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研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62151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社会工作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家庭社会工作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家庭社会工作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家庭社会工作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家庭社会工作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社会工作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社会工作研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社會工作研究家庭社會工作研究新住民家庭親職教育之執行現況與困境新住民家庭親職教育之執行現況與困境指導老師: 張秀玉 老師 組員: 10229603 徐于禾合1022960610229606 張湉聆張湉聆1022960710229607 洪筱婷洪筱婷1022960910229609 謝峻豪謝峻豪1022961410229614 郭碧蓮郭碧蓮1目錄壹、前言壹、前言 -1 1貳、親職教育的定義與目的貳、親職教育的定義與目的 -2 2一、親職教育的定義一、親職教育的定義-2二、親職教育的目的二、親職教育的目的-2(一)一般家庭親職教育的目的(一)一般家庭親職教育的目的-3 (二)新住民親職教育的目

2、的(二)新住民親職教育的目的-3參、外籍配偶人口比例及新住民親職教育之現況參、外籍配偶人口比例及新住民親職教育之現況 -4 4一、台灣外籍配偶比例分配一、台灣外籍配偶比例分配-4二、新住民親職教育之現況二、新住民親職教育之現況-5肆、新住民親職教育遭遇困難肆、新住民親職教育遭遇困難 -5 5一、家庭內部困境一、家庭內部困境-5(一)家庭社經地位上的弱勢(一)家庭社經地位上的弱勢-5 (二)家庭經濟壓力,造成求職謀生問題(二)家庭經濟壓力,造成求職謀生問題-6 (三)語言隔閡(三)語言隔閡-6(四)角色的履行(四)角色的履行-7二、家庭外部困境二、家庭外部困境-9(一)社會的態(一)社會的態度度

3、衍生歧視問題衍生歧視問題-9 (二)社會網絡的匱乏(二)社會網絡的匱乏 -10 (三)文化適應差異(三)文化適應差異 -10 (四)(四)參參與國小補校教育或成教班的輟學與國小補校教育或成教班的輟學率率、流流動動率率偏高偏高 -10伍、新住民親職教育執行之福利服務伍、新住民親職教育執行之福利服務 -1010陸、建議與討論陸、建議與討論 -1313壹、前言壹、前言-1貳、親職教育的定義與目的貳、親職教育的定義與目的-22一、親職教育的定義一、親職教育的定義-2二、親職教育的目的二、親職教育的目的-2( (一一) )一般家庭親職教育的目的一般家庭親職教育的目的-3 ( (二二) )新住民親職教育的

4、目的新住民親職教育的目的-3參、外籍配偶人口比例及新住民親職教育之現況參、外籍配偶人口比例及新住民親職教育之現況-4一、台灣外籍配偶比例分配一、台灣外籍配偶比例分配-4二、新住民親職教育之現況二、新住民親職教育之現況-5肆、新住民親職教育遭遇困難肆、新住民親職教育遭遇困難-5一、家庭內部困境一、家庭內部困境-5( (一一) )家庭社經地位上的弱勢家庭社經地位上的弱勢-5 ( (二二) )家庭經濟壓力,造成求職謀生問題家庭經濟壓力,造成求職謀生問題-6 ( (三三) )語言隔閡語言隔閡-6 ( (四四) )角色的履行角色的履行-7 ( (五五) )時間因素時間因素-9二、家庭外部困境二、家庭外部

5、困境-9( (一一) )社會的態社會的態度度衍生歧視問題衍生歧視問題-9( (二二) )社會資源的匱乏社會資源的匱乏 -10伍、新住民親職教育執行之福利服務伍、新住民親職教育執行之福利服務 -10陸、建議與討論陸、建議與討論 -12目錄 I 壹、前言1 貳、親職教育的定義與目的2 一、親職教育的定義一、親職教育的定義2 二、親職教育的目的二、親職教育的目的2 ( (一一) )一般家庭親職教育的目的一般家庭親職教育的目的3 ( (二二) )新移民親職教育的目的新移民親職教育的目的3 參、外籍配偶人口比例及新住民親職教育之現況4 一、台灣外籍配偶比例分配一、台灣外籍配偶比例分配43二、新住民親職教

6、育之現況二、新住民親職教育之現況5 肆、新住民親職教育遭遇困難5 一、家庭內部困境一、家庭內部困境5 ( (一一) )家庭社經地位上的弱勢家庭社經地位上的弱勢5 ( (二二) )家庭經濟壓力,造成求職謀生問題家庭經濟壓力,造成求職謀生問題6 ( (三三) )語言隔閡語言隔閡6 ( (四四) )角色的履行角色的履行7 ( (五五) )時間因素時間因素9 二、家庭外部困境二、家庭外部困境9 ( (一一) )社會的態社會的態衍生歧視問題衍生歧視問題9 ( (二二) )社會資源的匱乏社會資源的匱乏10 伍、新住民親職教育執行之福利服務10 陸、建議與討論11 參考文獻1411壹、前言壹、前言隨著全球通

7、訊、經濟體系以及人口互通的跨國際活動,世界各國人口於跨 國際婚姻的比例越來越高,以台灣為例,外籍配偶逐年攀升。自一九九0年代 以來,多元文化組成之家庭因素及所造成的社會議題,似乎已成了世界各 地主要地區與國家政策制定與推動的主要訴求之。這些跨國際婚姻所組成之 新移民新住民家庭成員,從不同國家、地區,嫁娶到台灣,開始試著了解、適 應台灣的生活,也隨著這類型的家庭越來越多,也成為不容忽視的族群。外籍 新娘來自於大陸、港澳、東南亞等地區,其生活方式、使用語言或風俗習慣都 異於本地,所遭遇的問題,不只是就業問題,而且還包括適應困擾,其中遭受 歧視、無法為社會所認同,或者是遭受家庭暴力,時有所聞,面對舉

8、目無親的 環境下,以及缺乏經濟的支柱,身處異鄉,其內心之痛苦及煎熬,在發聲管道 欠缺之下,成為沉默弱勢的一群((吳清山,2004))。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資料顯示,臺閩地區嬰兒出生數按生母國籍分, 本國籍所占比率由1998 年的94.88%,逐年下降到2005年的87.11%,相對地大陸 港澳及外籍配偶子女所占比率從1998 年的5.12%,逐年增加到2005年的12.85% (內政部,2006;張家齊,2006)。而教育部統計處統計,95學年全國外籍配 偶所生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已達8萬人,較上學年成長33。在國中、小總 人數呈現下降情形下,外籍配偶子女學生數卻由30,040人成長至8

9、0,166人,遽增 5萬餘人,占國中、小學生數之比率由1.1激增至 2.9(教育部統計處, 2007)。上述資料顯示外籍配偶子女人數與就學所占比率年年攀升,反映了台 灣近幾年來不容忽視的人口結構變遷。近年來由於人口外移及國人生產率降低, 少子化的影響,學校面臨逐年減班的壓力,但是外籍配偶子女的成長人數卻是 有增無減。然而這些新移民新住民家庭成員從異國遠嫁台灣,對於文化與語言上的適 應是其首要的問題,其中家庭的支持與婦女本身自我調適的態度也會影響其生 活適應的結果與婚姻品質,更會決定家庭親子共處的氛圍。以往我們對外籍新 移民新住民的研究多著重於生活調適以及識字學習上(林振隆,2004;王惠琴, 2009),近年來隨著親職教育的議題研究盛行,學界對於跨婚姻族群的家庭與 子女教養研究也逐漸重視。新移民新住民家庭的婦女在親職教育的認知上普遍 受到本身學識與文化因素影響,而決定不同的需求程度。如何去適應新移民新 住民之生活不再是這些新移民新住民成員首要關切之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