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应突出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9979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训练应突出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作文训练应突出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作文训练应突出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作文训练应突出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作文训练应突出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文训练应突出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训练应突出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训练应突出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作文本来就应是个性化的产物,它是作者宣泄情感、释放心灵、外化思想、展示艺术 美的结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的 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因而写出的文章应该是有个性特色的,充满创造 性的。歌德曾经说过:“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的,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 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感情完全协调一致的。 ”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几乎人人都明白的作文教学 原理,我们却未能很好地去遵循,致使我们学生的作文多的是“脸谱化”,少的是个性化。 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评价学生的作文习惯于凭自己的

2、主观感受来评价,用成人的处世哲学和经验,从原则和理论的高度提出种种苛求,凡此种 种,抹杀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制约了学生的创作个性,不能不使作文导入低幼化,平俗化, “社会化”的误区扼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过分 强调共性,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 更高更新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就是说新课标更多地突出了作文教学要抓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周围环境的真切体验, 也就是说更加突出学生的个性认识,更加突出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走个性化的发展的 道路。 一、模仿之中求创新 中国

3、人练书法一般要经过描红、临贴,最后是自成一家。所谓的描红、临贴事实上就 是模仿学习。而作文也一样,仿写是学生作文的必由之路,仿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学习优秀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技法等。所以模仿的实质是叫学生动笔的时候,也从 各个方面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 ”也就是仿写的最高境 界了吧。其实仿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激起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吸取营养, 咀嚼,消化,扩大战果。其古已有之,王勃将瘐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 仿便有成就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范仲淹将孟子的“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变为“先天下之忧而忧,

4、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佳话。在平时的训练中,该如 何进行仿写训练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试看。一是仿标题。如高考佳作那鱼,那鹰, 那人仿自电影标题那山,那人,那狗 , 追忆似水流年仿自普鲁斯特名著标题追 忆似水年华 。二是仿词语。 如:望洋兴叹(望河兴叹、望山兴叹、望湖兴叹、望楼兴叹、 望题兴叹) ,满城风雨(满镇风雨、满村风雨、满校风雨)等。三是仿句子。课文、 读物上精彩的语句也可仿写。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采用了“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四是仿段章。如高考满分作文孙悟空下岗记 。需要指出的是,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 搬用。它要在读懂

5、值得模仿的他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领会其精神和风格的基础上 有选择地“拿来”。如郭沫若所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这才是我们提倡 的仿写。另外,仿写应遵循从简仿到繁仿,由仿辞、仿形到仿神、仿意的规律进行渐变, 不可急于求成。 二、强化口头作文训练 口头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和书面作文教学的关系最为密切,某 种意义上说,它是书面作文教学和说话教学的结合。高尔基写作前,总是先把写作内容讲 给别人听,别人听后说好,他才写成书面作品。著名文学大师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 的。要说就要联系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感来收集材料。在表达过程中说者会获得语言的 积累,情感的熏陶,

6、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中学生敏感、天真、活泼又富于幽默。平常 嘁嘁喳喳,嘻嘻哈哈地话可多了。我在作文教学中做学生的朋友,每天的语文课开始,让出 35 分钟的时间,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班级论坛、演讲比赛、辩论会、讲故事比赛, 联系生活给学生做口头作文,同学们看完 2007 央视春晚催人泪下的民工子弟的诗朗诵 心里话 ,让学生进行辩论:明天,农村的孩子比得过(比不过)城里的孩子;学完课文 我的叔叔于勒后让学生续写等。 这些活动让学生放心的、随心所欲的、自由的、大胆的去说,又让学生积极地、主动 地去评去改,互相启发。应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口头作文有利于发挥 学生的创造力,因学生登台

7、要征服听众,事前要在内容的深度、广度,结构的新颖,语言 的锤炼上下工夫,达到自己演说的效果,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精神,也是大纲 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素质训练中的听说读写四项内容的一项基本任务。 三、开展课内外活动 爱表现自己,参与意识强,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为强化学生的写作动机,老师 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创设写作素材,让他 们有东西可写,从而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课堂路窄,读书路宽。众多课内外的综合性学习 活动,如男女对阵的乒乓球赛、篮球赛、排球赛、野炊、小范围踏青,短距离的旅游,关 温暖、献爱心、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磨练意志,锻

8、炼思想, 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创造思维,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加上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摘 报剪报、手抄小报等展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审美情趣有很大帮助。 实践证明,对这些活动,学生参与意识强,兴趣浓,积极性高。同时活动又为他们提 供了写作的题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从而根本上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 引导和训练,我所任教的班级同学的作文视野得到了扩展,如一位同学参加完庆元旦“文化 艺术周”的系列活动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总以为上台表演就那么回事,总以为我 可以做得象他们一样出色,其实不然,它要精心准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基本功, 还要全身心投入。在众多的强手中,

9、我对他们充满了敬意,更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弱点!” 四、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体 教师包办作文批改的做法,剥夺了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权利,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 通,难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批改是作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批改的优先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这一终身受用的本领, 通过自我批改、互相批改等多种渠道的实践活动,认识作文的规律,提高作文的能力。根 据国内外作文教学的理论和经验,我们理应把作文批改的权利下放给学生,确立学生批改 作文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参与批改的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 极性。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目的,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10、,那种在平时作文训练中草率应付, 不认真写,不认真改,对老师的批改意见不作仔细思考,只是一看分数了事的不良现象, 也会得到应有的遏制。 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认为,人都有显示价值存在的需要,这种高级需要在中学生中尤其 强烈,教师把作文批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批改同学的作文中显示自己的才能,在评语中感 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同学之间还会互相争论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个性,在评改中交 流,讨论,互补。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个性的发展。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 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增强了表现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 当然,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不止这些。只有在有意识的教学中才能逐步培养。 他们

11、的初生之芽才不会被埋没。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万紫千 红的教学景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作文素 材丰富起来(教学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老师的“教”和学生 们的“学”都不得法,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软肋。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不懂写什么, 不知道该怎么写,更不知道为什么而写。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笔者认为,就是学生没有丰富的作文素材。俗话说“木无本则朽,水无源则枯”。因此作文的出路之一就是解决学 生“源头活水”的问题。 一、多角度观察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有美好的憧憬,如火的激情,丰富的想像,对真善美充

12、满 着遐想,大至国际风云变幻、国家建设,小至一片落叶,一颗星星,甚至一句话,一件小 事都能牵其驿动的心。怎么会“无话可说”呢?作为老师的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指导学 生从生活中找到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二是引导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生活书面化成为作 文,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例如:我的闲暇生活、我的家庭生活、我的情感生活;有些同学 喜欢看武打小说、卡通书的,可以将故事的内容作为作文的素材;有些同学喜欢上网、玩 游戏的,可以把他们的感受和认识写进作文。 总之,教师应该熟悉学生的生活,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引导学生仔细观 察体会自己的生活,将之书面化,使之成为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

13、最大限度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 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作文密不可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想像一个根 本不读书不看报毫无阅读能力的人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来。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 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阅读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阅读课文。中学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编的,有经典性,示范性,情感性, 教育性,是最好的例子。老师要“少讲、精练、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 当补充课外读物。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加 深理解,自由应用,善于借

14、鉴,真正实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要求要背诵的课 文或内容要滚瓜烂熟,然后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活动。例如:读后感,读后 的联想或想像;续写,把课文的故事接续下去;扩写,就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展开想像; 仿写,以主人公或作者为对象写信;对课文说明、评论事情质疑等。如学完我的叔叔于 勒后续写结尾,仿谁是最可爱的人写我们班最可爱的同学等。 二是阅读书籍报刊。许多课处书籍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文质 兼美,是学生作文创作的材料宝库。我一方面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语文报 读写月报 读者 青年博览 知识文库 小中见大智慧文丛等书籍,同时创办班级图书角,班 级订书,同学捐书,设专

15、人管理,让学生互相阅读。另外鼓励学生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 图书。这样使学生在广泛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培养了能力。有范文引路,以到了以读 促写的功效。 三、开展课内外活动,点燃学生创作热情 鲁迅先生说:“必须采很多的花,才能酿出蜜来。 ”传统的作文训练,一般两周一次课堂 作文,要求学生在两课时内完成,学生绞尽脑汁“闭门造车”,老师侧倾注心血,拼命修改, 反复权衡,给个分数。这样优劣好差,分数见分晓的教学方法,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而且严重束缚了师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是很有必 要的。 爱表现自己,参与意识强,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为强化学生的写作动机,老师

16、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创设写作素材,让他 们有东西可写,从而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如课前 3 分钟的班级论坛、演讲比赛、辩论会、 讲故事比赛,男女对阵的乒乓球赛、篮球赛、排球赛、野炊、小范围踏青,短距离的旅游, 关温暖、献爱心、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磨练意志,锻炼思想, 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创造思维,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加上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摘报剪报、手抄小报等展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审美情趣有很大帮助。 实践证明,对这些活动,学生参与意识强,兴趣浓,积极性高。同时活动又为他们提 供了写作的题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从而根本上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经过一段时 间引导和训练,我所任教的班级同学的作文视野得到了扩展,如一位同学参加完庆元旦“文 化艺术周”的系列活动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总以为上台表演就那么回事,总以为 我可以做得象他们一样出色,其实不然,它要精心准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基本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