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49305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对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随着学年段的增高, 课标对计算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教材安排的运算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计算准确率逐渐地下降了。在教学中我发现个别学生计算能力相当差,他们觉得计算题很枯燥,于是产生了厌倦心理。因此计算准确率降低了。如果学生计算能力差,就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计算题,并且提高计算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点做起尤为重要。一、培养兴趣,增强信心在教学时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因为对计算没有兴趣,所以做起题来就不会全神贯注。做三道题可以错两道,甚至一道也不对。这样学生自然就会

2、失去了做计算题的信心。其实在每个年级段每位数学老师都会有同感:计算能力强,成绩自然不难提高。这使我想起在一次期中试卷分析时,有这样一种现象:两个学困生智力水平相当,成绩竟然相差 20 多分。差在哪呢?仔细分析原来成绩高的学生比那个低的学生多做对了几道题。而对那个分数低的学生的计算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他在做一道计算题时会同时出现运算顺序颠倒、计算法则混淆、抄错数或符号等几种错误,计算能力相当差。这不能不提醒我们,对于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差的学困生而言,进行准确的计算是他提高成绩的法宝。要让他们对学习有信心,就应重视兴趣的培养。从计算教学抓起,为他们把好计算关。以下是我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方面采用的一

3、些策略:1、每堂课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开火车”的口算游戏。2、每日轮派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写一道计算题。这名学生就是当日的“小老师” 。首先他要把此题做对,接着检查其他小组长的题,各小组长再分别检查本组组员的,最后放学之前由“小老师”向我汇报当日计算情况。这样做不但调动了组员和“小老师”的积极性,而且小组长从中也得到了锻炼。3、改错题也是训练学生的好办法。我把平时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去挑,每天都专门安排训练时间。4、开展一系列计算方面的竞赛。如:速算、巧算等。一段时间后这些策略果真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学习计算题的积极性,强烈的荣誉感,好胜心,让每个学生变得更加谨慎做题,速度也大大

4、提高了。这样,学生对计算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了,那些学困生也能发挥计算方面的优势,信心也足了。二、加强对法则、算理的理解、认识达到熟练应用拿六年级代数中的这道混合计算题来说:5 |-5|(-1)23 学生要想做对此题,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掌握加减乘除、乘方等计算法则,如果学生这些基本功不扎实,就会直接导致计算不准确。要想做对这道脱式题,口算还是关键。因此要抓计算,就要从基本训练抓起,练好口算题,熟练掌握四则运算,加强对计算算理的理解。我时从以下几点做的:1、多出些易混的口算题进行对比训练。如:(-2)+3= -23= 在符号上的确定学生特别容易将有理数加法与乘法记混,所以加强口训练,强化理解记

5、忆算理与法则。2、教师在讲授一个公式、法则时,切记要重视算理的推理过程。只注重结果,学生短时模仿记忆很快,过不了多久就忘了,所以重视推理过程会让学生对公式、法则印象深刻,运用自如。3、教学完公式、法则后,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教师可以将法则、公式编成顺口溜。例如完全平方公式可以这样证:首项平方加尾项平方,加减首尾之积的二倍在中央。学生就不容易将此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混淆了。4、帮助学生找法则、公式中的规律,加强理解记忆。比如:积的乘方、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等,这些乘法公式学完以后,刚开始还记得住,过一段时间就混了。我想,不防对这些公式进行整理、对比,弄清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运用起来就熟练多了。三

6、、教会学生检验的方法,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每次做完题,教师都要求学生检查一至两遍,我们都知道,再怎么细心的孩子做题时也难免出错。有这样一些学生看似在检查,其实他根本不会检查。因此, 课标要求我们教师从一年级时就努力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教给他们检查的方法。下面是我班学生归纳总结的几条检验的方法:(1)方程题的检验方法是将解代入原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证明解对了。(2)检验脱式、竖式题时要注意:1 看是否把题目抄错,符号、数字错没错,丢没丢,2 看是否一步一个脚印地按步骤去算的,3 看结果是否抄错。有的学生很有意思,脱式题没有过程,只写一个得数就算完了。当你问他你怎么错的,他马上回答是省

7、步骤省的。还有的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对了,抄到作业本上就抄错了。这些错误原因都应考虑进去。(3)检验运算顺序、运算法则是否有问题。(4)估算也是检验的好办法。有的题算前可先估一下结果会在哪个范围内,再与计算后的结果对比,也可达到检验的目的。(5)有时候有的学生确实在认真检验,可就是看不出错误,对于这种现象,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让他重算一遍。两次结果一对照如果还不一样就要仔细查找原因了。总之,计算基础打好了,计算能力自然强了,计算准确率也就提高了。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计算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从低年级开始。计算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天二天的事,这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坚持不懈的锻炼的过程,要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严谨的学习态度。要让学生记住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除了要掌握相关的运算法则之外,还要重视计算方法的灵巧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把这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更佳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