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导言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771794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导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方经济学导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方经济学导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方经济学导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方经济学导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导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导言(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导言西方经济学导言值得拥有的资料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学专业讲课提纲西方经济学第一讲 西方经济学导言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谢鲁江教授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被称之为“社会科学王冠上的明珠“其主要任务就是研究社会的经济运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和现象作出解释分析和设计经济政策经济学还作为一种基本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非经济学的各个学科和领域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国家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经济理论和学说的一个总称狭义的

2、西方经济学则是从理论经济学的角度指西方国家经济学界有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证的和规范的经济理论本书所说的西方经济学是狭义的概念(一)西方经济学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近现代的西方经济学是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 (国富论)于 1776 年出版之前西方国家尚未形成系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只有零散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古典经济学形成系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了西方经济学;19 世纪后期出现了经济学上的“边际革命“形成了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基础的系统而精密的微

3、观经济学理论;20 世纪 30 年代以“凯恩斯革命“为标志出现了宏观经济学进而形成了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基本理论内容各种流派观点及研究领域纷纭发展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格局1、西方经济学产生于确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1)重商主义首先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出现了作为西方经济学萌芽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产生于 15 世纪流行于十六七世纪代表着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萌芽阶段这个阶段正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形成和走向确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商业资本是资本的主要形式重商主义直接反映了当时大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当时西欧各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和增强国家实力的历史要求在理论上重商主义是资产

4、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的理论考察及相应的政策主张重商主义学说的核心是对金银货币的强烈追求和争夺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惟一代表一个国家要强大一个人要富有惟一的方式就是要争夺和积聚更多的金银货币他们认为流通领域是财富的源泉财富的增加只能是来自于流通过程中由于贱买贵卖所得到的让渡利润;除了开采金银矿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的源泉因为他们认为国内贸易只会改变一个国家内部财富分配的格局而不会增加这个国家所拥有的财富的总量只有通过对外贸易中的“只卖不买“或“少买多卖“即保持外贸出超才会导致大量的金银输入从而增加本国的财富总量;为保证贸易出超和金银进口国家应当干预经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重

5、商主义是最早的国家干预主义学说和政策主张但他们的干预主张集中于对外贸易领域英国人托马斯曼(15711641 年)是重商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他所写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被视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法国人柯尔培尔(1619 1683 年)在担任法国政府财政大臣期间坚决地采取了一整套的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这套政策被称为“柯尔培尔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局限于对流通领域的研究政策主张在其内容中占据主要地位没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系统分析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2)古典经济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在英法等国统治地位的逐渐确立形成与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经济体制的历史要求就日益明确地表现出来英国古典经济

6、学派明确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张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政策主张就是经济自由主义它代表了新兴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这一历史进程在理论上的反映古典经济学的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 年);李嘉图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发表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学建立的标志斯密也因此而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的鼻祖古典经济学把研究的中心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研究充分激励生产者积极性和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问题古典经济学提出了价值理论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价值的物质产品财富的

7、增长也就是经济增长它依赖于生产者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物质产品的生产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要促进生产发展必须大力激励和保护资本积累充分发展社会分工发展社会分工的动力来自于生产者追求自身利益的刺激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只有完全自由放任、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才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有效的机制古典经济学的结论就是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是经济增长最为需要也最为有效的条件亚当斯密把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称之为“看不见的手“加以特别推崇成为后来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的一面旗帜也使得对市场机制调节原理的研究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础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坚持市场自由竞争是古典经济学政策主张的核心2、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演

8、变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演变紧密相关(1)两大基本思潮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一体制的演变发展在其运行和发展过程中所出现、所面临的问题就成为推动西方经济学发展的社会历史动力这一点的集中表现就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基本思潮-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此消彼长经济自由主义主张要最大程度地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的力量由私人来协调一切社会经济活动而国家只是承担市场机制、竞争力量所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极少量经济活动国家干预主义则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多种生产、交换、分配等经济职能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和发展的不同时期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不同经济自

9、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为当权者交互使用而在理论上这两者之间的交锋则直接推动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丰富和深化了西方经济学的内容(2)新古典经济学在 20 世纪 30 年代之前经济自由主义长期被西方经济学家奉为正统任何背离这一传统的理论观点都被视为异端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新古典经济学派成为主流学派19 世纪 70 年代法国的瓦尔拉斯(18341910 年)、英国的杰文斯(18351882 年)和奥地利的门格尔(18401921 年)几乎同时提出了一种抽象的经济理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强调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商品的边际效用这种理论否定了作为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斯密、李嘉图)和生产费用论(萨伊)导致了对古

10、典经济学的全面改造因此号称在经济学领域发生了一场“边际革命“后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把边际革命后西方经济学的新的成果加以综合形成了以边际分析方法为基础的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微观经济学这一经济学取代了古典经济学的统治地位直到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出现之前这一阶段就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新古典经济学在基本理论观点上仍然坚持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在政策主张上也没有新的观点其突出的特点在于:一是用效用价值论(或称主观价值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取代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基础地位;二是建立了边际分析的方法以此为分析工具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尤其是微观经济理

11、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造;三是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和调节原理作出了更为精密的分析阐述在政策主张上则把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的观点更为教条化了另外还有一个意识形态上的突出特点是把原先亚当斯密用来反对封建主义的自由主义变成了反对社会主义的武器尤其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之后这一特点更为突出马歇尔 189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的代表著作(3)凯恩斯主义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所暴露出的市场机制的严重弊端以及西方各国政府的无能为力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一味推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神话传统的经济理论与现实之间的

12、深刻矛盾使得在资本主义社会陷入危机的同时西方经济学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为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崩溃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纷纷对经济采取干预措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所实施的“罗斯福新政“这些新的措施与传统的经济理论也是相悖的需要寻求新的理论依据大力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年)是英国经济学家1936 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极力主张政府对经济实施积极的干预并为此而创立了宏观经济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主张由于这一套理论和主张是反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的通论发表后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称之为是爆发了“凯恩斯

13、革命“这一“革命“的含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理论上传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自动达到平衡否认非充分就业的存在和经济危机的存在凯恩斯推翻了这些教条他以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为出发点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明确承认经济危机和失业现象的普遍存在一方面由此而建立了全新的宏观经济分析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实施积极的反危机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在分析方法上开创了宏观的或总量的经济分析方法第三在政策主张上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盲目推崇和过分夸大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在具体的政策设计上也提出了一整套突破传统教条的思路和主张凯恩斯所提出的这套理论和政策主张成为后来西方资本主

14、义国家塑造“市场竞争+政府干预“的混合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促使西方经济学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由此凯恩斯而被一些经济学家推崇为影响直追亚当斯密的“当代经济学之父“(4)二战后的发展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凯恩斯主义得到了大力推行客观上形成了市场竞争加政府干预的混合经济体制在经济学的发展上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一些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学派与现实的混合经济体制相适应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占主流地位的学派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开始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出现了“滞胀“现象即经济停滞

15、与严重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使得认为这两者不能并存的凯恩斯主义陷入了窘境出现了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上的第二次经济学危机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出现了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经济学等一系列的新自由主义学派这些学派力求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理论并且把它延伸到宏观经济学领域证明国家干预的失败以“政府失败论“与凯恩斯主义的“市场失灵论“相抗衡凯恩斯主义也在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修正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重新综合的时期上述的历史过程充分表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演变是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演变需要的结果3、西方经济学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成及其运行为基本

16、研究内容无论是经济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干预主义其共同点是都认同市场经济机制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调节和推动作用这两者之间的分歧主要在于是市场能够自动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还是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调节干预因此这两者都需要以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成及其运行作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内容在市场体制中生产和消费等决策是由无数个微观决策主体-厂商和家庭自主作出的它们的行为都是市场行为即供给和需求行为厂商是生产者它既是产品和劳务(最终产品)的供给者又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家庭是消费者它们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通过转让生产要素来获得收入又是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者产品、劳务的供给和需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就构成了两个基本的市场即生产要素市场、或者说资源市场与最终产品市场市场通过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市场竞争和市场定价引导资源的配置和产品的生产、消费市场机制的运行同时也就是国民经济的运行形成市场机制对国民经济运行、发展的调节和推动作用亚当斯密把隐藏在人们供给和需求、也即市场交换背后的市场机制称之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它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