边学习,并不一定非要有 1 年的脱产

4、时间去进修。我在大学是学物理的,出国学的是应用数学,我若只靠这两样,就无法做什么实际工作。因为我工作后的第一个任务是研究雷达,接下去是搞火箭,以后搞导弹,这些都是新东西。如果非要学完了才能工作,那怎么行呢!回国后在清华大学教力学,七弄八弄我又成了力学专家,过去我从未想过我会成为力学家。如果我不学习,我的知识一定非常老化了,但我认为我没有老化,因为我每天要学习几个小时。有限元法是 60 年代才出现的,我学会了这种方法,而且参加了工作。当你把自己同某一工作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这个发展中有你的一份贡献,你就不会老化。有人靠一本书过了一辈子,他可以用一本书教 30 年、50 年,这是念经的和尚,不是一个

5、称职的科技工作者。我们科技工作者应该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而且这个时代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我们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要超越时代的水平。二、怎样进修牛顿说过:“如果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方毅同志也引用过这句话,鼓励我们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向上攀登。别人的肩膀在哪儿?过去的知识范围有多大?别人的同类研究达到了什么水平?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始自己的研究工作之前首先应该了解的。别人的肩膀有多高你都不知道,你的工作必然是瞎搞。别人已经走过的路,你还要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就要走弯路,多费许多力气和时间。而这些不可能在学校学到,要靠工作中的学习进修。学校应该不只教会学生听讲,还要教

6、会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学懂新的知识。我赞成自学成才。?切真正成才的人,都是靠自学成才的,华罗庚就完全是自学成才的。不能只强调先生讲、学生听这种学习方法,还要提倡自学。科技人员在工作中要从两方面进修。(一)大范围的学习。根据工作的专业,读一些有关的专著,不定是针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主要是把知识面扩大?点。要不要补微积分?不要。有人动辄要补基础理论,这是搞理论研究的人需要的,除非基础理论有了新的进展,否则大学、中学的那一些对多数科技人员就够用了,也用不着把它记得清清楚楚,用的时候翻翻书就行厂。(二)阅读学术报告和期刊。这是最重要的进修,因为你阅读的是第一线的工作成果。怎样找文章?应在与自己专业有关的

7、国内外期刊卜找。查看人名索引是经常用的办法,因为一个人一段时间内主要是做一项工作,按这种线索找到的文章,可以让你知道这个研究人员工作的进展、工作的路线。另?个办法是按科目查找,一般是查阅从现在趄上推到前 5年的。再前面的可不必查了,因为每篇文章后面都有参考文献,从中可以找到以前的文章。按这种办法可以使你知道全世界的同行是如何对待你着手研究的课题的。说到查阅人名索引,我想顺便谈谈文章署名的问题。过去有?种很“左”的作风,写文章不署个人的名字,而署某某研究组。我看到一篇文章有错误,曾写信去问,回信说某某研究组已解散,无法答复,可见这种署名是不负责任的。 ?个科研人员写了文章自己署名是为了负责,而不

8、是为厂名利,署了名要?辈子负责,到了什么地方都要负责,头发白了也要负责。现在还有人间我 40 年代写的文章,这我都要据实答复。现在写一篇文章署名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篇文章署 13 个人的。应该只署主要工作者的名字。有的入学生、部下做的工作,他连文章都没有看过,也要把名字署在前面。要公开批评这种情况。怎样读文章呢?你这样找到的文章可能很多,一般总有 100 多篇,加上外文不太精通,会觉得很难读。这些文章都是从半腰讲起,提到的许多方法、许多仪器、许多药剂你可能不知道,会感到面对?大堆文献无从下手。我觉得,看文章要首先了解作者,从作者简介、其他文章的介绍中可以知道谁是署名作者中的领导人,也在哪个研

9、究所、哪个学校工作。时间久了,你可以知道有多少人、多少学派在做这个工作,了解到主要人员的变化。文章的摘要?定要看,看过可以知道这篇文章重要不重要。有的是用旧理论、旧方法、旧工具处理了?个旧问题,取得了一个很小的成果,这篇文章就不必看厂。你觉得这篇文章或者有新思想,或者有新方法,或者使用了新工具,或者处理了新问题,亦或是全新的,那么这篇文章应该看。看文章的引论,可以了解是在什么场合下提出了什么问题,何人在何时何处用何种方法得到了什么结果,留下了什么问题,本文作者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引论告诉人们历史卜这一问题是怎样发展的,现状如何。看完这些,对于有些内容但又新意不多的文章,就只看它的结论、定

10、性的结论和数据表。如果结果与别人不同,再看看是为什么?可以浏览一下是谁委托他、资助他做的。至于其中如何推导如何实验则不必花时间看。如果看过摘要、引论、结论,你觉得文章很重要,就花时间仔细钻研?下。这往往是转折性文章或者是你的工艺要用的。这样的文章100 篇中有 4?5 篇就不错厂。读文章要记笔记,要用个本子专门记你不懂的、产生疑问的东西。不一定所有的东西都懂了再往下看,可以暂时绕开。当你看到其他文章又谈这个问题,就可以检验你关于这个想法是否正确。错了,想想为什么;懂了,就把这?条划掉。你本子上划掉的东西越来越多,你懂得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我的本子中还有不少 40 年前记下的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以

11、上讲的是我自己进修的体会。通过这种学习,我们才知道全世界的进展情况,才知道别人的肩膀在哪儿。林家翘先生在大自然探索1984 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劝大家都读一读。林家翘先生是研究应用数学的,参加了导弹实验,后来到麻省理丁学院当副教授,教流体力学,讲流动的稳定性。数学系有 8 位教授,都教微积分。 ?次有位教授生病,清林先生代课,由于教学方法不同,大受学生欢迎,听他课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后全体学生部来听他讲微积分,从此林家翘先生成为首席教授。当他看到原来研究的流动的稳定性局面很难展开,便改行另选课题。第五年,他写出厂一篇划时代的文章?星云学说的密度波理论 ,找到了许多过去观察不到的星系。由

12、于林家翘先生不断在工作中进修,使他在广泛的科学领域都有建树,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 7 位特级教授之一。正如他所主张的,他也是“活到老,学到老” 。三、关于外语学习现在要留学就要考外语,考 EPT、TOFEL,这种考法对外交人员、对在市场上买菜也许有用,对专业科技人员不一定必要。我不懂为什么规定科技人员要像外交人员一样训练外语?我认为科技人员学外语应主要要求能看科技文献。现在我们的参考文献主要用美国的,欧洲许多科技文章用英语发表,苏联的期刊都有英文索引,而且美国把所有的苏联期刊用计算机翻译出来公开出版,因此我们多学英语没有错,当然可以再学一些日语和德语。我们科技人员是为了摸别人的肩膀

13、、了解外国科技发展才学外语,而不是为了与他们进行社交活动学外语。要求不同,学习方法也不一样。科技人员学外语应主要解决阅读的问题。50 年代初我在清华大学和我当时的助教抓过速成俄语。对此有褒有贬,表扬我的都是科技人员,批评我的是俄语教师和苏联专家。1952 年 5 月我们接到通知,从 9 月起全部改用苏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当时懂俄语的人很少,怎么办?我的助教懂俄语,我要他教数学教研组的全体老师,1 个月内教会 1000 个单词、7 种语法,结果 3 个星期就办到了。然后全体动手分章翻译俄文教科书。这个办法在全校推广,到 9 月份,全校的课都开出来了,后来这些翻译课本都正式出版了。当然用这种速成法

14、发音不准,变格往往是错的,但与苏联专家对话他们都能听懂。我们说的俄文比他们说的中文准多了。我学英语也有类似的体会。我在中学的英语没学好,大学中教科书、讲课都用英文,我只有抱着字典一个个字查,自己看书,英语教师勉强给我 60 分,但我靠自学,英文书都能看。当年出国留学要坐 1个月轮船,日常用语我全不懂。吃第一顿饭时,我看不懂英文菜单,就选了前 5 个菜,服务员看了哈哈大笑,给我送了 5 碗汤来。吃了亏就学乖了,拿了菜单回去查字典,就会了。要学生活上的英语,在中国再学也学不好,到美国只要 1 个月,你就会了。到美国半年以后,我就用英语讲课了,这主要是因为我的专业英语还是可以的。我们中华民族是善于学

15、习的。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总的来说是落后了,我们要摸准外国人的肩膀,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向上攀登。等我们比外国人站得更高时,让他们来学汉语。我们不要以为自己不行,但是要善于学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以为大学毕业以后就不用学了。我们的行政领导应该理解科技人员需要不断学习,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进修。科技人员在厂房里、在实验室里、在办公室里抓紧时间看一点书,不能算是什么过错。党中央号召要重视知识、理解知识分子,但“左”倾思想的流毒还很普遍,有些人就是认为知识越多的越坏、越靠不住。我们要面对这个现实,为四个现代化、为党的事业而斗争,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有丝毫让步。 -本文发表于大自然探索杂志,1984 年第 4 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