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书本整理)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63635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社会学(书本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西方社会学(书本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社会学(书本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社会学(书本整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理解西方社会学形成的社会基 础和思想来源?1 社会学的实现基础。 社会学能够获得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和朝气蓬勃折发展,其重要原因之 一在于;社会学是关于府变迁和社 会转型的学问。社会学在社会变迁 中诞生,在思考社会转型中发展。 孔德在 19 世纪 30 年代提出社会学 概念之际,正值法国在革命刚结束 不久,旧的封建秩序被坞的暴力革 命摧毁,新的资本主义秩序尚未确 立,资产阶级政权不断更迭,劳资 冲突此起彼伏,各种经济问题困扰 着资产阶级巩固政权、发展工业的 强烈愿望。如何摆脱秩序混乱的社 会困境,在资产阶级政治大革命胜 利基础上,取得资本义工业和文化 的胜利,是摆在思想家面前的紧迫 任务。孔

2、德把社会秩序作为其社会 核心概念之一,充分地说明社会学 形成之初就是对社会危机的反应。 不仅孔为代表的实证社会学是对社 会危机的反应,而且以韦伯为代表 的解释社会学、以马克思和卢卡奇 为代表的批判社会学也是如此 2 社 会学的思想来源。直面现实被认为 是社会学区别于黑格尔为代表的德 国古典哲学的标志,孔德把直面现 实看做实证社会学同形而上学传统 决裂的根本。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关 于理性的学说,他的哲学体系是以 理性的逻辑演化、理性的外化与内 化而展开的。孔德认为这各以理性 为核心的形而上学思维,是远离现 实的虚幻反思,是神话思维的变相, 以工业社会为基础的社会学必须抛 弃这各把人们导向抽象王国的

3、理性 思辨。根据这些,一般认为社会学 的出现是形而上学的终结,是理性 哲学家的湮灭。 为什么孔德把秩序与进步看做社会 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他怎样看待秩 序和任务之间的关系?当孔德为人 类从军事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面高 兴时,社会分化、社会冲突和社会 秩序等问题却深深地困扰着他。面 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社会分化 产生各种社会矛盾,并进而引起大 量社会冲突的现实,秩序与进步成 了孔德一生学术著述的核心问题。1.社 会分化的作用。孔德把充分的劳动 分工和高度的生产专业化,看成传 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 认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和工 业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有充分 分工的个人在生产劳动中更严

4、格要 求了意识到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 并导致人们之间难以分享的相互依 赖关系,进而使复杂的社会有了稳 定的秩序。2.社会秩序。孔德认为, 社会秩序是成员或社会组织间稳定 的有序联系,并且是一各如同自然 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的社会联系。 他不仅强调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 关系,甚至把秩序同社会进步与社 会发展融为一体,这同他的实证主 义哲学是分不开的。从实证主义的 客观性原则出发,孔德把社会看成 自然一部分,社会秩序不过是同自 然规律一样的社会规律。3.资产阶 级立场。事实上,也德并非在“只 问是什么”地描述“自然过程” ,而 是站在资产立场上坚地发展资本主 义工业要求出发,应然性地提出了 社会都应

5、服从资产阶级社会统治的 社会发展理想。4.社会静力学和社 会动力学。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是 也德实证社会学的两大议题他的社 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就是分别围 绕这两个主题展开的。在社会静学 中,孔德论述了一般的社会关系和 社会结构,指出人的情感意志和本 能欲望决定了社会起源与社会性质。 社会动力学论述了社会如何才能发 展进化。 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方法和意义 如何?学习社会学理论不仅是接受 理论知识,而且也是为有效地从事 社会实践作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作为社会实践的准备,社会学理论学 习主要体现在方法原则训练和思维 能力训练两个方面。从方法和原则 方面看,每种社会学理论都有自己 的概念系统或理念框架

6、,它们既是 社会学家面对社会现实而概括出的 有丰富内容的理论体系,也是可以 用来观察和理解其他相近或相似社 会现象的逻辑形式,或是具有一定 意义的方法的原则。但凡能在社会 学中争得一席之地的理论,进化论 其有多少缺憾和局限,它总是抓住 了社会现实的某一个方面,总是有 着它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并且它 的概念系统和理论框架也一定能够 从某一角度或某一侧面来理解和把 握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从思维能 力训练方面看,学习社会学理论是 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社会学 理论是在对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 艰苦思考中形成的,社会学家们在 无限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揭示矛盾、 提出问题并作出理论概括。他们的 概念与命题,

7、不仅可以梳理变动不 居的社会现实,而且可以整理我们 错综复杂的思绪。在社会学理论中, 既可以看到前人怎样提炼和回答他 们那个时代的课题,也可以对当代 人类社会面临的新问题作出新思考 和新回答。如何评价斯宾塞提倡的政府对社会 生活应当采取不干涉的自然主义? 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 对社会问题的天空与回答上表现出 明确的自然主义。斯宾塞不赞成像 孔德那样试图以社会学理论来指导和管理社会,他主张对待由个人活 动构成的社会,应当像对待自然那 样顺其自然,而没有必要采用种种 政府行为干涉社会过程,他指出: “一位著名学者认为干涉自然秩序 不知会产生什么结果,如果他说的 能适用于低于人类的自然秩序

8、,那 么就更能适用于存在于人类社会的 自然秩序。 ” 齐美尔关于社会互动形式作出哪些 理论概括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始于 社会本质的探讨,它不仅包含着真 实具体的个人行为,也表现为具有 同样真实具体性的社会互动形式, 是两个方面的统一,并可以称为内 容与形式的统一。1.社会互动形式 的本质与意义。作为内容的各种社 会互动或社会交往,可以被不同学 科从不同视角纳入自己的理论范畴, 但是社会互动的形式却是社会学专 有的研究对象。2.社会几何学。齐 美尔曾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 社会几何学,即一种首先把社会生 活形式化,然后再来研究社会问题 的社会学。 论述孔德关于社会发展三阶段。孔 德认为,社会是进

9、步发展的,这是 不可怀疑的。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据 在于知识类型的变化。人们的思维 方式、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社会 结构等,都是因为知识类型的变化 而发展的。1.神学阶段。在神学阶 段,人们以虚幻表象解释世界的本 原或终极本质,把人们周围经验事 实的变化归结为外在于人世并主宰 人世的神灵的意志。2.形而上学的 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是神学阶段和 实证阶段的中间环节,实质上是神 学阶段的变相。3.实证阶段。实证 阶段是超越了神学和形而上学虚幻 性和绝对性的阶段,是以实证科学 为知识基础,直接面向经验事实的 阶段。 孔德提出的实证原则的基本内容有 哪些?1.客观性原则。孔德认为, 在社会科学领域排斥自然科

10、学方法 是难以成立的,因为社会是自然的 一部分,虽然社会现象比自然复杂, 但是二者都是一种外在于人们情感 意志的客观现象,都是可以观察、 实验、对比的经验事实。这就是社 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必须坚持的基本 原则,只有坚持这各从物理学移植 过来的研究方法通通得出关于社会 现象的真实知识。2.相对性原则。 孔德认为实证方法及其所获知识的 相对性,同把握社会现象中的社会 规律不是对立的。他指出:“对现 象的规律进行的研究必然是相对的, 因为它假定思考某各持续的进步有 待观察的逐步改进,但精确的现实 不能被全部揭示出来,所以科学观 念的相对特征与自然规律相同的社 会规律的真实观念是不可分割的” 。 迪尔凯

11、姆怎样界定社会事实?其本 质特征有哪些?迪尔凯姆在社会学 理论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十 分明确地界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如同孔德和斯宾塞一样,迪尔凯姆 也强调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性,不过, 后者要比前者更为彻底。他主张通 过研究有机体来坚持社会学的客观 性。他认为,真正的客观性追求不 能仅仅归结为对社会有机体组织与 行为的研究,而应从社会现象的一 般普遍性来把握社会学研究对象, 他把他规定的一般性研究对象称为 社会事实。 如何评价斯宾塞对孔德未能真正坚 持客观性原则的批评?1.坚持严格 客观性。寻求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性 是孔德的一贯主张,但在斯宾塞那 时,孔德的学说不是关于社会客观 性研究的学说

12、,而是从主观性出发, 实质是对社会的主观方面展开研究 的学说。2.排除主观成见。斯宾塞 认为,就坚持对社会展开客观性研 究而言,更重要的是排除研究者的 主观成见。3.个人主义和自然主义。一般说来,强调客观普遍性、排斥 主观个别性的社会理论,往往忽视 社会个别存在,而专注于社会普遍 规律性的研究。斯宾塞与此不同, 他在强调客观性的前提下,不但没 有过高估计社会普遍规律的作用, 反而高度重视社会个别性的研究。 斯宾塞不赞成像孔德那样试图以社 会学理论来指导和管理社会,他主 张对待由个人活动构成的社会,应 当像对待自然那样顺其自然,而没 有必要采用种种政府行为干涉社会 过程。 孔德晚年提倡人道教,这与他坚持 的实证原则发生矛盾,怎样理解和 评价这个矛盾?人道教在理念上是 普遍性的,但晨孔德的宗教活动中, 人道教也被赋予了人格化色彩。孔 德认为,信奉人道教不仅要敬爱那 些科学家和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 人们,而且还要崇拜女性。然而, 无论忆德怎样向人们称颂实证方法 的科学性,他也回避不了这个事实: 社会是由时刻都怀着一定情感、意 愿和理想并以此来支配自己行为的 人构成的。从孔德的前期著述中, 人们能够看到情感、意愿和理想等 主观因素在不断地向实证方法持挑 战。为使反传统的实证方法在社会 研究中获得共识,孔德在主观与客 观两种因素面前,不得不压抑前者 而褒扬后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