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法与供电企业应对之道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52333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劳动法与供电企业应对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劳动法与供电企业应对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劳动法与供电企业应对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劳动法与供电企业应对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劳动法与供电企业应对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劳动法与供电企业应对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劳动法与供电企业应对之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劳动法与供电企业应对之道新劳动法与供电企业应对之道 长泰县供电有限公司长泰县供电有限公司 郑丽燕郑丽燕(新的)劳动合同法于 2008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辞职程序与补偿、试用期的约定与运用、劳务派遣与小时工等方面均有比较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总体上看, 劳动合同法更注重提升劳动者在劳资谈判中的地位,更强调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一、新旧一、新旧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的变化的变化第一,新增了制定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见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八十二条);第二,强调了劳动者集体谈判的权利(见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三,对试用期做了明确而且严格的

2、规定(见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四,强调了企业对于劳动者的赔偿义务(见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六条);第五,加强了对于劳务派遣的相关管理,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进行了规范(见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六十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九十二条)。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后,一方面加大了企业在签订和执行劳动合同以及劳动人事管理方面的风险;另一方面,一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将比以前面临更严格的责任。新法出台后,必将给实施多年的供电企业农电工用工制度带来重大影响。面对农电工用工制度,供电企业将面临劳动管理方面的挑战,供电企业应重视这部对其用工制度具有深远

3、影响的法律,在依法保障劳动者权利的同时,更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二、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对农电工用工制度的主要影响对农电工用工制度的主要影响 1、何、何为农电为农电工工 2长期以来,我国对农电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比较公认的观点认为,农电工是指承继了农电体制改革前原电管站工作岗位,经县级供电企业考核聘用的在乡(镇)、村从事农村电网维护、营业收费和供电服务等工作的农村电工。农电工由供电企业聘用,主要是从事农村电网维护和服务工作,一般不包括从事电力工程施工的送变电企业和电源企业临时聘用的农民工。由于历史原因,农电工主要从事乡(镇)及乡(镇)以下低压电网的维护、抄表收费及供电服务工作,工

4、作区域广,服务对象分散,而且目前还处于半工半农状态,供电企业对其管理相对比较松散。、目前目前农电农电工管理中存在的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问题 (1)部分单位存在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没有及时续签劳动合同的现象。部分单位与非专职农电工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还有部分单位与农电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已到期,但因种种原因没有续签劳动合同。而按照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多数单位与农电工签订的是短期劳动合同,签订短期劳动合同的本意与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不适应。目前多数单位与农电工签

5、订一年期的劳动合同,目的是便于农电工队伍的人员做到“能进能出”。但劳动合同法规定: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且,劳动合同期限过短,也不利于留住农电工中的骨干员工,不利于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农电工队伍。(3)农电工工资偏低,引发“同工不同酬”争议。近两年,尽管供电企业积极采取措施较大幅度提高农电工工资水平,但由于原来工资基础低,部分单位超员严重,以致造成一些单位农电工工资较低。同时,供电企业业中不同身份员工之间存在较大收入差距,特别是从事相同工作而待遇不同,引发“同工不同酬”争议。三、供

6、电企业应对三、供电企业应对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的六大对策的六大对策 31、严严格格规规范范劳动劳动合同的管理合同的管理 针对目前企业中较为普遍的事实劳动关系问题, 劳动合同法提出了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的具体要求。法律既规定了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也明确了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劳动应得报酬两倍的工资。同时,法律还确立了用人单位招工应当进行备案的制度,希望通过加强政府监管和明确法律责任,多种手段并用,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用人单位招工违法的结果,将是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的双重责任

7、。因此,供电企业在招聘农电工时,在劳动合同订立环节中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涉及劳动合同履行的相关情况,如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等。同时供电企业要加强劳动合同的管理,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台账,避免没有及时签订和续订劳动合同,由此引发劳动纠纷、造成不良法律后果。2、严严把人把人员员入口关入口关 劳动合同法提出了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再续订的,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与现阶段供电企业采用的短用工方式(经常一年签订一次劳动合同)短期合同,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今后,中长期用工将成为农电工劳动合同用工的主要形式.劳动合同期限的延长以及解雇成

8、本的增大,要求供电企业在要把好农电工的入关口。一是严格按招聘条件招聘新进人员。包括新进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以及必须掌握知识和技能等。二是积极拓宽招聘渠道,充分发布招聘信息,吸引优秀的人才应聘。三是规范招聘工作的流程,保证招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3、 、规规章制度制定程序要愈加章制度制定程序要愈加严严格格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4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

9、章制度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做出修改完善。该法律还明确要求,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企业制定规章制度不再是企业管理者一方的事情,更不是企业有权单方决定的事情。一套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制度,必须符合三个要件:内容合法、民主程序和向员工公示。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地方农电工并没有加入工会或者成立工会,也没有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对于这些地方的供电企业而言,由于农电工人数较多,工作地点较为分散,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的民主程序制定规章制度时,恐怕效率会较为低下,因此,该条款的出台将要求供电企业要尽快建立健全农电工工

10、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并注意及时履行规章制度的公示和告知程序。4、推行以推行以岗岗定薪、同定薪、同岗岗同薪同薪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或者对劳动报酬约定有争议的,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供电企业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订立集体合同或者订立了合同却没有相关约定,人员混岗、同工不同酬的情况普遍存在。供电企业要以定员、定编、定岗为基础,推行以岗定薪、同岗同薪的薪酬分配方式。通过公平

11、竞争确定岗位人选,打破身份界限,打破地域界限,以岗位确定人员薪酬。坚持岗位薪酬与业绩考核相结合,将薪酬的发放与考核结果挂钩,与贡献挂钩,与员工技能进步挂钩,并将员工业绩考核作为以后竞争上岗、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5、 、应应慎重使用慎重使用劳务劳务派遣用工派遣用工 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规避法律要求的劳动义务,劳务派遣曾经一度成为企业规避法律、非法用工的代名词。 劳动合同5法为了保护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明确规定,作为用人单位派遣机构应该和被派遣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工作期间的权利义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法律还针对劳务派遣中最受诟病的同工不同酬问题,明确了被派遣人员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

12、。为了避免被派遣人员在权益受侵害时,用工单位和派遣单位互相推诿,在法律责任的承担上,规定了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于使用派遣用工的供电企业来讲,新的法律规范要求必须重新评估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和利弊,在充分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调整用工观念。原已采用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在与派遣单位的协议到期后,应及时调整用工形式,采取用人单位与农电工直接签订劳动合同的用工形式。 6、 、违违法解聘将承担法解聘将承担严严重后果重后果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即劳动合同法实行后,如果用人单位出现违法解聘的情况,是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决定权在劳动者,而不是用人单位。同时, 劳动合同法增加了对用人单位的惩罚性规定,即如果劳动者不同意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因此,供电企业在解除员工劳动合同时,是否具有充足的法律依据非常关键,否则将承担更严重的责任。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的是:一要健全单位的规章制度,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要充分利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二是要有员工绩效考核记录,以便在发生劳动纠纷时能够提供证据;三是要注意程序的合法合规。二 OO 八年四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