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2921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大跨空间结构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结构类型。大跨度建筑及作为其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状况是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就空间网格结构和张力结构两大类介绍了国内外(但主要是国外)空间结构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对这一领域几个重要理论问题,包括空间结构的形态分析理论、大跨柔性属盖的动力风效应、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大跨度 空间结构 结构设计 一、概 述 在这实际的三维世界里,任何结构物本质上都是空间性质的,只不过出于简化设计和建造的目的,人们在许多场合把它们分解成一片片平面结构来进行构造和计算。与此同时,无法进行简单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空间体系也始终

2、没有停止其自身的发展,而且日益显示出一般平面结构无法比拟的丰富多彩和创造潜力,体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空间结构的卓越工作性能不仅仅表现在三维受力,而且还由于它们通过合理的曲面形体来有效抵抗外荷载的作用。当跨度增大时,空间结构就愈能显示出它们优异的技术经济性能。事实上,当跨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一般平面结构往往已难于成为合理的选择。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大跨度建筑多数采用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近二十余年来,各种类型的大跨空间结构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建筑物的跨度和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尺度达 150m 以上的超大规模建筑已非个别;结构形式丰富多彩,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发展了许多新的

3、空间结构形式。例如 1975 年建成的美国新奥尔良“超级穹顶”(Superdome),直径 207m,长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球面网壳;现在这一地位已被 1993 年建成夏径为 222m 的日本福冈体育馆所取代,但后者更著名的特点是它的可开合性:它的球形屋盖由三块可旋转的扇形网壳组成,扇形沿圆周导轨移动,体育馆即可呈全封闭、开启 13 或开启 23等不同状态。1983 年建成的加拿大卡尔加里体育馆采用双曲抛物面索网屋盖,其圆形平面直径 135m,它是为 1988 年冬季奥运会修建的,外形极为美观,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索网结构。70 年代以来,由于结构使用织物材料的改进,膜结构或索-膜结构(用索

4、加强的膜结构)获得了发展,美国建造了许多规模很大的气承式索-膜结构;1988 年东京建成的“后乐园”棒球馆,也采用这种结构技术尤为先进,其近似圆形平面的直径为 204m;美国亚特兰大为 1996 年奥运会修建的“佐治亚穹顶”(Geogia Dome,1992 年建成)采用新颖的整体张拉式索一膜结构,其准椭圆形平面的轮廓尺寸达 192mX241m。许多宏伟而富有特色的大跨度建筑已成为当地的象征性标志和著名的人文景观。 由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人们还在不断追求覆盖更大的空间,例如有人设想将整个街区、整个广场、甚至整个山谷覆盖起来形成一个可人工控制气候的人聚环境或休闲环境;为了发掘和保护古代陵墓和

5、重要古迹,也有人设想采用超大跨度结构物将其覆盖起来形成封闭的环境。目前某些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尺度为 300m 以上的超大跨度空间结构的设计方案探讨。可以这样说,大跨空间结构是最近三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结构形式。国际空间结构杂志主编马考夫斯基(Z.S.Makowski)说:在 60 年代“空间结构还被认为是一种兴趣但仍属陌生的非传统结构,然而今天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从今天来看,大跨度和超大跨度建筑物及作为其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状况已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各国为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例如,早在 20 年前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曾组织了为期 10 年的空间结

6、构研究计划,投入经费 1550 万美元。同一时期,西德由斯图加特大学主持组织了一个“大跨度空间结构综合研究计划”,每年研究经费 100 万马克以上。这些研究工作为各国大跨度建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国际壳体和空间结构学会(IASS)每年定期举行年会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著名学术团体之一。 我国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基础原来比较薄弱,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十余年来也取得了比较迅猛的发展。工程实践的数量较多,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形式逐渐趋向多样化,相应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技术也逐步完善。以北京亚运会(1990)、哈尔滨冬季亚运会(1996)、上海八运会(1

7、997)的许多体育建筑为代表的一系列大跨空间结构作为我国建筑科技进步的某种象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一定影响。 种种迹象说明,我国虽然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国大人多,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要建造更多更大的体育、休闲、展览、航空港、机库等大空间和超大空间建筑物的需求十分旺盛,而且这种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超过许多发达国家。这是我国空间结构领域面临的巨大机遇。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结构形式还比较拘谨,较少大胆创新之作,说明新颖的建筑构思与先进的结构创造之间尚缺乏理想的有机结合,尤其是 150m 以上的超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工程实践还比较少;结构类型相对地集

8、中于网架和网壳结构,悬索结构用得比较少,而一些有巨大前景的新颖结构形式如膜结构和索-膜结构、整体张拉结构、可开合结构等在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工程实践,在我国则还处于空白或艰难起步阶段。情况看来是,我国空间结构的发展经过十余年来在较为平坦的草原上的驰骋之后,似乎遇上了一个需要努力跃上的新台阶。这一新台阶包含材料和生产条件等技术问题,也包含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理论问题。为促进我国空间结构进一步的更高层次的发展,有待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努力创造条件,以求得这些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较快较好地解决。大跨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形式十分丰富多彩,习惯上分为如下这些类型: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平板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

9、;膜结构和索膜结构;近年来国外用的较多的“索穹顶”(Cable Dome)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索膜结构;混合结构(Hybrid Structure),通常是柔性构件和刚性构件的联合应用。 在上述各种空间结构类型中,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在 50 年代后期及 60 年代前期在我国有所发展,当时建造过一些中等跨度的球面壳、柱面壳、双曲扁壳和扭壳,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投入过许多力量,制定了相应的设计规程。但这种结构类型日前应用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施工比较费时费事。平板网架和网壳结构,还包括一些未能单独归类的特殊形式,如折板式网架结构、多平面型网架结构、多层多跨框架式网架结构等,总起来可称为空间网格结构。

10、这类结构在我国发展很快,且持续不衰。悬索结构、膜结构和索-膜结构等柔性体系均以张力来抵抗外荷载的作用,可总称为张力结构。这类结构富有发展前景。下面按这两个大类简要介绍我国空间结构的发展状况。 二、空间网格结构 网壳结构的出现早于平板网架结构。在国外,传统的肋环型穹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而第一个平板网架是 1940 年在德国建造的(采用 Mero 体系)。中国第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网壳是在 50 和60 年代建造的,但数量不多。当时柱面网壳大多采用菱形“联方”网格体系,1956 年建成的天津体育馆钢网壳(跨度 52m)和 l961 年同济大学建成的钢筋混凝土网壳(跨度 40m)可作为典型代表。球面网

11、壳则主要采用助环型体系,1954 年建成的重庆人民礼堂半球形穹顶(跨度 46.32m)和 1967年建成的郑州体育馆圆形钢屋盖(跨度 64m)习能是仅有的两个规模较大的球面网壳。自此以后直到 80 年代初期,网壳结构在我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相对而言自第一个平板网架(上海师范学院球类房,31.5mx40.5m)于 1964 年建成以来,网架结构一直保持较好发展势头。1967 年建成的首都体育馆采用斜放正交网架,其矩形平面尺寸为 99mx112m,厚 6m,采用型钢构件,高强螺栓连接,用钢指标 65kg 每平米(1kg 每平米9.8pa)。1973 年建成的上海万人体育馆采用圆形平面的三向网架

12、净架 110m,厚 6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焊接空心球结点,用钢指标 47kg 每平米。当时平板网架在国内还是全新的结构形式,这两个网架规模都比较大,即使从今天来看仍然具有代表性,因而对工程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当时体育馆建设需求的激励下,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和设计部门对这种新结构投入了许多力量,专业的制作和安装企业也逐渐成长,为这种结构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里是我国空间结构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平板网架结构就自然地处于捷足先登的优先地位。甚至 80 年代后期北京为迎接 1990 年亚运会兴建的一批体育建筑中,多数仍采用平板网架结构。在这一时期,网架结构的设计已普遍采用

13、计算机,生产技术也获得很大进步,开始广泛采用装配式的螺栓球结点,大大加快了网架的安装。 但事物总是存在两个方面。在平板网架结构一枝独秀地加快发展的同时,随着经济和文化建设需求的扩大和人们对建筑欣赏品位的提高,在设计日益增多的各式各样大跨度建筑时,设计者越来越感觉到结构形式的选择余地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对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多样化的要求。这种现实需求对网壳结构、悬索结构等多种空间结构形式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刺激作用。由于网壳结构与网架结构的生产条件相同,国内已具备现成的基础,因而从 80 年代后半期起,当相应的理论储备和设计软件等条件初步完备,网壳结构就开始了在新的条件下的快速发展。建造数量逐年增

14、加,各种形式的网壳,包括球面网壳、柱面网壳、鞍形网壳(或扭网壳)、双曲扁网壳和各种异形网壳,以及上述各种网壳的组合形式均得到了应用;还开发了预应力网受、斜拉网壳(用斜拉索加强网壳)等新的结构体系。近几年来建造了一些规模相当宏大的网壳结构。例如 1994 年建成的天津体育馆采用肋环斜杆型(Schwedler 型)双层球面网壳,其圆形平面净跨 108m,周边伸出 13.5m,网壳厚度 3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焊接空心球结点,用钢指标 55kg 每平米。1995 年建成的黑龙江省速滑馆用以覆盖 400m 速滑跑道,其巨大的双层网壳结构由中央柱面壳部分和两端半球壳部分组成,轮廓尺寸 86.2mx191.

15、2m,覆盖面积达 15000 平米,网壳厚度 2.1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螺栓球结点,用钢指标 50kg 每平米。1997 年刚建成的长春万人体育馆平面呈桃核形,由肋环型球面网壳切去中央条形部分再拼合而成,体型巨大,如果将外伸支腿计算在内,轮廓尺寸达 146mx191.7m,网壳厚度2.8m,其桁架式“网片”的上、下弦和腹杆一律采用方(矩形)钢管,焊接连接,是我国第一个方钢管网壳。这一网壳结构的设计方案是由国外提出的,施工图设计和制作安装由国内完成。 在网壳结构的应用日益扩大的同时,平板网架结构并未停止其自身的发展。这种目前来看已比较简单的结构有它自己广泛的使用范围,跨度不拘大小;而已近几年在一

16、些重要领域扩大了应用范围。例如在机场维修机库方面,广州白云机场 80m 机库(199 年)、成都机场 140m 机库(1995年)、首都机场 2Zmx150m 机库(1996 年)等大型机库都采用平板网架结构。这些三边支承的平板网架规模巨大,且需承受较重的悬挂荷载,常采用较重型的焊接型钢(或钢管)结构,有时需采用三层网架;其单位面积用钢指标可达到一般公用建筑所用网架的一倍或更多。单层工业厂房也是近几年来平板网架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便于灵活安排生产工艺,厂房的柱网尺寸有日益扩大的趋向,这时平板网架结构就成为十分经济适用的理想结构方案。1991 年建成的第一汽车制造厂高尔夫轿车安装车间面积近 8 万平米(189.2mx421.6m),柱网 21mx12m,采用焊接球结点网架,用钢指标 31kg 每平米。该厂房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板网架结构。1992 年建成的天津无缝钢管厂加工车间面积为 6 万平米(108m x 564m),柱网 36m x 18m,采用螺栓球结点网架,用钢指标 32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