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港口物流枢纽[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8170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港口物流枢纽[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设港口物流枢纽[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设港口物流枢纽[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设港口物流枢纽[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设港口物流枢纽[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港口物流枢纽[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港口物流枢纽[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建设铜陵港物流枢纽的思考港口是水陆运输的节点、对外贸易的窗口,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港口已成为综合运输的重要枢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略,对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经济交流和参与国际分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铜陵市作为皖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城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东接长三角,西连中西部,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构建铜陵港物流枢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促进本地能源、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业发展,而且能为流域经济发展提供开放、便捷、快速的物流通道。一、充分认识铜陵物流业的发展形势2008 年月日,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在接受新华社长三角新闻采编中心专访时指出:长三角就是以长江口为圆心

2、,以海潮最高潮的时候长江的最后一个波纹这个距离为半径画圆,最后这个波就在我们铜陵市的大通镇(大通镇即铜陵港的大通港区) 。这段话说明了铜陵港的战略地位:铜陵港系长三角港口,是长江上受海潮影响的终点港。铜陵港还在 2007 年国家编制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中被明确规定为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物流市场巨大。铜陵作为安徽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之一,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均位居安徽第一方阵。铜陵利用优越的地理区位、便利的交通条件,突出在有色、化工、电子、建材等方面的产业特色优势,建设化工、建材、能源三大基础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硫磷化工基地、水泥生产基地和电源输出地。这些发达的重化工业,具有产成品大吞大吐的特

3、点,构成了兴旺的临港工业,促进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同时,铜汤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铜宣高速公路和铜九铁路已先后竣工通车,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区位优势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铜陵还将规划建设庐铜铁路、铜陵长江二桥、城际客运铁路专线等交通设施,综合交通的完善将为港口物流发展助推加力。港口优势明显。铜陵港位于 800 里皖江和长江中心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中部,系安徽省和长江干线重要港口。有长江(干线)航道 68 公里,常年水深 6 米以上,其中横港港区大轮码头处航道水深 16 米,最深处 31 米(吴淞基面) ,主航道全年可通航万吨级船舶;有长江岸线 59.9 公里,其中深水岸线

4、21.6 公里。铜陵港有 8 大港区、82 个泊位,千吨级泊位占总泊位数的 83%,港口现代化程度较高。近 5 年来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外贸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增幅位居全省前列,2007 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 3000 万吨。经过 50 年的建设,铜陵港已发展成为具有装卸仓储,铁公水联运、内外贸运输等多功能的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和皖中南交通枢纽。水运运能巨大。目前,铜陵市经济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物流业增长速度略也随之提升。在公路运输方面,铜陵公路货运量2010 年将达 1896 万吨,2020 年将达 3189 万吨,年均增长率为 7.8%。在水运方面,铜陵港货物吞吐量 2010 年将达 3

5、500 万吨,2015 年达6000 万吨,近 6 年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 38%。在铁路方面,20052010 年货运量年均增长率在 8.7%左右;到 2010 年以后,货运量年平均增长率将达 11.5%左右。综上所述,水运及港口在物流运输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为此需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促进港口物流快速发展。二、切实把握铜陵港物流枢纽定位从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历程看,建设物流中心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良好的港口条件和港口设施;(2)完善的集疏运系统;(3)充沛的集装箱物流;(4)一流的信息和服务体系;(5)良好的政策及法律环境;(6)发达的国际航运市场。结合铜陵市经济及港口发展现状,铜陵港

6、物流枢纽的战略定位为: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服务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服务铜陵“两个率先”发展战略;以港口建设为中心,以集装箱物流发展为重点,全面打造皖中南物流枢纽。其战略目标为:第一阶段,到 2013 年,基本完成以大型专业化码头、深水航道、物流中转枢纽中心为代表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基本具备符合国际惯例、与航运物流相关的辅助服务功能,初步形成铜陵港物流枢纽的架构。第二阶段,到 2020 年,基本建成铜陵港物流枢纽中心,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港口功能强大、临港物流产业发达、物流服务体系完善的皖中南地区港口物流枢纽。在“十一五”期间,铜陵市将依托铜陵港交通枢纽优势,构建物流“4321” (4

7、 个物流园区、3 个物流中心、2 个配送中心、1 个物流信息平台)基础设施。4 个物流园区为:横港物流园区、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物流园区、新站物流园区、顺安河物流园区,除了新站物流园区是依托铜九铁路外,其它均为依托铜陵港而建。3 个物流中心为:经济开发区仓储中心、城山农产品集散中心、江北煤炭配送中心,主要功能是仓储、包装、配送等。2 个配送中心为:即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建设、服务周边的配送网络建设,主要是打通对外主要通道,辐射周边市县及皖中南。1 个物流信息平台,即建设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包括基础通信平台、物流通关平台、货物定位与跟踪平台、物流信息采集平台等 9 个部分,为物流信息

8、化建设夯实基础。三、加快发展港口物流的基本途径1、提升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港口综合能力,大力推进集装箱专用码头、公用泊位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综合性深水港区,重点建设港口锚地及进港公用航道;加强港口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用、信息共享,提高铜陵港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施港区结构调整,实现多种形式的码头资源整合,提高公用码头的比重,推进企业专用码头共用和向社会开放,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配套、优势互补、竞争有序、共同发展的港区体系。2、完善布局,着力推进区港联动。要建成皖中南物流枢纽,区港联动是必由之路,突出横港物流园区、铜陵经济循环园及永丰港区建设,促进港区园区一体化发展。

9、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铜陵市循环经济工业园(位于笠帽山港区)和横港物流园区,将成为铜陵最大的集装箱、外贸散杂货港区,也是今后几年全市临港产业集中、集聚发展的重要区域,应当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配套建设等系统性措施。3、扩大通道,着力构建综合枢纽。一方面利用港口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长江航运承东启西,内引外联,构筑物流大通道;另一方面,升级综合运输体系,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集装箱、能源快速运输及转运体系。目前要加快实施航道水深治理,以满足大型海轮满载直抵铜陵港,让更多更大吨位的船舶进江,带动和服务于流域经济发展。4、优化服务,着力营造大通关环境。实施大通关战略,缩短进口货

10、物滞港时间,提高物流效率。引入信息技术,建立航运物流信息网络,特别是要加快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的建设。构建航运交易中心,汇集港航交易、口岸通关、市场运作、信息集散、政策研究、人才交流、博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网式交易,为航运物流界提供多功能、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平台,形成统一开放的皖中南航运物流市场。5、突出重点,提升集装箱运输总量。要积极营造政策环境,做大做强铜陵港集装箱运输,到 2010 年完成 3 万标箱,努力凸显铜陵港长江支线枢纽港地位。为此,要按照降低费用、改善服务、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要求,制定支持航运、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对进出铜陵港的国际集装箱运输车辆实施公路、大桥通行费优惠政策,降低物流企业进入门槛和运营成本,鼓励开辟航线航班等。6、强化组织,突出政策引导扶持。一是成立以市主要领导挂帅、多职能部门及临港园区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港口物流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和管理。二是设立物流建设专项基金,用于港口航运物流发展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是在港口建设上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港口,努力将港口特色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早日把铜陵港建设为功能完备、服务一流的港口物流中心。陶功保铜陵海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