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和比率的量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58103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模和比率的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规模和比率的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规模和比率的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规模和比率的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规模和比率的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模和比率的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和比率的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规模和比率的度量规模和比率的度量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绝对数和相对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掌握绝对数和相对数的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熟练区分各种绝对数和各种相对数; 了解计算和应用绝对数和相对数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时数:二、教学时数:4 学时学时 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 明确绝对数和相对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掌握绝对数和相对数的特点及相应的计算 方法;熟练区分各种绝对数和各种相对数; 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 1、几种主要相对指标的计算 五、教学内容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统计绝对数一、指标和指标体系一、指标和指标体系 (一)指标 1、定义及构成要素 综合

2、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指 标=指标名称+指标数值 2、特点 具体性:有具体对象、时间、地点、条件。综合性:说明总体特征是综合全部单位具体标志表现的结果。 3 分类 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描述指标 评价指标 预警指标 绝对数指标 相对数指标 平均数指标 在推断统计中:说明总体的指标也称参数。说明样本的指标也称统计量(二) 、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的含义 由若干相互有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2、指标体系的表现形式 一是通过和的联系形式表现出来的; 如: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赢余 二是通过积的联系形式表现出来的;特 点(1)按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分类(2)

3、按指标的功能不同分类(3)按数值形式不同分类指标参数统计量总体样本如:商品销售额=销售价格销售数量 三是因素关系的联系形式。此时指标之间不存在或无必要采用数学运算形式来反映它 们之间的联系,而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因素关系。 二、总量指标(绝对数)二、总量指标(绝对数) (一)总量指标(绝对数)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 统计绝对数是反映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的总体规模、总水平或总成果的 统计指标,以绝对数形式表现。国家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1999 年中人口数(万人)1999 年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中国960125909131 日本37.812651335 韩国9.94686473

4、美国937.32731329 资料来源:2001 年中国统计年鉴 P879。 2作用 (1)反映国情、国力和企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状况; (2)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性指标,是实行目标管理的工具; (3)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二)统计绝对数的分类总体单位总数:一个总体中所包含的总体单位的总个数,表示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 总体标志总数: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时期数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连续变化过程中达到的总数量。如产品产量、商品 销售量、国民生产总值等。 时点数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上所存在的总数量。如人口数、学校数、设备台 数、商品库存量等。 时

5、期数和时点数各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指标数值的搜集是否连续登记; (2)指标数值是否可以累计; (3)指标数值是否与时间长度有关 二、统计绝对数的计量单位二、统计绝对数的计量单位 (一)实物单位 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计量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和标 准实物单位等。 1、自然单位。 2、度量衡单位。 3、标准实物单位。其公式为: 标准实物量=实物量折合系数1、按反映总体的内容分2、按反映的时间状态分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数时期总量时点总量折合系数=标准品的规格或含量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例如:某氮肥厂某时期生产三种氮肥,要求各种氮肥统计折合成含氮为

6、100%的标准 氮肥,计算标准实物产量如下:产品名称产量(吨)含氮量(%)折合系数折合标准实物量(吨)甲1234=13 碳酸氮铵 硫酸铵 尿素4000 5000 360017 21 46.20.17 0.21 0.462680 1050 1663.2合计126003393.2(二)价值单位 价值单位是用货币来度量社会财富或劳动成果的一种计量单位,又叫货币单位。 (三)劳动量单位 劳动量单位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也是一种复合单位。如工时、工日等。还 有货物周转量用吨公里、旅客流量用人次等。 (四)复合、多重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两种计量单位结合使用叫复合计量单位。

7、三、绝对数的统计方法三、绝对数的统计方法 (一)直接计量法 (二)推算与估算法 1、因素推算法如: 社会总产出=社会劳动者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销售额=销售量销售价格 2、比例关系推算法如: 已知某国某年的 GDP 为 24020 亿元,并知第一产业占 23.9%,第二产业占 48.2%,则可 推出第三产业占 27.9%(100%-23.9%-48.2%) ,其绝对额为 6701.58(2402027.9%) 。 3、平衡关系推算法(利用平衡公式) 。 (三)主观评定法 三、统计绝对数的应用(略)三、统计绝对数的应用(略) 第一、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国力,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

8、位 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点。 第二、可以用来作为制定政策、制定计划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检查政策、计 划执行情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重要指标。 第三、可以用来作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发展的变化趋势。 第四、统计绝对数是计算统计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基础。 六、教学方法六、教学方法 基本知识通过案例结合 EXCEL 软件演示授课。 七、小七、小 结结 大家一定要理解并掌握总量指标概念、分类,时期数、时点数的概念、区别,切忌不 要死记硬背。 八、作业第二节第二节 统计相对数统计相对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相对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掌握相对数的

9、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熟练区分各种相对数; 了解计算和应用相对数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时数:二、教学时数:2 学时学时 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 明确相对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掌握相对数的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熟练区分各 种相对数; 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 1、几种主要相对指标的计算 五、教学内容五、教学内容一、相对数及其计量形式一、相对数及其计量形式 (一)统计相对数的概念与作用 1、概念 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的比率,反映现象的相对数量特征。 2作用 (1)反映总体内在的结构特征; (2)用于不同对象的比较评价; (3)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 (二)统计相对数的计量形

10、式 1、无名数 当对比的两个指标的计量单位相同,相对数表现为无名数。它是一种抽象值,是把对 比的分母指标抽象成 1、10、100 或 1000,用系数或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表示。 2、有名数 当对比的两个指标的计量单位不相同,相对数表现为有名数。如人口密度的计量单位 是“万人/平方公里” ;每百元产值的耗能量用“千克/百元” ,或用“千瓦/百元”来表示。 二、几种主要的统计相对数二、几种主要的统计相对数 (一)计划完成相对数 1、计划完成相对数的概念及一般计算公式 计划完成相对数是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某类指标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完成数对比, 反映计划完成的程度,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故又叫计划

11、完成百分比。其基本计算公式为:计划完成相对数=100%计划任务数实际完成数2、绝对数的计划完成相对数(教材 P89) 3、相对数的计划完成相对数(教材 P89-90) 4、对计划完成相对数的评价: (1)对量多质高的现象,由于规定了最低限额,因此,其计划完成相对数应该100%才 好,凡超过 100%的部分即为超额完成的任务。如:产量、产值、利润、劳动生 产率等等。 (2)对量少质高的现象,由于规定了最高限额,因此,其计划完成相对数应该100%才 好,100%与其数值之间的差额即为超额完成的任务。如:水、电、气、原材料、 成本等的节约和降低问题均属此类。5、计划执行进度的检查 计划完成数 (万元

12、)实际数 (万元)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累计产值 (万元)计划执行进度 (%) (甲)(1)(2)(3)=(2)(1)(4)(5)=(4)全年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1000 1100 1150 1250 4500900 1200 1300 90 109 113 900 2100 3400 20 46.7 75.5 全年 6、中、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 (1)对中、长期计划完成程度的检查 水平法: 累计法 (2)对中、长期计划提前完成时间的检查 水平法: 例:某煤矿在“九五”计划期末的 2000 年,计划达到产量 90 万吨原煤。实际统计资 料如下:1996 年产量 68 万吨

13、;1997 年产量 72 万吨;1998 年产量 77 万吨;1999 年产量 86.6 万吨;1999 年、2000 年月产量统计如下:月份123456789101112合计1989 19905.4 9.85.6 9.56.5 9.66.8 9.87 9.97 10.17.4 10.47.7 10.78.2 10.78.1 10.88.4 10.98.7 1186.6 122.3试据上述统计资料,确定该矿“七五”期间原煤产量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 因 1999 年已达 86.6 万吨,因此,可从 1999 年的第二月开始连续 12 个月,即 1999、22000、1 月累计已达 91 万吨。并

14、将 1 万吨分摊到日,则有:1(90365) =10.25=4(天) 所以,该煤矿在 2000 年 1 月 27 日就完成了“九五”计划。提前 11 个月零 4 天。 累计法 (二)结构相对数 1、结构相对数的计算公式 结构相对数是在分组的基础上,将分组指标与总体指标对比,反映总体部分数值占总 体全部数值的比重,常用百分数表示。总体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 100%或 1。计算公式 如下:结构相对数=100%总体数值部分数值2、结构相对数的应用 (1)事物构成特征。 (2)反映事物构成变化规律。 (3)反映事物的质量特征和利用程度。 (三)比例相对数 1、比例相对数的计算公式 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

15、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协调关系。比例相对数是反映总体中 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协调平衡状况及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比例相对数=另一部分数量某部分数量2、比例数的应用 (1)反映事物构成特征 (2)反映事物协调平衡关系(四)比较相对数 1、比较相对数的计算公式 客观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彼此间因各种因素影响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比 较相对数可用来反映同类现象数量特征在不同空间条件下静态对比关系,是不同空间同一 时间上同类指标对比的结果。比较相对数的计算公式为:比较相对数=乙单位同类指数甲单位某指标2、比较相对数的应用 比较相对数计算方法灵活,应用范围广泛。 (五)强度相对

16、数 1、强对相对数的计算公式 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统计绝对数之比,说明一种现象在另一种现象 中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强度相对数=绝对数另一性质不同有联系的某一统计绝对数2、强度相对数的应用 (1)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质量。 (2)反映现象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六)动态相对数 1、动态相对数的计算公式 事物总是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统计相对数不仅要研究客观现象在同一时间状态的数量 关系,而且也要研究它在不同时间状态的变化特征。动态相对数是同一现象的同类指标在 不同时间状态的对比,反映其发展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通常我们把所有研究时间的指标 称为报告期水平,把作为对比基础时间的指标称为基期水平,计算公式如下:动态相对数=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2、动态相对数的应用 (1)反映现象变动方向及变动程度。 (2)反映现象变动过程及变动规律。 (七)几种相对数的对比 六种相对指标的比较表六种相对指标的比较表同一时期比较不同时期 比 较不同现象比较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