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社会调查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8191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社会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社会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社会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社会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社会调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暑假期间,我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 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寒假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 我简单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 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一,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 ,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 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 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

2、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 30 元/人, 其中县财政补助 10 元,乡镇财政补助 5 元,农民筹资 15 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 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二,建设新农合的意义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

3、展,然而, 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 22%,但医疗 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 2%。就这仅有的 2%的医疗资源,其 80%都集中在城市。从 1998 年 到 XX 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 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 11.48%,后者的增长竟 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 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 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 住院。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在广大的农 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 。疾病,像一

4、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 “看 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 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因 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 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http:/,请保留此标记。 ) 。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 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 年世界银行年度发展报告投资与 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 70 年

5、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 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 世无双的成就。 ”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 80%,但我国人均预期寿 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36 岁提高到了 68 岁。专家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 “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 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 大法宝” 。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 意,是非常必要的。三, 历史弊端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 “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

6、院抬”的情况司空见 惯,目前因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 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 万。农村的贫困户中 70%是因病导致的。自 1985 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 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剔除物价因素,19851993 年农村居民收入 年均实际增长 3.1%,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 为 9%。1988 年以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891993 年农村居民 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为 1.4%。但与此同时,农民医疗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为例,XX 年前三季,农村人均医疗支出 42.82 元,

7、与上年同期 37.69 元相比,上升了 13.6%;其中医 疗卫生保健人均支出 19 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 20.2 元。1990 年人均全年压疗支出 14.41 元,1998 年历史最高为 52.11 元,1999 年为 51.65 元,10 年间增长了 2.52 倍,而 10 年间农民纯收入增长也仅是 2.52 倍。 而且在全国的保障制度中,农民被排挤在保障体系 之外。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 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 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村社

8、会保险仅局限于 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 以医疗保险为例,我国当前 进行的医疗保险改革不同于发达国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民医保,而只是城镇职 工的医疗保险改革,目前是解决公费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而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虽然曾在农村被广泛实践过,但几经周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而解体。四,实施中的一些问题:1、社会满意度低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 险金的社会满意度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 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 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 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2、 障水平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 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 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3、 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

10、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 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 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 去(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http:/,请保留此标记。 )补偿别人了。宣传也 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 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4、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 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

11、理赔程序也很繁琐。 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 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 而有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然 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 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毕业的麻 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以上都是我在大量阅读了相关资料后,结合工作中和调查中了解的一些实际问题。对 此次全国性的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在此次的暑期实践中工作的同时我也深深的被打 动着,我国对三农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家一步步的免除了农业税,学费,还有现在进行中 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听卫生室的护士说现在好多种疫苗也是免费为儿 童接种的。顺便提议一下,我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个弊端:医生拿过来让我录入电脑的纸质 联单都是很复杂的多张联单。我觉得既然已经录入电脑保存就不需要浪费大量的纸张来开 四联单了,一张存单就可以了。对此医生也甚感烦琐,毕竟在惠民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环 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