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学生思想品德养成规律的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8912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校学生思想品德养成规律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技校学生思想品德养成规律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技校学生思想品德养成规律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技校学生思想品德养成规律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技校学生思想品德养成规律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校学生思想品德养成规律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校学生思想品德养成规律的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校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探讨摘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就要探讨技校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途径,从英模身上寻找成功的轨迹,鼓舞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从行为规范的落实抓起,从习惯养成抓起,通过各种活动,影响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促其人格升华,全面发展。关键词:学生 思想品德 环境 教育 活动 升华人格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的重大举措。在职业教育

2、中,如何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呢?就要紧紧抓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探究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途径。、 培养培养优优良思想品德,良思想品德,铸铸就学生光就学生光辉辉人生人生人的行为是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有的人给他人带来的是幸福,也有的人却给他人造成损害和不幸。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是有益还是有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想道德。 人的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成长环境中积极向上因素的耳濡目染,沉淀积累,以及个人自我养成的品德升华。这里列举三例:2例一,雷锋这个经久不衰、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响誉中国大地,成为一代代青少年和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是

3、因为他平凡、纯洁、高尚、伟大,愿“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例二,洪战辉这个新世纪的大学生,带着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去上学,他那不离不弃、友善、勇敢、坚强、坚韧不拔、克服困难完成学业的励志之举,成为 2005 年最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这是因为他在磨难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了自己有一颗善、孝、仁、爱之心。例三,李凯军这个普通技校毕业的当代高技能人才的楷模,企业明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用自己成长、成才、成功的人生轨迹证明,做技工也能成才。技能人才同样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这是因为李凯军在技校生涯中就铸就了自己永不言败、拼搏向上、誓夺胜利的顽强性格。“宝剑锋

4、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英模的人生光辉,源自英模的优秀思想品德。是他们的高尚人格、优秀品德,铸就了他们的辉煌。印度有一句古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英模成功的轨迹是如此,普通技校生也不例外。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其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专业、身心素质相比居核心地位,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就要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就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磨砺出健全的性格和完美的人格,去收获人生幸福的命运。、 加加强强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促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促进进学生健康向上成学生健康向上成长长3(一)在与家长沟通中孕

5、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家庭是学生生长的土壤,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土壤,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幼苗。试想,一个处处贪财,爱占便宜的父母,怎么可能教得出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子女?一个处处护短出口骂人动辄打人的父母,怎么可能教得出文明礼貌的子女?那么反之,肥沃的土壤、健康的家庭就可能孕育出健康的人格,孕育出一代天之骄子。为促使家长的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良好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需要,学院坚持每年召开两次家长会,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十月份召开一次家长会,要求受处分生、旁听生或存在严重问题的部分学生家长参加,旨在促使后进学生快速转化,甩掉违纪或学习落后的帽子;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的四月份召开第二次

6、家长会,要求该年度的全体新生家长参加,旨在向家长反馈学院、学生情况,促使学生竞争向上,遵纪守法、顺利毕业。学院和有关处室领导及班主任,均参加家长会并同家长们见面,从国家、社会、学院的高度与学生家长们进行理论到实践的认识沟通,让有问题的学生家长有所认识和改进,让心灵健康的学生家长更上一层楼,从而达到既通报情况,又达到教育家长的作用,为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搭建了平台。(二)在营造良好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学院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渠道。这座殿堂、这条主渠道作用发挥的好,就能使原本不少有问题的学生或思想品德不健全的学生,在学院这片充满阳光雨露的沃土中,得以滋养,端

7、正人生的坐标,从而健康茁壮成长;使原本思想品德比较健康的4学生在学院这个百花盛开的地方,得以个性的张扬和思想品德的飞跃。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高超的技能,全面提高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是我们技工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学院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1、通过日常校园生活规范教育,端正强化学生的荣辱观。 “人若不知耻,活在世上也枉然”。通过每周更换“表扬与批评”及“校园风采”的橱窗栏,及时表彰好人好事、宣传学院的亮点、活动掠影、文明学生的照片、全院班级每两周的“班级计分评先”结果及公布批评严重违纪的处分通告等,让学生明白什么

8、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从而端正和强化学生正确的荣辱观,激发学生自尊、自爱、珍爱声誉,珍惜荣誉的上进心,提升学生对违纪错误的认识深度,强化学生文明守纪,从我做起的决心。通过全院公开征集“文明语言”搜集“不文明语言”的活动,让学生懂得应如何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善待他人。通过“5.12 地震”等大型公益捐款,培养学生的爱心,促使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形成。2、通过每两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抓好班级工作。班主任会上,主抓卫生、纪律、二课活动的学生辅导员、学生处处长及团委书记,如实通报每个班级的各方面情况,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各班班主任则在每周日晚上的班会中,将班主任例会的有关内容进行传达,并结合本班情况召开

9、主题班会,对大家进行养成教育。3、通过抓好学生干部工作,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院坚持每5学期一次全院学生干部培训班,每周一次的学生会各部及团委学生干部的例会,发挥学生干部在各种大型活动和学生养成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如学生就餐值勤、晚自习值班、就寝前巡视督察等,对学生养成教育起到了较好效果。4、通过开展二课活动,抓好素质教育。我院每学期安排二课活动20 多项,其中包括迎新生晚会、五四歌咏比赛、诗歌朗诵赛、各类球赛、棋赛、拔河赛、跳绳赛、硬笔书法赛、放映电影、滨河护绿、路口执勤、专业技能竞赛等各种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拼搏向上的竞争力。5、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培养高尚品德。如三月的“学雷锋

10、活动月”、四月“文明礼貌月”、五月“歌唱祖国文化月”以及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暨新团员宣誓仪式等来锤炼广大学生积极向上、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6、通过政治教育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教育大会,如纪律教育、国情教育、素质教育、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特优生报告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报告会等;坚持每学期举办学生党校培训班;坚持每周一早上举行升旗仪式;坚持每周一次专题讲座,如电影欣赏讲座、文学讲座、剪纸讲座、书法讲座、电脑讲座及全国学生获奖选手与学生面对面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教育,吸引了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7、通过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增长学生

11、才干。如广播站每天课余播6放的校园新闻,宣传好人好事,弘扬正义;学院象棋社、书画社、文学社每周开展活动;学生报纸青橄榄、团报北斗星每月一期;宣传板报、学习园地每月出版一次等,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增长了学生才干,张扬了个性。8、通过从小事抓起,养成良好习惯。坚持常规检查,如对学生仪容仪表的普查、课余时间违纪检查、对教室、寝室、清洁区、保洁区卫生巡查等。坚持卫生保洁制度,每周分别有三个班对全院环境进行卫生值周和保洁值周,由两名老师专门带领学生上劳动教育课,培养了学生讲礼仪、讲卫生的习惯。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近年来,学院学生思想道德觉悟逐步提高,各种违纪

12、现象逐渐减少,文明礼貌风气日益浓厚,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广大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力地激发了学习技能的热情。08 年下半年,学院每科90 分以上的特优生达 52 名,创造了历史新高;学生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技能大赛中均有好的名次。08 年以来,有近二百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 34 名学生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有 10 名学生被确定为发展对象。有 5 人已经跨入党的大门,成为预备党员。由此可见,学生管理工作千条万绪,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为核心开展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并使之成为自然和必然,使之养成为一种上进的性格,升华为一种高尚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正如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 09 年 4 月 22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中所作的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7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的那样“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要的文化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当执着追求探讨的课题。参考文献:1、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国家劳动保障部出版社出版的德育3、 2009 年 4 月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十一届人大八次会议上所作的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