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党史——党的发展策略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63920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党史——党的发展策略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党史——党的发展策略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党史——党的发展策略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党史——党的发展策略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党史——党的发展策略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党史——党的发展策略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党史——党的发展策略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系 10 旅管 1 班 韩志宁 18656568281 第 1 页 共 6 页 党的发展战略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党的发展战略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建党九十周年思想汇报建党九十周年思想汇报摘 要:发展是人类从古到今的不懈追求,党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总结吸收了我国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与实施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历史经验和思想智慧,并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成果与教训为鉴,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要求等方面对发展理论作出了重要创新,为我国制定和实施更加成熟完善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关键词:党的发展战略;历史演变,科学发展观;理论创新社会发展战略思想,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述中国共产党从年月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到年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年的历史。该 书坚持以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和中央有关重要文献为依据,充分吸收改革开放多年来党史学 界重要研究成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 精神的统一,为加快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基 础。新中国成立至今,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3、目标,中共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主要有毛泽东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平衡发展战略,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和台阶式发展战略,江泽民的跨越式发展和协调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更显成熟,更加凸显人文关怀。一一 毛泽东发展战略毛泽东发展战略(一)经济发展战略(一)经济发展战略1.探索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毛泽东早于发展经济学家50 年代初,中国开始独立地探讨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在采纳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理论,诸如,历史系

4、 10 旅管 1 班 韩志宁 18656568281 第 2 页 共 6 页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与作用的理论,重工业优先与农轻重平衡发展的理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理论,等等。而这些问题六、七十年代才成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二)平衡发展战略平衡发展战略所谓平衡发展战略,一是指围绕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两条腿走路”。二是指区域平衡发展,即实现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平衡发展。1957 年 2 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和农业并举的发展战略”。他说:“以重工业为中心、优先发展

5、重工业,这一条毫无问题,毫不动摇。但是在这个条件下,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毛泽东平衡发展战略的另一方面是区域平衡发展,即实现沿海与内地工业的平衡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一五”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一五”计划期间,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思想,我国政府实施了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即着重加快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达到经济发展的平衡。“三线”建设从 1964 年到 1978 年长达 24 年,按照毛泽东“大分散、小集中”和“依山傍水扎大营”的指示,在我国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初步建成了一批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以及钢铁、有色金属、能源、交通

6、、机械、电子、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东西不平衡的现状”。二二 邓小平邓小平:非均衡发展与台阶式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与台阶式发展战略邓小平首先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并对实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他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的构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二是经济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一一) )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邓小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之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7、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历史系 10 旅管 1 班 韩志宁 18656568281 第 3 页 共 6 页裕起来。1986 年 12 月,他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又再次强调: :“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二)台阶式发展战略(二)台阶式发展战略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步走”的发展目标,邓小平还提出了“台阶式”发展的战略思想。邓小平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他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

8、台阶,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三三 江泽民江泽民: :跨越式发展和协调发展战略跨越式发展和协调发展战略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明显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新情况,遇到新问题。江泽民敏锐地观察和把握这一新时代的变化,针对新的历史时期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生产力发展呈加速态势,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重新凸显,由于生态、环境、资源压力加剧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挑战的新情况,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一)(一) 跨越式发展战略跨越式发展战略所谓“跨越”,是指原本生产力水平处于比较

9、落后状态的国家,它的发展不再按传统的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模式,而是在与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交往过程中,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来推动自己现有的生产力的发展,以实现对传统的跨越,从而接近或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生产力水平。江泽民说:“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表明,信息化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二)(二) 协调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江泽民的协调发展战略包括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一,实施西部大开发,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从九五计划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

10、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历史系 10 旅管 1 班 韩志宁 18656568281 第 4 页 共 6 页第二,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江泽民把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这集中表现在党的十六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规划了未来 20 年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同时又从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全面规划了未来的发展任务。第三,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第一次明确指出:“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

11、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其基本要求是,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强调“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四四 胡锦涛胡锦涛: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观胡锦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

12、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针对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吸收了我国制定与实施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历史经验和思想智慧,并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成果与教训为鉴,提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2007 年,

13、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历史系 10 旅管 1 班 韩志宁 18656568281 第 5 页 共 6 页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

14、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2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10 册M .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3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G.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 江泽民 1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1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大会上的报告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 胡锦涛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历史系 10 旅游管理(1)班 韩志宁2011-5-12历史系 10 旅管 1 班 韩志宁 18656568281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