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八大特色课堂之 经验对接主体课堂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59677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正宪八大特色课堂之 经验对接主体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吴正宪八大特色课堂之 经验对接主体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吴正宪八大特色课堂之 经验对接主体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吴正宪八大特色课堂之 经验对接主体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吴正宪八大特色课堂之 经验对接主体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正宪八大特色课堂之 经验对接主体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正宪八大特色课堂之 经验对接主体课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有效利用与发展学生经验有效利用与发展学生经验 -吴老师的八大特色课堂第 04 讲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 兴隆县第三小学 魏晓玲、司 超 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能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来探讨有关有 效利用与发展学生经验的话题。 我们在数学的课程目标中寻找小学数学课程的主要要素的时候,我们 发现在过去双基的基础上发展为了四基,除了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外 又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这个变化也引发了我们进一步 的思考: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对于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 响呢? 首先,我们说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做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 已有的经验去解读数学现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

2、是学生的一个主动建构 的过程。从学生的活动经验的积累来看,它要经过这样几个过程:首先它 要经历一个过程,然后把它经历所获得的感受内化,再进一步的提炼,最 后把这些经验迁移到新的数学问题当中。 对于学生的经验而言,他们的经验具有这样的特点:首先这个经验是 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的,应该说每个人的经验都具有他的一些独特性,所以 说经验具有主体性;同时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背景,经历的事情不同,这样 每个人所获得的经验从内容上以及层次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这个经 验还是人们一种内在的心里活动,所以经验具有内隐性。正因为经验具有 这么多的特点,所以,老师在教课的过程当中,就容易用自己的经验去取 代学生的经验。当

3、教师经验取代学生经验的时候,学生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也就不能够实现了,所以说有效的利用与发展学生的经验可以更好地促进 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用他们的思维、用他们已有知识以及他们的基础,去更 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这不仅是知识方面的,还可以获得学习能力,以至于 在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会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那么利用与发展学生的经验有哪些策略呢?首先,我们可以创设开放 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去运用已有的经验。我们说每个学生的经验都是存 在于他个体的,那么在班上有 40 多名同学就会有 40 多个个体经验,在我 们的数学课堂上当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数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就可 以激活 40 多个不同的个体经验

4、,同时这些个体经验在交流的过程当中, 又可以相互补充,于是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数学课堂当中,他既把自己的数 学经验用到了学习活动中,同时他又获得了其他同学的一些经验,这样在 课堂上就既有经验的积累过程,也有经验的发展过程。比如说有一个老师 在“谁跑得快”讲授速度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就很好的设计了一个开放 的数学活动,首先就为学生呈现了一个这样表格:2时间 松鼠4 分钟 猴子4 分钟 小兔3 分钟 表格呈现出三种小动物跑步的时间,老师问:谁跑得快呢?有的学生 根据自己的经验就会想到小兔跑得快,因为他只用了 3 分钟,对于他的经 验而言,时间短就是跑得快呀。当然也有的同学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提出 了那不

5、一定,也许他的路程短,还得知道他们各自跑了多远。于是老师补 充上了三只小动物他们各自跑得路程。这个信息的补充,再一次调动了学 生的经验,有的学生发现松鼠比猴子快,因为他们用了同样的时间,松鼠 跑得远。也有的同学发现小兔比猴子快,因为它们跑得同样的路程,但是 小兔用的时间短。那么由此也引发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小兔和松鼠谁快呢? 它们的路程、时间都不同,又该怎样比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又使同学们 去进一步调动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有同学想到,不 用两个两个比,直接比它们一分钟走多远就行了。由此列出了松鼠: 2804=70(米) ;猴子:2404=60(米) ;小兔:2403=80(米)

6、这样 三个算式。这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学生的理解来讲授速度这个概念,于是就 有了这样的算式以及对它们的理解,此外,老师还出示了线段图,鼓励学 生能不能像第一个松鼠那样来表示猴子以及小兔的速度。再回顾一下这个 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数学活动的设计先激活了学生有关速度、时间、 路程三量之间的生活经验,接着在怎样能够比出小兔和松鼠谁跑得快的过 程当中,又让学生体会到了速度产生的必要性。当老师在讲授了速度概念 之后,又进一步让同学们在线段图上去表示速度,这个过程又发展了学生 的经验,让学生获得了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一个概念的方法。 利用发展学生的经验还可以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促进已有经验 结构化。当我们

7、整体去把握教材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教材设计是一个螺 旋上升的过程,在教材中很多内容本身都具有比较明显结构化的体系。作 为教师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结构化的体系,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在 再创造的过程当中,继续发展学生的经验。比如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 认识了毫米、厘米,他们知道了毫米、厘米的关系,学生也认识了米,知 道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了长度 单位间十进制的关系。那在认识分米的时候,老师首先给学生一个比较强 烈的视觉体验,让学生看一看,在图上这三个长度单位之间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感觉 1 毫米太短了,几乎看不到,而 1 米又特别的长。接着学生又会 调动他们的

8、数学活动经验去想这三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1 厘米=10 毫 米,1 米等于多少厘米呢?这时,老师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厘米和 米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是不是可以在他们之间再加入一个新的长度单位?3如果加入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觉得多长的长度合适呢?看到这个问题之 后,孩子们自然就会想到用这样的一段来作为新的长度单位,而且孩子们 还可以利用前面的经验来说明为什么用这样的一段来作为新的长度单位。 他们会想到,根据毫米和厘米的关系,10 毫米是 1 厘米,所以学生就会继 续往下想,我们能不能用 10 个厘米来组成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呢?当然, 也有的孩子会反过来从米开始想,1 毫米就相当于把 1 厘米大约

9、平均分成 了 10 份,那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单位是不是也可以把 1 米大约平均分成 10 份呢?这个时候孩子们对于要加入的新的长度单位是建立在从数学的角 度去思考、去建立的,我们在让孩子们经历再创造已有经验结构化的时候, 我们更加追求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生长性。我们也更加追求的是注 重学生的理解,重视学生对方法的感悟、回忆和应用。在这里可以说是直 观和逻辑并重,学生经历的这个过程也为学生后面数学知识的学习做了一 个很好的蕴伏。 在利用与发展学生经验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困难去激 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我们说学生的学习经验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内隐性的。 那么当我们去挖掘学生的经验的时候,我

10、们会发现有的经验跟我们要学习 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很紧密,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的知 识,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的迁移。那同时也会有一些经验是存在 于孩子头脑当中,而这些经验又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可能会起到一些相反 的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负迁移,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其实往往就是 学生学习的一些困难。所以,我们教师在挖掘学生经验的时候,也要考虑 到哪些经验可能会起到负迁移的作用,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好,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比如说,学生在学习计时法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 的错误:下午 4 时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是几时呢?孩子们经常会直接在 4 时的基础上加 10 而出现下午

11、 4 时就是 14 时的错误。其实这个错误的产生 应该说也是基于学生前面一些经验的。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对于钟表而 言,我们的钟面采用的是 12 时计时法,是 12 进制的。而学生在这之前学 到的很多知识都是关于十进制的。因此,十进制的这个经验,到了计时法 的时候就会阻碍同学们正确的进行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在教学这一内容时, 有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老师呈现一个学生们在平时学习当中经常见到的 尺子。那么,孩子们看到这个尺子,脑子里边马上出现的是十进制。接下 来,老师请同学们来观察小青蛙跳格的个数,第一次跳了 3 格,同学们一 眼就可以看出。接着,老师让青蛙跳的远一些, “现在,小青蛙跳了几格, 你

12、们能很快的说出来吗?”同学们受十进制的影响先看到这个明显的大刻 度,然后又过了 2 格,于是学生很快说到了 12 格。这个时候老师再带领 学生,我们来数一数,看看你们所说的这个大格是不是你们刚才所说的里 面有 10 个小格呢?当老师带着学生一格一格的认真去数的时候,同学们 惊异的发现这是一把奇特的尺子,因为在这把尺子上的这个大刻度不是同4学们习以为常的 10,而是 12。接下来,老师再问那在这把奇特的尺子上 要跳 17 格,小青蛙该怎样跳呢?于是同学们又把他在十进制学的的经验 运用到这里,我们不用一个一个数了,只要从 17 格里边减掉 12,再从 12 往前跳 5 格就可以了。在刚才小青蛙跳格

13、子的过程当中,老师就很巧妙的 把十进制的经验转换化了学生对于 12 进制的一些理解。并且,在跳格子 的过程当中,也蕴含了 2 种计时法的转换。接下来,老师把这把奇怪的尺 子截下一段,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以 12 为大刻度的尺子吗? 同学们很惊异,纷纷摇头,没有见过。好,那么你来看,老师把这把尺子 变弯,再变弯,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惊异地发现,原来这把大刻度为 12 的尺子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钟表面。那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仅获得了 一个知识,更获得了数学知识之间的一些联系。 我们再来看,利用与发展学生的经验还可以清晰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 识,消除学生在学习中一些不完善的经验。通过刚才整个

14、的过程,我们可 以感受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之前的一些经验的积累的,但同 时这个数学活动又要通过老师引领学生去超越他的一些经验。在一节课上, 我们不能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我们还要让学生在获得感性 认识的基础上去上升,提升一些理性认识的理解。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学 生就会有一些不完善的经验存在,那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就要通过引领, 借助学生的经验逐渐地去清晰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从而把不完善的经 验消解。我们也来看一个课例。比如说,学生学习了克、千克和吨这样的 计量单位之后,学生容易留下这样的一个想法,那就是轻的东西用克,比 较重的东西用千克,特别重的东西用吨。应该说这个经验对

15、于学生来讲是 非常宝贵的,也是我们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帮助学生建立的。那这个经 验里边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呢?想一想还是有的。比如说,轻的东西我们 用克来表示,那么棉花的质量就一定是克吗?好,我们来看,有一位老师 在讲授吨和千克这节课的时候,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 3 个计量单位之后, 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前边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大家已经知道了比较轻 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特别重用吨,那现在有人说要 把棉花以吨作单位,你想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让很多同学都很不 在乎,不少同学都说那他一定是错了,还有同学说只有大象才能用吨呢, 棉花怎么能用吨作单位呢?这个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在

16、互联网上输 入这样的一些关键词“棉花的质量” 、 “吨” ,接着在网页上就出现了很多 相关的信息。比如说中国年产棉花量是 630 万吨,看到这条信息,一朵棉 花 20 克是轻的,一袋棉花就会重 2 千克,而一火车皮的棉花就会重 10 吨。 于是学生对于吨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会想到棉花本身是轻的,可是积少成 多,特别多的时候棉花的质量也会达到吨。同学们还会进一步领悟到选单 位可不能只看是什么东西,还要看有多少。经过这样的过程同学们对于 “质量是什么”也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的认识,从而对数5学本质的认识也更加清晰了。接着,老师又借此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新的 信息,比如在我们的国家召开的奥运会,我们的奥运村里边,有很多的有 关吨的资料。比如说,每天奥运村消耗掉的扬州炒饭约 3 吨;奥运村每天 要吃掉大约 3 万个鸡蛋,约 2 吨;每天大约吃掉 9000 根香蕉,约 1 吨。 米饭、鸡蛋、香蕉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比较轻的物品,但当它的数量积累 的时候,它的质量同样也是要用吨来表示的。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以补充学生 的经验。张奠宙老先生曾经说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