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活动初探 何咏梅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005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科学活动初探  何咏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科学活动初探  何咏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科学活动初探  何咏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科学活动初探  何咏梅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科学活动初探  何咏梅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科学活动初探 何咏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科学活动初探 何咏梅(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幼儿科学活动初探城东镇中心幼儿园 何咏梅摘要:幼儿科学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有效选择科学探究材料,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关键词:科学 教育 活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份,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呢?经几年的实践活动,我觉得合理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下几点是应该注意

2、的。一、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幼儿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对象。 ”我们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 “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幼儿熟悉的东西,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这样的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因此,在选择科学活动内容时,应源于生活,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如在金秋季节,幼儿常在口袋里藏几个水果,偷偷地与同伴分享。我2们就由此信息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水果”这一科学活动,请幼儿自愿带些水果,老师和家长多方面收集水果和生长植物的图片

3、、实物,幼儿在尽情地品尝水果之余,又了解了水果的来源、各种水果的不同特点。孩子在观察、探索、讨论、交流和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多种能力。我们要有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即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敏感地捕捉住幼儿的那些稍纵即逝的消息,发挥他们的教育价值,幼儿园门上的锁、墙壁上的涂料、窗上的纱窗、室内的空调、电扇,甚至活动场地上的塑胶跑道,以及超市、学校、工厂等都是科学教育的资源和场所。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几个幼儿仰着头,小手指着附近建筑工地上的大吊车,议论纷纷。如何利用这辆大吊车,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呢?我们立刻组织幼儿走近大吊车,观察吊车的运作过程,让幼儿了解吊车的作用,知道大吊车帮助

4、我们解决许多困难,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因此,选择幼儿熟悉的教育内容,不仅可以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能真正理解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也只有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相关的意义,才能激发幼儿真正的内在探索动机,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二、有效选择科学探究材料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运用实物、图片等各种材料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既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科普知识,又能增加课堂上练习的密度和广度。例如,我在进行“物体怎样能移动”的科学教育活动时,将各种形状的纸盒、积木、铁块分别放在桌子上。提出问3题: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它们动起来?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发现。幼儿兴趣盎然,

5、有的用手拍,有的用拳头打,有的用嘴吹、头顶、手向上抛等,每个孩子都想了不少的办法。通过操作,幼儿获得了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浅显知识,获取了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的经验。幼儿在“打打闹闹”中既获得了知识,又拓展了幼儿探索的思路,培养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学活动中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必须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或触摸过的材料,由此引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欲望。在科学活动中,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材料除了数量充足、种类齐全、便于幼儿选择、操作外,我们还应积极思考,善于把握材料中的科学因素。三、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老师在开展教育的活动中,如果能引起

6、幼儿的注意,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不用老师提醒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我们也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注意以幼儿的兴趣为主,注意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要让幼儿看、听、说,更主要的是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例如:在认识火的活动中,老师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为主,自己用打火机点燃蜡烛,然后对火进行观察,从中认识火的颜色;接着用杯子盖住燃烧着的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从中获得燃烧的条件。这些操作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多媒体教学也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往往会被多媒体4画面鲜艳的色彩、或动或静的景

7、物、或有趣或紧张的情节吸引住,从而进入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加大、信息量增加,幼儿看得多,感知得多,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使我们有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手段,对于各种科学现象、理论的解释也就有了更大的可能。从海底到陆上,从天文到地理,从动植物到科技产品,从古到今,多媒体技术犹如一位无所不能的超人,带领我们的孩子在时空隧道里任意翱翔,探索着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索新事物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优质的教育应让幼儿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并保持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态度,而科学教育活动也需要这样。四、通过操

8、作活动,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独立进行选择,独立操作,独立进行观察发现,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做一做也是探索科学奥秘的有效方法。幼儿动手操作既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新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设计科学活动时,我非常注重让幼儿操作这一环节,尽可能利用农村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在认识“沉浮”活动中,我们向幼儿提供了石头、泡沫、竹叶、铁块、苍耳、各种纸等许多材料,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的?哪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

9、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有的做了一只纸船把钉子放在纸船里,使钉子浮5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一块小石头,使木头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不仅体现了以物体沉浮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如:在认识各种树的活动中,我先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知树的外形、高矮、粗细,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让幼儿思考:除了用尺可以来测量树木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树木更方便?有的说用绳子量;有的说用布条量;有的说用手量;有的说用竹子量最后让幼儿自选测量工具去测量树的粗细、高矮。这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幼儿动手以后变得具体化了。此时,幼儿对测量树木

10、的兴趣也达到了高潮。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应注重让幼儿在操作中学。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应减少老师的干扰。有的老师急于让幼儿把在操作中发现的答案呈现出来,总是在幼儿操作时提醒幼儿应这样,应那样,结果事与愿违,反而让幼儿打乱了原有的思路。因此,幼儿在操作时,我们老师应让幼儿去尽情探索,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把幼儿放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幼儿科学教育离不开教师适时的指导。教师恰当的引导,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而有些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往往认为只要幼儿动手了,就算是在进行操作了,操作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向活动和幼儿的简单模仿。教师必须随时接受来自幼儿的反馈和各

11、种信息。在开展活动时,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差异性进行教育活动。6教师还应让幼儿在多次操作中反复感知、思考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了解事物。例如:有的教师尽管准备了充足的材料,但操作活动草草了事,匆匆收场,不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这样只是为了达到自己完成一个活动的目的,而未达到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反复多次。在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常常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会产生各种情感,乐于让大家共同分享和体验各种情感。因此,教师应尽量提供一个让幼儿充分表达、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对幼儿表达不清楚和模糊的看法,应给予正确的语言指导。另外,教师应注意对幼儿进行科学评价,经常用点头、微笑或语言给幼儿以“我行”、 “我能”的心理暗示,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逐步变得大胆、自信,愿意把自己的发现、想法告诉同伴和老师,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参考文献:1、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课题组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施燕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