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111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1995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11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11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11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11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11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1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1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呈现大自然多样性的热带森林是许多动植物的最后栖息地,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面对热带森林被严重破坏的状况,人们很容易忘记,这是温带地区大部分森林已经遭遇过的:在已开发地区,大量原始森林消失了;在开发区,尤其在严重降雨区,一旦那些山坡的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引起诸如洪水和泥土坍塌等问题。多数植物种类分布广泛,能够承受局部砍伐并幸存下来,但有些种类分布范围很狭窄,过量砍伐会使之永远消失。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A呼吁重视与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B说明温带森林实际上更易遭到破坏C分析乱砍滥伐森林的严重后果D强调森林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文段论述了热带森林已经被严重破坏,温

2、带森林大部分也有相同的遭遇,且容易被人遗忘,因此应加强与重视对温带森林的保护,A 为正确答案。2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偏重的是一种影响力、一种精神性。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外界对这座城市吸引力、感染力的直觉反应和头脑印记,是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与依恋,是城市管理者智慧与情怀的折射。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而两者的相加并非一个常数,软实力直接影响着硬实力效能的发挥。软实力像一条软绳子,硬实力像一堆硬干柴,绳子虽软,却可以把硬干柴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铸造一座美好城市的巨大能量。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城市整体实力的概念及其构成B城市软实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性C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各有侧重D城

3、市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答案】B。解析:文段中出现了两个谈论对象:“硬实力”与“软实力”。其中“硬实力”是用来与“软实力”进行对比,更好地说明“软实力”而出现的,故本题的主体只应有一个,即“软实力”。选项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 B 项。3理学重道德的修养固然不错,其对于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贡献,也不容忽视,但不能否认,理学所倡导的偏重道德轻视事功的倾向,还有它那过分的内省自律,正好为专制帝王起到了为渊驱鱼的效果。读书人的大丈夫气概日渐消亡,英雄豪杰只有在草莽中孕育,从梁山泊里诞生。宋、明两次亡于外族,无疑与宋代以来主流思想的自宫与内敛不无干系。安徽人事考试网对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A理学

4、特有的价值取向迎合了古代统治者的统治需求B理学所倡导的精神导致古代读书人中很少出现英雄豪杰C读书人大丈夫气概的缺失和理学自身的特点有关D宋明两次亡于外族,理学伦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答案】C。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理学所倡导的偏重道德轻视事功倾向和过分的内省自律的消极作用。选项 A 并非理学的消极作用;选项 B“理学所倡导的精神”范围过大,文段强调的是理学精神中的偏重道德轻视事功倾向和过分的内省自律的思想。并且“导致”这一说法也过于绝对;选项 D 宋明两次亡于外族的原因并不是文段主要论述的内容。故本题答案为 C。【知识链接】为渊驱鱼: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

5、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4公共领域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科学的问题、统计数字的问题,而是主观认知的问题、意见的问题、想象的问题。在社会领域,民众的主观感觉才是最主要的客观事实。因此,在讨论公共政策问题的时候,看似准确的数字,其实并不像官员、专家们想象的那样重要。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感觉自己的税负沉重,那么,该国的税负就是沉重的,不论专家们计算出来的宏观税负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多低。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A有时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需要我们远离数据分析B一国税负的沉重与否取决于该国公民对税负的主观感受C我们对一些公共领域问题的认识有失偏颇D解决公共领域问题时参考民众的感觉比数据更

6、加重要【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采用的是演绎论证的方法。作者先提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即在讨论公共政策问题时,民众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进而由一般到特殊,推及到公共领域中的税负问题,说明税负是否沉重取决于该国民众对税负的主观感受。故 B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未体现“税负”这一论述主题,排除。【迷途指津】本题的干扰项是 D 项。文段在论述税负问题时,用的是“相反”,而不是“例如”。故这段文字用的并非是例证法(用税负的例子来论证前面的理论),而是演绎推理法,用前面的理论来推出税负是否沉重的判断标准。因此“税负”问题才是文段中最为关键的信息,也是作者论述的落脚点。5筷子古名曰“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有“

7、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似可追溯到公元前 11 世纪的商纣时期,距今已有3000 余年的历史。关于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稳平顺,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 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导出:A筷子是商纣时期发明的B名词“筷”这个称谓是在明代出现的C筷子是从贵族阶层向劳动阶层普及的D吴中是名词“筷”的发源地【答案】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文段只说筷子的历史似乎可以追溯到商纣时期,由

8、此不能推出筷子是商纣时期发明的,故 A 项错误。由文段只能得出明代的菽园杂记有关于名词“筷”的记录,而不能得出名词“筷”是在明代出现的,故 B 项错误。C 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涉及筷子如何普及的相关内容。本题正确答案为 D。【知识链接】1.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为”表示用,“象箸”指用象牙做的筷子,“唏”表哀叹。2.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讳”表示忌讳。这句话的意思是:行船的时候忌讳说住、翻等词,因“箸”与“住”、“幡”与“翻”谐音,所以就称呼“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6“泡沫论”的支持者并非杞人忧天。如果从 2008 年 10 月 28 日的最低点1664

9、 点算起,截至 2009 年 8 月 6 日的收盘价 3365 点,A 股涨幅已超过了100%。而从市盈率和市净率来分析,似乎也很容易得出 A 股泡沫严重的结论。根据 8 月 3 日汤森路透全球主要股市估值和表现对比表,上证综指的静态市盈率和市净率已经分别达到 28.03 和 3.77,在全球股市中名列前茅。根据这段文字,作者要表明的观点是:AA 股没有泡沫 BA 股的泡沫达到历史最高点CA 股可能存在泡沫 DA 股绝对存在泡沫【答案】C。解析:由文段首句的“泡沫论的支持者并非杞人忧天”可知,作者认为有人说 A 股有泡沫并非没有依据。接着作者从涨幅、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10、似乎”A 股存在严重泡沫。由此可知,作者是倾向于支持 A 股存在泡沫这个观点的,只是尚留有余地,并没有完全肯定,故 C 项的“可能”最贴合文意,当选。【知识链接】杞人忧天: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7卡尔波兰尼说,如果听任市场机制成为人类命运及其自然环境乃至购买力的数量和用途的唯一指导者,那将导致对社会的破坏。就以商品而言,劳动力不可能被任意驱使、利用甚或舍弃而不影响刚好是这一特殊商品承担者的个人。也就是说,在处置一个人的劳动力时,制度总是面对着“人”那个称号下身体、心理和道德的统一体。这段文字主要说明:A.无管制的市场会破坏社会 B.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

11、C.无管制的市场缺乏道德属性 D.劳动力不能被商品化【答案】。解析:材料首先提出一个论点,即如果市场机制成为唯一的指导者,将破坏社会。接着以作为商品的劳动力为例,对这个观点进行了具体阐释。综上可知,正确答案是。8有人说,凡是知识都是科学的,凡是科学都是无颜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识时,应当保持没有颜色的态度。假使这种说法不随意扩大,我也认同。但我们要知道,只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颜色。对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定潜伏着一种有颜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层加以推动。这一推动力量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与成果,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是否真诚。这段文字中“有颜色的力量”指的是:A研究态度 B价值取向C道德水

12、准 D兴趣爱好【答案】B。解析:“只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颜色”,意思是任何一个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选择及取向,再联系后文的“方向与成果”,B 项“价值取向”最符合文意。【考点点拨】 “颜色”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示某种借代义,暗含某种倾向。如有色眼镜,表示的是看待人或事物所抱有的成见。又如,举白旗,表示的是选择投降。再如,颜色革命,指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一系列发生在独联体国家和中亚地区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所以,在看到“颜色”这个词语或表示色彩的词语时,考生需联想到它的借代义,结合相关颜色词语的背景知识来理解文段含义。9当年韩愈被贬

13、到潮州做刺史,虽然只有 8 个月的时间,却不怕费力,大力兴办州学,捐出所有的俸银,用作办学费用,并积极推广唐朝的普通话,“以正音为潮人诲”。8 个月后,韩愈就调离了潮州,几乎没有什么“政绩”可言,然而他给潮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到南宋时,潮州已是文化名城,有了“海滨邹鲁”的美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语言规范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潮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因文化建设对城市有深刻的影响 评价官员不应只看短期的政绩【答案】。解析:文段主要讲述的是韩愈在潮州做官时,大力兴办州学、推广唐朝普通话,虽然只有 8 个月,且当时没有显示出什么明显的效果,但这些文化建设举措却对当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

14、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文化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10在解构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在功利取向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迷信于理性计算,从而使得信仰与道德日渐荒漠化。信仰的缺失必然造成人无法对生活及生命的意义进行完整解读,缺乏对规则的敬畏,从而信仰被理性“杀死”。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A.理性和信仰的相互对立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B.在现代社会,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人需要有信仰C.迷信理性,会导致信仰缺失、道德沦丧D.在现代社会,道德和信仰的形成非常困难【答案】B。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从而造成人们道德和信仰的缺失,而这种道德与信仰的缺失终会酿成不良的后果。因此,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人需要有信仰,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故本题答案为 B。【考点点拨】本题干扰项是 C。作者通过文段想要表达的观点一般是告诉我们要怎么做,C 项只是对现状的描述,且表述过于绝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