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2(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5377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2(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2(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2(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2(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2(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格心理学论文人格心理学论文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班级:11 级应用心理班授课教师:于睿 姓名:段志伟学号:201108030107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段志伟 云南中医学院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最早接触和面对的社会环境,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或第 一场所,父母的个体成长发展的第一任教师。从教育顺序来说,儿童接受的首先是家庭教 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因此,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有观点认为家庭对人的塑造力是今天我们对人格发展看法的基石,还有观点把家庭比作“ 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 (叶奕乾,2005) 。主观家庭环境和客观家庭环境都对儿童人格的发展有较大的

2、影响。关键词:家庭环境;人格发展;影响当代心理学家在研究环境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时提出,为什么来自同一家庭的孩子人格有所不同,并区分了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共享环境是孩子们在同一个家庭成长共同享有的环境;非共享环境是孩子们在同一个家庭成长却并不共同享有的环境,例如,因为性别、出生顺序和体形等不同,受到父母亲的不同对待。因此,她们认为,同一家庭中的孩子,所处的环境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我们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1)主观家庭环境与儿童1.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最早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也影响儿童以后各层次的人际关系。

3、1979 年,帕克等人编制了亲子关系量表,一了解被试童年期与父亲、母亲的关系。该量表包括“关心”和“约束”两个维度,分为四个象限,代表四种亲子关系类型:关心多约束多;关心少约束多;关心少约束少;关心多约束少。研究表明,关心少和约束过严的亲子关系影响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霍妮把儿童寻求安全需要看作人格发展的动力。她指出,儿童是无能的,要满足这些需要,完全依赖父母。如果父母对子女是温和慈爱的,儿童的安全需要就能够得到满足,儿童的人格就能得到正常发展;如果父母对子女是冷淡甚至是敌意的,儿童的安全需要就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导致神经症。人本注意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2 岁以内儿童爱的教育特别重要,儿童如果失去

4、了安全、爱和尊重的需要,就很难自我实现。母爱在儿童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缺乏母爱的儿童,往往会形成不合群、孤僻、任性和情绪反应冷漠等不良人格特征。吉里根探讨了依恋对子女人格差异的关系。在他看来,男孩、女孩对父母的不同依恋,造 成了他们人格上的差异。在女孩的性不认同形成过程中,年幼女孩对母亲一直保持着某种 依恋感;而男孩对母亲保持一种差异感,他们认同父亲但又不强烈的依恋于他,他们与父 亲的权威和力量的联系更密切。这种情况导致了女孩更多的形成了关心、关怀的人格特质, 而男孩较多的具有努力实现平等、公正的人格特质。2.父母教育方式不同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发

5、展有不同的 影响。鲍姆令特(D.Baumrind,1971,1975)在一系列的研究基础上归纳出了幼儿父母的三 种养育类型,即权威性、专断型和宽容-放纵型。2.1 权威型权威型的家长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与孩子有较好的情感沟通,在适当的时候对幼儿提供帮助,有积极地亲子关系:这类家长不断地向儿童传达着关心的信息,刺激着儿童主动寻求父母的指导,准确的判断着儿童的需要,并做出积极的回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幼儿的心中逐步建立起家长的权威形象。在权威教养方式的影响下,儿童更易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成熟型情绪调节方式,在民主影响下长大的儿童具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和社会能力,善于自我控制

6、和解决问题,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强,并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2。2.2 专制型专制型属于高控制性教养方式,这类家长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但缺乏对规则的解释,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这样的教养方式使亲子关系变得很不协调,严重的影响了儿童的道德内化,降低了儿童对内部动机的归因,强化了儿童的外部归因,大大影响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的发展,研究发现专制型的教养方式降低了儿童的自信心和果断性,增加了他们的羞辱感和无助感,而且增加了孩子成年后患抑郁症的机会,使儿童缺少社会责任感。2.3 放纵型放纵型的家长对儿童充满了积极和热情的态度,但缺乏控制力。很少对儿童的要求提出质疑,对儿童的错误行

7、为也很少惩罚,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采用漠视或接受的态度。这类教养模式下的儿童跟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好,但这种教养下的儿童往往具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缺乏责任感,不太顺从,行为缺乏自制,自信心偏低。(二)客观家庭环境与儿童人格发展1.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家庭结构对儿童人格发展家庭是人类存在的港湾,儿童成长的摇篮,在这个基本的社会组织中,因其人员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家庭结构。不同的家庭结构由于其构成的独特性而具有独特的人际关系和家庭氛围,对儿童的社会化产生影响。1.1 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异或丧偶而仅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生长在单亲家庭中的儿童

8、,所受影响取决于自身的性别、父(母)离家是儿童所处的年龄、失去父(母)的原因、父(母)的态度以及是否有其他家庭成员如哥哥、姐姐以某种方式替代父(母)的职责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待爱情、婚姻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原先温馨的家庭出现感情危机,关系紧张,最终导致破裂。这种变故对每一位家庭成员都会产生压力,尤其是对未成年子女在身心上无疑是一次剧烈的震荡。父母的离异造成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剧变,对儿童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容易其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有研究表明男女性别上的差异面对家庭的离异所受的影响是不同的,两者存在着显著差异,家庭.离异后,男孩所受的影响比女孩所受的

9、影响大,而且消极影响持续的时间久。父母离异后男孩子变得不守秩序、侵犯别人、缺乏自我控制、有依赖性和焦虑感。他们在学校的游戏模式和在家庭的行为不如完整家庭的孩子成熟。女孩子则有一种很强的丧失安全感而引起内心的恐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在一两年之后逐渐消失,类似于完整家庭的儿童。不同年龄的儿童对家庭缺损有不同的适应程度。儿童成长过程中对家庭有较强的依赖性,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心理逐渐成熟,对家庭的依赖程度呈现递减趋势。因此儿童年龄越大,越能够适应,即能够正确对待父母和自己,并能够较快的调试自己,走出心理上的阴影,去面对现实。残缺家庭的儿童行为一般表现为两极性:一种是自暴自弃,这与他们在生活中很少体

10、验到双亲的爱,并伴随有缺乏安全感和自尊感有关;另一种表现为自勉自励,从维护自尊出发,走向高度的责任感、成熟感,这与他们报偿孤父(母)的殷切期望以弥补家庭的缺陷,努力进取的强烈意识有关。1.2 主干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核心家庭将逐渐取代主干家庭而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但主干家庭在目前城市中仍占有较大的比例,特别是在农村,比例更大。主干家庭由祖辈、父辈、孙辈构成,以直系亲属为主的三代同堂生活的家庭,主干家庭人口多,规模大,层次复杂,儿童在家庭中要和两代家庭成员交往,扮演子女、孙子女的角色,通过观察祖辈及父辈处理各种关系的活动,学习和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交往能力,促进个体社会化。在祖孙三代家庭中

11、,儿童既受父母的影响和教化,同时受祖父母一辈的熏陶,祖辈和父辈之间在观念上存在着差异和分歧,例如有些家庭父辈对子女严厉,而祖辈却过分溺爱和祖护,儿童犯错误后总是在家庭中寻求庇护,长此以往,儿童就会有恃无恐,不以为然,在家庭中缺乏权威去遵从,这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当然,在有些主干家庭中由于祖辈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儿童也容易从父辈那儿学到一些优良的文化传统。在主干家庭中,应该协调好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儿童过程中的关系,提倡教育以父母为主,祖辈为辅的原则,有关调查表明,主要照顾人是父母的孩子,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近亲照顾着。1.3 独生子女家庭根据我国的国情,国家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社

12、会化问题就必然成为我国家庭教育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占主导地位,独生子女所处的特殊家庭结构,使其社会化呈现了独特的一面。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于 1996 年 10 月在全国 12 个城市调查了 3284 名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人格较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有五大优势和四大缺陷。五大优势分别为:有较强的亲和需要;能很好的接纳自己;社会道德素质好;学习需要中,报答和自我提高需要较强烈;兴趣爱好广泛。四大缺陷分别是:较多独生子女有不同程度攻击性需要,成就需要较低;少部分自我接纳存在一定障碍;在道德方面,主要是在创造性、独立性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在学习需要中

13、认知需要较强强烈的独生子女较少。1.4 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生活方面、学习方面、道德方面及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从个性发展特性来看,留守儿童常表现两种倾向:一是内向、不自信、不合群、不善 于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等。 不少留守儿童还出现与异性朋友交往,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姐妹、兄弟;或者异性之间多是 初中男生与小学高年级女生结拜兄妹,最终发展成所谓的小恋人现象。留守儿童的个性心 理特征异常令人担忧。2出生顺序出生顺序影响孩

14、子人格的发展,不是因为孩子出生有先后,而是因为父母对出生顺序 不同的孩子态度不同,孩子在家庭中懂得地位不同。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出生顺序对孩子 人格发展的影响,但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影响孩子任何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在 家庭中的出生顺序和所处的地位影响儿童的生活风格,对其人格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根据 出生顺序说,家里人的头生儿在人格上不同于中间出生的孩子,中间的孩子又不同于末生 孩子。他认为,生第一个孩子,父母没有经验,经常向朋友介绍这个家庭新成员,但随着 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这种溺爱就没有了,头生儿必须与新成员分享父母之爱,这时,头生 儿的自卑感大多比较强烈

15、,因此,在头生儿中没经常可以发现问题儿童。阿德勒对中间儿 童评价过高,他本人也是中间儿童出身。对这些儿童,父母一般不会给予过多的溺爱,但 他们表现出强烈的对优越的寻求,总是努力赶超哥哥和姐姐,这种竞争中赶超别人的倾向 会贯穿他的一生。在问题儿童中,末生儿也比较多,因为他们受家庭的溺爱。末生儿缺乏 创造性,并且有强烈的自卑感,因为周围人都比他强壮。有一部分心理学研究者与阿德勒 持同样看法,但并不是所有研究结果都支持他的,因为出生顺序在儿童人格发展中确实有 作用,但原因非常复杂,儿童的人格发展受许多变量的影响。3.家庭气氛与父母榜样家庭气氛可分为融洽与对抗两种类型。家庭气氛由家庭全体成员造成,主要

16、有夫妻关系造成。因为夫妻关系影响家庭其他成 员之间的关系。在气氛宁静、愉快的家庭中,孩子有安全敢、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足、 待人和善,并且能很好完成学习任务;在气氛紧张的及冲突的家庭中,孩子缺乏安全感、 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忧心忡忡,担心家庭悲剧将要发生,害怕父母迁怒于 自己而给自己严厉的惩罚,对人不信任,容易产生行为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榜样,社会信仰、规范、价值观等也是 通过父母的“过滤”而影响孩子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时时 处处都在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因此孩子的人格往往与父母十分相似。2.家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父母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他们的价 值观会千差万别,这就体现在它们与子女交流方式的差异和对子女关心程度的不同。因此 家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子女人格的影响是紧密相关的。物质环境:父母的经济地位不同,教养观念与行为也存在差异。低社会经济地位的父 母多倾向于控制儿童,对儿童使用权威、武断专横或体罚,生活中多强调儿童的顺从、少 惹麻烦;高社会经济地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