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多民族混居地婚俗礼仪变革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9368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多民族混居地婚俗礼仪变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究多民族混居地婚俗礼仪变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究多民族混居地婚俗礼仪变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多民族混居地婚俗礼仪变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多民族混居地婚俗礼仪变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多民族混居地婚俗礼仪变革 -以福安市汉、畲族混居对汉族婚俗变迁的影响为例【摘要摘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俗礼仪,在不同民族有不同。婚俗礼仪,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代表意义,承载的民族观念也有所不同。福安市是汉族与畲族的形式,不同的代表意义,承载的民族观念也有所不同。福安市是汉族与畲族混居的地方,婚嫁习俗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故此福安汉族婚俗自有他独到的混居的地方,婚嫁习俗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故此福安汉族婚俗自有他独到的特点,魅力十足。我想以福安汉族婚俗礼仪变革为线索,探究其畲族文化对汉特点,魅力十足。我想以福安汉族婚俗礼仪变革为线索,探究其畲族文化对汉族婚

2、俗变迁的具体影响(新娘嫁妆,哭嫁,佳期酒),解析福安汉族人民价值族婚俗变迁的具体影响(新娘嫁妆,哭嫁,佳期酒),解析福安汉族人民价值观念的变迁和文化的变革,理解同居一地的两族人民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更好观念的变迁和文化的变革,理解同居一地的两族人民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更好地思考人文地理学上的人地关系。地思考人文地理学上的人地关系。【关键词关键词】婚俗礼仪、哭嫁、嫁妆、吃家喜婚俗礼仪、哭嫁、嫁妆、吃家喜1.1 引言: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纬 26412724,东 经 1192311951。市境东邻柘荣、霞浦,西连周宁,南接蕉城区,北界寿宁、浙江泰顺,总面积 1794,海岸线长

3、144km。福建、宁德、福安,2km分别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地市和县市。福安畲族人口达 7 万之众,占 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多,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 县的三倍多。 福安汉族婚礼仪式主要由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组成。其中婚前礼又分 为五个步骤:提亲(纳彩)、问名、定亲(纳吉)、过大礼(纳征)、选日子 (请期)。正婚即结婚当天,新郎新娘正式结为夫妻所举行的仪式。主要有接 新娘、哭嫁、婚宴、吃家喜等。婚后礼即回门。福安汉族婚礼毕竟大体上还是 沿承了传统中华风俗,与其他地区婚礼仪式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在这里就不累 赘地一一详解福安汉族婚礼的细节。我主要重点介绍出福安汉族婚礼

4、的独特之 处。2.1 哭嫁 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畲族文化中唱山歌更是占有一席之地。如此 风情,在婚礼中体现就是畲族的“哭嫁”婚俗。新娘在出嫁前要“懒床”即 “恋床”,以歌哭唱,倾诉妇女无地位和对包办婚姻的怨恨心情,怨出嫁、恨 媒人。同时也表露新娘对父母养育恩情的怀念,对兄弟、姐妹的留恋,哭得情 深意切,使亲人和客人感动,既为娘家讨吉利,又促使亲友掏“红包”赠嫁。 福安汉族婚礼中哭嫁这一环节在男方迎娶新娘出门时开始。哭嫁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新娘打扮好后,由媒人牵着从后厅到前厅的拐角停下来,这时哥 哥或弟弟双手捧着一个盘子,盘中放着一碗面,面上有两双筷子,左右两边各 放着一串钥匙。一串给新娘

5、,另一串钥匙给哥哥或弟弟。新娘子把一串钥匙放 进口袋,另一串往里扔,然后开始哭唱分家记、哭嫁歌等。在哭嫁的 过程中,等吉时一到,新郎的一方就会催促新娘上轿(车),这时媒婆便会牵 着新娘上轿,娘家人拿一盆水往外泼,表示女儿如水,以后再没有来往了。 “民俗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是世世代代的民 众在生活过程中的生产消费、衣食住行、婚殇嫁娶、岁时节令、娱乐游艺、礼 仪信仰等民间风俗习惯的总和,是经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一种民间文 化模式。”哭嫁在当时社会,表面是一种婚嫁的仪式,但本质更是女子对于自己 无法决定命运、对未来的未知无奈的痛诉,用哭泣的形式来宣泄自己畏惧、不 满、

6、留恋等的复杂心理。当然现在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哭嫁的意义可能更多 的只是流于形式,或者说作为仪式的一部分而已。 畲族婚礼中有“哭嫁”,我想更多的是因为畲族人民善歌的表现,他们把 歌曲融入生活的点滴,所以在婚嫁时要唱哭嫁歌、分家计、哭阿娘 、哭兄嫂,这是民族文化的作用结果。而对于汉族婚礼中的“哭嫁”,我 想只能是在被畲族文化所影响的情况下,才慢慢形成的一种风俗习惯。而当习 惯成自然时,我们会不自觉地为我们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而这个解释我想 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哭嫁”的缘由。2.2 银饰嫁妆福安汉族新娘嫁妆,也有它所与众不同的地方。其他地方的嫁妆,都是些 家用电器、衣服鞋子之类的,但是福安汉族

7、新娘嫁妆,不只有别人所有的,还 有别人所没有的一套白银打造的饰品(银耳环、银项链、银锁、银手链、 银手镯、银戒指、银脚链、银勺子等),这是每个女孩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 福安人好面子,对于新娘的嫁妆,更是不能有一点纰漏,不能少,不能比别人 差。银饰,对于畲族人民而言,这是生活的一部分。畲族银饰是畲族文化资源 的重要象征之一,畲族银饰产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有头饰(如凤冠等)、银手镯、 银耳环、银项链等,造型独特、做工精美,极具民族风情和地域特征,散发着 浓郁的山里生活气息,别具一格的畲族文化之美。畲族男女在暗定终生时,女 方会赠与男方银手镯或银戒指。在得定(畲语,正式定婚)时,新娘嫁妆也会 有银

8、手镯一对,银戒指一合(带响铃)。我想福安汉族最开始的嫁妆中是没有一套银饰的,只是有汉人觉得银饰好看, 就也用了,然后慢慢地在福安汉人间流传开,以致到后来的嫁妆中必须要有一 整套的银饰,比畲族人民嫁妆还要奢侈。这虽与福安人的爱美文化有关,但也 是在畲族文化的影响下而做出的改变。其实关于银饰对于福安汉族人民的影响,不只是局限于婚礼上嫁妆这一点改 变,在福安人民中已经是习以为常的物品,自然而习惯。如父母给孩子打银饰 以祝福的意思,长辈送晚辈,家长送女婿、媳妇之类的。当然,这是一家人之 间互相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寄予了长辈们的喜爱、期盼与牵挂。说到这,不 得不提福安的一个有趣的说法,小孩长大后如果比较

9、顽皮捣蛋,不听父母的话, 那一定是小时候父母没有给他打银脚镯,栓住他,让他这么野。2.3 吃家喜 畲族婚庆有喝“佳期酒”的习俗,即在“大酒”喝后,再喝“佳期酒”, 一直喝到天开始亮,然后新郎才可以回洞房。通常由未婚的男青年八人组成 “子弟班”,畲称“佳期班”,由“佳期头”两手提“某府”双喜灯笼,领队 从门外走进新郎家,边走边唱:“闾山竹,必仙栽,闹房子弟进门来。厅堂喜 烛光耀迷,今旦日子吉良时。文武客官齐请坐,新郎新妇茶捧来。” 此时,“新郎官”身穿长衫礼服,头戴红顶高帽,插金花,胸挂红绸布, 在厅前恭候,先行“迎客礼”,向子弟拱手鞠躬迎接招坐,新郎递香烟,新娘 捧茶。茶烟用后,即由“佳期头”

10、先为“新郎官”请位,再为其他, 子弟逐个 请位。后按席位次序排成队列,环绕酒桌,唱就位歌,随即开宴。席间有行酒 令或猜拳追胜喝酒,尽情尽兴,最后才由“佳期头”宣布“送落房”。 相传这是与一个“五福挖双肝”的传说有关。据说五福是一个和尚,专做 偷鸡摸狗之事,无恶不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听说新婚夫妇的心肝可以用 做毒药,以便为恶。为了防止悲剧发生,人们通常把新娘和新郎分开,邀请一 些身体强壮,能说会道的男人陪新郎喝酒聊天,并会歌唱很多祝福的话,祝福 新郎新娘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一切如意、幸福美满。 福安汉族婚俗中也有吃“佳期酒”,只是换了个说法,叫“吃家喜”。汉 族吃家喜没有畲族那么复杂,可能是

11、对于畲族人民又唱又跳的做法学不来,所 以学了一个“删减版”的佳期酒-吃家喜,只有吃,以及聊天,然后结束后入 洞房。特别是现在,因为通讯的方便,不像古人长年不相见,所以对于秉烛夜 谈的做法很多人也是选择性的做个样子,直接开始闹洞房。 我想这恰恰体现汉族文化对于畲族文化的选择性吸收,不能说的上是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但至少也不是全盘接收。这个选择性就是对人地关系的最好 阐释,就是汉族文化最有特色的体现。结语:基于对福安畲、汉两族混居地汉族婚俗礼仪变革的探究,思考人文地理 学的人地关系问题,从畲族文化对汉族婚俗变迁影响中寻求答案。福安当地不 只有我们习以为常的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同时也有畲族文化对汉 族文化的改变,这个过程是相互相伴的,并且文化的吸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 所选择,有所舍取,取其利己的精华,取其不利的糟粕,让文化更好的为我们 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