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的启蒙人---丁文江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9933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的启蒙人---丁文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质学的启蒙人---丁文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质学的启蒙人---丁文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质学的启蒙人---丁文江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质学的启蒙人---丁文江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学的启蒙人---丁文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的启蒙人---丁文江(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質學的啟蒙人地質學的啟蒙人丁文江丁文江發行日期:1977、05期號:0089專欄:中國科學家列傳(九) 標題:地質學的啟蒙人丁文江 作者:本刊編輯室 一個敢闖蕩的少年一個敢闖蕩的少年這裡要談的是一位能辦事,能領導人,能訓練人才,能建立學術的大人物丁文江先生。丁文江字在君(以下行文皆稱在君),江蘇泰興人,光緒十三年(1887)生。在君的父親是泰興縣的一個紳士,他生了七個兒子,在君是老二。在君五歲上學,過目成誦,九歲的時候,就唸完了四書五經。師傅出了一個願聞子志讓他對,九歲的在君應聲對道:還讀我書。因此,在君很小的時候,就贏得了神童的稱號。光緒廿八年,在君十五歲,受泰興知縣龍研仙的鼓勵,前往日本

2、留學。在日一年半,從友人處看到了吳稚暉從英國寄來的信:日本留學生終日開會,吃中國飯,談政治,而不讀書。信中又說,英國生活便宜,中國留學生在那裡,一年只要五、六百元就夠了。在君受了誘惑,於光緒三十年與兩位友人離日赴英。他們帶的錢很少,英文也不通,完全是憑著一股勇氣成行的。在君以後追憶說:我們上船赴英國的時候,三人手中只剩下十多金鎊了。到了英國,才知道生活並不那麼便宜。在君日後追憶說:到了蘇格蘭方知道六百元一年僅僅夠住房子吃飯,衣服都沒有著落,不用說唸書了。原來吳稚暉所說的一年只要五、六百元就夠了是根據自己所能忍受的刻苦生活做標準說的。但是那種生活不宜讀書。三個人商量了一下,一個家境不好的同學決定

3、到利物浦去跟吳稚暉先生勤工儉學,在君和另一位同學家境較好,他們決定寫信回家多要點錢,在較適宜的生活狀態下,求點新學問。為了省錢,在君到一個偏遠的小鎮上去讀中學。在君日後追憶說:我一個星期的膳宿費不過十五個先令,房東還給我補襪子。中學的學費一年不過一百餘元,還連書籍在內。我在那裡整整過了兩年;書從第一年讀起,一年跳三級,兩年就考進了劍橋大學。因為經濟的關係,在劍橋只讀了半年。由於英國學制學年間不能轉學,在君就到歐洲大陸去遊歷了半年,藉以增廣見聞。光緒三十四年(1908),在君投考倫敦大學醫科,未錄取。改入哥拉斯哥大學,專修動物學,以地質學為副科。到了第三年(宣統二年,1910),他又選了地質學為

4、主科,地理學為副科。宣統三年(1911),得了動物學和地質學的雙料學位。步行回家步行回家是年四月,在君離英。五月初,經海防搭剛通車不久的滇越鐵路到了雲南的勞開。在君日後回憶說:我在一九一一年五月十日到了勞開,距我出國留學的時候,差不多整整的七年。五月十二日,他到了昆明。在昆明住了兩個多星期後,決定徒步往貴州鎮遠,再搭民船至湖南常德,經漢口順江東下,經上海回家。他不走最容易走的海道,偏走最難走的雲貴長途,這種勇氣與毅力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他裝了個假辮子,穿上袍子馬掛,帶著九個伕子及雲南提學使派的兩名護勇,踏上征途。從昆明到鎮遠,陸路走了一個多月。沿途他寫下了詳盡的記錄。他自己用指南針步測草圖

5、,用氣壓表測量溫度。一條貫通雲貴兩省的驛道,在地圖上錯了兩百多年,被他指正出來。經過貴州黃果樹的時候,正逢趕場子(市集),看到許多奇裝異服的女人,引起他對土著的興趣,日後他做過很多人類學方面的調查,就是這次旅行引起動機的。一點時間也不白費一點時間也不白費民國元年(1912),在君在上海南洋中學教了一年書,寫了一本很好的動物學教科書。這一年,他又做了楊子江蕪湖以下地質調查。民國二年,在君到北京做工商部礦政司的地質科科長。那時張軼歐先生做礦政司司長,這位司長很認識地質學的重要。在君和另兩位地質學家章鴻釗和翁文灝都是他邀到工商部去的。那時我國缺乏地質學人才,對地質學的重要性毫無認識,所以在君日後回憶

6、道:我這一科裡有一個僉事,兩個科員,都不是學地質的,科是一個辦公文的機關,我這一科根本沒有公文可辦。當時北京大學設有地質門,因為招不到學生,就停辦了。在君決定利用地質門停辦的機會,為我國地質學界訓練些人才。他把北大地質門的圖書、標本借來,開辦了一個地質研究班(後來改稱地質研究所)。他自己擔任古生物學課程,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教古生物學。地質研究所民國三年開辦,民國五年畢業,畢業生在以後成立的地質調查所工作。我國地質界的許多領袖人才,都是地質研究所培養出來的。在這段時間,在君又以登山必到峰頂,移動必須步行的精神,做了多項調查。民國二年十一月,有太行山之旅,調查山西的礦產,糾正了許多地理學及地質學上的

7、錯誤。民國三年二月,前往雲南調查礦產,並附帶做了許多人類學的研究,這是國人以計量方法研究科學的先導。五月,轉入四川,沿徐霞客(明朝時的地理學家)舊路,深入千山萬壑。在君的習慣是:一天亮起來就吃飯,吃完了就先帶著一個嚮導,一個揹夫,獨自一個上路。舖蓋、帳蓬、書籍、標本,用八個牲口著,慢慢在後面走來,到中午的時候趕上了我,我決定晚間住宿的地方,趕上前去,預備一切。等到天將晚了,我才走到,屋子或是帳篷己經收拾好了,箱子打開了,床舖舖好了,飯也燒熟了。我一到就吃晚飯,一點時間都不白費。在君的任務是調查礦產,但他的興趣是測量地形與地質,所以旅行時一定要一點時間都不白費。幾年之間就創下了奇蹟幾年之間就創下

8、了奇蹟民國五年,農商部下成立了一個地質調查所,負責籌劃、催生的在君,順理成章的被任為第一任所長。在君對地質學有通盤的認識,所以新成立的地質調查所能在很短時間內,樹立下恢宏的規模。在君眼光遠大,思考縝密,學識淵博,治事勤幹,待人精誠,辭鋒雄健,地質調查所在他的主持下,不久就脫離了草創階段,成為我國科學界的重鎮。民國五年,地質研究所由北大收回,成立了地質學系。在君知道,北大地質學系是地質調查所人才的來源,所以對這個系特別關心。民國九年,地質系的第一屆畢業生到地質調查所找工作,在君親自考他們,結果沒有一個及格的,在君急了,就拿著考卷去見蔡元培校長,蔡校長請在君告訴他,要怎麼整頓才能把地質系辦好,在君

9、指出,為政在人,一定要從健全教授陣容做起。他替地質系請了李四光先生,又以北大和地質調查所的名義合聘美國古生物學大師葛利普先生來華工作。李四光後來成為我國最著名的地質學家,對我國的經濟地質貢獻極大。葛利普在中國住了二十六年,死在中國,他的墳就在北大地質館的門前。葛利普為我國訓練出一大批傑出的古生物學家,使我國的古生物學得以擠身先進之林。在君死後,葛利普撰文道:今日中國之古生物學家,如等,直接為余之高足,而間接為丁先生所培植。說得對極。在君最善於培植人才,愛護人才。和他一同工作的,中、外、老、少都有。國際知名的學者如德國的梭爾格、魏登瑞,瑞典的安特生、步林,加拿大的步達生,法國的德日進,都參與過地

10、質調查所的工作。對於同輩的地質學家,如翁文灝先生、章鴻釗先生、葛利普先生,真可以說愛護備至。他的朋友傅斯年記載道:凡朋友的事,他都操心著,並且操心到極緊張、極細微的地方,有時比他那位朋友自己操心還要多。對於青年後輩,他的熱誠,他的愛護,他的鼓勵,在在使人覺得遇到了識貨的,大家都願意盡最大的努力工作。而在君也能從他們的工作中,認出每個人的能力。地質調查所請的外國人雖多,但絕對沒請過一個飯桶。在君曾說:中國政府花了很多的錢,聘了許多外國顧問,各部都有高薪的外國顧問,但因為各部的首長都沒有專門知識,所以從不知道那些外國人是飯桶,那些人真是專家學者。在君因為分得出誰是飯桶,誰是專家學者,所以地質調查所

11、在各國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成為一個國際知名的科學中心。地質調查所不但樹立了我國地質學與古生物學的基礎,也領導了考古學的研究。仰韶文化與北京人的發掘,就是地質調查所的工作。在君做地質調查所所長,前後不過六年,民國十年去職,由翁文灝繼任。翁氏蕭規曹隨,建樹亦多。但在君實際上從沒和地質調查所脫離過關係,他繼續擔任中國古生物誌的主編;該誌是個國際知名的學術刊物,在君等短期內即有此成就,不能不說是奇蹟!棄學從商棄學從商在君離開地質調查所的時候,家累很重,除了負擔四個弟弟和一個姪子的教育費外,又需幫助無力的老親戚,一年要開支三千多元,而在君的收入一年還不到一千五百元。地質調查所待遇微薄,

12、又常因政局不穩發不出薪水來,在君拖了幾年,再也拖不下去了,只得忍痛離開了他最熱愛的學術工作,去當北票煤礦公司總經理。這時在君的四弟在德國學醫,在君的一位同學對在君的四弟說:你令兄不是有錢的人,你不應當讓他獨立擔任你的學費。照你的學歷,你可以請補官費。現在教育部和江蘇省官費都有空額,你不妨寫信給在君,請他為你設法申請官費。他和留學生監督、教育部次長、高等教育司司長都是老朋友,你又合資格,我想你申請一定可以核准的。在君的四弟就寫信給在君,請他代為申請官費,在君回信說:照你的學歷及我們家中的經濟狀況,你當然有資格去申請。不過你應當曉得,國中比你更聰明、更用功、更貧寒的子弟實在不少。他們就是沒有像你這

13、樣一個哥哥能替他們擔任學費。他們要想留學深造,唯一的一條路就是爭取官費。多一個官費空額,就可以多造就一個有為青年。他們有請求官費的需要,和你不同。我既然答應擔負你的學費,如何節省籌款,都是我的事,你只安心用功讀書就行。這是何等胸襟!就這樣,在君棄學從商,做了北票煤礦公司的總經理,前後差不多做了五年(民國十年至十四年)。這段時間,在君和胡適等創辦了一個批評政治的刊物努力週報,經常用宗淹的筆名寫批評性的文章。宗淹當然是效法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的意思。這時軍閥混戰,民生困苦,在君經過一番深思後,覺得政治才是一切的根本,他說:良好的政治是一切和平的社會改善的必要條件。在君很相信曾國藩

14、原才上的話: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嚮往而已。他說:我們中國的混亂,不是因為國民程度幼稚,不是因為政府官僚腐敗,不是因為武人軍閥專橫。是因為少數人沒有責任心而且沒有負責任的能力。所以只要少數裡面的少數,優秀裡面的優秀,不肯束手待斃,天下事不怕沒有辦法的。最可怕的是有知識有道德的人不肯向政治上去努力。在君決定要到政界上去施展施展了。這段時間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和張君勱作的科玄論戰,在君擁護科學,力闢玄學害人、誤人。現在來看,這種論戰實在無聊,但這代表了在君愛真理不愛模稜的處事態度。在君死後,君勱送的輓聯是:科玄爭,是非雖各執,義利辨,朱陸本同源。向政治上去努力!向政治上去努力!民國十五

15、年,在君應孫傳芳之邀,擔任淞滬商埠總辦。五月就職,十二月辭職,八個月內做了不少事,立下了大上海(在君將上海市的面積擴大,故稱為大上海)的規模,並從外人手中爭回了不少權益。在君與軍閥相過從的這段歷史常為人所詬病,但孫傳芳本來並不認識在君,竟然能完全信任他,給他全權,從不干預他的行政,一心想向政治上去努力的在君,豈能放棄這個機會。革命軍打到上海以前,在君離開上海到了大連。息影的一段時間,在君整理了徐霞客遊記,完成了徐霞客年譜。這一年(民國十六年),在君又為地質調查所籌設了新生代古生物研究室,在君任名譽主任,步達生為主任,楊鍾健為副主任,德日進為專門顧問,展開周口店的挖掘工作。北京人發掘工作在君雖未

16、直接參與,但在君的推動與策劃,卻是成功的關鍵。民國十七年,不甘寂寞的在君又應廣西政要之邀到了廣西,做了廣泛的地質調查研究。除查考南丹河池錫礦及遷江一帶煤田外,特注重地層系統及地質構造。而於馬平石灰岩研究尤詳。調查大西南調查大西南民國十七年十一月,在君離桂赴滬,不久又到了北平。民國十八年地質調查所擬就一個調查西南地質的大計畫,分幾段進行,由在君做總指揮。這麼大的行動,也只有在君能夠勝任。翁文灝曾敘此行的大略如下:起身最早的是趙亞曾、黃汲清二君,越秦嶺,經四川西部,又分為二組:趙君由敘州南行入滇,行至雲南昭通縣,被土匪打死了。黃君由敘永入黔,擔任貴州中部及西部工作。在君先生偕同曾世英、王日倫二君由重慶入黔,所經之地北起桐梓,西抵畢節,東包都勻,南盡桂邊。雖有許多牲口駝運行李,但調查人員長途步行,看石繪圖,手足並用,一路都用極嚴格的科學方法,努力工作。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