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综合治疗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9035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综合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综合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综合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综合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综合治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综合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综合治疗 2010-1-9 39健康网社区 丘脑痛是最具代表性和最典型的中枢痛,在解剖结构上,丘脑是一切传入纤维首先汇集的部位,是把来自体内的各部感觉刺激传向大脑皮层的中间转运站。因此,当丘脑发生损害时感觉障碍的表现比较突出,丘脑痛便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临床特点为对侧上、下肢出现剧烈的,难以形容的“自发痛“或激发性剧痛,剧痛为持续性,可突然加重,强光照射、风吹、特殊气味及高尖的声音等刺激可加剧疼痛;自发痛常伴有感觉过敏和感觉过度,其疼痛的部位不清,常呈弥漫性,并难以说出准确的定位;疼痛的性质有灼烧感、冷感和难以描述的痛感;疼痛常受情绪的影响,情绪

2、激动可使疼痛加重;对通常的镇静剂和治疗反应不好。随着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多学科的交叉,目前治疗脑卒中后疼痛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种疗法,而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针刺、中药、心理支持以及康复按摩等综合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疗效。针刺止痛1.调神止痛法 石学敏院士根据素问灵兰秘典 “主不明,使道闭塞不通”之意,认为疼痛病机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经脉气血的流行又与心和神关系密切,神能导气,气畅则道通,通则不痛, “心寂则痛微” 。故治以调神法,重用内关、人中理气调神, “调其神,令气易行” ,能收“以意通经”而镇痛之效。并根据疼痛部位,辅以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以调神为主为先

3、,以通经为辅为用,共奏调神导气、止痛移疼之效。头痛甚,治以水沟、内关调神理气,风池、天柱通经活络;上肢痛甚,治以水沟、内关调神理气,外关、极泉通经活络;下肢痛甚,治以水沟、内关调神理气,阳陵泉、委中通经活络等。2.阻力止痛法 取患者疼痛最明显的体位,医者于疼痛最明显的部位或穴位针刺,进针得气后,行深部雀啄手法,然后将针提至皮下,嘱患者作最疼方向的主动运动,此为一种针刺与肢体运动相结合的治痛方法,具有针刺止痛和运动止痛的双重作用,用于脑卒中患肢痛证疗效显著。3.温经止痛法 素问举痛论指出:“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则痛。 ”温经止痛法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取远处具有温阳行气、温经通络之穴位

4、,使阳气通、寒湿去、病痛除;第二取局部穴位,予温针、艾条等给予温热刺激,使寒客之经脉温通,郁滞之经气运行。二者相互协同,起到温阳行气、温经散寒、祛瘀止痛的作用。4.刺络拔罐法 是石学敏院士根据灵枢.官针篇论述的九针中的刺络发展而来的。用三棱针、毫针刺破人体一定部位,溢出适量血液,使郁积于经络、肌肤之邪毒随血而出,通过通经活络以达瘀去痛止的治疗方法。单纯刺络法为血液自然流出,或稍稍挤压针刺局部,往往瘀血留驻不消,贼邪伏而不退,虽有祛邪、散风、疏经通络之作用,但不能达到尽去其邪之效果。 医学源流曰:“凡血络有邪者,必尽去之,若血射出而黑,必会变色,见赤为止,否则病必不除而反为害。 ”根据经典之论,

5、均明言血尽方可邪出,然应用传统络刺法难求其尽,故思加压之法,于病变部位点刺后置罐拔之,这样医生可透过玻璃罐直接观察出血量,达到预定标准,即行取罐,可获“瘀邪祛,风寒散,筋脉通,气血活,经脉濡“之功效。针对脑卒中后病人常出现的患肢以及肩、肘、膝等关节的肿胀疼痛,使用刺络拔罐疗法,令其患部出血35ml,可起到活血止痛消肿之功。中药内服脑卒中后中枢痛常常在半身不遂的同时伴有肢体疼痛及感觉障碍,究其原因多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唐容川血证论云:“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以其堵塞气之往来,故滞凝而痛,所谓痛则不通也。 ”治则以祛瘀通络,行气止痛为大法。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方药:桃仁15g,红花1

6、5g,,川芎15g,当归15g,白芍15g,甘草 l0g,地龙l0g,香附 l0g,元胡15g,鸡血藤15g.,水煎服,每日1剂。如头痛甚加白芷、细辛;上肢痛加桑枝、葛根;下肢痛加牛膝、独活;痛剧者加水蛭、蜈蚣等。中药外用1.中药熏蒸湿敷 采用制川乌、草乌、苏木、独活等近十种天然药材煎制后,取其汁患部熏蒸,取其质患部热敷,是一种集热疗与中药渗透为一体的特殊治疗方法。能有效激活人体细胞活性,调节改善微循环,具有舒筋活络、化瘀止痛的作用。本法对脑卒中偏瘫及疼痛有很好辅助治疗作用。每日治疗1次,20为1疗程,12疗程可获显效。2.中药药浴 选择适合的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药物包入纱布中,然后放在水内煮

7、沸20分钟,或先将药物研成细末装在布袋中煎煮,或者提炼中药成液体制剂,直接倒入热水中,然后把肢体浸泡入药液中,使药液直接与皮肤接触。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透入体内,发挥作用。此外,药浴的热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清除,促进康复,弥补内服药物的某些不足。3.针洗号方外洗及涂擦 本方为石学敏院士根据唐代侯宁极药谱收载,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进行加减化裁而成的外用洗剂,可涂擦、熏洗,简便易行,用于减轻中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等。方中生川乌、生草乌性辛热,祛风湿,散寒止痛为君药,配伍以乳香、没药、透骨草等,共奏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心理支持疗法指导和调动患者内在的积极性,并指导家属积极配合,充分理解、帮助患者;采取心理疏导、认识、松弛等心理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悲观恐惧情绪,学会放松自己。积极配合推拿按摩手法进行肢体功能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