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风险规避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49636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银行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风险规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银行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风险规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银行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风险规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银行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风险规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银行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风险规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银行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风险规避我国银行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风险规避 摘要 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导致全球信贷紧缩的同时,对我国银行信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严峻的银行信贷风险,究其原因在于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本文根据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对银行贷款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银行贷款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息不对称 银行 信贷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全球瞩目。危机的根源在于银行降低门槛,向信用等级在“一般”以下或没有信用记录的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在这场危机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是银行业。令人不解的是,信用评级在资产支持型贷

2、款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为什么全球投资者仍然会购买支持低评级的美国借款人的贷款资产?在我国,银行是主要的信贷中介机构,弄清楚我国银行信贷的委托代理关系,消除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委托代理问题,有助于减少银行信贷风险,推动信贷市场发展,增强银行竞争力。一、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解释信息不对称概念源自阿克尔洛夫于上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信息非对称论。所谓“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互动双方中的一个当事人拥有私人信息,即关于某些信息缔约当事人一方知道而另一方不知道,甚至第三方也无法验证的信息,前者称为信息优势方,后者称为信息劣势方。该理论认为社会信息渠道多种多样,信息流动快捷方便,信息分布不均衡和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

3、在。由此将可能引起经济效率降低,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随着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信贷市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的概念普遍地引入经济学分析,从一个全新角度揭示具有信息优势或劣势的参与人的行为特征及其对信贷过程带来的影响,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二、信息不对称下我国银行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信息不对称存在于银行、审批人、企业之间,根据银行信贷交易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银行与审批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信贷过程中,银行是委托人,审批人是代理人,审批人做出信贷决策需要有较高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当审批人员的利益和银行的利益不是完全

4、一致的情况下,委托人(银行)对代理人(审批人)是否按照授权的要求 作出决策是很难进行观察和监督的。目前银行现在都已设立了符合本行特点较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但是这种机制本身存在不对称性的缺陷,即权利与责任不对称和收益与风险不对称的问题。比如,银行审批人总是倾向于从事那些高风险,一旦 成功便会获得丰厚收益的信贷活动,由此导致“滥贷” 及“腐败”现象的出现。2.贷款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信贷市场上,由于银行与企业在投资风险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面对众多风险程度 不同的企业,银行在不能观察到项目投资风险或确定投资风险成本太高时,只能根据企业平均风险状况,决定贷款利率。通常银行会提高利率,

5、用来弥补可能承担的风险成本,否则银行会选择退出信贷市场,这就出现“惜贷”或“慎贷”的现象。这就是信贷交易发生前的银行“逆向选择”行为。3.贷款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企业成功向银行贷款后,企业(借款人)是资金的使用者,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对于借入资金的实际投向及其风险、收益水平、贷款的偿还概率等信息比较了解,银行(放款者)是资金的提供者,是决策中的委托人,对于资金投向情况及其风险,收益等信息不完全了解,这就产生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缺乏强有力的监控手段,难以督促企业按交易约定的内容行事,就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通过做假账,转移利润等方式支流贷款及其收益;

6、人为的经营不善造成亏损,收不回投资;利用 银行的监督困难改变贷款用途;用破产、合资等方式转移资产,逃避银行债务。这就是我国银行在信贷市场上面临的企业“道德风险”。三、银行信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规避1.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以降低信息成本首先,健全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企业方面,在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方面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为准绳,严格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使之处理标准化;银行方面,依据资深审计、会计事务所及相关部门出示的信息报告,对企业的财务信息、经营信息进行甄别,以提高企业信息公开程度 ,从而强化企业信息的社会监督和制约。其次,疏通银行信息渠道。银行不仅要理顺自身融、贷、收信息渠道,而且还要与国家

7、相关部门如税务、发改委及央行的信息渠道相融合,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信贷决策支持系统。再次,提高银行信息识别能力。银行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 既有的信贷信息网络优势对信息进行加工、识别和运用,改善风险监测与控制的技术手段。最后、建立长期可靠的信息互递。银行获得借款企业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同企业建立长期联系。 2.改进银行信贷文化,建立有效的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银行信贷文化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包括银行信贷参与人的意识的转变和一系列信贷制度的完善,其根本落脚点就是建立有效的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银行自身,要将项目的风险程度 区分大小,筛选风险低的项目进行放贷,并从每一位借款人那里收

8、集可靠的信息,改善自己在交易中所处的信息劣势地位。对于银行信贷人员,通过强化预算约束和经营约束,使信贷人员的自利行为与减少金融风险的目标相一致。一般来讲, 在激励不足、约束过度时, 信贷人员会选择消极怠工;而激励过分、约束不足时, 则容易 选择挺而走险。因此,对信贷要害部门的员工进行定期轮岗和不定期抽查,使员工的工资与绩效挂钩,真正使内外部风险控制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融合。3.完善社会信用环境,形成市场信誉机制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首先,要建立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建全企业的信用档案、信用评级制度。被评级企业的责任和权益与信用档案之间的关系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其次,要使契约双方的利益都不受损

9、害,重点要形成守信者得利益,失信者付代价的约束机制。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导致的人为交易风险。最后,要让第三方如中央银行、法院、资信评审机构及新闻媒体对不正当的行为进行信息披露。如果市场竞争是有效的, 信用评级机构是能够为了长期利益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准确的信息, 企业也能有动力提供其真实的信息,从而完善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状况。4.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关键加大违规成本和加强法律执行力度在现行金融体制下,要改变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营造一个信息充分、相对公平、公开、诚信的信贷市场,首先要做的是加强有关法律建设,进一步完善银行信贷活动中涉及到如商业银行法、破产法等法律制度,加大违规成本惩处机

10、制,加强法律执行力度。否则以上 所提到的措施很难产生应有的效果,以往出现的很多违约行为,由于法律公平合理的判决迟迟得不到执行,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代理人有恃无恐的违约,频繁出现道德风险。因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是解决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个体系完善了,金融交易才能够公平地进行,银行才能够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运用多种手段,减少不良贷款,提高赢利水平,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总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银行都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风险和挑战。确立完善的信息机制, 促进信息的充分化、对称化, 是我们防范和化解银行信贷风险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深化银行业改革,还要结合我国体制转

11、轨的现实, 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在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同时, 支持企业的成长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Thomas M.Hoeing:在变化的金融体系中维护金融稳定吸取历史教训 J.借鉴与思考,2008,(1) 2美国次贷危机 EB/OL.http:/baike.baidu/view/1256938.htm ,2008.5.30 3银行应牢记次级债危机的教训 EB/OL. http:/sina , 2008.4.23 4陈瑞华:信息经济学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5杨俊红唐耀东:论信息不对称与银行信贷风险 J.金融论坛,2004(10) 6李扬: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M.北京:经济与管理出版社,2003 7王宪全:试论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J.金融论坛,2003,(3) 8John Kiff a Paul Mills: LMF Working Paper:Recent Developments in U.S Subprime Mortgage Markets. http:/imf .200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