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五十年成就电视片解说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4266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院五十年成就电视片解说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院五十年成就电视片解说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院五十年成就电视片解说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院五十年成就电视片解说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院五十年成就电视片解说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院五十年成就电视片解说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院五十年成就电视片解说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建院五十年成就电视片解说词(第 2 稿)字幕:谨以此片献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五十周年华诞 (片名)(片名)风风雨兼程五十雨兼程五十载载 扬扬帆科海展新姿帆科海展新姿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的省份,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独特地理、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造就了多样的物种资源。这里有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有全世界年产量最大的食用菌栽培品种;有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茶叶品种,像这样全国第一乃至世界之最的农业科研技术和品种还有很多很多,而它们的创造者大多来自福建省最高等级的农业科研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2010 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即将迎来建院五十周年的华诞,这五十年曲折而又光辉的历程,既是一

2、部呕心沥血的科研探索史,更是一部甘于奉献的科研奋进史。创业创业篇:蹉跎篇:蹉跎岁岁月月 风风雨兼程雨兼程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 1908 年,晚清政府在福州成立了福建农事试验场,之后的数十年间几易其名,经历了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综合试验站,1960 年,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正式建院,承担起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工作,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农业科研队伍也开始发展壮大,农业科技事业有了较快发展。1978 年的那个春天过后,福建省农业科技事业开始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过多次调整和充实,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 15 个研究所(室)、科研体系较为完善的农

3、牧业综合科研机构。现设有:水稻、果树、畜牧兽医、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甘蔗、茶叶、作物、食品科学与农业工程、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农业生态、生物技术、农业生物资源、食用菌等研究所和中心实验室。目前已建有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国家龙眼枇杷资源圃、国家红萍品种资源圃,3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 130 多公顷实验场、圃,保存珍贵作物种质资源 13000 多份。五十而知天命,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始终秉承着2“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院风,代代传承,无怨无悔,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将成果留在农民家。成就篇:厚成就篇:厚积积薄薄发发 硕硕果累累果累累走过五十年,福

4、建每一项重要的农业科技成果,都打上了农科院人的印记。科研是主旋律,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一直坚持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适当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共取得国家、部省级奖励科技成果 328 项,在超级稻育种、水稻转基因育种、枇杷龙眼杂交育种、畜禽疫苗、生物农药、害虫天敌生防技术、柑桔黄龙病、红萍研究等方面研究居世界先进水平,这些成果在农业生产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福建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的经济振兴。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组织全省水稻育种攻关取得巨大成效。连续 20 年组织全省有关科技人员,开展全省水稻育种攻关,育出 69 个水稻品种(组

5、合),获国家、部、省科技进步奖 33 项,水稻抗瘟育种和超高产育种居国内领先水平。选育的新品种(组合)占全省水稻生产面积的 85%以上,在省内累计推广近 2 亿亩,增产稻谷 405 万吨,创社会效益 40.5 亿元。一批较突出的品种和组合在我国南方大面积推广,占全国杂交稻推广面积的 40%。水稻育种创新成果的有力支撑,使全省水稻品种每 35 年更换一次,单产每 5 年增产 5%。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谢华安院士,培育出杂交水稻“籼优63”,在全国 16 省区大面积推广,连续 15 年成为我国单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这些年,还在超级稻及再生稻育种研究上屡有突破,多次打破单产记录。正是一代代水稻育种

6、工作者的薪火相承,踏实耕耘,使福建的水稻育种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亚热带特色水果育种成效突出。选育的“早钟 6 号”枇杷,是我国第一个通过有性杂交培育的枇杷新品种,已占全省枇杷栽培总面积的 1/3,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培育的龙眼新品种“立冬本”,是目前国内最晚熟的龙眼新品种。1995 年以来,在全省新植枇杷、龙眼面积中,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新品种分别占 90%和 60%。乌龙茶育种居国内先进水平。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茶叶良种已累计推广 100 多万亩,是全国无性系茶叶良种中推广最多的品种。 “福云”系列3茶叶良种推广到江南各产茶省。甘蔗良种一直覆盖全省 60%以

7、上。选育的甘蔗新品种累计推广 800 万亩。 “闽糖 70-611”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90 年代以来,我院又选育甘蔗新品种 5 个,其中“闽糖 86-05”成为福建蔗区旱地甘蔗新一代主栽品种。抗虫转基因水稻育种达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地培育出多个抗虫转基因水稻品系,建立了规模化、成熟的抗虫转基因水稻转化体系。通过国家 863项目验收,整体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至今共研制出 78 份抗虫转基因水稻,获得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引起国际权威的科学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的关注。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效益显著。在国内率先发现并分离番鸭细小病毒,成功研制出快速诊断试剂和活疫苗,获国

8、家一类新兽药证书,这是由我国首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该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和技术已在全国 9 个省市应用,年创社会经济效益2 亿元。生物农药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研制的“高效生物杀虫剂 BtA”,使茶叶产品合格率从过去的 28提高到 98。已在我省蔬菜、茶叶上分别应用 30 多万亩次和 20 多万亩次,目前全省万亩以上的绿色蔬菜基地有70使用该产品。研制出的“青枯病生物杀菌剂 ANTI-8089”,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省烟草等作物上应用达 5.6 万亩次,田间防效达 75%-85%。实现了害虫天敌工厂化生产。成功研制出捕食螨人工替代饲料配方,实现捕食螨

9、工厂化生产,建成我国第一家年生产能力达 110 亿只捕食螨的繁育基地,解决了多年困扰我国捕食螨学科发展过程中,大量繁殖、贮运、释放、与环境协调的难题,平均控制害螨效果达 89.6%92.7%,防治费用比化学防治降低 40%60%,已在福建、广东、新疆等 11 个省市的柑桔、棉花、毛竹、茶叶、苹果等作物上推广应用。山地生态恢复与生态农业技术研究成果显著。开展丘陵山地生态果园模式与红壤综合保育技术研究,通过大量引进与选育优良牧草品种,并配套合理栽培与调控技术,形成“果-草-牧-菌-沼-保育红壤”的良性循环模式,在省内外累计示范推广 200 多万亩,水土流失防控率达 80%以上。在国内外率先选育 3

10、 个决明牧草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深入研究决明属牧草栽培4食用菌等综合利用技术;以山地生态恢复为核心拓展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食用菌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选育并保藏各类食(药)用菌近 1000 株,其中双孢蘑菇种质资源量占世界第三位,培育出杂交新菌株 As2796 系列占全国蘑菇用种量的 80%,累计推广 16 亿多平方米,生产鲜菇 1600 万吨,新增菇农收入 700 多亿元。福建省已成为世界双孢蘑菇科学研究、栽培生产与加工出口的中心之一,为中国食用菌产业规模领先于世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蔬菜、瓜果等作物育种与栽培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引进国外优良蔬菜瓜果良种,

11、进行筛选、利用,共引进蔬菜新品种 497个,筛选出适宜福建省种植的品种 106 个,为福建省的菜篮子工程建设作出巨大贡献。此外,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土壤识别与优化施肥成果应用推广、稻萍鱼高产体系研究、禽霍乱荚膜抗原新型疫苗的研究、花卉园艺作物研究、农产品加工研究及台湾农业研究与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福建省农业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走过五十年,当我们蓦然回首,发现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熠熠生辉的星光,而那些闪亮却是前辈用无数的汗水凝成。正是他们用勤勉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挺起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脊梁。创创新篇:励精新篇:励精图图治治 开拓开拓创创新新走过五十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是一派崭新的气

12、象。这里有一组数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名,国家级专家 5 人、省级专家 14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76 人;有 35 位科技人员进入国家、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313 名。人事部在这里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和引智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这里联合创办研究生教学实习基地;科技特派员学院在这里落户。这里还有一组数据:新建的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占地面积 2215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1033 平方米,建筑高度 92.1 米,总投资约 1.2 亿元,是目前全国最高、设备最先进的农业科研大楼之一。优秀的人才队伍与现代化的科研条件,组合出强大的科技生产力。整

13、5合人才资源,整合学科优势,形成规模化的兵团作战,创新型研究在这里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农业生态过程与资源合理利用;动物传染病防控技术研究;水稻分子设计研究;微生物基础生物学与农业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应用;粮经作物育种技术创新与优良品种选育;功能性食品资源生物技术与农产品深加工;特色园艺作物育种与技术创新和植物有害生物灾变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闽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食用菌研究。这十个创新团队的建立,全面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再次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年,福建省农科院先后派出 300 多人次的科技人员出国进修考察,相继举办了“亚太区域柑桔黄龙病学术讨论会”、 “国际

14、红萍学术讨论会”、 “国际生物入侵大会”、 “台湾农业发展探讨”等十多场影响较大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肥料发展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澳大利亚农业研究中心以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卓有成效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为科技创新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跃的思想。决策篇:凝心聚力决策篇:凝心聚力 服服务务三三农农五十年来,无论身处逆境还是在革新的道路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总有一支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抓住变革的机遇,科学决策,为全院的发展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留下了宝

15、贵的精神财富。科技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主动参与农业经济建设主战场,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五十年办院形成的重要传统。近年来,以选派百名科技人员联系和服务百家农业企业、百名科技人员下乡服务“三农”的“双百行动”在八闽大地轰轰烈烈的展开,我院组织了114 位科技人员深入到全省 40 个县(市、区),联系 284 家企业,推广水稻、果树、蔬菜、茶叶等新品种 88 个,引进台湾地区以及国外良种 188 个,示范推广面积 369.3 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 17.4 亿元。2010 年,我院借助福建省政府应急救灾系统的农村远程培训,覆盖全6省 1 万多个行政村,在全国首次实现

16、了互动式直播授课,受教育农民达到42 万人次。科技特派员机制在这里得到了灵活运用,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参股的华龙饲料集团已经发展成年产值超亿元的科技企业,被列为全国饲料行业百强企业;由我院科技人员领办的闽科生物科技、光华百斯特都壮大成为年产超亿元的企业;由我院科技人员入股的鸿翔农庄带动了整个清流花卉产业的发展“走出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动参加社会展会活动,历年的“3.18”、“6.18”、 “农博会”、 “茶博会”上都能见到我院的新成果、新技术,社会反响强烈;“请进来”。院地合作、院所合作频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正朝着一所没有围墙的高等科研机构迈进。这些服务“三农“的新思路、新做法,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也得到社会舆论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国家媒体频繁地正面宣传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五十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积淀着七种科学精神(本段拟简写),一是热爱祖国,矢志不移的奉献精神;二是关怀农民,献身科学的惠农思想;三是立志科学,严格严谨的科学作风;四是学而不厌,自主创新的求索精神;五是深入田间,深入农村的实践精神;六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