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怀古教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58101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怀古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赤壁怀古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赤壁怀古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赤壁怀古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赤壁怀古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怀古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武进市对外大型公开课教案武进市对外大型公开课教案 赤壁怀古省前中 刘 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了解苏东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词的特点;的特点; 、学学习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结合的特点;合的特点; 三、三、理解理解苏东苏东坡的情感矛盾。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课型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导入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 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 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

2、唱。 (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进入主页面。) 二、朗读全文 1、 一位同学读,正音。 2、 齐读,感受文章。 三、疏通词语 1、 千古:长远的年代。 2、 风流:有文采有功绩。 3、 樯橹:樯,桅杆;橹,浆。这里指北军的战船。 4、 灰飞烟灭:像灰烟那样消失。 5、 华发:白头发。 6、 酹:以酒洒地,用以祭祀。 四、课文分析 1、 说说你自己对这首词的感受。 2、 回答下列问题: 上阙上阙 A 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B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 怎样?字词特点角度修辞基调乱险怪穿高峭形夸张惊汹涌拍水石相击声比拟卷狂澜奔腾形雪水色纯

3、白色比喻豪 迈 奔 放(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 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 C、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样的情感呢? 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 从中可见。“故垒”句具体话怀古的时、地、人。 D、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2(是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 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 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展示人物

4、脸谱在诸多英雄中,作者选择了谁作为咏诵的对象?) 下阙下阙 A、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 B、 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补充: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 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 项目周瑜苏轼年龄24 岁47 岁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基调感奋感伤C、 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感奋与感伤)? (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来看: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眉山人。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他觉察到北 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希望能抵制外辱

5、,立功疆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 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结果被新派官员弹劾诽谤朝廷,捕之入狱。后贬为黄州 团练副使。宋哲宗时一度迁为翰林学士。又贬惠州,远徙琼州。终逝于常州。) 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是理想与 现实的矛盾。 D、 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却短暂,于是有人叹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时行乐,“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有人借酒消愁,“与尔同消万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么,苏 轼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

6、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 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3、 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感伤超脱 五、比较阅读 1、 展示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 归结这两首词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词的特征。角度角度特点特点3思想思想积极、乐观积极、乐观意境意境高远、壮阔高远、壮阔风格风格奔放、洒脱奔放、洒脱六、课堂检测1、名称:词的全名为 ,又称 、 、长短句、琴趣、乐章等。2

7、、分类:按字数分有 、 、长调(92 字)。按节数分有 、 、三叠、四叠。 3、流派及代表词人: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 ; ,代表词人 、 、姜 夔等。 七、全文赏析(略) 八、课后阅读(略) 蝶恋花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褪残红青杏小赏析赏析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 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横放杰出,清旷雄奇,“歌之曲终,觉天网海雨逼人” (陆游跋东坡七夕词后)。然而这样的作品不多,就数量而言,大都比较婉约。所以南宋王灼在 碧鸡漫志中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

8、事作诗,溢面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这 两种风格似乎都融合在这首词中,它清婉雅丽,深笃超迈,具有一种叩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此词上阕写暮春景色与伤春情绪,然却作旷达之语。这在一般的婉约词或豪放词中是看不到的。夫 伤春与旷达,本是互不相关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两种感情,然而词人却通过一系列艺术形象和流利的 音律把它们统一起来。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是对立的统一。残红褪尽, 青杏初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它给予人的艺术感染却有几分悲凉。二、三两句则把视线离开 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自然随之轩敞。晏殊破阵子云:“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此处“燕

9、子飞时”一语,正点明了节序是在春社,与起句所写的景色恰相符合。燕子在村头盘旋飞舞, 给画面带来了盎然春意,增添了动态美。于是起句投下的悲凉阴影,似乎被冲淡了一些。“绿水人家”, 于幽静之中带有富贵气象。“枝上”二句先一跌,后一扬,在跌宕腾挪之中,表现了深挚的感情,旷达 的襟抱。“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但如果接连描写,不用 “燕子”两句穿插,则词中产音调和感情将一直在低旋律上进行。现在把它分开来,便可以在伤感的调 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惹人愁绪。这里不是说枝上柳絮被吹得满天飞扬,也不是说柳絮 已被吹尽,而是说越吹越少。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

10、絮飞花落,非只一次。伤春之感,惜春 之情,自然见于言外。 下阕写人,“尤为奇情四溢”。如果说上阕写得是在写景中寄托伤春之感, 那么下阕则是通过人的关系、人的行动,表现对爱情以至整个人生的看法。“墙里秋千”,自然指上面 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看到露出的秋千。不难想象, 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是在荡着秋千。在艺术描写上有一个藏和露的关系。如果把墙里女子荡秋千的欢乐 场面写得坦露无遗,势必索然寡味。现在词人只露出墙头的秋千架,露出佳人的笑声,而佳人的容貌与 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一起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可以说,一堵围墙, 挡住了视线,却

11、挡不住行人的感情。词人(还有读者)想象的翅膀,更可以飞越围墙,创造出一个瑰丽 的诗的境界。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自“花间”以来,写女性的小词,或写其体态妖娆、服饰华丽, 或写其相悦相思、离悉别恨;然而“类不出乎绮怨”。东坡此词同样是写女性,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 感情真至而不落于轻,在词史上是难能可贵的。从结构上来看,下阕从第一句到第四句,词意流走,一 气呵成,直到结尾,才作一停顿。诚如作者平时所说的“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其具体方法则是用的“顶真格”,即过片第二句的句首“墙 外”,紧接第一句句末的“墙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紧接前一句句末的“笑”,这样就像火车之有 挂钩一般,车头一动后面的各节车厢便滚滚向前,不可遏止。其实按照词律,蝶恋花本为双叠,上 下阕各四仄韵,字数相同,节奏相等。东坡此词,前后感情色彩不同尴节奏有异,不能算是当行本色, 一定是受到移诗律以填词的影响。因此清人先著批评说:“坡公于有韵之音,多笔走不守之憾。后半手 滑,遂不能自由。少一停思,必无此失。”可见词人才华横溢,文思畅达,信笔直书,无法控制。晁补 之所谓“自是曲中缚不住者”,盖即指此类而言。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