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熹理学的最高范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704294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朱熹理学的最高范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朱熹理学的最高范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朱熹理学的最高范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朱熹理学的最高范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朱熹理学的最高范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朱熹理学的最高范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朱熹理学的最高范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熹理学的最高范畴朱熹理学的最高范畴朱熹把理学推向理论巅峰的根本标志是引进朱熹把理学推向理论巅峰的根本标志是引进“太极太极”和和“无极无极”概念,在二程的基础上创新了理学的概念格局。在二概念,在二程的基础上创新了理学的概念格局。在二程理学中程理学中“理理”是最高范畴,在朱熹理学中是最高范畴,在朱熹理学中“理理”是核心范畴,是核心范畴,但不是最高范畴,最高范畴是但不是最高范畴,最高范畴是“无极无极”和和“太极太极”。一、朱熹对一、朱熹对“太极太极”概念的改造概念的改造朱熹的朱熹的“太极太极”概念源自概念源自易传易传 ,是对,是对易传易传思想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继承和发展。 “太极太极”在在易传易

2、传中表征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中表征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那种状态,也就是物质或那种状态,也就是物质或“气气”的一种存在状态。但是,的一种存在状态。但是, 易易传传在提出在提出“太极生两仪太极生两仪”的同时,又提出的同时,又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和和“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两个命题,没有把两个命题,没有把“太极太极”与与“道道”的关系的关系说清楚。后来周敦颐说清楚。后来周敦颐太极图说太极图说提出提出“无极而太极,太极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而生阳”,这里的,这里的“太极太极”概念与概念与易传易传是一致的,还是是一致的,还是表示物质或表示物质或“气气”的一种存在状态。但的一种存在

3、状态。但太极图说太极图说吸收老子吸收老子的思想,把的思想,把“太极太极”置于置于“无极无极”之下,成为之下,成为“无极无极”到到“阴阳阴阳”的的一个中间状态。一个中间状态。邵雍在邵雍在皇极经世书皇极经世书中提出中提出“道为太极道为太极”的命题,认为的命题,认为“生生而成,成而生,而成,成而生, 易易之道也之道也”,而,而“易易者,一阴一阳之者,一阴一阳之谓也谓也”,又,又“太极生阴阳太极生阴阳”,所以,所以“道为太极道为太极”。邵雍在这里犯。邵雍在这里犯一个混淆概念内涵的错误,把一个混淆概念内涵的错误,把“阴阳之道阴阳之道”与与“阴阳之气阴阳之气”混为混为一谈,进而在这个错误的基础上把一谈,进

4、而在这个错误的基础上把“太极太极”规定为规定为“道道”,改变,改变了了“太极太极”的内涵。的内涵。有意思的是,朱熹一方面纠正了邵雍把有意思的是,朱熹一方面纠正了邵雍把“阴阳之道阴阳之道”与与“阴阳阴阳之气之气”混为一谈的错误,另一方面却接受了邵雍关于混为一谈的错误,另一方面却接受了邵雍关于“道为太道为太极极”的命题,明确地改变了的命题,明确地改变了易传易传对对“太极太极”内涵的规定。内涵的规定。朱熹说:朱熹说:“大传大传既曰既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者谓之道矣,又曰矣,又曰一阴一一阴一阳之谓道阳之谓道,此岂真以阴阳为形而上者哉?正所以见一阴一,此岂真以阴阳为形而上者哉?正所以见一阴一阳虽属形器,

5、然其所以一阴而一阳者,是乃道体之所为也。阳虽属形器,然其所以一阴而一阳者,是乃道体之所为也。 ” (答陆子静答陆子静 , 朱文公文集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意思是说,卷三十六)意思是说, 易易传传中这两句话,难道真的是说中这两句话,难道真的是说“阴阳之气阴阳之气”属于属于“形而上形而上”吗?吗?不是的,因为阴气和阳气是有具体形态的,但阴阳的相互不是的,因为阴气和阳气是有具体形态的,但阴阳的相互作用和运行变化却表现出超越具体形态的规律性。也就是作用和运行变化却表现出超越具体形态的规律性。也就是说,阴气和阳气不是说,阴气和阳气不是“道道”,但所谓,但所谓“一阴一阳一阴一阳”说的却是说的却是“道道”,不

6、能把不能把“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中的中的“一阴一阳一阴一阳”理解为一个阴气一理解为一个阴气一个阳气,而要理解为个阳气,而要理解为“阴阳阴阳”的相互作用和运行变化。的相互作用和运行变化。朱熹对朱熹对易传易传中中“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命题的理解是准确这个命题的理解是准确而深刻的,明确指出了而深刻的,明确指出了“阴阳之道阴阳之道”与与“阴阳之气阴阳之气”的差异,澄的差异,澄清了这方面的概念是非。另一方面,如果说邵雍是以概念清了这方面的概念是非。另一方面,如果说邵雍是以概念的混淆为前提而主张的混淆为前提而主张“道为太极道为太极”的话,那么朱熹则是在澄清的话,那么朱熹则是在澄清概

7、念是非的基础上,直接在概念是非的基础上,直接在“道道”的意义上来理解的意义上来理解“太极太极”。他。他不是把不是把“太极太极”理解为理解为“道道”的载体,而是理解为的载体,而是理解为“道道”本身或总本身或总体,即所谓体,即所谓“道体道体”。在这个意义上,朱熹也改造了。在这个意义上,朱熹也改造了易传易传关于关于“太极生两仪太极生两仪”这一命题。在这里,这一命题。在这里, “太极太极”与与“阴阳阴阳”二气二气之间已经不再是之间已经不再是“生生”与被与被“生生”的关系,而是作用与被作用的的关系,而是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所谓关系,所谓“一阴一阳虽属形器,然其所以一阴而一阳者,一阴一阳虽属形器,然其所以

8、一阴而一阳者,是乃道体之所为也是乃道体之所为也”。就是说,。就是说, “气气”之所以表现为之所以表现为“阴阴”与与“阳阳”两种性质并相互作用,正是两种性质并相互作用,正是“太极太极”这个这个“道体道体”所作用的结果。所作用的结果。朱熹理学作为二程理学的发展形态,朱熹理学作为二程理学的发展形态, “理理”或或“道道”在其概念体在其概念体系中当然仍居于核心地位,有时看上去也居于最高地位。系中当然仍居于核心地位,有时看上去也居于最高地位。他说:他说:“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所当然之则,所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谓理也。 ”(大学大学或问或问卷一)又说,阴阳之气的交

9、易变卷一)又说,阴阳之气的交易变化化“是孰使之然哉?乃道也是孰使之然哉?乃道也”(朱子语类朱子语类卷七十四)卷七十四) 。其。其他诸如他诸如“太极理也太极理也”(语类语类卷九十四)卷九十四) , “天即理也天即理也”(八八佾佾 , 论语集注论语集注卷二)卷二) , “性即理也性即理也”(语类语类卷五)卷五) , “心心与理一与理一”(语类语类卷五)卷五) ,等等,都是说,等等,都是说“理理”或或“道道”有至高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无上的地位,甚至“太极太极”也不过是也不过是“理理”或或“道道”的一种表现形的一种表现形式,式, “理理”或或“道道”与与“太极太极”的关系好像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的

10、关系好像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朱熹理学中,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朱熹理学中, “太极太极”毕竟高于毕竟高于“理理”或或“道道”。朱熹之所以把。朱熹之所以把“太极太极”规定为规定为“道体道体”,目的就是要强,目的就是要强调,如果没有调,如果没有“太极太极”,那么,那么“理理”或或“道道”就没有根,没有依托。就没有根,没有依托。朱熹说:朱熹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语类语类卷九十卷九十四)在这里,朱熹已经明确地用四)在这里,朱熹已经明确地用“太极太极”指称宇宙的一般规律,指称宇宙的一般规律,而以而以“理理”来指称万物的具体规律,用来指称

11、万物的具体规律,用“太极太极”来代表来代表“理理”的总的总体。他又说:体。他又说:“盖统体是一太极,然又一物各具一太极。盖统体是一太极,然又一物各具一太极。 ”(语类语类卷九十四)这里强调卷九十四)这里强调“太极太极”统贯万物,一本而万统贯万物,一本而万殊,进一步明确地显示出,在概念上,朱熹宁可不讲殊,进一步明确地显示出,在概念上,朱熹宁可不讲“理理”,而只讲而只讲“太极太极”,或者说,或者说, “太极太极”不仅可以代表不仅可以代表“理理”,甚至可,甚至可以代替以代替“理理”了。了。综合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朱熹理学的概念体综合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朱熹理学的概念体系中,系中,

12、 “太极太极”与与“理理”相比较,只能是前者高于后者,而不可相比较,只能是前者高于后者,而不可能相反。可以认为,尽管在朱熹的一些具体说法上存在着能相反。可以认为,尽管在朱熹的一些具体说法上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但他毕竟确立了明显的矛盾,但他毕竟确立了“太极太极”的最高地位。的最高地位。二、朱熹对二、朱熹对“两极两极”(太极与无极)关系的定位(太极与无极)关系的定位朱熹把朱熹把“太极太极”置于置于“道体道体”的地位,在概念层次上已经高于的地位,在概念层次上已经高于“理理”或或“道道”了,好像在朱熹的理论体系中了,好像在朱熹的理论体系中“太极太极”已经是独一已经是独一无二的最高范畴了。如果真是如此,那

13、么无二的最高范畴了。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太极太极”作为作为“理理”的的代表或总体,它并不能从根本上取代代表或总体,它并不能从根本上取代“理理”的最高地位,因为的最高地位,因为归根结底归根结底“太极太极”还是还是“理理”。但是,如果再考察一下朱熹与陆。但是,如果再考察一下朱熹与陆九渊关于九渊关于“太极太极”与与“无极无极”关系的那场辩论,我们对朱熹理学关系的那场辩论,我们对朱熹理学的最高范畴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的最高范畴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在这场辩论中,陆九渊认为在这场辩论中,陆九渊认为“太极太极”之上不能再有之上不能再有“无极无极”,因,因为为“太极太极”本身就是规律,而不是具体事物,没有必要

14、再来个本身就是规律,而不是具体事物,没有必要再来个“无极无极”。但是朱熹却坚持认为。但是朱熹却坚持认为“太极太极”之上应该有之上应该有“无极无极”,而,而且必须有且必须有“无极无极”,他说:,他说:“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根本;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不足为万化根本;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根本。万化根本。 ” 这话记载在这话记载在陆九渊集陆九渊集第第 561 页,当是陆九页,当是陆九渊的学生对渊的学生对“鹅湖辩论鹅湖辩论”所作的记录。应该强调的是,这句话所作的记录。应该强调的是,这句话虽然没有出现在朱熹自己的著作中,但是不应

15、该看作是朱虽然没有出现在朱熹自己的著作中,但是不应该看作是朱熹在辩论中的临时发挥,而完全应该看作是朱熹在思想探熹在辩论中的临时发挥,而完全应该看作是朱熹在思想探索中长期思考而形成的定见。只有基于一种定见,他在辩索中长期思考而形成的定见。只有基于一种定见,他在辩论中才能讲得那么明确而坚定,而通过这种理论见解上的论中才能讲得那么明确而坚定,而通过这种理论见解上的坚定性,我们可以检验出朱熹思想的底蕴,可以透视到他坚定性,我们可以检验出朱熹思想的底蕴,可以透视到他的理论的真正内核。的理论的真正内核。可以说,朱熹关于可以说,朱熹关于“无极无极”与与“太极太极”关系的论断在他的整个思关系的论断在他的整个思

16、想理论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这句话不仅从根本想理论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这句话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朱熹理学体系以上改变了朱熹理学体系以“理理”为最高范畴的概念格局,而且为最高范畴的概念格局,而且明确地涉及到规律与物质的关系。朱熹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明确地涉及到规律与物质的关系。朱熹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是:“太极太极”没有具体形态,因为它是规律;没有具体形态,因为它是规律;“无极无极”并非空寂并非空寂无生气,因为它有规律作用于其中。所以,如果不讲无生气,因为它有规律作用于其中。所以,如果不讲“无极无极”,那么那么“太极太极”就会像一个很普通的器物那样非常地微不足道,就会像一个很普通的器物那样非常地微不足道,就不足以把它当作就不足以把它当作“万化万化”的根本来看待。反过来,如果不讲的根本来看待。反过来,如果不讲“太极太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