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审美的共鸣之音.doc哈哈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8190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在与审美的共鸣之音.doc哈哈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存在与审美的共鸣之音.doc哈哈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存在与审美的共鸣之音.doc哈哈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存在与审美的共鸣之音.doc哈哈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存在与审美的共鸣之音.doc哈哈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存在与审美的共鸣之音.doc哈哈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在与审美的共鸣之音.doc哈哈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存在与审美的共鸣之音 纳兰词的哲理意味美作者姓名:佘秋红(贵州民族大学 文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 纳兰作为冠绝京华的“清初学人第一”大才子。他的词以他作为文人的的个体意识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即他那种独有的绮丽温婉的“缘情”特质和早慧、敏感的情感层面与文本融会贯通,以达到抒情达意去体悟人生的存在意识,在观照自然、社会使命中描绘出人生的存在意义和显现存在的忧郁色彩。在亦官亦隐的折中调和方式无法平衡自我的存在,实现的是对灵肉不可分离观念的人群在灵肉矛盾中确立自我存在的可能性,走在媚俗的队伍中呈现梦想者的姿态,并以其姿态探寻存在,体现出词中所散发的哲理意味美。关键词 存在;媚俗;灵肉;忧

2、郁在中国词坛,历来都是百花竞涌历来都是百花竞发,异彩纷呈,而作为清代词学高 峰代表之一的纳兰性德更是一朵在刹那间散发永恒芳韵的昙花。他以其凄清婉丽、哀感顽 艳的风格独树一帜,成为清词研究的热点。并以他作为文人的个体意识在观照自然、社会 使命中去探索其生命存在的价值,即他那种独有的绮丽温婉的“缘情”特质和早慧、敏感 的情感层面与文本融会贯通,到艺术世界去透视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带着无限的凄美和感 伤情怀而绽放瞬间永恒的存在状况,拉响审美艺术与存在之思的共鸣之音。 纳兰词既是一种想象中的存在,又是一种探索存在的真实体验,同时也是一个实践性 的自我天枰。他以自身的情感作为词的切入点,再结合客观事物表现

3、生命存在复杂而又微 妙的意义,再现人生的哲理意味。而我们也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冠绝京华的“清初学人第一” 大才子的异样人风采。 纳兰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这样的高亢情怀明确的表现个体生命存在的价 值观以及实践自我的现实存在,增加了更普遍的存在意义。再通过“人生若只如初见”这 一“明知式的空想”来表明个体生命及其任何一个时间都只有一次的哲理存在,即“时间 的这一唯一性消解了个体生命活动的绝对重复,令以往事件的连接秩序都不足用来诠释现 有状态及支配其未来或过往事件的发生,生活由此逃脱单一的发展规律而具有了无限的可 能性” 。 然而,纳兰的这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愁情怀绪无可逃遁而又无力自主,在

4、反映人生命存在的唯一性的同时也表明我们正是站在丧失以往的基础上而使得生命有了不 一样的存在价值。相反, “生命因充满有律可循的因果秩序而沦为宿命的牺牲品和理性比较 的表现物,按照自我需要从可能性生活事件中读出各种可能为自己服务的各种理由” 。2 2同时, “人生若只如初见” ,简单的七个字,承载着整个人生的意蕴,大道至简,哲理睿智。“若”来的顿悟,脱离不了时间而存在,首先就确定时间的制约性,纳兰通过“若只如初 见”这一时间性的存在建构“只如初见”的可能性条件满足自我需要,而这一建构又从属 于对存在的领悟。其实,时间本就是贫穷的,但是,这时间的词人却是富有的,以致常常 思那已去者,盼那将至者,同

5、时也欣然沉溺在这显然的虚空之中,却又在不失去自我的根 地里置身于崇高的孤独中铸造存在的真理。站在存在之思的高度,敞亮作品内在迸发的光 彩和闪耀的美与真理产生一致的共鸣。一、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一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词学界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在论及词体之美感 特质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她指出:“这种美感所具含的,乃是在强大的外势压力下所表现 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一种属于隐曲之姿态的美” 。3 3纳兰正是如此,他家族的力量和官场生涯使他疲倦不堪,由于长期处于这样的“惴惴之忧”的煎熬中,使得纳兰本身就 羸弱的身体更是日渐堪忧,进而唱咏出“多情多病心情恶” 、 “多情自古原多病”的忧郁和 惆怅之思之

6、愁,也在这样的忧绪中深刻的感受到哀伤和伤痛正在逐渐的侵袭并吞噬着人生 本就不多的快乐。侍卫的生涯, 、多病的身体导致的双重煎熬:灵魂与肉体都受到了现实的 压抑,因而,摆脱尘世的羁绊也就成了纳兰心中永远的呐喊。但是,在主观愿望与客观现 实的牵制下,以及情感与理智的较量中,纳兰始终都达不到一个平衡点,以至于成了“永 远的呐喊” 。 纳兰渴望施展经纶,经邦济世,建功立业,却又不能无所顾忌的追求实现。纳兰厌倦 侍卫生活,他对顾贞观词中“累公等、他年谥议.”这样的感慨,也有了更为切身的 体味和理解。因而纳兰就有了“枉碌碌乾坤” 、 “浮名总如水”的失落和幻灭之感, “判尊前 杯酒,一生长醉”的念头。4

7、4P135P135他深感自己置身危巢,所以内心有着无法言状的抑郁和痛苦,在采桑子词中变现得尤为哀婉沉着: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谁翻乐府凄凉曲”使词在开头处就有了忧郁凄凉的情感基调,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 一种郁结之感。 “凄凉曲”承转风雨萧萧冷瑟凄清的意境和氛围,以风雨萧萧、微弱的灯火 的事物中写出自身“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的怅然感受与 “不知何事萦怀抱”的“明知何 事”的情绪感受,并在此感受中发现自己那种渴求悠闲的隐士生活和在大自然中寻得返璞 归真的自由的存在方式,以及在“梦也何曾到谢桥”的惬意情感诉求。虽

8、然,即便是这种 “无拘束式的自由”在梦中也不能实现。现实与心灵的追求形成了难以调和的冲突。长期 的压抑困境使得他将亦官亦隐的行为方式作为灵魂的表现者。梦中他的灵魂为身体所表露, 将梦作为逃避现实生活中灵肉冲突的场所,并借助这一直观行为手段来确认自我的存在, 身体在其灵肉冲突的身体性中充溢着纳兰自身,证实“身体性的存在包含着作为自我感受 的感情,并在感情中把扣留在我们的此在中, ” ,5 5P176明显的表明自己人在朝廷,心在江湖的态度。而他的这一切行为对存在而言都是明显的,特别是纳兰选择的亦官亦隐的折中 调和行为方式。 亦官亦隐,是因为纳兰既不是坚定不移去追求理想,也不是满足于侍卫生活;既不是

9、 毅然的抛弃臣、子之道去退隐,也不是随波逐流,或是满足的过着贵公子的奢靡生活或是 满足地过着贵公子的奢靡生活。因此,他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书海和大自然中,借助自然 的规律来宣泄心中因他自身亦官亦隐的折中方式而表现出身体性的“逃”与“弃”的状态 无法平衡自我的存在情感,却又不敢打破秩序的胆怯矛盾心理。 “凄凉曲”承转风雨萧萧冷 瑟凄清的意境和氛围, “向往秩序就是向往死亡,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破坏秩序的过 程” ,66我想,纳兰是知晓这个道理的。但纳兰也无力与家庭、皇权抗争,且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会使得他无法抛弃一切去自由飞翔。这点在纳兰的好友顾贞观为他所作的祭文 中得到证实:“ 安知吾哥所欲试

10、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 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 ” 。这完全明确的表明纳兰生长在“缁尘京国,乌衣门 第”的繁华表象之下所置身的压力和难堪之境,深刻的写出纳兰面对强势的压力与内心的 煎熬深刻的写出纳兰面对强势的压力时内心的煎熬,以自我约束和收敛委曲求全。乃至表 现出一种“柔软的态度”行为方式,成为“永远呐喊”的隐忧。并感慨出“不是人间富贵 花” 、 “我是人间惆怅客” 、 “人生何事缁尘老”的矛盾情怀。以其特有的忧郁审美艺术突出 探索自我存在意识,并以此证明亦官亦隐的折中方式是无法平衡自我的存在的,灵魂与肉 体是无法分离的。诚然, “梦也何曾到谢桥”这一虚幻

11、式的“梦”根本就不能为心灵寻求到 身体以外的依托,而由此纳兰便陷入透过身体的困境观望“梦”的虚幻的矛盾心理,实现 的是对灵肉不可分离观念的人群在灵肉矛盾中确立自我存在的可能性。在情感性和身体性 的实践中沉思哲理意味美的审美态度。 但不可否认的是,纳兰的“梦”对纳兰来说也是美的,其美之处源于梦时的“得以实 现” 。现代心理学已证明:梦境中虚幻的景象,实是源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得不到满足的 强烈诉求。如寻芳草萧寺记梦:客夜怎生过?梦相伴、倚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 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 一“梦”相思解千愁,侍卫的身份导致夫妻的长期分离,

12、只好通过梦中的虚幻景象表 现词人的相思之情,也可以看出纳兰将梦作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中灵肉冲突的场所,既而也 表现出纳兰“逃”与“弃”的心理状态:逃进梦里,弃于自我亦官亦隐。而两者都反 映出纳兰对灵肉冲突所表现出无力与脆弱弱德,但并不意味着纳兰对自己的放弃,相 反的,纳兰其形虽“弱” ,但却有一种“德”之操守的生命的韧劲存在,在眼儿媚咏梅 中尤为明显:莫把琼花比淡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分天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以写梅花呈现一种自我表达。站在自然的景观下,借托宫廷盆景里的这些“病梅”突 出纳兰心中别样清幽,纤尘莫染,自成格调的“傲梅” 。既

13、而把“病梅”作为纳兰心中“傲 梅”理性比较的表现物, “莫近东墙”更是说明纳兰“从自己的态度与行为的明显性中 取得严格的标准” ,7 7P23P23且作为自我劝诫,含蓄的表明自己的信仰和突出孤傲的性格以及凄凉忧郁的词风,而这样也明显的引出纳兰的存在意识和人生的价值观。观照了理性与现 存事物的世界秩序之间的关系。并借助这“弱德”获得一时假象式的灵肉和谐,坚强的在 亦官亦隐的折中方式之间撑开了一个自我存在的空间坚强地在亦官亦隐的折中方式之间撑 开了一个自我存在的空间,让自己获得一块栖息之地去思索人生的存在意义。所以,我说 纳兰实现的是对灵肉不可分离观念的人群在灵肉矛盾中确立自我存在的可能性弱德之

14、美。二、无法逃离的媚俗 媚俗,是存在的一种境况。昆德拉认为:“媚俗的根源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而生命 的基础形形色色。我们中没有一个是超人,不可能完全摆脱媚俗,不管我们的心中对它如 何的藐视,媚俗总是人类境况的组成部分。 ” 。8 8纳兰作为清初第一才士的“千古伤心词人”,也是一个行走在媚俗的道路上无法完全摆脱媚俗之人。(一) 媚俗作为态度,指纳兰对即成思想和秩序(儒家思想)的认同;作为行为,指纳兰不满足于目前的职责,却全心全意地去履行,并顺从秩序的大众行为。“学而忧则仕” ,是中国历代儒士人生轨迹最简明的概括,入仕成为儒士人生的一大目 标。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纳兰可以说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从举人、

15、进士、侍卫的路途,纳 兰怀揣着“志欲吞鲸鲵”的抱负进入宦途后才发现自己拿一厢情愿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给 压榨得所剩无几的抱负进入宦途后才发现自己那一厢情愿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给压榨得所 剩无几,即使有“班范文章虞褚笔”的才华,自己充任的也就是官阶卑微的“微臣” 。根本 就不用说什么展现雄才韬略,实现什么经过不朽的大业实现什么经国不朽的大业。而侍卫 的生活限制重重,没有自我。纳兰在金缕曲赠梁汾这样说道:“德也狂生而!偶然 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更是自称“不是人间富贵花” ,而是“非观癖爱轻模样,冷处 偏佳”的雪花。以通过观看雪花生命存在状态,其心灵就自发的看见了纳兰“不是人间富 贵花”的这一存

16、在者之存在,让牡丹花和雪花作为两个照面之物来使得纳兰作为存在观照 者的唯一实践审美活动,敞开“雪花”形态的艺术之美,呈现“富贵花”的表面现象的媚 俗本质,并“按其本质把真理实现出来,亦即把存在揭示出来, ”9 9P2O2P2O2即“冷处偏佳”的雪花作为物象存在却正是纳兰尊崇的儒家思想所鄙薄的轻佻之花,却也形象的通过却也形 象地通过“富贵花”和“雪花”两个物象突出纳兰相冲突的思想矛盾形成长期的压抑困境, 形成理与欲的斗争,并形成超越感性而返回真理的过程。 纳兰深受康熙的赏识,也是一个至情至孝的人。他是皇帝的忠臣,父母的孝子,深情 的丈夫,肝胆狭义的朋友.儒家的伦理道德标准忠、义、礼、孝在他身上完美的 体现孝在他身上完美地体现,而这些标准是他自己最真的选择,也成为了他标准的思维方 式和行为准则。可是,纳兰同时也是一个诗人,纳兰以飘渺的雪花自比,希望为自己寻得 一处灵魂的栖息地,随心而欲随心所欲,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