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翠屏区十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总结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63455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宾市翠屏区十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宜宾市翠屏区十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宜宾市翠屏区十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宜宾市翠屏区十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宜宾市翠屏区十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宾市翠屏区十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市翠屏区十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区林200933 号 签发人:袁向东宜宾市翠屏区林业局宜宾市翠屏区林业局 2000200020082008 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 情情 况况 总总 结结宜宾市林业局:我区 20002008 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在区委、2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各有关单位通力配合,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年度任务,成效显著。根据四川省林业厅 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转发的通知(川林发2009103 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区 20002008 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总结如下:一、工程实施主要情况一、工程实施主要情况(一)基本情况。1.工程区概况。翠屏区是宜宾市人民

2、政府所在地,是宜宾市政治文化中心,工程区幅员面积 169.7 万亩,辖 8个镇、6 个乡、10 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 79.11 万人(非农业人口 35.85 万人,农业人口 43.26 万人) 。林业用地面积 460969 亩,有林地面积 422817 亩,活立木蓄积 79142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 33.3。2.工程实施范围。全区 8 个镇、6 个乡、10 个郊区街道、区国营林场、区国营李庄苗圃。3.工程实施单位变化情况。20002002 年,实施单位有全区 20 个基层林业站、区国营林场、区国营李庄苗圃、区木材检查站、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24 个单位;2003 年后,区木材检查站、区

3、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人员经费纳入区财政,退出天保工程实施单位;2005 年后,20 个基层林3业站人员纳入区财政,退出天保工程实施单位;到 2008 年底,我区天保工程实施单位只有区国营林场和区国营李庄苗圃 2 个单位。4.工程组织管理。一是组建机构,加强领导。区里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林业副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办主任、区林业局局长为副组长,区计划经济发展局、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粮食局、区地税局、区审计局、区农牧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程领导组,确立了天保工程建设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的领导。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林业局,负责处

4、理天保工程日常事务;二是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了具体部门、具体人员;三是加强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天保工程档案有专人管理,并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各类文件信息完整。按时上报各类统计信息,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健全。(二)资金投入与管理情况。在工程资金使用管理上,严格按照四川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单独建帐、单独核算、封闭运行。20002008 年,天保工程累计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公益林基本建设投资实际到位共计 1777 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41275 万元,公益林基本建设投资 502 万元,实际支出 1777万元,其中财政

5、专项资金 1275 万元,公益林建设等基本建设投资支出 502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实际到位共计 26万元,支出 26 万元;天保工程实施单位自筹资金共计 299万元,其中森林管护 157 万元,职工一次性安置 10 万元,公益林建设 84 万元,其它 48 万元。(三)工程建设内容完成情况。1.木材产量调减和林木采伐管理。2000 年天保工程实施后,随即调减木材产量,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2000 年至 2004 年,全区商品林采伐计划调减为零。经国家批准,省政府下达我区“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 113739立方米,其中商品材蓄积 57962 立方米,产材 28981 立方米(宜府发2

6、00628 号) 。2008 年,市林业局下达我区木材生产计划为 28973 立方米,实际采伐木材 14724 立方米。在实施林木采伐中,我区严格执行限额采伐管理和木材采伐许可制度,凡是具备采伐条件和要求的,由林主申请,村社乡镇审查签注意见,经具备有采伐设计资质单位进行采伐作业设计,并经公示无异议,缴纳相关税费后,报林业局审批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坚持伐区拨交和凭证运输制度,自觉接受国家、省、市的监督检查,强化采伐现场的监督管理,每个伐块的采伐,辖区乡镇林业站都落实人员进行全程监管,建立木材青山检尺台帐。加强木材流通5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和非法经营加工、运输木材的行为,资源管理年年被市局评为先

7、进集体。2.森林管护。按照批准的宜宾市翠屏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实施方案(20002010 年) ,2000 年,我区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按上级下达的年度计划圆满完成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森林管护。我区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的管护面积 423294 亩,2008 年底实际落实管护面积为444020 亩,占任务的 105%。全区共设置森林管护点 22 个(14 个乡镇、6 个郊区街道、1 个国营林场、1 个翠屏山森林公园) ,以区国营林场富余职工为主体落实专职管护人员32 名组成森林管护队伍。通过与管护单位、管护人员签定管护责任书、责任卡,落实管护单位、管护人员职责。管护人员恪尽职守,对各自管

8、护区域巡山护林,认真填写巡山记录,并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全区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管护。3.公益林建设。到 2008 年底,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 39405 亩,其中:人工造林 15305 亩,封山育林 20500万亩,直播造林 3600 亩。4.职工参加社会保险。(1)养老保险。到 2008 年底,应参保职工人数为 52 人(其中国有林场 25 人,其它国有林业单位 27 人),实际参保职工人数为 31 人(其中国有林场 25 人,其它国有林业单6位 6 人),未参加养老保险 21 人。未参加养老保险的 21 人属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和区木材检查站职工,两单位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未实行养老参保制

9、度。(2)基本医疗保险。到 2008 年底,应参保职工人数为52 人(其中国有林场 25 人,其它国有林业单位 27 人),实际参保职工人数为 52 人(其中国有林场 25 人,其它国有林业单位 27 人)。应缴费 9.3 万元,其中国有林场 5.94 万元,其它国有林业单位 3.36 万元。实际缴费 9.3 万元,其中国有林场 5.94 万元,其它国有林业单位 3.36 万元。(3)工伤保险。到 2008 年底,应参保职工人数为 52 人(其中国有林场 25 人,其它国有林业单位 27 人),实际参保职工人数为 52 人(其中国有林场 25 人,其它国有林业单位 27 人)。应缴费 1.09

10、 万元,其中国有林场 0.53 万元,其它国有林业单位 0.56 万元。实际缴费 1.09 万元,其中国有林场 0.53 万元,其它国有林业单位 0.56 万元。(4)生育保险。到 2008 年底,应参保职工人数为 52 人(其中国有林场 25 人,其它国有林业单位 27 人),实际参保职工人数为 52 人(其中国有林场 25 人,其它国有林业单位 27 人)。应缴费 0.52 万元,其中国有林场 0.14 万元,其它国有林业单位 0.38 万元。实际缴费 0.52 万元,其中国有林场 0.14 万元,其它国有林业单位 0.38 万元。5.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共分流安置天保工程富余职工7123

11、人,其中分流安置到森林管护岗位 32 人,其它岗位 91人;累计一次性安置职工 57 人。二、二、工程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工程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一)生态效益。1.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根据国家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实施办法 ,制定年度天保工程森林管护方案,落实管护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护。通过森林管护人员积极制止偷砍滥伐林木、非法毁林开垦和侵占林地的行为、制止违章用火、阻止猎杀野生动物和破坏野生植物的违法行为、阻止人畜进入管护区毁坏林木及林下植被等巡山护林工作内容,使全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2.资源总量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1999

12、 年,我区有林地面积 37 万亩,2008 年,有林地面积增加至 42 万亩,净增 5 万亩,森林覆盖率由 1999 年的 25%增至 33.3%,净增森林覆盖率 8.3%。天保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总量得到增加,森林质量得到提高,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得到遏制,珍稀、濒危等野生植动物种群数量增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3、森林经营分类区划得到落实,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8(二)经济效益。1.森林资源净增量经济效益。全区森林蓄积量由 1999年工程实施前的 573444 立方米增加到 2008 年的 791423 立方米,增加森林蓄积量 217979 立方米,按 70%产材率计算,增加木材产量 15258

13、5 立方米,按 400 元/立方米折算,产生经济效益 6103 万元。2.森林旅游产业得到发展。天保工程的实施,带动了我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新建白塔山、金秋湖等景点景观,举办佛现山栀子花节和凉姜九里桃花节等措施,不断加大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使我区森林生态旅游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带动了与此相关联的服务业的发展。2008 年,森林旅游年接待 231 万人次以上,总收入4.5 亿元,占全区旅游收入的 25%。3.天保实施单位职工收入增加。1999 年,我区国有林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7554 元,到 2008 年,国有林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18238 元,净增 10684

14、 元。(三)社会效益。1.工程区人们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到 2008 年,全区侦破盗砍滥伐等森林刑事案件 14 起,查处无证运输竹、木材等林业行政案件 537 件,处理违法人员 562 人,追缴木(竹)材 1365 m3,查处林区违章用火治安警告 117 人,实现全区连续 26 年无森林火灾,清理非法占用林地 5 件,通9过对上述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严厉查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林区社会稳定,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2.健全完善了林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天保工程实施后,工程区通过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一次性安置等途径,林区呈现出职工收入增加、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将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

15、全部纳入地区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了职工后顾之忧,保持了国有林业单位的社会稳定。3 3、助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助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天保工程实施后,工程区群众依法治林、依法兴林的意识普遍增强,使我区从 2002年开始实施的以确权颁证、分林到户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2008 年完成主体改革,成为四川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区县。三、工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工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公益林建设问题。公益林建设成果巩固难度大,受自然灾害等影响大,一旦受损,无后续资金支持予以恢复。(二)地方配套政策问题。我区财政资金紧张,国家规定的 20%配套资金难以对口配套到位,对工程的正常实施和成果巩固

16、造成一定影响。(三)补助标准问题。天保工程各建设项目补助标准在近10 年的时间里一直静态运行,没有考虑到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人头经费增加等因素,目前工程实施压力大、成果10巩固难。(四)林区基础设施落后。工程区管护站点、道路、通讯、用水、用电以及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国家投入严重不足,森林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五)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后续产业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扶持,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天保工程一旦结束,实施单位将再次步入“两危”困境。(六)天保工程后续政策问题。本期天保工程期按总体规划明年到期,明年后天保工程是否继续实施?怎样实施?森林保护成果巩固、植被恢复、森林经营、富余人员安置、五项保险又该怎样进行?资金从哪里来?实施单位及职工非常关心这些问题,也到了该认真思考谋划的时候了,否则,到 2011 年,不仅是生态问题,还会是社会问题。四、工程到期后的相关政策建议四、工程到期后的相关政策建议从切实保护好长江上游不可多得的、生态地位特别重要的森林资源,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