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师招聘-2014年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历史热点复习: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

上传人:mingti****nghao 文档编号:4060540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教师招聘-2014年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历史热点复习: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黑龙江教师招聘-2014年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历史热点复习: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黑龙江教师招聘-2014年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历史热点复习: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黑龙江教师招聘-2014年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历史热点复习: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教师招聘-2014年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历史热点复习: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教师招聘-2014年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历史热点复习: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http:/ 黑龙江教师考试网官方微博:http:/ 2014 年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历史热点复习: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欢迎来到黑龙江教育信息网,黑龙江中公教师考试网提供黑龙江教师招聘、黑龙江省教师 资格证、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 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古代和近现代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党中央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在当今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本专题的内容在专题复习阶段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农业和农民问题在近年的高考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

2、择题,这部分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都是很高的。2000 年广东卷出了一道材料解析题;2001 年全国文综卷出了一道综合大题,同年广东、河南卷出了一道问答题;2003 年,全国卷及江苏、上海卷中共有 10 余道选择题出自这一内容;2004 年高考中,全国卷和上海、江苏、广东等卷中,涉及到“三农”问题的选择题有 10 余道,非选择题有 3 道。2005 年高考有多题属于农业内容。全国文综卷二从水利的角度出了 4 道选择题。农业问题既是一个历史学科内的问题,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热点问题。复习时应以历史学科为主线,附带将我国当代重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增加农民的收入、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等现实问题进行联系。

3、中公教师考试网告诉考生,就历史学科而言,复习时应注意如下视角:(1)历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对发展农业所采取的政策。(2)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注意掌握历代统治阶级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采取的是何种土地政策。可适当联系世界史上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采取的土地政策,加强横向联系和学科内综合。(3)农民的负担问题是农民问题的又一主要内容。要注意纵向把握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负担(在古代主要是赋役负担)的情况,以及对农民负担的减轻和调整情况。(4)重农政策是中国历代经济政策的重心。要注意理解中国历代推行重农政策的原因。(5)要注意从中外联系的角度全方位聚焦“三农”问题。2004

4、年高考就指向苏联的农业政策这一内容。要关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解决土地问题的相关内容。【释疑解惑】1.如何掌握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1)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生产关系的调整,使经济政策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http:/ 黑龙江教师考试网官方微博:http:/ 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生产技术的进步、水利的兴修和科学知识的积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和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与技术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个

5、朝代都全部具备这些条件,往往只具备其中的某些条件。在分析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时,要注意从这些方面去思考。(2)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表现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和新品种的引进;粮食产量的提高等。手工业方面;手工业部门的扩展,中国古代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主要有冶铁业、纺织业、造纸业、制瓷业等;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扩大;手工业制品的工艺水平提高、花色品种增多等。商业方面:商品种类的增多;集市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货币的发展变化;对外贸易的发展等方面。中公教师考试网提醒考生,在归纳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

6、表现时,可从上述诸方面去思考。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及原因(1)六朝时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那时,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北方大量人口南移。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蛮、俚等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7、。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2)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安史之乱时,北方人口部分南迁,主要迁到长江中下游。他们对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起了一定作用。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3)五代时,经济重心继续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局势相对稳定,战争较少,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人为了躲避战祸,大量南移,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南方许多政权的统治者采取了一些保境安民、劝课农桑的措施。在这种条件下,南方经济获得比较大的发展。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也超过北方。(4)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http:/

8、 黑龙江教师考试网官方微博:http:/ 南宋以后,稳定地形成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3.几种赋税制度的比较(1)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比较租庸调制是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它的征收标准是以人丁为主,征收的赋税是以实物为主。两税法是唐朝后期为解决财政危机而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虽然也以征收实物为主,但却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而主要按照土地和财产的多少进行征收,且征税时间也固定为两次。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最大区别就是征税标准的不同。两税法的实行,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它反映出封建国家对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2)编户制度和摊丁入亩比较编户制度实

9、行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政府把农民编人户籍,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发徭役、兵役。它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摊丁人亩实行于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政府把丁税平均摊人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摊丁入亩的实行,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编户制度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而税收征收的是实物。摊丁入亩实行后,不仅彻底废除了人头税,而且税收也不再征收实物,而是征收银两。这种变化一方面反映出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封建国家对人身的控制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4.封建统治者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原因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它出现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

10、的发展。在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土地兼并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土地兼并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了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使一些王朝走向灭亡。经济上,对农民来讲,造成农民的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对地主来讲,封建地租较重,使其更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当时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对土地兼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由于国家占有小农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国力的强弱,而土地兼并与封建政府的矛盾恰恰在于同国家争夺财源。因此历代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长久统治都曾实行过一系列抑

11、制兼并的政策。例如西汉末年王莽实行王田制、北魏和隋唐实行均田制、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等,这些措施对于抑制土地兼并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王莽的王田制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均田制是建立在国家掌握大量荒田的基础上,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损害了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最后也走向失败。土地兼并之所以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国家的任何抵制政策都不可使之逆转,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http:/ 黑龙江教师考试网官方微博:http:/ 在这种制度下,人们可以自由购买土地,而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购买土地,又是由于封建时代只有土地才是“不忧水火,不忧盗贼”的财富之本,只有土地才是各种形态财富的最后归宿。而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缓和这种形势,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被统治阶级农民起义过程中提出过“均田免粮”,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近代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但由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这种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也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完成废除封建制度的任务,实现劳动人民的解放。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