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63632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中化学 褚丽敏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铁的化学性质 2、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3、使学生了解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4、使学生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肃认真的 科学态度。 2、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通过印刷电路板的讨论了解铁的化合物知识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二、重点与难点:二、重

2、点与难点:重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三、教学准备:三、教学准备:1 1、学生用品:、学生用品:(两人一组) ,铁粉、0.1mol/LFeCl3溶液、0.1mol/LFeCl2溶液、FeSO4 溶液、KSCN 溶液、新制氯水、铜片、毛笔、小烧杯、试管、试管夹。 2 2、教师用品:、教师用品:与学生用品相同。四、教学方法: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学习课题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入课题引入课题引出铁的物理性质。一、铁的物理性质1、回忆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金属材料。2、根据铁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

3、自己的体会,说说他们的物理性质,填入表 3-4。归纳总结出铁的应用以及物理性质。二、铁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1、学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铁与非金属发生的一些反应。2Fe +3Cl2 2FeCl3 3Fe +2O2 Fe3O4 2、判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1、指导学生铁与非金属发生的一些反应。2、引导判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2、与盐酸的反应1、思考铁与盐酸的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Fe+2H+=Fe2+H2 2、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1、指导学生书写铁与盐酸的反应。2、引导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

4、反应,如果是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3、与盐溶液的反应思考铁与盐溶液的反应:Fe+Cu2+=Fe2+Cu1、指导学生书写铁与盐溶液的反应。2、引导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注意点:根据上述反应方程式发现铁既可以生成 Fe2+又可以生成 Fe3+。特别强调:A 、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反应转化为亚铁化合物。B、 铁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氯气,硝酸等)反应转化为正三价的铁的化合物。过渡过渡根据一系列学生实验进行活动与探究。三、Fe2+与 Fe3+的区别铁既可以生成 Fe2+又可以生成Fe3+。思考 Fe2+与 Fe3+有何区别?如何用实验方法加以鉴别?学生

5、进行一系列分组实验验证: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分组实验验证学生实验一:观察 FeCl3溶液 和 FeCl2溶液的颜色。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一得:Fe2+溶液呈浅绿色,Fe3+溶液呈棕黄色。学生实验二:0.1mol/LFeCl3溶液中加 KSCN 溶液。教师指导下书写离子方程式:Fe3+ + 3SCN-= Fe(SCN)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二得:Fe3+遇到 KSCN 溶液变成血红色,Fe2+遇 KSCN 溶液不显血红色。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反应检验 Fe3+的存在。学生实验四:在试管里注入少量 FeCl3溶液,再逐滴滴入 NaOH 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教师指导下书写离子方程式:Fe3+3OH-Fe(OH

6、)3分析实验三得:溶液里立即生成了红褐色的 Fe(OH)3沉淀。在试管里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 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 NaOH 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在试管里注入少量 FeCl3溶液,再逐滴滴入 NaOH 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教师指导下书写离子方式:Fe2+2OH-=Fe(OH)24Fe(OH)2+O2+2H2O = 4Fe(OH)3分析实验四得:挤入 NaOH 溶液后,开始时析出一种白色的絮状沉淀,这是氢氧化亚铁Fe(OH)2。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这是因为白色的 Fe(OH)2(为+2 价铁)被空气里的氧气氧化

7、成了红褐色的Fe(OH)3(为+3 价铁)。小结小结:Fe2+与 Fe3+的鉴别方法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得:Fe2+Fe3+ 直接观察溶液颜色浅绿色棕黄色与 KSCN反应无明显现象血红色溶液与 NaOH反应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呈红褐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得出 Fe2+与 Fe3+的鉴别方法。四、Fe2+与 Fe3+相互转化1、 思考 Fe2+Fe3+化合价升高,需加入氧化剂。2、 思考 Fe3+Fe2+化合价降低,需加入还原剂。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试剂引导学生思考 Fe2+与 Fe3+相互转化需要的试剂。学生探究实验五转换类型实验方案实验现象Fe2+Fe3+加入新制氯

8、水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Fe3+Fe2+加入铁粉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意识。“铁三角”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自主构建 “铁三角”。学生实验六:毛笔蘸取少量 30FeCl3溶液,在铜片上画一个“+” ,放置片刻,用少量水将铜片上溶液冲到小烧杯中。2Fe3+ + Cu 2Fe2+ + Cu2+联系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过程讲解实验六的反应。五、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自主阅读资料卡。简单说明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一、铁的物理性质二、铁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2Fe +3Cl2 2FeCl3 Fe+S Fe S 3Fe +2O2 Fe3O4

9、 2、与盐酸的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Fe+2H+=Fe2+H2 3、与盐溶液Fe+Cu2+ = Fe2+Cu 2Fe3+ + Fe= 3Fe2+三、Fe2+与 Fe3+的区别实验一:Fe2+溶液呈浅绿色,Fe3+溶液呈棕黄色。实验二:Fe3+ + 3SCN-= Fe(SCN)3 Fe3+遇到 KSCN 溶液变成血红色,Fe2+遇 KSCN 溶液不显血红色。实验三:Fe3+3OH-Fe(OH)3 实验四:Fe2+2OH-=Fe(OH)2 4Fe(OH)2+O2+2H2O = 4Fe(OH)3白色的 Fe(OH)2(为+2 价铁)被空气里的氧气最后氧化成红褐色的 Fe(

10、OH)3(为+3 价铁) 小结Fe2+与 Fe3+的鉴别方法:直接观察溶液颜色;与 KSCN 反应;与 NaOH 反应四、Fe2+与 Fe3+相互转化实验五:Fe2+ Fe3+ :加入新制氯水 Fe3+ Fe2+ :加入加入铁粉 “铁三角”实验六:2Fe3+ + Cu 2Fe2+ + Cu2+ (制印刷线路)五、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七、教学内容小结:七、教学内容小结:本节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专题三第二单元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铁的化学性质。从学生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旧知识迁移出铁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关于铁化合物

11、和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增加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可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实验后,总结铁的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换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以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堂新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大量学生实验。真正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设计新实验,解决新问题,将探索引向深入。使学生整体把握本节主要内容,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在科学探索中最为重要的动手能力。做学结合,学以致用,两者相互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