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论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29064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文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文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文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文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文论文论 1、普列汉诺夫的“五项因素公式” 19 世纪末(1892-1893)年在写作唯物主义史论丛时提出社会结构“五项因素公式”思 想的雏形。他再次概括时,明确地把“社会心理”归入其中,这就是著名的“五项因素公式” 理论。公式:1) 、生产力的状况 2) 、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 3)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 4) 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 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 决定 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 5) 、反映这种心理特征的各种思想体系 “五项式” 的前两项生产力的状况、 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是说社会生产方 式 是一切社会结构的物质基

2、础(经济基础) “五项式”的后三项在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政治制度、 社会中的人的心理、 各种 思想体系则是指树立于物质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上层建筑。 政治 基础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上层建筑是在社会物质基础上形成的,并受制于物质经济基础, “五项式”中,生产力始终处于“第一”位置,是社会 结构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 作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它的变革必然会引起其他因 素的变化;而思想体系虽然“远离”生 产力, “更高地悬浮于”物质基础之上,但它最终受 制于物质基础,社会物质生活归根结 底决定着社会精神生活。 2、社会心理说 :某个特定时代的某个民族、阶级或阶层在共同的社会生

3、活中所自发形成 的 具有普遍性的情感、情绪、感觉、愿望、理想、兴趣、习惯、信仰、道德风尚和审美情 趣等。 是特定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的总和。 (两个显著特征:a、与思想体系相比,具有 原始性和素 朴性;b、与个体心理相比,具有大众性和普遍性) 3、莎士比亚化 :要求作家从社会生活出发,还原特定时空背景下真实的人物与事件;正 确 处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人物揭示社会现实的某些本质; 在现实的基础上塑造个 性化的 人物,创造富于生活气息、朴实、明快的语言,构思生动丰富的情节等。是现实主 义的基本 特征,是马恩对现实主义理论形象化的概括,生动地表述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创作 规律。 4、席勒式 :指席勒

4、文学创作中存在从观念出发的概念化、抽象化的倾向,即人物 塑造从抽 象观念出发,把人物变成表现作者理想与观念的工具,马克思马克思指出“席勒式”是 “把个人变 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 5、西方典型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a、17 世纪以前以狄德罗为代表的典型说(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布瓦洛)b、18 世纪以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个性典型观(莱辛,歌德,别林斯基.c、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6、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 、 马克思马克思主 义典型观 “每个人都是典型, 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如此。 ” a、典型来源于社会生活 b、典型具有鲜明的个性 c、典

5、型应该具有代表性,典型是应当如此的“这个” ,是“有代表性的性格” d、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句话有三层意思:其一,现实主义的意思包括两 个层次: 细节的真实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 型人物。 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关键。 其二, 现实主义典型包括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两个要点。 其三, 真实再现才能处理号典型环境与典 型人物的关系。典型环境是“充分体现了 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包括特定 历史时期的社会大环境和人物生活的具 体环境,既包括地理环境,更强调社会背景。典型人 物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是丰富充实 而又具有普遍性的“这个” ,同时又离不开典型环境。 ) 1 马克思

6、马克思主义文论文论 7、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悲剧观 、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 剧性的冲突。 ” (恩格斯) “历史的必然要求” 指体现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 着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合理要求或理想。 “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指在一定历 史条件下, 旧有势力或不合理因素的存在与仍然强大, 使合规律的合 理要求、理想受到 挫败,暂时未能实现。 8、马克思马克思和拉萨尔的讨论: 、马克思马克思和拉萨尔的讨论: 就历史悲剧弗兰茨冯济 金根的一些思想观点和艺术观点进行讨论 拉萨尔:济金根的悲剧根源在于他企图用“狡 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目的” ,是“观念 的无限的目的

7、和妥协的有限的狡智之间的辩证 矛盾” ,即革命的目的和外交的手段之间存在 着冲突。 马克思马克思:济金根(而胡登多少和 他一样)的覆灭并不是由于他的狡诈。他的覆灭是因为他作 为骑士和作为垂死阶级的代表 起来反对现存制度, 或者说得更确切些, 反对现存制度的新形 式。 ” 9、索绪尔语言学转向的作用 、 语言论转向曾被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它很快超越了作为但以学科的语言学本身,不仅 属于观念意义上的革新, 同时还具有方法论的价值。 文艺理论和美学领域中的各种形式 主义、 结构主义符号学、解构批评等,大多得益于此。 10、巴赫金 、a、对话 包括:人物自我对话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 作者与人物

8、的对话 作者与读者的 对话 b、复调 复调小说具有这样几个层次: 一是话语中时有双声语现象出现; 二是主人公主 体意识中会产 生许多不同思想的交锋, 有时会产生精神分裂、 人格分裂; 三是许多价 值相等的主人公意识, 作为某一他人意识而非客体,以对位形式,不相混合地结合在某一 统一的事件中。 ” c、狂欢化 A、 “狂欢化”理论可看作一种审美理论 “狂欢”的主要精神:全民性,平等性 B、 “狂欢”的审美特点 1) “动”的审美 2)狂乱的快感 3)时间感强 4)融于集体 5)世 俗的享受 6)民间趣味 C、 “狂欢化”的启示 1)审美和“动”“静” 之分 、 2)动感文化 3)作品新解 d、语

9、言的社会性 不管词的意义是什么,它都在具有某种广度的社会环境中 的个体之间建立联系,这联系客 观地表现在人们的联合反应之中表现在通过语言、 手势、 事情、 组织等作出的反应之中。 2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文论文论 11 批评的美学标准和历史标准 美学标准: 它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的 美学标准 指的是 从美学角度分析作品的审美表现和美学价值, 尺度,此标准包括: (1)艺术形象的生动 性,要求形象要有个性化,能逼真地反映生活。 (2)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典型要求通过 生动的形象描写,揭示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规律。 (3)艺术形式的完美性,要求 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某些艺术形式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10、 历史标准:指的是从历史唯物 主义出发,考察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和思想倾向,它是衡量 历史标准 作品思想内容的 尺度,此标准一般保罗真实性和倾向性两个方面。所谓真实性,是指作品通 过具体生动的 形象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所达到的程度; 所谓倾向性, 是指作家蕴 含在作品 中的立场观点以及通过作品描写的现象所显示出来的思想意义。 12、艺术生产 、艺术生产: 广义的艺术生产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的精神生产的一种, 它 不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为目 的,而是作家、艺术家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精神作品。 狭义的艺术生产特指在资本主义时期,作家、艺术家“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 ,艺术生产 为资本创造价值

11、,艺术品具有商品的属性。也就是说,只有产品进入资本运作的过程中, 作 家的劳动才是艺术生产。 13、艺术生产的理论属性 、艺术生产的理论属性: (一)作为一种人类生产,艺术生产 和物质生产具有同质性。 (1)艺术生产的产生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 a、经济是 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而也必然是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和 动因。 b、 劳动为文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主体条件和客体条件 c、劳动造就了艺术本体 d、艺术起源于人类的自身生产 (2)物质生产领域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也同样进入艺 术生产的考察中。 a、艺术生产力,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精神资料和物质资料生产出物态化 的

12、艺术产品的能力。 b、艺术生产关系,指在一定物质生产关系制约下的艺术生产者、艺 术消费者和艺术生产资 料占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艺术生产又是一种特殊的人类 生产形式,是一种以创造审美价值为目标的精神生产。 (1)艺术生产的特殊性 (2)艺 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有规律 a、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不同 b、艺术 生产在生产与消费关系间有着自己独特的属性 (a)生产与消费的直接同一性 (b)艺术生 产的特有规律 (c)艺术商品是特殊商品 14、本雅明(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生产理论 术生产理论: 、本雅明(法兰克福学派) 的艺术生产理论 (一)艺术活动不是观念化的认识活动,而是生产

13、活动 (1)在本雅明看 来,艺术活动并不是仅存于人们抽象的精神领域,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化的 对生活的认识和 反映的思维过程,而是与社会生产密切相关。 a、艺术是经济基础领域内的一种社会生产 b、艺术生产的革命性体现在艺术生产领域中 (2)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生产活动,它具有自 己的社会功能 (二)艺术生产力的理论发现 (1)艺术本身也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3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文论文论 艺术创作的技巧构成了艺术生产力,一定的艺术发展水平由一定的创 作技巧来代表。 (2)本雅明把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理论运用到艺术分析中,强 调了艺术生产力对 艺术发展的作用。 理论:在他看来,艺术家是生产

14、者,艺术作品是产 品或商品,读者观众是消费者;艺术的创 作是生产,艺术的欣赏是消费,艺术发展的技术 构成艺术生产力,代表了艺术发展水平。而 艺术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艺术生产关 系。 影响: a、一定艺术生产力可以克服形式和内容的对立 b、艺术生产力在文学发展中 的作用还体现在它能突破创新文学类型 任何一种文学类型都只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都只是 体现了特定时代艺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当一定时期的艺术生产力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时, 由其决定的文学类型也必然走向衰亡。 c、艺术生产力的进步不仅能促使文学发展,而且 具有一种强大的文化功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推动社会进步、艺术进步 d、艺

15、术生产力的革命内涵 对作为生产者的作家来说,技术的进步是其政治进步的基础。 15、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 (1)三种复制 原则上说,一种艺术作品总是可以复制 的。人所制造的东西总是可以被人摹仿的。艺术复制 品,被学生们在工艺实践中造出来, 被大师们为了广为流传他们的作品而造出来,最后,还 被追求赢利的第三种人造出来。然 而。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表现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2) “复制”手段的发展和复制时代的 到来 在 1900 年前后,技术复制已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准,它不仅能复制一切传世的艺术作 品并由 此对公众施加影响, 引起极为深刻的变化, 而且还在艺术的制作领域里为自己攫 取了一块地 盘

16、。 (3) “机械复制”的效果:以“震惊”代替“灵韵” 以电影为代表的现代机械 复制艺术,使传统艺术的“灵韵”消失,引起了艺术功能、价值的 根本改变,代之而起的是 “震惊”的审美效应。审美观念从灵韵向震惊的转化就是艺术的划 时代标志,艺术从非全面 机械复制的时代进入了全面机械复制的时代。16、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评 、 实质: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其实是一种意 识形态批判理论、文化批判理论。 对大众文化持有的是消极、否定的态度,具体表现: (1)大众文化迎合商品化走势,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性; (2)大众文化生产的标准化、齐一化,导致了个性的被扼杀,不仅扼杀了艺术创作的个性, 而且也扼杀了艺术欣赏的自 主性; (3)大众文化是一种支配力量,具有强制性; (4)大众文化的消费性掩盖了其 中包裹着的意识形态内核,使民众放弃了现实的深度思 考,只是沉沦于自我麻醉之中。 总之,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从文化艺术活动的本质规定性出发, 对文化艺 术在 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严重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