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89378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海上钢琴师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海上钢琴师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海上钢琴师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 观海上钢琴师 作者:顾聿瑾世界上总是有那样一些人,他们充满思想、智慧,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但却很难与俗世和谐共生。我们称他们为艺术家或天才。 奥斯卡王尔德可以说其中的代表。我喜爱他、赞美他、崇敬他,却还是无 法真正地理解他。王尔德有言:“我们都处在沟中,但有些人在仰望天上的星 星。 ”我想,他不仅是那在沟里仰望星星的人,更是那被人少数人仰望的星星。 尼采也说:“在这儿,我的孤独在于个人与世界无法达成共识。 ” 我想,也许这句话几乎概括了所有艺术家与天才孤独的原因个人与世 界无法达成共识。 海上钢琴师就是赞颂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的一部伟大的影片。 在电影

2、中,1900 就是所有天才艺术家的代表,弗吉尼亚号轮船是孤独者栖 身的小小家园,陆地是庸众生活的俗世天地,而大海就是那巨大的不可逾越的 鸿沟。 初次观看这部影片还是我初中的时候,当时只是觉得喜欢,并不理解。直 到现在第四次将它重新看过,才意识到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想表达的,远比观 众看到的要多得多。而那些多出来的韵味与深意,更多地是通过不断地回味和 思考得到的。 影片以一位钢琴师作为艺术家与天才的代表,本身就是意味深长的。叔本 华认为, “绝对的”艺术把人的思想从可鄙的日常生活中转移开去,并使它摆脱 意志的束缚。音乐是与物质世界最无关的艺术,而且它与平庸的现实生活离得 最远,因此它是最理想的艺术

3、。他宣称:“变成和音乐一样是所有艺术的抱负。 ”所以,海上钢琴师 1900 不仅是所有艺术家与天才的浓缩,更是他们的精华。 他所体现出的那一群人的共性,恰恰是将他们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最鲜明的个 性。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也提出了审美判断与利害无涉的假定。1900 就是 最不物质的一位天才艺术家。影片开头就说, “每艘船上都有一个人最先看到美 国。不要以为这是偶然或是视觉幻想,这是命运。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你 看他们的眼睛,就能清楚地看见她美国。 ”美国,是 1900 所在的弗吉尼亚 号的目的地,也是许多人心中的圣地美国意味着财富和荣誉。但是对于 1900 来说呢?美国连同其他物质的事物一样,对

4、他只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概念, 甚至是一个让他感到恐惧的感念。大部分的乘客登上弗吉尼亚号,是为了旅行 到另一个地方,而 1900 则是把家安在了船上。和外面的物质世界相比,似乎船 上的天地更加的实在、可以触碰。所以当人们劝说他下船谋生时他才会断然拒 绝,当公司来给他录制唱片时他才会那么紧张。影片中有意味深长的一幕, 1900 在三等舱里为穷人们弹奏。人们和着他的节奏欢快地舞蹈。突然有人大叫 一声:“美国到了!”所有的人都作鸟兽状散开,只留下 1900 一人孤单地坐在 钢琴前,无奈地摇头。美国对船上的其他乘客意味着太多太多,对 1900 来说, 只意味着他所有的听众都要离他而去,剩下新的不断循环的孤

5、独感。这种孤独, 来自于 1900 和他人的追求的不同。 影片中反复提到的“爵士”二字及片场的场景样貌,让我们有了设想故事发生时间的线索。 “你吹的那是什么?” “我不知道。 ” “你怎么会不知道? 那是爵士乐。 ”一战(1918)结束后,经济大萧条(1929)还未到来,美国作家 菲茨杰拉德称它为“爵士乐时代” ,他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 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1900 就是这个时代 中“奇迹”于“艺术”的代表,同时更体现了对“挥金如土”之人无比的“嘲 讽” 。影片中有一段很精彩的情节,陆地上某位号称“创造了爵士乐”的人向 1900 发起了挑战,1

6、900 始终无心应战,最后在那人充满挑衅与侮辱的话语中演 奏了一曲技惊四座的永无止境的航行 ,使那位原本心高气傲的乐手无地自容。 最后,1900 在船上看着他离开,只说了一句:“Fuck the jazz.” (去他的爵 士) ,这就是 1900 对那些充满了功利色彩的音乐的评价,更是他对整个陆地上 的庸俗生活的态度,他始终站在高高的甲板上俯视一切,他根本不在乎。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因为 1900 对世界的物质一面无欲无求,所以常 人所遵循的各种规章礼节对他也都不起作用。当他很小的时候,在有一次看到 大厅中人们欢快地演奏、跳舞之后,他在晚上一个人坐在了钢琴前弹了起来, 吸引了很多人侧耳

7、倾听,直到引来了一位船员。船员对他说:“1900,你所做 的这些都是违背常规的。 ”小时候的 1900 就回了他一句:“Fuck the regulations(去他的常规) 。 ”这是他关于音乐的启蒙教育,更是关于人生的一 堂课。所以当我们听到成年后的他说出那句:“Fuck the jazz”时,就会觉得 是那样的耳熟。1900 后来把他对教条的蔑视运用到了创作中,他从不会演奏别 人的曲目,他不愿意按照已规定好的乐谱演奏。但是人们对他是那样的喜爱, 以至于当他让他的钢琴声跳脱出其他乐器的曲调的时候,乘客们选择的是和着 他的节奏,随心所欲地舞蹈,不去在乎既定的规则,把繁文缛节全都抛之脑后。 1

8、900 不仅自己做到了不同寻常,他还有力量带动别人追随他的调调。 所有的这些,也就都可以解释为什么最后 1900 会选择一条常人无法理解 的路了。我们的思维已经存在某种定式很久了,我们会用合理与不合理、值得 与不值得、甚至应该与不应该来判断事物,但这些在 1900 眼里都是烟尘,他根 本不把任何规则或体制放在眼里,又或者,他自己就已经创建了一个制度。阳 明先生有言:“吾心即宇宙” ,我想,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艺术家与天才。 也许正是因为上面所说的这一点艺术家与天才都固执地生活在自己的 小宇宙中,所以他们对于平庸的世俗世界来说,和不存在几乎没什么两样。当 然,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并不是俗世隔离了

9、他们,而是他们主动抛弃了俗 世。 “世上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没有一座城市、一个教会、一个医院、监狱或 是棒球队知道他的名字。他没有国籍,没有家人,甚至没有生日。他八岁了, 但是官方说来,他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影片中,这种“不存在感”贯穿始终, 但实际上,这种传统意义上的“不存在”却恰恰对比出了 1900 对于他自己内心 世界的强烈的“存在” 。这不仅让我联想起了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存在 主义。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 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 精彩。1900 不正是符合存在主义的观点吗?他做到了在无意义的存在

10、的基础上 创造出无限的精彩生活。他根本不需要任何一个组织、机构来证明他的存在, 他就这样在一艘小船上度过了一生,但他的实际生活,却远远超越了这艘船、 甚至大海的承受范围,飘到了无穷无尽的地方。 “他在神游,每次都去往不同的 地方在伦敦的中心,在穿过田野的火车上,在火山的边缘,在世界上最大 的教堂数着石柱,仰望着神灵。他在神游。 ”艺术家与天才享受不存在的“存在感” ,孤独地跋涉于虚无之境,却又能从其中发掘出无限的意义。 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 1900 不愿下船了吧。实际上,是他根本就不 用下船。他可以从船上乘客的脸上看出音乐,他可以在音乐中游览新奥尔 良马克斯问:“世界就在那儿,只有一个跳

11、板的距离。什么是跳板?就是 几步而已。天哪,美好的生活就几步而已,为什么不试一下?就一次。为什么 就是不下去?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1900 答:“我认为陆地 上的人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想为什么 。冬天担心夏天的到来,夏天会迟来, 夏天担心冬天将至。这就是你为什么不会厌倦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 天。我并不羡慕。 ”1900 到哪儿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不在于周围的人多人少, 孤独是作为艺术家与天才的一种生活态度,他们在世上任何地方都选择站立成 孤独的姿态。他们的高傲迫使他们选择了不融入、不妥协。1900 更是其中的代 表,连“隐于市”都不要了。1900 站在舷梯上,望着眼前的景象,

12、他看到的是 和我们眼中完全不同的模样。 “你有没有真正观察过你所生活的城市?它给你带 来的是什么样的感觉?”天天身处城市中的我们,有认认真真地考虑过这两个 问题吗?还记得某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是“触摸城市” ,只是这样的经历我们有 过吗?似乎真的是“不识城市真面目”了。真正的城市和我们的关系究竟有多 近,抑或有多远?其实城市又何尝不是一座“围城”呢?在里面呆久了的人想 出来,在外面的人又拼了命地想进去。1900 是一个特例,他始终置身城市之外, 并且也不想去身处其中。我也憧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只怕, 在城市中很难实现。 也许看完海上钢琴师的我们都会去费心思考关于 1900 在最后

13、的最后 到底要不要下船的问题吧。在看了这么多遍后,我终于有所领悟了。这个世界, 既需要有选择下船的人,也需要有甘愿留下的人。萨特有言:“存在先于本质” , 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 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 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评价他是个什么人 物。1900 最后选择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沉没,就是因为他有选择的自由。而现在, 真正有“选择的自由”的人能有多少?所以 1900 孤独。所以渐渐地,这种孤独 的选择成了一种荒诞的行为。所以,我们会费心思考。 马可奥勒留作沉思录 ,其中对

14、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按照自己的 本性去生活。 ”1900 并没有什么奇异的地方,他只是按照了自己的本性生活。 我们把他的故事看作传奇,只是因为我们不能真正做到这点。艺术家与天才就 是这样孤独地存在着,他们的孤独被我们景仰,但惟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这种孤 独,实际上是一种随性的姿态。 蒋勋先生在孤独六讲中说:“其实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 ”艺术 家与天才们就这样,行走在自负的孤独岁月。他们把自己的孤独上升到美学与 哲学的高度。 1900 说:“倘若我下船,在陆地上感受几年,生活几年,然后我就会变 正常了,像其他人一样。 ” 我想说:“只让我们的生命简单平和像一架钢琴,让你来奏出音乐。 ” 谨以一部海上钢琴师 ,赞颂所有孤独并绚烂着的艺术家与天才。我无法 走近你们的世界,但至少,我从中发现了美的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