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最容易犯的六个错误类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8101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最容易犯的六个错误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家长最容易犯的六个错误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家长最容易犯的六个错误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家长最容易犯的六个错误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家长最容易犯的六个错误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长最容易犯的六个错误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最容易犯的六个错误类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最容易犯的六个错误类型:1 1、红旗在手型: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红旗在手型: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2 2、屡错不改型:知道错了还是重复错误、屡错不改型:知道错了还是重复错误3 3、跟风吃、跟风吃 PIPI 型: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型:人云亦云,随波逐流4 4、本末倒置型:只关注学习这个小事情、本末倒置型:只关注学习这个小事情5 5、自我陶醉型:只看教育结果而非教育、自我陶醉型:只看教育结果而非教育6 6、语言障碍型:连话都不会跟孩子说、语言障碍型:连话都不会跟孩子说现分别论之。 1 1、红旗在手型: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红旗在手型: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辉煌的事业,能够在

2、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独占鳌头,能够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孩子永远是家长独一无二的骄傲,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出成就。但就社会大范围来说,功成名就的是少数;就小范围来说,在一个班里的前几名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有一个时时处处让人羡慕的孩子,是所有的家长的理想,但绝对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实现的。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人人瞩目的名人,需要方方面面因素的共同协作,我们姑且不论。即便是在同一个班级里,同样的老师和教材,相差无几的智商和学习环境,为什么有人总能拿第一,有人就总是考不好呢?许多次在与家长朋友在一起座谈,共同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问家长:为什么孩子的表现不好啊?通常会有

3、两种经典的回复,一是家长通常会说出孩子的一百个不是来;二是做母亲的往往会指责当父亲的如何不管孩子的教育,而父亲则埋怨说他妈妈太娇惯。总之,能够主动说出自己问题的家长基本上是没有的。很少有家长在给我介绍孩子情况的时候,能够全面深刻地评价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即使说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孩子心眼还不错等,除此之外就是长篇大论地、喋喋不休地、咬牙切齿地、恨铁不成钢地痛陈孩子的不是和缺点。很少有家长能够说自己的行为到底有什么不足,通常不过是一语概括简单掠过象征性地说一句自己脾气不好等,即使如此也常会补上一句“我也是为孩子好啊!”像这样的认识和心态怎么可以让孩子服气,让孩子听话?真是异想天开。许多母亲谈到子女的

4、教育问题,往往是一肚子苦水。说什么很辛苦,又做饭又洗衣,孩子作业还要操心,结果还没有人说好,孩子也不怕她等等。总是以“辛苦”把自己的问题一言蔽之,虽然也承认自己有时候啰嗦,但又很振振有辞地说:说都这样,不说还不知道怎么样呢!但却从来没有用心想过自己到底有什么不当之处!我要强烈指出的是:家长在孩子的问题上没有足够的自我批评意识是不可能做好家长的。如果认为自己没有问题,把问题一股脑地推到孩子和爱人的身上是非常危险的。家长缺乏自觉的反省意识,看起来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反映了人的思维的局限性、惰性。所以本书强调的一点就是每个人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把你的“放大镜”从孩子身上拿走吧!所以,作为家长的您一定要

5、先学会自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适时的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十分重要的。不要用辛苦和用您的爱,作为掩饰您缺点与不足的借口,千万不要不要用辛苦和用您的爱,作为掩饰您缺点与不足的借口,千万不要让您的爱变成孩子的负担。让您的爱变成孩子的负担。有的家长特别喜欢在孩子面前讲自己的奋斗史,似乎要通过家史的阐释,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到底有多重,一旦学习不好,就是对不起天,对不起地,总之就是罪不可恕。这样的教育方式开始似乎还有点效果,到最后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无比。我以前看过一个笑话,一个母亲为了让孩子能有光明的未来,为了让孩子刻苦努力地好好学习,终日在孩子面前讲述自己以前的日子是多么多么的辛苦,如果孩子不

6、努力学习以后就会和她以前一样没的吃,没的喝。有一次孩子听得实在厌烦了,就张口问她:“是不是因为你家太穷了,你才来我家的?”这尽管是个笑话,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总之,不要让您的良苦用心轻易付之东流。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要学会站在他的立场上为他想想,特别是拿着一纸糟糕的成绩的时候。家长要时刻记得,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尊严。尊重是相互的,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不争气、不听话、不懂事、不孝顺、不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这样的话也会让孩子伤透了心,他可能因此真的厌倦学习而最终放弃努力。孩子没考好,或者又没有乖乖听话的时候,您应该先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地方做得不够好。得出结论之后,再在孩子身上找问题。记住

7、,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解决它,而不是让这问题变成孩子更深刻的痛苦。至于那些忆苦思甜的话题,不妨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而过,不要让它们统统变成孩子不愿面对的巨大压力,让孩子在学习考试中,卸下种种负担,轻装上阵。父母对子女的爱的确是世间最无私最广博的感情,这点谁都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儿女好。只是注意千万不要把这沉甸甸的爱变成沉甸甸的负担,只是注意千万不要把这沉甸甸的爱变成沉甸甸的负担,这会让孩子举步维艰的。总之,要时刻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及时改正,不要再推卸责任,因为这样做毫无价值和意义。2 2、屡错不改型:知道错了还是重复错误、屡错不改型:知道错了还是重复错误许多家长有这

8、样的体会: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孩子三令五申地提同样的要求,孩子却总是完成不好。久而久之,不仅孩子不耐烦,连自己都感到筋疲力尽。比如让孩子饭前洗手,而如果不检查,孩子就会不洗手而上了餐桌;对孩子说做完作业一定要检查,而孩子总是不能做到,即使是做了也是应付差事,不了了之,等等。这些现象俯拾皆是!有时候我实在纳闷,有那么大的功夫和精力一遍又一遍地说,为什么就不能停下来琢磨一下孩子为什么没有做到?为什么不愿意做?为什么说了不管用?怎么说才更有效果?我们的家长似乎有耐心要求、呵斥孩子,却没有耐心研究这个问题。且不说这种做法的低效,由于这样的做法造成自己威信在孩子那里的丧失才是最糟糕的结果!比如有个家长每天

9、都要叫孩子起床,连叫带拖。我告诉他,你和孩子说清楚,从明天开始以后每天就叫一次。家长问道:起不来,迟到怎么办?我说:迟到是他自己的事,你别管他!就是因为你总想着别迟到,孩子自然不操心。结果后来有一天,孩子没有及时起床,哭哭啼啼地上学了。但后来再也没有听说这个家长天天叫起床的事情。所以在重复了成百上千次对孩子要求而又无用的现象的时候,您首先要做的就是放弃以前的那种做法。不做也比瞎做强。不做也比瞎做强。我经常对家长说的一句话是:把你最常说的那句话忘掉把你最常说的那句话忘掉。有的家长告诉我这样令他很痛苦,我说习惯就好了,说出来感觉是痛快,但没有任何作用啊。你是要你的痛快还是要孩子的提高?威严绝非是建

10、立在翻来覆去的基础上,即便用再严厉的语气重复同一句话,其分量也会变轻变淡。“骂多不惧,打多不恐”。对孩子提的要求,说一句必须有一句的效果,就拿刚才的洗手为例子,每天早中晚都要重复三次,如果只说一次就能达到效果该有多好,家长的三令五申只会让孩子觉得啰嗦、麻烦、不把要求当要求,反而养成一贯的散漫。如果孩子对您的要求置之不理,那么就要引起您的足够重视了。首先您要问问他为什么不听话“忘记了忘记了”并不能成为理由,也不应该屡屡成为借口并不能成为理由,也不应该屡屡成为借口。其次,您需要告诉他这么做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孩子就会把您的要求放在心上。不要让孩子对家长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做任何事情都

11、必须经由家长反反复复地说,才能做到。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养成了这个不好的习惯,您不妨尝试一下刚才我所提到的方法,可以叫它“置之不理”法,让孩子自己体会做错事所带来的后果,他就会变得自觉,也省去了您很多翻来覆去的话!3 3、跟风吃、跟风吃 PIPI 型: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型: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孩子经常会听到家长这么说:“的孩子钢琴都级了你还不快点去学个小提琴”,“你瞧瞧人家,一考试就考第一第二,你怎么总给我考那么点分回来?”把孩子当成攀比对象的家长,就是这样不经意地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并因此把孩子搞得痛苦不堪。看见别人家买了钢琴,觉得自家的孩子至少也得拉个小提琴;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参加了

12、奥数班,自己的孩子也得参加什么辅导班才感觉平衡;看见人家请了家庭教师,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也赶紧打听什么老师更好。很多家长也知道这样的做法不太对头,可是不这样做,心里总是不放心,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我就见过许多孩子学过很多技艺,但没有一样拿得出来;也请过很多老师补课,但学习成绩依然不佳;书包、文具及学习用品都是最好的,可是依然对学习没有兴趣。家长还感到很纳闷,我为孩子创造的条件是最好的,怎么孩子的成绩还是不行?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说明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家长也会花许多钱买许多教育类的书籍,可是看完了又没有什么收获。总想在教育书里找到对付孩子的办法,无疑

13、是刻舟求剑。给孩子什么,不该给什么?教育孩子什么?关心孩子什么?实在是我们家长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考虑清楚,不知道该干什么,当然会出现别人干什么,自己盲从的做法。劳神费力不说,还贻害、耽误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每一个孩子的美丽,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都不能按照别人的经验生搬每一个孩子都有每一个孩子的美丽,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都不能按照别人的经验生搬硬套。硬套。对于孩子,家长的思想尽管不能取代孩子的思想,但作为经历丰富的长辈,他会给予十分珍贵的建议;对于家长,了解孩子所想,是教育孩子的基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只会让孩子陷入痛苦的深渊,与成功越来越远。“不要让达芬奇去学小提琴”。孩子长大以

14、后,都会或多或少地流露出自己的喜好。这时家长要给以适当的支持和引导,而不是凭借着自己的喜恶加以限制甚至是残忍的扼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您何必费劲心机让他去学一项自己没兴趣的东西呢?了解孩子的想法,才可能在他们成功的道路上助一臂之力。总之,就是不要盲目攀比,不要看到别人在哪些方面做出了成就,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是不现实的。4 4、本末倒置型:只关注学习这个小事情、本末倒置型:只关注学习这个小事情说到怎么提高成绩,教育孩子什么和怎么教育孩子的问题,我提出一个公式、一个目一个公式、一个目标和一个方法标和一个方法供您参考!一个公式:生活品质学习品质一个公式:生活品质学习品质很多人对

15、这个公式的理解是很欠缺的。试想,一个生活上马马虎虎的人怎么可能在学习上表现得一丝不苟?在杂乱无章的房间里人怎么可能在学习上有条有理?一个生活上毫无规律可言的人怎么可能在学习有较强的自制力?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怎么对待生活也怎么对待生活也会怎么对待学习。会怎么对待学习。很多孩子在生活作风上表现的散漫、懒惰、冷漠,在学习上也是大忌啊!如果生活品质的训练达到一定的层次,学习能力的提高就会变得很容易!因此,千万不要以为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泾渭分明。事实上恰恰相反,两者之间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太多家长过分强调重视学习,把成绩当成最重要的事情来抓,而忽视了孩子在生活上的种种表现,把生活问题当成细枝末节,

16、把学习成绩当成重中之重。如此不合理、不正确的倾向,会使孩子无法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其实,无论是在学校里的教育还是社会上的教育,对学生生活品质的培养都应该重于学习品质。这同时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一个与学习相关,同样为家长学生所重视的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是人才?长久以来,人们都把取得高学历、好成绩的人当作人才。殊不知这是对人才狭隘的理解,它在一定程度上非但无法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反而会扼杀人才。之所以产生这种结果,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观念问题。既然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就很难在一朝一夕改变。这很像前一段人们流行的说法“高分低能”,那些在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可能手足无措。之所谓会产生高分低能,恰恰是因为人们将对学习品质与生活品质之间的重视程度本末倒置所致。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书是次要的,育人才是关键,是根本。也就是说生活品质对一个人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学习品质。有些家长一味地把孩子关在屋子里学习,不重视他们生活方面的品质,认为生活中的一点点小问题,家长都可以帮助解决,因此让孩子的毛病被忽略和掩饰。时间久了,孩子在生活上的种种不良习惯,会变成性格中的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