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变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虚假变更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2224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政策变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虚假变更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会计政策变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虚假变更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会计政策变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虚假变更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会计政策变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虚假变更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会计政策变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虚假变更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政策变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虚假变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政策变更-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虚假变更(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政策变更浅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虚假变更【摘要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务信息的作用日趋明显。企业定期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作为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对投资信贷以及经营决策的影响日益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会计政策选择则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使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但会计政策的变更又是被允许的,条件是这种变更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真实性。然而,目前上市公司中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来操纵利润的情况却屡见不鲜,这不仅误导了投资者,更不利于证券市

2、场的规范发展。【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上市公司 政策变更事例 会计政策选择 信息质量 公允性对策会计政策选择是一把“双刃剑” 。上市公司如果能恰当地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透明度,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滥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会计操纵,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危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1、政策变更事例政策变更事例从2002年开始,全球500强企业就像得了传染病一样,一个接一个地爆出丑闻,安然的破产,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巨亏,世界通信公司的造假,还有施乐、环球电讯等等不一而足

3、,无不打击着投资者的信心,导致全球股市全面进入低谷。由此人们不由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大公司在短期内接连出事?中国会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形呢?其实,国际大公司出事,主要同会计处理有关,有的因会计政策变更,也有的确实是与审计师合谋造假。而在中国,随着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类似情形恐怕很难避免。实际上,因四项计提扩大为八项计提,去年年报总体业绩就下降了三成,这已经反映了与国际会计接轨过程中的阵痛,这个过程肯定还将延续。在我们的一些上市公司中已出现了类似美国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及早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债务黑箱”的妙用安然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债务黑箱”。据介绍,其实际负债高达400亿美元,但显示在

4、资产负债表上的仅130亿美元,有270亿美元的债务一直不为外界所知,而其主要手法就是将债务转嫁到子公司和关联企业头上。对照安然“大举债以求大发展”的战略,大名鼎鼎的德隆系上市公司也存在着类似的风险,尤以近期遭到上交所谴责的德隆系旗舰新疆屯河(600737)较为典型。新疆屯河分、子公司众多。一个8亿多净资产的上市公司,仅年报所列的分、子公司就有30余家,而其中仅9家子公司被合并报表。多家控股51%以上的子公司居然不合并表,理由是这些公司尚在筹建期,但实际上,它们多在去年6、7月份就已经成立却不做披露。在遭上交所谴责后人们方才得知,新疆屯河在这些子公司身上投资巨大,由于不并表,这些子公司背后有多少

5、债务,投资人迄今一无所知。更发人深思的是,其子公司有的并表有的却不并表。而并表的大多利润不高,如公司出巨资收购的“汇源饮料”,8.33亿的资本去年净利润才3897万元,资本回报率不足5%。而不并表的却大多利润丰厚且负债巨大,如持股30%的天山建材,3.6亿多资本,净利润4673万元,资本回报率达到12.86%。但天山建材资本金3.6亿,总资产却达20.42亿,显然绝大部分是负债。对这类公司,不并表既可方便地做高收益,又不必并进负债,实在是两全其美!资产缩水的危机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曾是新经济时代最具爆炸力的新闻。然而,有谁能想到,收购不久2001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即亏损140亿美元;今年第一

6、季度,亏损更是上升到了542亿美元。原来,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时,新诞生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股票市值高达2900亿美元,而今只有850亿美元,缩水71%。以前,美国公司可以有40年的时间慢慢地对商誉进行摊销。而从2002年1月1日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公司并购的商誉摊销方法进行了重大修改,要求美国公司不得隐瞒所购商誉的贬值情况,一旦贬值必须对资产账面进行相应调整。这就是当年一季度“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一下子核销540亿美元,导致公司巨亏的原因之所在。由此联想到青岛的某家上市公司。2001年初,出资20亿元向母公司收购其下属空调厂74.45%股权,该部分股权账面净

7、值约5.5亿元,溢价高达14.5亿元(264%)。而定价依据是按2001年预测净利润5.38亿元6.25倍市盈率,再乘以74.45%的股权比例。根据中国会计准则,14.5亿元溢价(股权投资差额)可按10年摊销,即每年摊销投资损失1.45亿元。该公司收购空调按市盈率定价,同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以市值定价,其实质是一样的。而市值会缩水,6.25倍的市盈率是否也会“缩水”呢?当其空调厂年净利润不足5.38亿元时,乘以6.25倍市盈率,74.45%的空调资产就不值20个亿了。费用摊销的尴尬美国世界通信公司通过将经营性支出列入资本支出,虚构利润38亿美元。而在中国,也有类似情况。一个重要例子是,科研费用

8、从允许若干年分摊,改为必须计入当期成本。正是这一会计政策的修改,使大唐电信(600198)、清华紫光(000938)一类的绩优股利润大幅缩水。在以前,科研费用可以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分5年摊销,理由是这些科研投入将在长期起作用。而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大唐电信不仅要将科研费用计入当期利润,还必须对以前年度摊销的费用进行追溯调整,这样2000年的净利润由1.78亿元缩水到不足7000万元,2001年进一步下滑到3600万元。2002年一季度大唐亏损4800万,二季度虽有起色,却已发出了中期预警公告。同样,曾经是百元大股的清华紫光也是因为科研费用必须计入当年成本,去年每股亏损0.115元。当然,这些高

9、科技企业可以采用减少科研费用的办法,但一旦产品落伍,企业的生存将面临考验。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于,巨额科研开支投下去,却创造不出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正是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所在。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互关系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互关系尽管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具有客观必然性,但会计政策的选择却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是企业与各利益集团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形式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为不同利益集团争取于已有利的“经济后果”和政治利益提供了可能。(1)管理当局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信息质量由于两权分离,委托、受托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契约的

10、不完备性,决定了管理当局必然拥有剩余控制权,而会计政策选择正是管理当局拥有剩余控制权的一种体现和完成企业目标和贯彻经营思想的手段。管理人员经营思想的体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除了采用不同经营战略和措施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然而,管理当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为具有外部性。在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时,由于委托方和代理方目标函数的不一致性,管理当局往往不是从委托方角度进行考虑,而是从私人角度进行权衡,从而决定提供会计信息的“私人最佳”质量。此外,管理当局及其代理人在生成处理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夹杂有个人的主观判断,因此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同样也是会计信息过滤的过程,一部分对投资

11、者而言相当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可能被管理当局所主观过滤掉了。所以,如果管理当局不恰当地运用或者滥用会计政策选择,那么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透明度究竟有多高,是值得怀疑的。(2) 投资者会计信息需求与会计政策选择由于投资者需要决策有用信息,但是投资者是追逐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只是从个人决策角度进行考虑。既然如此,若管理当局按照投资者的要求提供会计信息,也可能导致企业整体和企业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受损。(3) “无法可依”现象、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信息质量新会计业务的出现,使会计处理变得日益复杂,加大了会计处理和选择的难度,甚至出现实际会计业务创新与现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12、脱节而导致的“无法可依”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企业是否要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如果需要的话,又如何进行?它又是怎样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比如,对企业的人力资本,世界各国的会计实务都是不确认和不反映的。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比重的增大,不正确地确认、计量、报告企业的无形资产,就很难给投资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使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此,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日益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和研究的焦点。可以预见,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会计处理更加复杂,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分析与抉择的能力。(4)会计职业判断、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信息质量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

13、ICA)的研究表明,会计职业判断是在财务报告编制中的一个决策过程,这个过程是建立在会计人员的逻辑分析能力、积累的经验、专业知识并遵循客观、谨慎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过程的执行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诚实、正直的品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在复杂、不确定以及变化的环境下,特别是在会计准则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会计职业判断愈显其存在的价值。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过程不仅是个人的行为,通常还包含与其他专业人士的讨论、对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参考进行决策所必须依据的各种成文资料等。很显然,会计职业判断反映了会计人员面对某些特定情况以及不确定环境下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我国新的会计规范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新业务

14、的不断涌现,加大了会计处理和选择的难度;产业的知识化、企业的不断创新,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风险和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使得会计职业判断、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信息质量、企业经营成败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高水准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5)滥用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信息质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较为普遍的滥用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操纵误导乃至欺诈其他利益相关者现象。除了经济利益驱动之外,主要是逃避市场管制动机、隐性分红动机、债务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使然。 “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作弊是一种不通过实实在在劳动就可以改变业绩的捷径。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往往也是借助于会计

15、政策选择来实现的。因此,滥用会计政策选择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6)会计政策选择空间的大小与会计信息质量由于会计的契约特性和会计准则规范本身的局限性,客观存在着可选择空间。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消除会计政策选择现象,所能做到的只是通过企业契约、社会契约的规范和完善,以及通过加强监督,把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控制在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可接受的范围内。会计准则规范制定者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充分考虑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利弊,在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小同一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必须指出的是,笔者不赞成“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越小越好”的观点。因为会计环境是复杂多变的,

16、我们不能在追求“共性”的同时抹杀“个性” ,犯“一刀切”的错误。由于无论多么详尽的会计规范都不可能穷尽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状况,因此,会计规范制订机构不应盲目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而应充分考虑会计政策的灵活性,否则,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甚至引发更大的会计信息失真。3 3、会计政策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会计政策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会计政策选择具有客观必然性且与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密切联系,然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企业往往存在通过借助于形式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博奕实现于己有利的经济后果的倾向。因此,要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必须遵循一定原则。(1)合法性和相对独立性相结合。一般来说,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应当是在准则、制度规定的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具体处理方法的范围内进行取舍。而在没有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时,需依靠职业判断能力做出合理的决策。(2)一贯性原则。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3)适用性原则。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应当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考虑行业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