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普罗帕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48008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胺碘酮、普罗帕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比较及其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胺碘酮、普罗帕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比较及其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胺碘酮、普罗帕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比较及其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胺碘酮、普罗帕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比较及其临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胺碘酮、普罗帕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比较及其临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胺碘酮、普罗帕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比较及其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胺碘酮、普罗帕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比较及其临床意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胺碘酮、普罗帕酮对胺碘酮、普罗帕酮对 QTcQTc 离散度的影响比较及其临床意义离散度的影响比较及其临床意义胺碘酮、普罗帕酮对 QTc 离散度的影响比较及其临床意义2010-09-07 刘圳奋 尹虹 【摘要】 目的 比较胺碘酮(27 例)和普罗帕酮(34 例)分别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前后 QTc 离散度(QTcd)的变化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测定两组病人用药前及用药 2 周后的QTcd。结果 (1)胺碘酮组用药后 QTc 明显延长,但 QTcd 反而降低(44.314.9ms 与 33.916.1ms,P0.05)。(2)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85.2%和 82

2、.4%(P0.05);停药后 1 月内的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分别为 18.5%和 50%(P0.05, respectively); (2)The effective rates of amiodarone and propafenone groups were 85.2% and 82.4% respectively (P0.05) but the recurrent rate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were 18.5% and 50% respectively (P0.05 和 U 波的最凹处),每例可测量的导联在 8 个以上(其中胸导不少于3 个),同一导

3、联连续测定 3 个 RR 和 QT 间期,取其均值。QTc 用Bazett 公式(QTc=QT/RR)计算。QTcd=最大 QTc-最小 QTc。 4.疗效标准:动态心电图上室早减少 76以上。 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样本率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1.两组用药前后 QTcd 的比较: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 2 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5.2%和 82.4%(P0.05)。胺碘酮组 QTc 较用药前明显延长,而 QTcd 反而降低(附表);普罗帕酮组 QTc 及 QTcd 较用药前均无显著变化(附表)。 2.停药后 1 月内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 胺碘酮组 5 例

4、(占 18.5%),普罗帕酮组 17 例(占 50.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普罗帕酮组复发者较未复发者的 QTcd 明显延长(48.715.3ms 与39.812.5ms,P0.01)。 讨论 目前一般把室性心律失常分为三类3:良性、潜在恶性及恶性。对良性或功能性者原则上不首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原因有四:(1)预后良好,如国外有人报道室早 12 周自然变异的下降率在 63%86%之间;(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危害性,如美国设计的心梗后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的提示;(3)目前唯一被证实有益的类 受体阻滞剂,其近期效果不明显;(4)疗效标准尚未统一。 但近年来 QTcd 与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性或易患性已有不少报道48 ,且对 QTcd 预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也有有价值的报道1,2,9 。 基于以上认识基础,我们回顾了过去 7 年中胺碘酮及普罗帕酮对良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级、A 级)的干预治疗及其与 QTcd 的关系,胺碘酮疗效是肯定的。我们同意 Cui2的观点,胺碘酮能明显降低 QTd 可能是该药在临床上有高效抗心律失常、低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原因。Cui 同时认为,在现今抗心律失常药物中,胺碘酮是唯一能有效地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病死率(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存活者)的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