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842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 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承载着大学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将来的前途和命运。新形势下,有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导致伦理道德缺失现象的发生。如何有效地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是摆在所有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类型一、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类型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但仍有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大

2、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主要有以下类型: 1.1.公德意识缺乏公德意识缺乏 公德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和公共财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素质。少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公德意识缺乏。随地吐痰、乱扔杂物、课堂上手机铃声响起、图书馆自习室占座、买饭不排队、“课桌文化”、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宿舍“长流水”、教室“长明灯”等现象比较普遍。 2.2.诚信意识淡薄诚信意识淡薄 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承的道德规范。生活阅历相对较少的大学生还不能完全了解诚信品质对一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对因诚信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了大学生

3、诚信危机的产生。考试作弊、抄袭论文、恶意拖欠学费、欠贷不还、制造虚假履历、网络道德失范等现象屡屡在校园里出现。 3.3.信仰迷惘信仰迷惘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宗教或某种主义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将其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规则。从总体上来看,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对未来、社会、职业、生活充满向往。也有少数大学生信仰模糊,他们的信仰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性、波动性、盲目性、模仿性和迷信性等特点。在大学校园里,自由主义、存在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都有一定的市场,球星、影星、歌星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的崇拜对象,少数大学生对各种充满迷信色彩的宗教、文化十分热衷。 4.4.自我意识

4、过强,包容性较差自我意识过强,包容性较差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我的意识,包容即宽容、大度。少数大学生强烈关注自我,有较强的优越感和自信心,总是从自我的角度、标准去认识、评价和行动,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自我中心者考虑问题和做事都从“我”出发,不能进行客观的思考和分析。一些大学生自以为是,过分追求个人发展,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沉醉于个人或几个人的小圈子里,不能容忍任何的不同意见,人际关系不和谐。 5.5.道德品质下滑道德品质下滑 道德品质,又称“品德”、“德性”。指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和凝结,是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当前,大学生总体道

5、德品质是好的,他们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对基本道德认识比较清楚。这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但仍有少数学生道德品质下滑,出现了盗窃、打架、聚众斗殴和持械伤人等事件,甚至出现了投毒等恶性事件。 二、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成因二、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成因 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的凸现,表面上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实际上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为了让高校伦理道德教育工作能有的放矢,就要追根溯源,透过现象,找出内在原因。 1.1.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冲击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冲击 伴随着知识经济

6、时代的到来,中国加入 WTO,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以及以互联网和数字通信工具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渠道的普及,信息交流空间进一步扩大,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量成几何级数上升。一方面,他们思想更加活跃,自由,开放,能跳出传统视野,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社会经验,文化选择能力薄弱,批判鉴别能力不强,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些不良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趁虚而入,给大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 宋小红老师说上帝已经死了,我们就不用受到上帝的束缚,我们要求人性的解放,自由2.2.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

7、,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一项空前庞大而又无比复杂的社会工程,经济发展、政治改革、文化进步三方面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经济成分的多样化所导致的多种利益矛盾,必然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复杂的局面。这一切都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他们一方面以极强的责任感,浓厚的忧患意识和日益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着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进程,思考着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金钱、权力、名誉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目标,腐败的滋生、社会上的不公平等现象给大学生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3.3.网络的发展带来的冲击网络的发展带来的冲击 网络的开放性引发道德价

8、值取向紊乱,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复杂化。首先,由于大学生识别能力偏弱,面对网络呈现的诸多不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道德文化等极易产生迷惘。其次,网络的虚拟性减弱了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格扭曲。在网络中,人与人的交往是间接的“人机交往”,容易摒弃道德约束和规范要求,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成强烈反差,这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人格异化。其三,网络的自由性弱化了道德责任感,导致大学生个人主义滋长。在网络这个“自由”的社会里,外在的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法律法规对人的行为的制约与惩戒力度不足,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弱化,自由意识泛滥,甚至将违反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视为自己技术高超的表现。 4.

9、4.独生子女的缺点独生子女的缺点 目前大学生群体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由于他们成长环境的特殊性,许多人身上表现出了不容忽视的缺点。他们依附性强,自理能力差,适应大学生活的时间延长,对于大学新的环境感到束手无策,焦虑不安。他们在人际交往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乐于交往,但另一方面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自私、嫉妒、感情易冲动的不良特征。他们群体观念淡薄,协作意识差,行动上往往不能顾全大局。他们由于经济条件有明显的优越性,在生活上不够勤俭节约。他们感情脆弱,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一方面表现为充满自信,思想活跃,另一方面又经不起挫折,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差。 5.5.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和方式存在不足学校德

10、育教育内容和方式存在不足 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德育因其内容单薄、方式陈旧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创新意识教育、整体意识教育、坚韧品质和优良心理素质的培养等教育内容的欠缺让德育工作捉襟见肘;过于偏重说教的教育方式使高校在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略显吃力。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事实上的偏差,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厚专业、薄人文”的现象。综合评价体系中智育成绩的高低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这种评价体系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心理适应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与智力水平出现了较大的反差。 三、提高大学生伦理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三、提高大学生伦理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 伦理道德的缺失,必然影响大学生整体素

11、质的提高,将可能导致社会公德水平的滑坡,因此必须对此现象进行干预。干预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就是对缺失成因的消解。要消解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共同努力,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参与和配合,真正形成一个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伦理道德教育新局面。 1.1.推进荣辱观和公民道德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推进荣辱观和公民道德教育,弘扬传统美德 胡锦涛主席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党中央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努力

12、建立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全体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高校要推进荣辱观和公民道德教育,明确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明确公民道德建设的判断标准和基本要求。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品质;引导学生杜绝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的行为。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内化大学生提升自身伦理道德素质的需求,养成良好的伦理道德品质,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去。 2.2.积极建设校园文化,营

13、造育人环境积极建设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生到大学来,不仅仅是来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大学里感受一种文化熏陶。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生活在一种环境中,耳濡目染,日久天长,人们就会熏陶成共同的风尚和气质。高校必须构建高雅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炼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风尚,并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一是要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深入开展“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形象”教育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

14、、活泼健康的文化气息,陶冶他们的情操,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从而形成求真、求善、求实的积极心态。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三是要树立一批大学生个人和集体先进典型,集中凝练当前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使教育更有说服力,更具导向性,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全体大学生全面发展。 3.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教育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教育内容 大学生良好伦理道德品质的形成,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提升伦理道德素质。首先,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道德情感的培养,利用社会上的有利因素和校内教育相结合,来抵消或消除

15、校内外的消极因素。不同的道德情境可以激活、丰富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开展社会调研、社区服务、智力扶贫、勤工俭学、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社情民意、融合道德理论,增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其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有着大量鲜活的素材和实例,可以使大学生产生在课堂上体验不到的心理感受和道德体验,从而深化责任感、使命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等道德素质,有利于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理想人格。 4.4.抓好诚信品德教育,培养责任意识抓好诚信品德教育,培养责任意识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是做人的根本,更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

16、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构建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创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渗透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首先要充分利用“两课”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通过开展“明礼诚信”、“诚实守信,快乐人生”等主题教育活动,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要改善高校的育人环境,营造诚信的育人氛围。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学校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高校应规范学校的活动,把“诚信”作为学校行为的基本准则。高校还应要求教师不仅要从伦理道德认知上教给学生诚信,还要帮助学生用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逐步将诚信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助学贷款、倡导诚信考试等具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直观、深刻地感受到,诚信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5.5.做好网络思想教育,规范网上行为做好网络思想教育,规范网上行为 通过多种途径切实做好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帮助学生识别网络传播思想、价值取向、道德文化的良莠,去伪存真。二是更新教育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